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探讨陶渊明诗歌和文化双重偶像地位确立过程的著作。作者主要着眼于陶渊明的身后声名是如何被建构起来以及他的作品被逐步接受所涉及的机制问题,是典型的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史、中国文学史的著作。本书的研究跨度从六朝直至清末民初,将陶渊的具体研究放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展示出将陶渊明建构成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偶像之一,是一个集体性的、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陶渊明生活和作品的众多解读,源于变化的审美和道德的需求,以及新的诠释实践和评价体系的发展。
##陶渊明接受史,写得板板正正。明清部分,读得犯困发晕,尤其是有关陶渊明的文本细读,只得出一些零碎的结论,好像较前朝没有大的框架上的突破。错讹之处应归罪于译者,一些小的别字暂且不提,王绩误为王籍、“宇文所安”与“Stephen Oven”在一书内称呼不统一,实在是有点过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不是很懂评分为嘛这么低。。挺好的陶渊明接受史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