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书赠礼 4册罗辑思维书籍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纠结

随书赠礼 4册罗辑思维书籍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纠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罗辑思维
  • 知识焦虑
  • 个人成长
  • 思维方式
  • 国情分析
  • 人生规划
  • 自我提升
  • 畅销书籍
  • 励志
  • 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荒漠甘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671901
商品编码:20275816400

具体描述












此宝贝为套装书籍,全套4册,总定价168.00元,分别如下: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9787505739321   定价42.00元

《罗辑思维: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9787505736719   定价42.00元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9787550257870   定价42.00元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9787550244146   定价42.00元


基本信息

书名:逻辑思维系列(全4册)

作者:罗振宇

ISBN :9787505739321,9787505736719,9787550257870,9787550244146,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字数:全4册

页数:全4册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定价:168.00元

是否套装:是


编辑推荐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罗振宇度全面分享:在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切换思维,升级认知,参与未来!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和优势发挥出来。这个时代,限制我们的是什么?是认知。认知差距的本质就是我们能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完成思维方式的切换。这个时代已经快到不允许我们有任何思维定式,的定式就是没有定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关注事实,升级认知。世界上的事实远比我们看到的复杂,我们只有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去认知更多的事实,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手,成为时代的跨越者。 


《罗辑思维: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中国会不会有前途?这个问题攸关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关心的是:个人未来的成败利钝要把握住什么样的机会,国家会把我们的命运带向何方。所以,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你在读书、在思考,这就是你必须面对的问题。

    面对人类的未来,阴谋论、悲观主义的论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对过。《罗辑思维: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认为:这个世界上好的生存态度不是当一个傻帽悲观派,而是当一个理性乐观派。“理性乐观派”罗振宇站在时间维度上,解读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帮你看清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帮你找到个人前进的方向标。

    本书强调的是:这个世界无比美好,而且会越来越美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正在给每一个国人打开崛起的大门;应该让爱的人、气味相投的人一起玩,不要跟别人去斗争和抗争;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才是创造力的源泉。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1、 罗振宇,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曾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制片人等。2012年底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他对商业和互联网的独到见解,影响了80后90后的知识结构和对互联网的认识:人类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将属于基于用户体验的“手艺人”经济。

2、本书是罗振宇与《罗辑思维》见解的次充分集中表达: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个人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为80后90后支招指路,实实在在缓解年轻人的成长焦虑。

3、工业时代用庞大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人进入了一个细碎的分工的角落,让那么多人挤挤插插地生活在一个都市群落当中,每一个人都被迫变得扁平化。互联网时代人的兴趣、素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原先那些地理位置、组织当中的位置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换言之,传统工业社会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个人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以个人身份把握机会?

传统经济的玩法都是跑步,尽可能地跑马圈地,占的范围越大越好。可是在个人崛起的时代,我们与其去把握更多的机会, 还不如立定下来,在一个固定点上成长,这才是真正的身法。在传统社会,我们经常讲的是做大做强,总希望跟着组织把事业做大。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立定在自己所擅长的那个领域成长,并拥有合适规模的客户,就可以拥有自由且富足的一生。你找到立定的地方了吗?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1、罗振宇,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曾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制片人等。2012年底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他对商业和互联网的独到见解,影响了80后90后的知识结构和对互联网的认识:人类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将属于基于用户体验的“手艺人”经济。

2、罗辑思维是目前影响力的互联网知识社群,以“有种、有料、有趣”凝聚350 万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是国内社群运作的典范。

罗辑思维社群目前有350万 年轻人,《罗辑思维》视频节目是互联网上多人喜爱的知识脱口秀,优酷播放量196,270,177次,每日新增播放量10万 次。

3、《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志在缓解当代迷茫年轻人的成长焦虑。

每一个时代都有迷茫,每一代人都在寻求出路。我们现在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历史上也曾一次次出现。回到历史的具体情境中,去看当时的大人物们如何解决如何解答,启发自己换个姿势奔跑,活出自由主义的人生。

《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4、随书赠送高价值牛人手册,与50 位牛人连接学习。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是与谁同行。

图书不仅仅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更成为成为一个入口,连通过罗辑思维与众多手艺人连接,产生无限可能与想象力。

 

内容简介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本书是罗振宇和《罗辑思维》全新洞见的集中表达:

1.用经济学思维看世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和优势发挥出来。这个时代限制我们的是什么?是认知。

为什么经济学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

从愿望到事实距离到底有多远?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你搞混了吗?

