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画说中国茶故事
:128.00元
作者:中国茶叶博物馆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09236318
字数: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画说中国茶故事》书中汇集了中茶博为您精选的近百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展现的是与众不同的水墨中国茶。以水墨渲染为插画,如仙如幻,意境悠远。传统的中国文化符号,大胆的设色铺陈,一段段小故事连缀着中国茶饮文化的起承转合,让茶的历史充满色彩,无比生动。为了中国茶文化更快地传播,方便来馆参观的国际友人阅读,编者将故事浓缩精炼后译成英文,为中国茶故事插上英文的翅膀!
目录
来中茶博,听我们讲茶的故事
神奇的水晶肚
“茶”的别名、雅号
从煮着吃茶到煮着饮茶
人工种茶人
《僮约》中早的茶事约定
诸葛亮西南兴茶
以茶代酒,君臣问的小默契
王濛的“水厄”戏称
陆纳以茶待客显风骨
以茶祭祖始自南齐武帝
《萧翼赚兰亭图》背后的传说
文成公主带茶入藏
“茶道”一词的创始人,茶僧皎然
陆羽煎茶的传说
卢仝的“七碗茶歌”
法门寺地宫里的宫廷茶具
盖碗的由来——天地人三才聚首
大唐顾渚紫笋贡茶院
一千多年前的茶酒争胜
蔡襄与小龙凤团茶
王安石辨水考东坡
茶墨俱香——司马光发难苏东坡
苏东坡的茶缘
茶书皇帝——宋徽宗赵佶
宋人的高雅游戏——斗茶
朱元璋斩婿禁私茶
朱权寄情写《茶谱》
唐伯虎的茶谜
供春壶的故事
徐文长画扇求佳茗
瓦壶天水菊花茶
茶,上茶,上好茶
袁枚细品武夷茶
“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
叩手茶礼的由来
中国茶馆小社会
战争,亦是茶叶战争
茶,不能改国籍
鲁迅“喝茶”论人生
梁实秋买茶记
聪明的一休与茶
把中国红茶带到英国的王后
哥德堡口丐沉船上的三百七十吨中国茶
巴尔扎克的茶故事
享誉世界的“国茶”——西湖龙井
小鸟送来的礼物——径山云雾茶
天庭遗珠——安吉白茶
罗汉送茶——惠明茶
山清水秀出“妙露”
“吓煞人茶”——碧螺春
灵猴摘草——阳羡茶
不悔约的局打铁茶
茶杯中冒出小笋尖——君山银针
报恩的老猴——太平猴魁
仙鸟衔茶籽——庐山云雾茶
仙女的救命茶——六安瓜片
善良的松哥、萝妹——安徽松萝茶
来自黄山的“白莲花”——黄山毛峰茶
勇敢的绿雪姑娘——敬亭绿雪茶
寻找仙草白毫银针
新娘子带来黄金桂茶
身披红袍的茶树——大红袍
不做神仙只做茶——水金龟茶
魏饮的宝贝——铁观音
走东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
宝岛上的珍品——冻顶乌龙茶
有一仙与吴理真——四川蒙顶茶
细细毛尖挂金钩——贵州都匀毛尖茶
桃花源里的茶香——六堡茶
“茶姐画眉”衔来茶籽——信阳毛尖
仙山圣水孕育的灵丹妙药——崂山茶
笑眯眯的午子姑娘——午子仙毫茶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茉莉花茶
巨虎搬来南岳水
卖茶水的神仙婆婆
神奇的盘肠壶
有趣的回文茶联
茶也有父母
白族三道茶——头苦、二甜、三回味
凉拌茶——基诺族的吃茶习俗
酥油飘香——酥油茶
“大碗茶,来一碗”
西北地区罐罐茶
绿茶冲泡
红茶冲泡
白茶冲泡
普洱茶冲泡
功夫茶——乌龙茶的冲泡
功夫茶的茶具
花茶冲泡
日本人怎么喝茶
韩国饮茶风俗
北欧风情——俄罗斯红茶
鼻翼中的茶香——土耳其茶
沙龙里的主角——英国下午茶
绿茶也香甜——摩洛哥茶饮习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画说中国茶故事》这本书,在我看来,定是一部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对中国茶美学的追求的作品。我平日里虽然也常饮茶,但总觉得缺少了那么一丝仪式感和对茶文化的深度理解。这本书的“画说”二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充满意境的中国传统绘画,比如山水画中的留白,能够引人遐想;又比如仕女图中人物的细腻描绘,能够传递出优雅的气质。我期待书中能够运用类似的手法,将中国茶的各个方面,从茶树的生长,到茶叶的制作,再到冲泡品饮的整个过程,都以富有艺术性的插画形式呈现出来。 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画面:一片片翠绿的茶叶在晨光中舒展着身姿,饱含着露珠的精华;制茶师傅们在泛着微光的竹筛上,熟练地翻炒着茶叶,汗水与茶香交织;茶艺师们身着素雅的服装,在古朴的茶室中,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一套茶道表演,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律和美感;还有那些不同地区的特色茶具,精巧别致,如同艺术品一般,与茶汤相得益彰。这本书,或许还能带我领略不同茶区的风土人情,看看那些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的朴实人们,他们的生活如何与茶紧密相连。我希望通过这些画面,能够感受到中国茶所蕴含的东方韵味,体会到“品一杯茶,品一段人生”的深刻含义。
评分初见《画说中国茶故事》,便被这书名所吸引。一直以来,我对中国茶的认识仅限于日常饮用,知道几种常见的茶叶,比如龙井、普洱,也知道泡茶的一些基本技巧。但“画说”二字,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茶的历史、种类,更会以一种充满艺术感的方式,通过画面来讲述那些与茶相关的美丽传说、文人雅士的生活片段,或是茶农辛勤劳作的身影。 想象一下,翻开书页,或许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描绘古代宫廷茶会的精致画卷,仕女们身着华丽服饰,围坐在一起,品味着贡茶,谈笑风生。又或者,是一幅水墨丹青,勾勒出文人墨客在山间竹林,清风徐来,品茗论道的情景。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茶马古道上,茶商们背负着重担,驼铃声声,一步一个脚印将中国茶带往远方的故事。那些关于茶的起源神话,比如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否也会被巧妙地融入画中?