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人信札》是陈嘉映教授的旅行随笔,是他1981年春游历时写给亲友的信。书中不但摹景状物,开出疏朗境界,又杂有作者于自然、人生的感悟,与草木山水相映成趣。不同于他学术文章的严谨,本书笔调清新明快,既描写了旅行沿途的景致,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又有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一些思考和联想。
##原来是这么有趣的一个人
评分##生命我们有的是,挥霍一点吧!历时两月余,二十五封信札,将到而立之年,游遍半个中国,旅途艰苦却手不释书,让人钦佩。骊山下赌棋,初到成都登青城,夜上峨眉追落日,到桂林七星岩顶身际环游却见岩缝间一具成人尸骨游意全无,鼓浪屿三被兵阻,雁荡山身陷瀑布潭中,观黄山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之共适,旅途漫漫。昨日白日依山尽,今日江河落日圆,一样落日,两般情调……人有时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出离他所处熟的环境,中止不断重复的话语,在寂寞中与自己交流,从沉默的方面把生活体会一遍。山长水长,终须情长。
评分##生于上海长于北京的作者走了那么多地方,谁也看过不上,哪里都不喜欢,能入他法眼的少之又少。嫌陕西人丑成都人好看点又不正派广州人男女不分看福建小城中学生穿得比北京中学生还考究就说人家自命不凡……说到底本来就是家信,言语刻薄一点难免,这也是我总不愿意读这类作品的原因。写的倒是不错的。
评分##看了一肚子气。为啥大家都说好看,说旅行未见景点,说历史未见史料,说哲学除了个人感触并未见什么高深。一路絮絮叨叨车好难坐,人好多,各地人对自己如何如何,还有北京人的叉腰指点江山,看得完全没有舒心愉悦之感。虽然是私人书信可以随便抒发胸臆,然而抒发得我非常不喜欢。个人见解。
评分##01032018-01062018,2018第一弹,5小时。没有看过其他游记类的书。瑕不掩瑜,心旷神怡。若收入途中收到的家书就更棒了。
评分##生命我们有的是,挥霍一点吧!历时两月余,二十五封信札,将到而立之年,游遍半个中国,旅途艰苦却手不释书,让人钦佩。骊山下赌棋,初到成都登青城,夜上峨眉追落日,到桂林七星岩顶身际环游却见岩缝间一具成人尸骨游意全无,鼓浪屿三被兵阻,雁荡山身陷瀑布潭中,观黄山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之共适,旅途漫漫。昨日白日依山尽,今日江河落日圆,一样落日,两般情调……人有时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出离他所处熟的环境,中止不断重复的话语,在寂寞中与自己交流,从沉默的方面把生活体会一遍。山长水长,终须情长。
评分##读完想明白了,这本书的文字保留了没被互联网侵蚀的自由随性,跟尚未拿社交网来把自己整无聊的孔庆东(《47楼207》)一样,很有个人风格,他们北大的人真的是很有才华。白先勇先生的文字也有极高的识别度,可白先生的文字是雌性的,很有魅力,阴柔伶俐;这本书有点像海明威,就是那种短句出节奏的雄壮男子气概,很容易读到作者古文阅读积累对词法精确以及外语阅读对其语气柔和的双重影响。对知识分子的亲近跟对粗鄙之人的嫌弃,真实的让人怀念,如今大家都要政治正确,好怀念自由的习性呀。在这个高中生可以随意diss教授的年代,我们被份“自由”培养的遇到看不懂的电影,第一反应是怪导演,何其讽刺,能管住嘴的人才能享受平静。
评分##读完想明白了,这本书的文字保留了没被互联网侵蚀的自由随性,跟尚未拿社交网来把自己整无聊的孔庆东(《47楼207》)一样,很有个人风格,他们北大的人真的是很有才华。白先勇先生的文字也有极高的识别度,可白先生的文字是雌性的,很有魅力,阴柔伶俐;这本书有点像海明威,就是那种短句出节奏的雄壮男子气概,很容易读到作者古文阅读积累对词法精确以及外语阅读对其语气柔和的双重影响。对知识分子的亲近跟对粗鄙之人的嫌弃,真实的让人怀念,如今大家都要政治正确,好怀念自由的习性呀。在这个高中生可以随意diss教授的年代,我们被份“自由”培养的遇到看不懂的电影,第一反应是怪导演,何其讽刺,能管住嘴的人才能享受平静。
评分##挺有意思的 那时的山河 那时的心情 很亲切的感觉 好像在读写给自己的信 我也好想这样周游山河 带着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