文科生思维应该被彻底放弃吗?

……

2.创新是升级认知的工具:只有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创造之网,独具慧眼地发现很多小创新之间的关系,然后把它连接起来,才是伟大的创新。什么是重要的革新和创造?它是一堆小革新、小创造的中间关系。

万众创新是痴人说梦?

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创造?

中国式创新的机会和挑战是什么?

为什么创新是树也是网?

3.商业思维的突破与升级: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做绝,“一针顶破天”,这才是未来个人和企业的成长方向。

如何理解现在商业竞争的实质?

商业新物种的出现值得警惕

别再把公司当成家

每个员工都应有创始人心态

……


《罗辑思维: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中国的未来到底怎么样?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企业纷纷倒闭,东三省房价大崩盘,股市经历大泡沫,互联网创业遭遇资本寒冬……种种负面信息充斥周遭,我们到底要如何判断?我们如何找到前行的方向?如何抓住潜在的机会迎难而上……罗振宇分享自己认知世界的框架,帮你看清:这个时代正走向哪里,我们个人能走到哪里。

    1.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l  500年间大国崛起的两大动力——创新和规模

l  加入世界分工,中国的“内功”大提升

l  美国经济的罩门——产业空心化,大有大的难处

l  中印发展战略的比较——制造业让中国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加入世界分工

l  我们能从保守主义中汲取什么

    ……

    2.悲观派的预言为什么会破产

l  人类倾向接受坏消息,我们要做一个“傻帽悲观派”还是“理性乐观派”

l  对资源问题的担忧,源自于知识的匮乏

l  市场经济,不需要阴谋论

l  投机让工业社会获得一种稳定性

l  数据是观察现代社会的一个角度

l  中国经济这30年来走对了路

    ……

    3.中国将走向何方

l  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我们在现代化上走了多远

l  国营经济,到底怎么搞

l  土地私有化,到底有多痛

l  王安石变法——互联网转型的反面参照

l  我们面对的,也许是一条通向窄门的道路

l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l  市场交易将越来越自由,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开放

    ……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本书精选《罗辑思维》的诸多思考,与你分享成长的洞见:

《微革命》:转身、立定、呻吟、躺下,就是互联网时代个人崛起的方法

《发现你的太平洋》:不跟存量较劲,而去寻找人生的增量

《疯狂的投资》:有好点子马上行动,当实干家而不是评论家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放弃追求地位,转而追求联系;放弃追求效率,转而追求趣味

《怎么当个明白人》:真正的牛人,就是在集体中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人

……

迷茫时代,怎么当个明白人?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我们从《罗辑思维》众多节目中,精选出如下典型案例:

活在妄念中的张廷玉,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专注当下的曾国藩,成大事者不纠结;

妄图恢复拿破仑一世光荣的拿破仑三世,别被过去绑架;

作为读书人的卢梭,换个姿势有新活法;

英明伟大到一事无成,死守正确不敢犯错的loser嘉庆;

不沉浸在于过去恩怨,不跟未来较劲,不被人际关系绑定的李鸿章,成为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胡适,孤独而独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

每一个时代都有迷茫,每一代人都在寻求出路。迷茫时代,怎么当个明白人?

