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速写基础入门 | ||
| 作者: | 开本: | ||
| YJ: | 2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 =CY部 | 出版时间 | 2015-08 |
| 书号: | 9787517033073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前言 3
Part 认识速写
1 . 1 画速写 8
什么是速写 8
速写的作用 9
1 . 2 速写工具简介 1 0
铅笔 1 0
其他画笔 1 2
速写用纸 1 2
Part2 观察方法
2 . 1 盲画法 1 4
不看纸面作画 1 4
练习:画出自己的左手 1 6
为何要进行盲画法练习 1 7
试一试:画常见的物品 1 7
试一试:看到什么画什么 1 8
练习:菠萝 1 9
2 . 2 简化法 2 0
如何将看到的物体转变为图画 2 0
试一试:将自己房间的一角转变为图画 2 0
练习:树木 2 1
将复杂的外形简化 2 2
试一试:将复古胸花用简化法画出来 2 3
练习:松果 2 4
对物体与场景的细节进行简化 2 6
练习:八音盒 2 8
2 . 3 透视与构图规律 3 0
简单的透视 3 0
构图上的注意要点 3 3
试一试:寻找身边好的构图 3 4
练习:行道树 3 5
总结复习:桌上的咖啡 3 6
Part3 线的运用
3.1 怎样处理速写中的线条40结构与轮廓的线条变化40
试一试:平行线练习41
练习:墨水瓶42
练习:可爱的瓶罐43添加物体的细节44
试一试:短线条练习45
练习:蝴蝶结46
练习:山峰47画面中的主次48
练习:郁金香花束50透视感的表现53
练习:街道小景56
3.2 用线条来表现速写中的色调59设置固有色59
试一试:排线练习60
练习:果篮61
练习:火车站台62物体的明暗63
练习:南瓜65突出画面的光影效果66
练习:门栏间的斑驳光影68
3.3 用线条描绘不一样的质感70凹凸的质感70
试一试:交叉线练习71
练习:果蔬组合72
练习:斑驳的墙面73植物的质感75
试一试:弯折线练习76
练习:松树77水面的质感79
试一试:弧线练习80
练习:流动的小溪流81
总结复习:早餐餐桌82
总结复习:花店84
Part4 画身边的静物
4 . 1 静物组合 8 8
4 . 2 一串葡萄 9 0
4 . 3 精美厨具 9 2
4 . 4 多肉盆栽 9 4
4 . 5 陶瓷杯罐 9 6
4 . 6 清新花艺 9 9
4 . 7 文具组合 1 0 2
4 . 8 下午甜点 1 0 5
后院的小猫咪 1 0 8
Part5 画周围的风景
5 . 1 街头转角 1 1 0
5 . 2 校园一景 1 1 3
5 . 3 文艺咖啡馆 1 1 6
5 . 4 午后小巷 1 2 0
5 . 5 秀美梯池 1 2 4
5 . 6 公园小景 1 2 8
5 . 7 宁静的海港 1 3 2
5 . 8 西江苗寨 1 3 6
河岸一隅 1 4 0
附录: 新手问答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其实对速写这件事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又有点害怕现实的残酷。毕竟网上的教程太多了,真正能系统引导的却不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帮你建立一套“看图”的思维模式。我以前画东西总是抓不住重点,要么是细节画得一塌糊涂,要么就是整体比例完全失调。这本书花了好几页篇幅专门讲解了“结构简化”的概念,用最简单的几何体去套用复杂的物体,比如把人体看作是圆柱体和球体的组合。这个思路一打开,我立刻感觉豁然开朗。而且,书中的示范作品并非都是那种完美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学院派作品,很多都是比较随性、充满生活气息的草图,这极大地鼓励了我,让我觉得“我也可以做到”。这本书就像一个耐心的老朋友,它不指责你的错误,而是温柔地指出可以改进的方向。我甚至开始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变成了我的速写本,不再害怕在公共场合拿出笔来。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人,时间成本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因此,在选择学习资料时,我非常看重“投入产出比”。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每一页内容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没有任何水分。它直奔主题,专注于速写这个特定领域的核心技能。比如,在讲解材质的表现上,作者没有冗长地介绍各种墨水和铅笔的特性,而是直接展示了通过线条的疏密、断续来区分木头、金属和布料的视觉效果,非常高效。我用书里的方法练习画了一组不同材质的静物,发现只需要调整一下下笔的力度和笔触的频率,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大开本的布局使得图例清晰可见,即使是复杂的示范步骤也能一眼看明白。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这种清晰的视觉引导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说明。我甚至把其中几页我最常对照的示范图撕下来,贴在了我的工作台前,随时提醒自己要保持那种简洁有力的线条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温度”。它不像那些冷冰冰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艺术家私藏的笔记和心得分享。作者在介绍完技巧之后,总会穿插一些关于“为什么我们要进行速写”的思考。他谈到了速写对于提高观察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性,这让我对速写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把它仅仅看作是一项绘画技能,而是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方式。书中有很多关于“旅行速写”的章节,教你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快速捕捉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严格按照书中的建议,在一次短途旅行中,尝试去记录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比如一个当地老奶奶在菜市场的表情,那种专注和沉浸的感觉,是在用手机拍照时完全体会不到的。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对“记录生活”的热情,让速写从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变成了一种“享受过程的习惯”。它的引导性很强,但又留足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会限制读者的个人风格。
评分这本关于速写基础入门的书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从未接触过绘画的职场人士,我一直很渴望能有一些放松和创造性的爱好,但面对市面上那些厚重的专业教材,总是望而却步。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贴合初学者的心理。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复杂的透视原理和解剖结构,而是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开始,用非常直观的图例和生活化的语言引导我们去观察世界。我特别喜欢它讲解“观察”的部分,作者强调的不是“画得像”,而是“看得懂”。比如,书中通过对比不同光线下的物体阴影变化,让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简单的线条组合就能产生立体感。我尝试按照书里的步骤去速写咖啡馆里的场景,虽然画得还很稚嫩,但那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快速捕捉动态的技巧,比如如何用几笔线概括行人的动态,这对想在生活中随手记录灵感的我来说太实用了。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每次翻开都能学到一些新的、能立刻应用的小窍门。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学过一段时间的素描,对基础理论并不陌生,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一种“灵动性”,画出来的东西总是僵硬、呆板,缺乏生命力。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对“动态速写”和“神态捕捉”的精妙处理。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去解析人体结构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点和重心转移,而不是像传统教材那样死板地讲解骨骼。他强调的是“感觉”和“流动”。比如,他分析了如何用“S形”或“C形”的曲线来概括一个奔跑中的人物,而不是去描绘每一块肌肉。我立刻尝试将这种动态思维应用到我之前画的一些人物速写上,结果令人惊艳——原本静止的人物仿佛活了过来,充满了张力。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我从“静态描摹”到“动态表现”之间的桥梁,让我明白了速写真正的魅力在于捕捉那一刹那的生命力。对于有一定基础,但希望作品更生动、更具表现力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极其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