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人

柬埔寨旅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绍华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新版序: 移动作为生命的方法 丨刘绍华
序一: 惊心动魄的旅行叙事丨廖炳惠
序二: 仪式尚未完成——我的柬埔寨记忆丨刘绍华
巴萨河畔
季风雨
恸的文化差异
古城吴哥
过桥
柬埔寨的生活逻辑
异乡人
祭典、 文化与艺术
明天
失梦园
告别高脚屋
外一篇:一则乡野传奇的日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一个充满惊喜与苦痛的世界,一个饱受苦难的文明古国的当代生活

◆《我的凉山兄弟》作者刘绍华,以人类学眼光叙写惊心动魄的柬埔寨经验

◆2005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

···

【内容简介】

在柬埔寨,风光秀丽的巴萨河畔,人们脸上常见神秘的微笑,但人口拐卖、赤 贫、文盲,以及内战的后遗症亦如影随形;当地人央求国际组织为其修缮寺庙,年轻的和尚却对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动;来到这里的外国人,既有国际组织志愿者,也有自我流放者和淘金者……

1998年,刘绍华加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提着一只皮箱便来到柬埔寨,在那里生活了两年。之后,她以人类学家的视角、散文家的笔法写下自己的柬埔寨记忆: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仍有美丽的“非现代性”残存。这里是“天堂与地狱的写实,就如同吴哥窟的石雕故事一般,上演着人世历史中的喜怒哀乐、罪与罚、堕落与超脱”。

···

【学者推荐】

绍华的书因此开启了了解南亚文化的一扇门,让读者进一步透过她所看到的农村、妇女、历史、仪式、台商、军警,去观照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区已碰过或正遭遇到的问题。

——廖炳惠(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

刘绍华是一个惊叹号,她有散文家的一流文笔……以两年时间,体验当地生活和文化,为我们写下一本如此令人动容的书。

——隐地(诗人)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精彩的旅行文学,描绘了高脚屋、吴哥窟、祭典、金边的城市奇景、各种文化差异和旅行趣事;也是一部人类学民族志,记录了饥饿、疾病和罪恶,叙写了警察、妓女、乞讨者、台商、异乡人等各类群体的生存状况,呈现出一个现代性与传统相互冲突,历史罪恶与宗教力量并存的变化社会。

◆作者刘绍华是一位视角独特的人类学家,她曾只身进入中国凉山,后写下医学民族志《我的凉山兄弟》,在国内外引起广泛讨论,获奖无数。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是游记,所以看不到壮阔全面的描述;不是社会调查报告,所以言语间带着浓浓的情感。我常常在思考,作为他者的人类学家,在田野笔记的书写时,应不应该去情感化?去情感化的书写,是不是真的就客观?还是显得客观?

评分

评分

##“绝大多数的外国人终究会离开柬埔寨,因着各式各样的理由,都无法继续待在这个国家。离开时,会留下女人、孩子、朋友、负债、疾病,也会留下计划与感动。几年后若我回去,当地的朋友见到我时会如何?那该是我曾留下的正负交错的生命记忆。” 写得真好

评分

##这种写法,真是要命

评分

评分

##不是游记,所以看不到壮阔全面的描述;不是社会调查报告,所以言语间带着浓浓的情感。我常常在思考,作为他者的人类学家,在田野笔记的书写时,应不应该去情感化?去情感化的书写,是不是真的就客观?还是显得客观?

评分

##如果你被吴哥窟迷人的建筑与雕刻以及背后的宗教文化所吸引,那这本书纵深地进入政治、历史的肌理,展现一个历经战争与屠戮,混乱与贫病的柬埔寨。这个柬埔寨,与我四天五夜游历的柬埔寨一体两面,因描写的笔触最终落点于人,而分外动容。

评分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实际上是写于《我的凉山兄弟》之前。看“凉”的时候就已经能从作者的行文里猜到她一定有做国际援助的背景,果不其然,她在去凉山之前在柬埔寨做了两年国际援助。这些笔记并不像“凉”那样系统,毕竟不是学术文章,但人类学者的视角、认真依然在小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真的像她讲的那样,“人类学之于我不仅是一门学术语言,人类学在我的眼睛和血管里”。还是很动人的小书。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