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艾玛·拉金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 言 001
第一章 曼德勒 007
第二章 三角洲 059
第三章 仰 光 105
第四章 毛淡棉 153
第五章 杰 沙 201
后 记 251
致 谢 255
新版后记 259
译后记 267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等等。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 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 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

用户评价

评分

##合上书的时候想起来这是和马老师交换北欧冰与火拿到的书,有意思。一个是实现了的共产主义,一个是反面乌托邦。读到最后都要哭了,看到11年吴登盛上台解散军人政府暨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废除出版物审查制度,多次会晤昂山素季甚至不反对民众选她做总统。是看不到过去的中国样了,但感到很激动,是人类对于思想对于自由的共同追求的那种激动。于是我也明白了父亲的拘谨,生于六十年代的创伤至今犹在,可怕!

评分

##略失望。追寻乔治·奥威尔的足迹这条主线实在太过牵强,承担不起探索当代缅甸的重任。而所有素材和细节也都没有捏合在一起,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对主旨又毫无助益,于是整本书显得蜻蜓点水、支离破碎。

评分

##文艺作品中,隐喻和象征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严格审查之下被迫出现的修辞,为躲避审查,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是一种方式,所以此时寓言/动画片就成了最好的体裁。

评分

##文艺作品中,隐喻和象征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严格审查之下被迫出现的修辞,为躲避审查,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是一种方式,所以此时寓言/动画片就成了最好的体裁。

评分

##本书尺度感人,威权统治的逻辑都是相似的,在中国读者看来可谓“借他人酒杯,浇自身块垒”。作者既是奥威尔的粉丝,又是一名记者,两重身份之间呈现出张力。她在进入缅甸工作之前,就已经预设了缅甸是一个独裁国家,那么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寻找独裁的证据,验证或是迎合西方知识界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想象罢了。此外,作者的交流对象绝大多数是异议分子或是亲西方的精英,根本谈不上深入了解缅甸社会。这本书其实也提供了一个反观驻华记者的镜鉴。

评分

##略失望。追寻乔治·奥威尔的足迹这条主线实在太过牵强,承担不起探索当代缅甸的重任。而所有素材和细节也都没有捏合在一起,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对主旨又毫无助益,于是整本书显得蜻蜓点水、支离破碎。

评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史都化身成了文学。

评分

##最心疼的是人们需要捕捉新闻不报的内容来揣测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评分

##墙裂推荐,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舒服的一本书,讲的问题很复杂,但语言很流畅,译者也不错,内容大概就是:公务员奥威尔为什么会离开体制内,晚上有空我要写书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