 

作者简介

罗振宇

人称罗胖,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创始人。

主讲的知识型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累计播放超过6亿次。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拥有900多万用户,是中国的互联网知识社群。



目   录

《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第一章 知识焦虑的时代

每个人都被空间和时间这两堵大墙,死死地压缩在肉身的牢笼中,唯一能够让我们越狱的就是知识。

01 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 / 003

楔子:我的朋友张泉灵 / 003

直播平台为什么这么火? / 004

传播方式已经发生转变 / 007

融资的本质是什么? / 014

选择“有把握”还是“冒险”? / 019

你真的了解用户的痛点吗? / 022

02 现代世界的诞生 / 029

阅读的唯一目的是升级自己的认知 / 029

牛顿到底有多重要 / 031

回到1642那一年 / 035

牛顿构筑了现代社会的观念地层 / 038

1666年:科学发现的奇迹之年 / 040

科学方法与精神病 / 044

其他民族都没有的际遇 / 047

最后一位魔法师 / 049

为什么牛顿能够构建出观念地层? / 050

不是每一代人都这样幸运 / 053


第二章 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和优势发挥出来。这个时代唯一限制我们的是什么?是认知。

01 聪明人怎么看世界 / 059

经济学鬼才——史蒂芬·列维特 / 059

纽约的犯罪率为什么会突然下降? / 060

用经济学底层思维看相扑运动 / 063

用经济学思维寻找恐怖分子 / 068

用经济学底层思维看点球 / 070

为什么经济学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 / 072

社会结构的复杂度 / 073

协作的复杂度 / 075

人心的复杂度 / 077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你搞混了吗? / 079

从愿望到事实距离到底有多远? / 081

聪明人就是能看到更多事实的人 / 084

02 认知差距的本质 / 085

经济学思维奇葩在哪儿? / 085

我们为什么要补足经济学思维? / 086

邓巴数字——150人定律 / 088

文科生思维的缺陷 / 092

越来越重要的机会成本 / 094

没有什么是值得不顾代价地去追求的 / 097

文科生思维应该被彻底放弃吗? / 101

我们唯一的生存策略:相信专家 / 102

03 经济学改变世界 / 105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 105

“光辉道路”兴起之路 / 107

经济学家完胜“光辉道路” / 110

产权保护为什么这么重要? / 115

德索托的另一条道路 / 116

秘鲁的日裔总统藤森 / 119

藤森总统PK“光辉道路” / 122

三个主人公,命运各不同 / 124

怎么做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 / 127


第三章 创新,升级认知的工具

只有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创造之网,独具慧眼地发现很多小创新之间的关系,然后把它连接起来,才是伟大的创新。什么是重要的革新和创造?它是一堆小革新、小创造的中间关系。

01 创新就是这么简单 / 135

万众创新是痴人说梦? / 135

借用医学故事来说创新 / 137

洗手:创新并非都是重大突破 / 138

产钳:创新不等同于高科技 / 144

疾病也是副产品 / 147

对系统进行优化也是一种创新 / 149

治病不是科学,而是技术 / 154

医生只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工种 / 155

怎么当一个好的创新者? / 158

02 创新:是树,也是网 / 162

智商越高,社会竞争力就越强? / 162

优生学真的成立吗? / 166

智商测试靠谱吗? / 168

创造就是一连串的事件 / 169

胰岛素:班廷和麦克劳德 / 172

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和李政道 / 174

功劳到底应该属于谁? / 176

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创造? / 178

从可口可乐看现代创新的两个维度 / 181

关于诺贝尔奖的预测 / 184

03 认知升级与摆脱窘境 / 190

楔子:我的朋友王煜全 / 190

硅谷已经out了,大家要硬起来 / 191

积木式创新 / 200

算法没有专利 / 204

开放式创新 / 205

开放式创新的两个特点 / 207

中国式创新的挑战 / 210

中国式创新的机会 / 214

制造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大优势 / 217

不需要每个部分都创新 / 222


第四章 商业思维的升级

创业不是一个人上街耍大刀,它是整合周边所有的资源,包括自己团队内的资源,去构建一个全新的商业系统。创业者不是去做孤胆英雄,而是要让所有人在你的事业中都能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

01 物种战争:重新理解商业社会 / 227

人类——自然界最大的杀手 / 227

《上帝的跳蚤》 / 228

黑死病肆虐欧洲始末 / 229

黑死病到底是怎么来的? / 234

细菌和病毒有什么分别? / 239

天花病毒到底厉害在哪里? / 240

病毒启示录一:千万不要小看小物种的崛起 / 244

病毒启示录二:重新理解现在商业竞争的实质 / 247

病毒启示录三:商业新物种的出现最值得警惕 / 251

02 如何打造你的联盟 / 254

别再把公司当成家 / 254

职场中两个常见的谎言 / 255

招聘时最应该问的两个问题 / 257

你的价值取决于什么? / 258

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261

第一种情况:员工想要留下怎么办 / 265

第二种情况:员工要跳槽怎么办 / 266

每个员工都应有创始人心态 / 270

第三种情况:员工要创业怎么办 / 272

所有员工都要如此对待吗? / 275


第五章 这个世界会好吗?