我更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窥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饮茶的独特习俗,看到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茶如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评分当我看到《画说中国茶故事》这本书的名字时,一种温暖而熟悉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来自一个有饮茶习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茶有着天然的好感。但“画说”这个词,却让我意识到,我所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猜想,这本书将是一种全新的打开中国茶世界的方式,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历史书,也不像一本深奥的茶经,而是将那些可能有些抽象的茶文化,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我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感受。 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茶与节日、茶与民俗的故事。比如,在春节期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着热气腾腾的茶,分享一年的喜悦,那种温馨的画面。又或者,在某个古老的村落里,人们用世代相传的方式制作着一款特殊的茶叶,他们的辛勤劳作和对土地的敬畏,是否也能通过画笔捕捉到?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认识一些我从未听过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国茶,并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或许是某个山区里,采摘一种只能在特定季节才能找到的野茶,然后用最原始的方式烹煮饮用,这种充满野趣和地域风情的故事,一定会让我着迷。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地域与文化的一座桥梁,让我对中国茶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舌尖的感受,而是延伸到心灵的深处。
评分《画说中国茶故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的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茶,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载体。我理解的“画说”,意味着它会用视觉的语言,将那些文字难以完全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传递给我。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茶马古道上,商旅驼队的壮丽景象,每一匹骆驼上都驮载着沉甸甸的茶叶,它们穿越险峻的山川,将东方的香茗带到遥远的国度,那样的画面,一定充满历史的沧桑感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我设想,书中也可能会描绘出文人雅士们在品茶时的种种情态。他们或许在江南的水乡,依着小桥流水,品一杯龙井,听着评弹;又或许在北方的庭院,围着炭火,喝一壶红茶,赏着雪景。那些画面,不仅仅是关于茶,更是关于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写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茶故事,比如某个朝代因为茶而引发的政治事件,或者某位历史名人与茶的不解之缘。通过这些画面的呈现,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茶是如何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如何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本书,我期待它能让我感受到中国茶的厚重与传承,以及它所代表的独特东方美学。
评分拿到《画说中国茶故事》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便是它能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中国茶。我并非茶道大家,对茶的了解更多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我喜欢茶所带来的宁静与放松,喜欢它醇厚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的感觉。而“画说”这个概念,似乎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视觉的盛宴。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各种画面:也许是古人煮茶的场景,烟雾缭绕,炉火正旺;也许是采茶女在茶园中劳作的剪影,阳光洒在她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又或者是品茗人,凝神静气,感受茶汤在舌尖上的变化,那种意境,如果能通过画作呈现出来,定然是极具感染力的。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茶背后的文化底蕴,将那些关于茶的诗词歌赋、名人轶事,通过插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陆羽《茶经》中的某些篇章,是否会配以相关的插图,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茶的品质、冲泡的讲究?又或是那些流传千古的茶道故事,通过一幅幅画面,将历史人物的风采、情感的起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或许能让我明白,为何中国茶能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着中国的哲学、艺术和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