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建築散步: 50條嚴選路線, 帶你走訪巷子裡的建築名作與老屋風景

東京建築散步: 50條嚴選路線, 帶你走訪巷子裡的建築名作與老屋風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松田力 著,黃友玫 译
图书标签:
  • 东京
  • 建筑
  • 散步
  • 老屋
  • 景观
  • 城市漫游
  • 日本文化
  • 建筑设计
  • 巷子
  • 旅行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9436229
商品编码:16091159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7-03-02
页数:2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 東京城市風景新發現:
以不同時期與風格的建築物為主要看點,除了列名國寶、重要文化財、登錄有形文化財的東京都選定歷史性建物,也造訪大師名作、特色老屋,深度祕遊不迷途。

2. 建築師的路上觀察學:
嚴選50條路線,挑選旅遊指南錯過的特色建築,觀光客看不到的在地風情、人文細節。

3. *有效率的巷子內旅遊:
50小時就可輕鬆巡禮500座特色建築。詳細規畫+豐富資訊,按圖索驥,自在品味舊城區美好的人文風景。

4. *貼心的散步規劃:
各區域路線圖除了標示範圍內的路線、建築物數量、開始車站╱終點車站、美食歇腳處,並製表說明路線難易度╱精采度、總距離、參考所需時間、消耗熱量。

5. 實用的東京建築圖鑑:
每座建物提供名稱、座落地點、年份、建築師等資訊,並扼要描述建物歷史、點評設計風格特色。

建築師的東京路上觀察,一次充滿新發現的建築祕遊
● 逛淺草,除了雷門之外,為什麼必看東京地下鐵淺草站四號出口?
● 去上野公園,目標不是動物園的貓熊而是建築大師柯比意?
● 由京橋金融區的豪華建築,看見明治的氣節風骨與排場。
● 在立教大學發現宛如霍茲華格世界的學生食堂!

從皇居、教堂、博物館、貴族財閥宅邸、大學名校校園,
到老字號銀行、百貨公司、大正老屋內的蕎麥麵店,
以及設計成有如圓柱上倒掛牽牛花的消防署……

50條路線X 500棟建築物X 50小時的建築散步
喜愛建築和旅行的讀者,*佳的東京指南

東京,是一座活生生的建築博物館!歷經關東大地震和東京大空襲,東京這座城市有著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建築文化遺產;不僅有跨越明治、大正、昭和時期的建築,更涵納了柯比意、包浩斯、萊特等各派風格,華麗又多元的建築師陣容。

建築師松田力以他獨特的眼光,為讀者導覽宛如尋寶的東京建築小旅行,在穿街走巷間,巡禮國寶建築、大師傑作,甚至是不尋常建物的細節趣味。

即使是造訪過多次的東京,只要帶著這本指南,踏進從未走進的小巷,便又能開展一次新的旅程。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松田力 (Tsuyomu Matsuda)
1950年生於東京,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系畢業。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所建築都市研究科畢。曾任職於國內外建築設計事務所,目前為松田建築設計事務所代表。愛知產業大學講師,前日本建築家協會會員、日本Pen Club會員,一級建築士(管理建築士)。

■譯者簡介

黃友玫
一九七四年生,畢業於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主修多媒體設計;作品曾獲選為愛知縣長久手町文化之家舞臺布幔。現為專職翻譯,具有日文檢定一級資格,及中國生產力中心「中日同步口譯研習班」結業。

譯有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叢書多本,《不為設計而設計=*好的設計》、《繪畫的教室》、《Camera Plus》、《DSLR懂這些就夠了》、《去看小洋蔥媽媽》、《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西日本篇)》、《東京獨立咖啡館散步手帖[96家]》等。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老屋顏工作室/辛永勝、楊朝景
都市偵探、建築作家/李清志
東京設計觀察家/吳東龍
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凌宗魁
旅日作家/張維中

目录

01. 丸之內、銀座區域
02. 神田、御茶水區域
03. 番町、霞之關區域
04. 皇居附近
05. 淺草、兩國區域
06. 上野、本鄉區域
07. 小石川、音羽區域
08. 目白、早稻田區域
09. 四谷、新宿區域
10. 青山、原宿區域
11. 港區
12. 麻布、五反田區域
13. 澀谷、目黑區域
14. 駒場區域
15. 北區
16. 品川區
17. 世田谷區
18. 杉並區
19. 武藏野區域