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做绝,“一针顶破天”,这才是未来个人和企业的成长方向。

01 重新理解人类社会 / 279

《物演通论》 / 279

共识一:打破知识领域的界限 / 281

共识二:人类的任何思想结果都是必然的 / 284

共识三:人的生存境况是越来越惨的 / 285

人类会像恐龙一样灭绝吗? / 287

什么是递弱? / 289

什么是代偿? / 291

结论一:对外的依存条件越来越多 / 293

结论二:对环境的感受力越来越强 / 296

结论三:自由度会越来越高 / 297

结论四:结构度越来越复杂 / 299

人是万物演化最悲惨命运的承担者? / 302

递弱代偿是终极真理吗? / 303

02 理性乐观派 / 305

什么是递弱代偿? / 305

递弱代偿原理的两点颠覆性 / 308

我们对世界到底应该抱什么态度? / 312

这对我们当下的生存有什么用? / 317

原因一:总规律不可逆 / 319

原因二:人性不可违 / 320

原因三:分工总趋势不会逆转 / 321

推论一:社群经济不可避免 / 323

推论二:中间环节不可去掉 / 324

推论三:“共享经济”中的某些结论并不成立 / 326

推论四:未来的企业竞争将以群团化的状态进行 / 327

推论五:新的商机已经到来 / 329

推论六:想要做大、做强,就要与更强的企业进行合作 / 330

推论七:越小而美,就越稳定 / 331


《罗辑思维: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目录:第一章 理性乐观派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生存态度不是当一个傻帽悲观派,而是当一个理性乐观派。

01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 003 

“希望美国政府变成中国政府” / 003 

中国经济会好到我们不敢相信的程度 / 004 

美国第一个罩门:陷入产业空心化 / 008 

美国第二个罩门:大有大的难处 / 009 

500年间大国崛起的两个动因 / 012 

下一个世界霸主会是谁 / 013 

我赌中国赢的几个理由 / 015 

中国是如何加入世界分工中的 / 017 

中国、印度的发展战略比较 / 020 

中国未来的两个不确定性 / 023 

02 傻帽悲观派 / 026 

煽动者的逻辑 / 026 

当一个傻帽悲观派还是理性乐观派呢 / 027 

我们现在是最糟糕的? / 029 

我们为什么倾向于接受坏消息 / 032 

我们对资源有大量的误解 / 037 

停止发展,不行 / 039 

省着点使,也没用 / 042 

继续想办法往前冲 / 043 

03 中国从哪里来 / 046 

为什么人类会有身份社会 / 046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 / 048 

孝的政治意义 / 050 

礼的政治意义 / 053 

皇权社会诞生记 / 056 

皇权社会的逻辑缺陷 / 058 

对等关系解体之后 / 063 

以法治国 / 067 

第二章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费正清说:“中国可能做出的选择,中国一切历史事件可能流经的渠道,也许是一条比我们可以轻易想象的更窄的路。” 

