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为什么犹太人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到几乎民族灭绝命运的著作,作者回溯了从犹太人起源一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的历史,清晰勾勒出了犹太人在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地位起落——犹太教的兴盛与衰落、犹太人的形象如何被歪曲。20世纪希特勒(其个人的家世血统,也是历史悬疑)治下的德国推行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大屠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暴行。作者详细地叙述了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从思想起源、制度认可到实施的整个过程。
##真的真的特别好,脉络清晰,那种溯源逐本资料殷实考究,论述开阔扎实,行文也是熨帖舒服,非常喜欢了。年度最好
评分##根源 历史 余波 每一部分都用时间的推移 加上某个时间点打开看不同地点的事件 十分详实 屡次读到想哭 这是人性的彻底泯灭与微弱闪光啊
评分###9月打卡#很好的犹太民族史、反犹主义史与犹太灭绝史专著,脉络清晰、史料丰富、立论扎实,宏观上,作者完整解读了犹太人的起源,反犹主义的根源,从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偏见与仇恨,到针对犹太种族的普遍敌意,从希特勒继承自路德的反犹主义,到对犹太人的隔离、驱逐乃至最终解决方案的演进等历史命题;微观上不乏对普通个体生命的观照,深受迫害的犹太人、对犹太人施以援手的民族义人等相关人士的“现身说法”,一方面固然控诉了反犹主义尤其是纳粹种族灭绝的惨无人道,另一方面也呈现了不同个体承受或反抗命运的行动。二战中纳粹盟国、被占领区、中立国的合作与反抗尤为细致,战后的审判可以和《野蛮大陆》对照着读,二战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战争的启幕,借以审判名义进行的政治与利益,与犹太人对生存权和公民权的斗争,构成了战后的全貌。年度十佳。
评分##书名就没翻对。应该是“犹太大屠杀”而不是“大屠杀”。另外书还是有新教徒的影子、美国整体政治环境亲以色列的态度等等。
评分##【藏书阁打卡】【2019042】#5月打卡# “他们哭、他们笑、他们祈祷、他们歌唱。他们珍爱生命,他们和我们一样为生计而奔忙。” 然而他们被惨绝人寰地灭绝,当一条条人命都化为一个个统计数字的时候,却弱化了那种可怕。但即使被解救,也不意味着世界对他们没有了恶意,没有集中营,依然摆脱不了被排挤被驱逐的命运。 再黑暗的世界也会有光,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不放弃反抗,并且尽力提升生命质量的人,特别是沙赫特在隔离区的《安魂曲》演出,让人印象深刻。 最终审判有太明显成王败寇的感觉,屠杀进行时不干预,德国战败后大张旗鼓地对其审判,“摆样子公审”真的很贴切。如果没有战败,屠杀大概率会继续进行,所以说,在大屠杀这件事上,全人类都是帮凶。 脉络清晰,每章开头都有大事纪年表,帮助梳理,对读者真友好,翻译也很顺。
评分##这本居然没写评论,补一下……史料素材很详实,看完以后果断买了它的实体书,甚至都没等到双十一就买了。整体会有意识形态色彩,就像一些精彩的反战片,会有意识形态输出,但绝不是重点,重点是能看到人作为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质疑,对历史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冀。这本书就像很多描述那个时代的书一样,让人看到了人类可以有多么丧心病狂,多么的狂热迷信,中间好多次忍不住落泪,怀疑人性。即使是对纳粹分子的审判也让人深深地质疑,到底怎么做才不是同态复仇,怎么才能是理智,怎么才能公正地对待那些死去的、活着的人。瑞士银行和很多厚颜苟活不觉得自己有错的高官一样,有时会让人想起一些造桥铺路的老话,看起来很让人致郁的一本书。意识形态上,可以看出作者努力抽离了自己,虽然有时候不可避免。以史为鉴,却不足以鉴之,世界还是一样糟糕。
评分##实打实的内容含量
评分##“反犹主义”一直潜藏在欧洲各个国家民众心底,不时冒出头来,施行着最“反基督”的暴力。死刑也是可以减刑的啊。
评分##【藏书阁打卡】【2019042】#5月打卡# “他们哭、他们笑、他们祈祷、他们歌唱。他们珍爱生命,他们和我们一样为生计而奔忙。” 然而他们被惨绝人寰地灭绝,当一条条人命都化为一个个统计数字的时候,却弱化了那种可怕。但即使被解救,也不意味着世界对他们没有了恶意,没有集中营,依然摆脱不了被排挤被驱逐的命运。 再黑暗的世界也会有光,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不放弃反抗,并且尽力提升生命质量的人,特别是沙赫特在隔离区的《安魂曲》演出,让人印象深刻。 最终审判有太明显成王败寇的感觉,屠杀进行时不干预,德国战败后大张旗鼓地对其审判,“摆样子公审”真的很贴切。如果没有战败,屠杀大概率会继续进行,所以说,在大屠杀这件事上,全人类都是帮凶。 脉络清晰,每章开头都有大事纪年表,帮助梳理,对读者真友好,翻译也很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