探索日本建築的時光旅程:跨越百年工藝與現代美學的深度行走指南 導言:城市肌理下的建築密語 這本專注於引領讀者深入探索日本本土建築精華的圖集與導覽,旨在提供一種有別於主流旅遊指南的視角。它不是一本囊括全國熱門景點的速覽手冊,而是聚焦於那些隱藏在日常風景之中,承載著歷史重量與設計哲思的空間載體。我們將目光投向那些在都市快速更迭中,依然堅守自身美學語言的建築實例,從明治時代的洋風結構到昭和初期的木造町屋,再到戰後對現代主義的獨特詮釋。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建築即是凝固的歷史,空間即是流動的時間。 透過精心挑選的案例,讀者將得以一窺日本如何在吸收外來文化衝擊的同時,發展出既具有國際視野又深深植根於本土材料、氣候與生活方式的建築傳統。我們相信,真正的建築之旅,不在於追逐那些光鮮亮麗、標誌性的摩天大樓,而在於放慢腳步,留意那些磚瓦的紋理、光影的流動,以及材料之間微妙的對話。 第一部:明治維新與東西交融的建築試驗場 日本的近代化進程始於明治維新,這場劇烈的社會變革也直接體現在了建築領域。面對西方文明的強勢湧入,日本建築師和工匠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保留傳統的木結構美學基礎上,有效運用鋼筋混凝土和磚石結構? 本部分將聚焦於那些在特定區域(如橫濱的居留地舊址或神戶的異人館區周邊)留存下來的早期折衷主義建築。我們將深入分析清水混凝土與紅磚外牆的結合,探討如辰野金吾等先驅者如何將歐洲文藝復興風格或古典復興元素,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日本特有韻味的「和洋折衷」風格。 案例分析重點: 早期官署與公共建築的結構探索: 分析這些建築在引進西方技術時所遇到的材料限制與在地化調整,特別關注窗戶樣式、屋頂結構與立面裝飾的細節差異。 舊商業區的磚造倉庫群: 考察這些實用主義建築如何成為早期都市工業化的見證,其簡潔的體量感與精準的開窗比例,預示了後來的現代主義趨勢。 庭園與建築的融合: 探討在這些新興建築周邊,傳統日式庭園的元素如何被策略性地引入,以緩和外來建築的突兀感,實現環境的協調。 讀者將通過對這些歷史殘片的考察,理解日本建築如何完成第一次對現代性的吸收與消化,為後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部:大正浪漫與昭和初期的地域性演繹 隨著大正時代的到來,社會氛圍趨向開放與感性,建築界開始從對西方風格的模仿轉向對地域特質的挖掘與實踐。昭和初期,特別是在地方城市,出現了一批獨具魅力的地域性建築流派。 本書的這一章節將帶領讀者穿梭於那些尚未被大規模重建的舊城區,尋找那些堅持使用在地材料、並融入了當地生活習俗的建築作品。這不僅包括著名的建築大師的作品,更側重於那些默默無聞的在地工匠所留下的傑作。 深度聚焦:地方木造建築的生命力 傳統町屋的變奏: 分析在不同地區(例如京都的京町家、大阪的長屋或東北地區的商家建築)中,面對狹長基地和嚴酷氣候所發展出的獨特內部空間佈局,包括光井(採光天井)的設計與間接採光技術的應用。 地域性材料的再發現: 探討如越前和紙、特定的地方木材(如檜木或杉木)在結構與裝飾上的精湛運用,以及這些材料如何影響建築的觸感和氣味。 「職人」精神的體現: 透過近距離觀察,記錄細微的結構接點、木作榫卯的精確度,以及門扇、障子在日常使用中展現出的耐用性與美感。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得以領略,在現代化浪潮的沖擊下,日本建築界如何努力維護並發展出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空間語言。 第三部:戰後復興與對「場所」精神的追尋 二戰後的日本,面臨著巨大的重建壓力,這促使建築界轉向更具實用性、經濟性,同時又飽含哲學思考的現代主義實踐。然而,與歐洲的純粹功能主義不同,日本的戰後建築更強調「場所」(Place)與「物派」(Mono-ha)的哲學思辨。 本部分將探討那些試圖在極簡的形式中,重新定義居住、工作與精神空間的建築。這些作品往往挑戰既有的體量感與材料觀念。 關鍵探索主題: 光與影的雕塑: 分析如何僅使用最基礎的材料(混凝土、木材),通過對開口位置的極致控制,創造出極具戲劇張力的內部光環境。重點關注那些試圖將外部風景「切割」並納入室內的設計手法。 微型住宅與空間效率: 考察在高度集約化的都市環境中,建築師如何通過可變結構、多功能家具和巧妙的垂直佈局,極大地提升了居住單元的實用性與舒適度。 對「無結構」美學的追求: 探討那些看似簡單、幾乎消除了可見結構元素的建築,它們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結構計算與對材料本質的深刻理解。 結語:建築的未來在於回望與傳承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激發讀者對周遭環境更深層次的感知。我們所介紹的這些路線和案例,或許並不總是宏偉壯麗,但它們都訴說著關於適應、創新與堅守的故事。它們是我們理解當代日本設計哲學的必要基礎。 通過親身步履丈量這些建築,讀者將能體會到,那些優美的線條、恰到好處的尺度,以及材料之間和諧的共存,是如何共同構成一個完整、有生命力的「場所」。這場建築散步,不僅是地理上的移動,更是一次穿越日本百年建築演變史的心靈漫步。我們鼓勵讀者帶著開放的心態,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城市肌理深處的建築詩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一种复古又充满现代感的配色,让人一眼就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书名本身就勾勒出一种悠闲而富有探索意味的画面——漫步在东京,发现那些隐藏在街巷深处的建筑瑰宝。我最期待的是作者如何将冰冷的建筑,通过文字赋予温度,让那些承载着历史的老屋,在字里行间重新焕发生机。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本身,更是在通过建筑讲述一个城市的变迁,一个时代的记忆。我想象着,翻开书页,就像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每条路线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惊喜。作者挑选的50条路线,听起来就充满了诚意和细致的考察,绝非泛泛而谈。我尤其好奇那些“巷子里的建筑名作”,它们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却也是最能展现城市个性的地方。