01 阴谋是可能的吗 / 073 

源远流长的阴谋论 / 073 

构建阴谋论的一些手法 / 076 

阴谋论可以论证一切观点 / 077 

市场经济中,阴谋论还管用吗 / 081 

价格是由消费者自己来决定的 / 084 

阴谋论为什么会破产 / 088 

02 中国窄门 / 093 

既重要又看不懂的事 / 093 

大一统:中国文明的内核 / 095 

自由派市场经济大师——管仲 / 097 

管仲式经济政策的复活 / 101 

收放之间,无限循环 / 104 

“桑弘羊之问”的现实意义 / 105 

中国历史始终逃不开的死循环 / 107 

中国要面对的也许是一扇窄门 / 109 

03 是非功过说泡沫 / 112 

经济不能没有泡沫——从荷兰“郁金香泡沫”说起 / 112 

因稀缺而引发的泡沫 / 114 

被行为赋予的价值 / 117 

顺理成章的炒作与泡沫 / 120 

价格是自愿交易定出来的 / 123 

有钱人对投资风险心知肚明 / 126 

泡沫的本质是财产的非正常转移 / 127 

投机泡沫什么情况下会引发经济危机 / 128 

投机让工业社会获得一种稳定性 / 130 

什么样的泡沫是坏泡沫 / 135 

04 大国不能不识数 / 137 

数据是观察现代社会的一个角度 / 137 

回避对人命的计算,恰恰是对人命的轻贱 / 138 

如何计算人命才算合理 / 145 

数据是一个会生长的生物 / 147 

......


《认知觉醒:为什么你总是抓不住重点》 你是否常常感到信息爆炸,但所得甚少?是不是常常沉浸在各种资讯中,却发现自己依然迷茫,对生活、工作和未来缺乏清晰的方向?当别人的成功似乎唾手可得,而自己却原地踏步时,是否会陷入莫名的焦虑?《认知觉醒:为什么你总是抓不住重点》将带你踏上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解构你身上那些阻碍进步的“认知陷阱”,让你拨开迷雾,看清前方的道路。 本书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基于对人类认知规律的深入洞察,结合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现实案例,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导致我们“抓不住重点”的深层原因。它会让你明白,所谓的“知识焦虑”并非源于知识的不足,而是源于我们对知识的认知方式和应用能力上的偏差。 核心洞见一:重塑你的“心智模型”,告别低效认知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心智模型”来看待世界,这个模型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判断标准和行为习惯。然而,许多时候,我们的心智模型是陈旧的、有偏见的,甚至是被错误信息塑造的。这本书将引导你审视并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型。 “框架效应”的陷阱: 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不同的表述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本书将揭示“框架效应”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决策,让你学会辨识和规避这种心理陷阱,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确认偏差”的迷宫: 我们总是倾向于寻找和解释那些支持我们既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之相悖的证据。这会导致我们固步自封,无法接受新事物。本书将教你如何打破“确认偏差”的围墙,培养开放的心态,真正做到“兼听则明”。 “锚定效应”的束缚: 为什么第一个接触到的信息会对我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了解“锚定效应”,你就能更好地评估信息的价值,不再轻易被外界的“锚”所牵引,而是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 核心洞见二:掌握“信息筛选”的艺术,让知识为你所用 在信息洪流中,学会区分“有用”与“无用”至关重要。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实用的信息筛选策略,让你告别碎片化、浅层化的信息摄取,转向深度、高质量的知识积累。 “稀缺性原则”的误导: 为什么那些“限量”、“绝版”的知识总是显得格外诱人?本书将分析“稀缺性原则”如何被商业和媒体利用,让你理性看待信息价值,不被虚假的稀缺感所裹挟。 “认知负荷”的管理: 过载的信息会消耗我们宝贵的认知资源,导致思维迟钝。《认知觉醒》将提供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认知负荷”,让你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信息,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深度阅读”的力量: 碎片化阅读让我们的大脑变得越来越浅薄。本书将强调“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并提供方法指导,帮助你从浮光掠影式的浏览,晋升为能够真正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阅读者。 核心洞见三:构建“有效行动”的闭环,将认知转化为成果 拥有再多的知识,如果无法付诸实践,终究是纸上谈兵。《认知觉醒》将重点探讨如何将你的认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并构建一个持续改进的行动闭环。 “目标设定”的误区: 很多人设定目标时过于模糊或好高骛远,导致最终的失败。本书将深入解析“SMART原则”等目标设定的科学方法,让你学会设定清晰、可衡量、可达成、相关且有时限的目标,并提供执行过程中的激励和调整策略。 “拖延症”的根源与破除: “想做”和“做到”之间,往往隔着一道“拖延症”的高墙。本书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剖析拖延的深层原因,并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让你告别“等等再说”的恶性循环。 “复盘”的智慧: 每一个经历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复盘”这个环节。本书将教你如何系统地进行复盘,从成功与失败中提炼经验教训,不断优化你的行动方案,实现螺旋式上升。 核心洞见四:理解“社会心理”的运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我们认知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帮助你理解社会心理的微妙之处,让你在与人交往中游刃有余,化解冲突,建立更和谐、更有价值的人际网络。 “群体思维”的盲从: 为什么有时候集体做出的决定反而更不明智?本书将揭示“群体思维”的运作机制,让你学会保持独立思考,不被群体情绪所左右。 “互惠原则”的应用: 了解“互惠原则”的心理机制,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学会以更健康的方式建立互助关系,而非被动接受或过度付出。 “同理心”的培养: 缺乏同理心是许多人际冲突的根源。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你培养同理心,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从而促进沟通和理解。 《认知觉醒:为什么你总是抓不住重点》 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思维升级指南”。它将帮助你: 停止盲目焦虑: 认清知识焦虑的本质,掌握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正确方法,让焦虑感烟消云散。 提升决策质量: 摆脱认知偏见和心理陷阱,做出更明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提高行动效率: 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克服拖延,用更有效的方法实现目标。 优化人际关系: 理解社会心理,与人建立更融洽、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发现内在潜力: 唤醒你的认知潜能,让你成为一个更清晰、更有力量、更具影响力的人。 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创业者,还是任何渴望自我成长的人,《认知觉醒:为什么你总是抓不住重点》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将引领你走出认知的迷雾,让你真正掌握自己思维的航向,最终实现人生的蜕变。现在就开始你的“认知觉醒”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触及了我们每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核心问题。从知识的获取与焦虑,到人生方向的迷茫,再到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以及个人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行动,这几本书的选题可以说非常巧妙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不同作者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或许会有思想的碰撞,也会有观点的启发。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阅读体验,更是一次能够促使我反思、成长、并可能改变我一些看法的旅程。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有这样一套书,提供给我们一个停下来、深入思考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评分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有点陷入了一种“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的迷茫感,生活和工作的节奏都像是被按下了慢放键,每天重复着一些相似的事情,却没有从中找到太多意义或者成就感。《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这个名字真的太精准了,感觉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相信,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些瓶颈期,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突破的方向。读完这套书,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智慧,了解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人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洪流裹挟,而是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剖析这种“迷茫”的根源,又会提供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成为一个真正“明白人”。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的发展都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期待,也时常会为一些社会现象感到担忧和困惑。《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这本书,无疑是这套书中最能引起我思考的一本。我想了解作者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路径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中国文化的根源,以及这些文化基因如何塑造了当下的中国,并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新闻报道,而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逻辑和发展动力。

