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寒冬,黛芙拉•墨菲带着六岁的女儿深入印度河发源地巴尔蒂斯坦,展开长达四个月的徒步旅行,途中只有一匹老马哈兰与她们结伴同行。她们一起走过喀喇昆仑山的险径断崖、挑战喜马拉雅山冷峻的冰雪世界,穿越深不见底的印度河峡谷。一路上,她们遭遇一连串的惊险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文化的差异、当地生活的不便和巴尔蒂斯坦人的困境带给墨菲强烈的冲击。她的女儿所表现的勇气与成熟也让墨菲既感动又欣慰。
作者通过情味浓郁而幽默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当地人的关怀与热忱,也看到母女俩与自然险象搏斗的勇气与机智。
##看这本书,有种看<鱼王>的感觉.<鱼王>每页都在讲叶尼塞河的种种. 此书,每页都在写印度河与其周遭的种种. 怎么说呢, 无聊的厉害~200+页弃看了~
评分##原来黛芙拉去的印度河在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是我想当然了……没有Full Tilt精彩,也有一些很明显的错译,但我还是愿意读读她笔下那些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的偏远地区。
评分##喜欢。
评分##旅行的无聊程度恰与行进的速度成正比。
评分##很佩服作者一边旅行一边坚持写作的耐心和毅力,以及她六岁的女儿表现出的无畏勇敢坚毅的旅行者必备的高尚品质。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印度河谷及喀喇昆仑山脉区域的热爱和眷念之情,也对巴尔蒂斯坦的风土人情流连忘返,不愧是一部旅行文学的佳作。
评分##喜欢。
评分##佩服作者的勇气。阅读感受不流畅,以至于不想读完,另外是过于琐碎,少了思考,读起来觉得浪费时间
评分##冬天读越读越冷 艰难的旅途 绮丽的雪景
评分##3.5☆ 作者和作者女儿(将近六岁开始这段旅程!)的胆量和对清洁程度与饭量让我佩服啊,差不多三个月才换衣服(期间有洗澡?),吃一丁点东西就可以一直爬山,神人啊…〖在巴尔蒂斯塔,女人家的地位形同一只会说话的动物。〗可悲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