我期待着能看到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些只有真正热爱东京的人才能发现的风景。这本书带来的,或许不只是建筑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发,一种慢下来,去感受城市脉搏的力量。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拥有它。东京,一个我梦寐以求想要深入探索的城市,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它不仅仅是关于东京的建筑,更是一种“散步”的生活方式,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我特别喜欢“50条严选路线”的设计,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一次性的阅读,而是一份长期的旅行指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路线去慢慢品味。我猜想,书中的图片一定非常精美,能够真实地呈现那些隐藏在巷弄里的建筑名作和老屋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赋予这些建筑以生命,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让我不仅仅是看,更能去“感受”它们。这本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箱,里面藏着无数等待我去发现的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它,开启我的东京建筑探索之旅。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城市,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去感受它的建筑。而东京,这座融合了古老与现代的城市,其建筑更是有着令人着迷的多样性。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建筑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被“50条严选路线”这个数字所吸引,这代表着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筛选,绝非走马观花。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东京。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建筑名作,它们或许没有晴空塔那样醒目,却承载着更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散落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条富有逻辑和故事的探索路线。此外,“老屋风景”这个词语也让我心生向往,老房子往往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故事,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城市的过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东京的温度,触摸到它沉淀的时光,并在每一次的“散步”中,获得身心的双重享受。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对东京这座城市深层次探索的渴望。我一直认为,真正了解一座城市,需要深入到它的肌理之中,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50条严选路线”这个信息,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暗示着这是一本经过精心策划、内容扎实的书,而非简单的景点罗列。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避开喧嚣的游客区,去探寻那些隐藏在东京的街巷深处,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名作和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老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导览,更能成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通过对建筑的解读,展现东京文化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痕迹。我期待书中那些细致的地图和详尽的介绍,能够让我每一次的“散步”都充满意义和发现的乐趣,真正做到“带你走访”而不是“指引你前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低调的优雅,恰如其分地传递了“散步”和“探索”的意境。我一直对东京的建筑文化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不为人熟知的、隐藏在城市脉络中的精品。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我非常欣赏“50条严选路线”的设定,这表明作者并非敷衍了事,而是经过了严谨的考量和筛选,力求为读者提供最精华的体验。我期待在书中看到那些充满故事的老屋,它们不仅仅是砖瓦的堆砌,更是承载着时代记忆的活化石。同时,我也对书中所提及的“建筑名作”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它们是如何被作者发掘和解读的。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通往东京建筑内心世界的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深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