评分

拿到这套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沉甸甸的,打开来,印刷质量、纸张都非常不错,有一种纸质书特有的质感。封面的设计也挺有意思,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比较简洁大气,一看就是那种值得静下心来读的书。我一直觉得,阅读这件事情,有时候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仪式感。当你捧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书,那种沉浸其中的感觉是电子屏幕无法替代的。尤其是这套书,名字就很有吸引力,感觉每一本都能直击我们当下许多人的内心痛点。我最期待的还是《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这本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感觉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新知识涌出来,想要跟上节奏,又感觉力不从心,常常陷入一种“知道的越多,越感到自己无知”的怪圈。这本书能否给我提供一些走出这种焦虑的思路,非常值得期待。

评分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并不是外界的客观条件,而是我们内心的纠结和犹豫。《成大事者不纠结》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常常会发现,自己在做一些重要决定的时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权衡利弊,反复思考,最终反而错失了良机,或者在做出决定后又会怀疑自己。这种“纠结”的状态,不仅消耗精力,也影响效率。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那些真正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是如何克服内心的纠结,做出果断的决策的。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心理学上的洞见,或者是一些历史人物的案例分析,来阐释“不纠结”的智慧?我迫切地想学习那种敢于拍板、勇于承担责任、并且能在行动中不断修正和前进的特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