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策 | ||
| 定价 | 108.00 | |
| 出版社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9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黑先生 | |
| 装帧 | 空脊软精装 | |
| 页数 | 200 | |
| 字数 | 250千字 | |
| ISBN编码 | 9787563552580 | |
《设计策》是作者黑先生在2105年大作《嘿,设计》、2016年大作《设计修炼记》的基础上,更加用心准备2017年的全新作品,完成的综合设计教学巨著,在质量和内容方面有重大突破。作品从数千幅作品中精心挑选,将近半年全力以赴的策划和编辑,《设计策》终于出版完毕,华丽面市。全书编辑体例合理,章节清晰,教学内容明确系统,由浅入深。本书对设计基础教学和技法教学文字编写详细准确,步骤讲解清晰,作品绘画印刷精美。zui后—个章节的院校应试讲解,针对北京服装学院、江南设计学院、上海东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天津美术学院等设计类大学;还有手绘教学、图案设计等教学内容,必定带给绘画学习者指明方向,具有实用的知识和巨大帮助。
目 录:
第—章 设计入门策
第二章 创意养成策
第三章 装饰画修炼策
第四章 设计专攻策
黑先生
原名颜如冰 山东滕州人氏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视觉传达系
国内知名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多家美术培训机构设计课讲师
多家出版社特约作者,撰稿人
“设计盒”设计培训团队负责人
“黑作坊”手绘工作室创始人
畅销图示《嘿,设计》作者
手绘作品多次在众多比赛中获得奖项
| 嘿,设计 | ||
| 定价 | 98.00 |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8月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无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5333052 | |
针对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江南设计学院、上海东华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天津美术学院等设计类大学。
设计应试教程
设计新题du家揭秘
设计&手绘入门宝典
设计教学系统革命性颠覆
设计类院校设计科目全面覆盖
目录
第—章 设计入门
第二章 创意速写
第三章 装饰画
第四章 创意设计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度沉浸式的,但这种沉浸并非来自文字的冗长解读,而是纯粹依靠视觉的引导。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对着某一张图景反复摩挲,试图追踪作者的思维轨迹。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纹理和重复图案时,那种机械的规律感中又隐藏着一丝人手操作的微妙不完美,这正是“设计”区别于“生成”的迷人之处。它让人重新拾起了对手工精神的敬畏。对于需要不断寻找新颖材质表现手法的平面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灵感,更是一套关于如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视觉肌理的方法论,它教会我们如何“触摸”到屏幕上的像素点。
评分这本画册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那种低调又不失格调的色彩搭配所吸引。内页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即便是黑白线条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下都能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光影过渡得极其自然,完全不像有些设计书那样追求浮夸的炫技,而是扎扎实实地在探讨“美”的本质。特别是那些装饰性的边框和底纹处理,那种精细到令人发指的排版布局,看得出作者在构图美学上有着深厚的功底,每一页都仿佛经过了无数次斟酌和打磨,让人忍不住想要用放大镜去研究那些细微的笔触和点阵的排列。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沉静、有力,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流行趋势指南,更像是一本可以长期珍藏、时常翻阅的灵感源泉,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对于从事视觉传达或者需要提升审美基础的设计师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对“装饰画”这个标签抱持着一丝警惕,生怕里面充斥着那些老套的、缺乏创新的图案堆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巧妙地将古典的装饰母题与现代的几何抽象语言进行了大胆的融合。我看到了一些类似巴洛克涡卷纹的元素,却被简化成了极为冷静的线条组合;也看到了未来主义的动态感,却被赋予了细腻的手工质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整本书的调性变得非常高级和耐人寻味。它不只是在展示“怎么画”,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画”,它激活了我大脑中沉睡已久的创意神经,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设计中那些被忽略的、可以被深度挖掘的文化母题。
评分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看似简单的图形元素,经过某些设计师的妙手,就能焕发出超越材质本身的生命力。这本书很大程度上解答了我的疑惑。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负空间”运用的那几个章节,那种对留白的掌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它不是简单地留白,而是让空白本身也成为构图的一部分,与实体的黑色形状形成了一种精妙的对话和张力。这种处理方式非常考验设计师对整体画面平衡感的把握,稍有不慎就会显得松散或局促,但在这里,每一处的疏密得当都恰到好处,透露出一种东方哲学中“虚实相生”的韵味。对于那些习惯于把画面塞满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效的“减法”良药,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克制”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和信息。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在色彩运用上的极简主义策略,即使是彩色部分,也极为克制,多采用高饱和度的纯色块与大面积的留白进行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这种冲击力却是干净利落的,绝不拖泥带水。它让我意识到,设计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对元素的果断取舍。那些黑白装饰画部分更是将“对比”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阴影的渲染、线条的粗细变化,甚至是网点的疏密分布,都服务于最终的图形识别度和情感表达。这本书更像是一部高级的视觉语汇手册,它用最少的符号,搭建起了最复杂的情感和信息结构,是那种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看世界”的方式都略微发生了一些积极改变的宝贵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