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元首,还是忠于国家?他们选择了后者……
1933年,纳粹上台伊始,传统德国社会的精英们打破沉默,投入了一场义无反顾的抵抗运动。其后的十余年里,有据可查的反抗多达42次,无一例外,这些针对希特勒及其核心支持者的刺杀,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努力,也即1944年的“7?20政变”,失败后,遭逮捕的总人数超过7000人,将近5000人被处死。
参与抵抗运动的有地位显赫的将军和元帅,有备受重用的市长和大使,有超然世外的贵族和牧师,亦有普普通通的工人和大学生。
这是一场资源和组织能力极不对等的战斗,是个人对抗政权之战,也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抗争。
牺牲者以其鲜血保存了反思纳粹暴政的道德火种,为战后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精神重建提供了基石。“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看完四卷本的《纳粹帝国史》,再看反抗纳粹视角的本书,似乎仅看导读足矣。
评分##无论是魏玛共和国国防军西克特时期还是灰衣主教施莱歇尔主政的阶段,军方和政府仍是有着相对高度自治的两股势力。但随后德国历史随着某人上台又开玩笑似地重回强人政治阶段,新提拔上来的前朝遗老们沦为了出谋划策的工具,与国运一起被绑上失控的战车。
评分##2017已读69。《战争史研究》的经典老书,这一版加入了许多新的材料,如德国青年运动等。整体行文风格偏历史小说,对德国抵抗运动的叙述全面但欠深入,且掺有大量繁复的战争史内容,结构略显混乱,但开头与结尾部分的分析相当深刻,对各色人物的生平介绍也很详细。
评分##有些散碎。
评分##至少还有人在抵抗,面对民选政府的疯狂,抵抗运动是担心道义上的压力,所以更畏缩。所以新闻管控,信息压制,让抵抗分子、不满现政权的人都以为自己是孤独的,被割裂的人群。至少还有那么多人因为心中的道义和正义,人类才充满希望!
评分##当社会上升通道堵死,下层人民无法生存,只能革命,而下层人民有了政权,原有的利益集团,贵族,在符合自身要求的情况下会保持沉没,而当损坏了自身利益时,还是准备推翻底层人民的政权。 日本和德国,虽然是搭档,但是带入人民走进战争的群体觉不一样。这也决定了战后二国对战败的态度
评分##当社会上升通道堵死,下层人民无法生存,只能革命,而下层人民有了政权,原有的利益集团,贵族,在符合自身要求的情况下会保持沉没,而当损坏了自身利益时,还是准备推翻底层人民的政权。 日本和德国,虽然是搭档,但是带入人民走进战争的群体觉不一样。这也决定了战后二国对战败的态度
评分##有些散碎。
评分##至少还有人在抵抗,面对民选政府的疯狂,抵抗运动是担心道义上的压力,所以更畏缩。所以新闻管控,信息压制,让抵抗分子、不满现政权的人都以为自己是孤独的,被割裂的人群。至少还有那么多人因为心中的道义和正义,人类才充满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