##这本薄薄的书看了许久,催促我读完的动力在于:已经有人写出了弗鲁塞尔的博士论文!作者的摄影哲学由影像-装置-程序-信息四个基本概念构成,把N多种理论编织到一起,可供赞叹,可供注疏。有启发,但此书写于三十年前,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尚未被论及,新型的影像方式包括自拍也还不成气候,所以整体上,显得老派人文风了。摄影者寻求自由的实践,被落实到摄影者的实验性摄影上,有了他一直强调的游戏的影子,可终归是无力的。
评分##在读过《摄影哲学》之后,又重读一遍本书,发现还是值得再加上一颗星的。
评分 评分##“业余摄影家俱乐部是无法穿透照相机的复制性,引起沉醉的地方,是'失足'的地方,是后工业的鸦片窟。”
评分##逻辑清晰 ,很深入的分析了当代的摄影,虽然是69年写成的,但如今依旧不过时,同时不仅仅局限于摄影,对装置也进不去了反思,最后一章把高度扩大到了人类存在,综合了前面几章的观点。(但个人不赞同人一定与装置站在对立的角度上,当代机械已经成为了个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者好像是要批判这一程序化的过程,程序化导致人的本体性丧失,可能是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现实主义,荒诞派的影像,而我个人不认同,装置远没有超过人类,而且在未来也是人去支配装置,所以把装置,工具看做个人本体性的一部分,反而破解了当代全球性摄影,装置艺术的根源,打破荒诞的存在) 最后,其中《追寻意义之路》,不仅表达自己的方向与未到来的起点,也是当代人应该去思考的话题。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