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替亞當斯密做晚飯: 從女性觀點出發,找到全球經濟困境的解答

誰替亞當斯密做晚飯: 從女性觀點出發,找到全球經濟困境的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凱特林.馬歇爾(Katrine Marcal) 著,吳書榆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女性经济学
  • 历史
  • 社会学
  • 性别研究
  • 亚当斯密
  • 全球经济
  • 家庭经济
  • 隐性劳动
  • 经济不平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周出版
ISBN:9789862729793
商品编码:16088796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6-02-18
页数:25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如果你想了解經濟不均為何愈來愈嚴重,你就必須了解經濟學的女性觀點:
亞當?斯密如何能享用晚餐,而這一點又有何經濟意義。

一七七六年,政治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寫下了一段話,形塑現代人對於經濟學的理解:「我們有指望吃上一頓晚餐,並不是因為肉販、釀酒師或麵包師傅大發慈悲,而是因為他們關心自己的利益。」

當亞當?斯密享用晚餐時,他認為有這頓飯並不是因為肉販和麵包師傅喜愛他而款待他,而是因為他們透過交易可以滿足自己的利益。把晚餐擺上亞當?斯密飯桌的,是自利動機。

但,真是如此嗎?真正替他煎牛排的人是誰呢?

古典經濟學裡的經濟人的模型,是個理性的、自私自利的人;但是他也是個沒有個性、情緒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似乎只有一個性別。

我們通常不認為無報酬的工作和經濟有什麼關係。家務事也被排除在經濟學分析之外。它被隱形了,被認為是用之不盡的自然資源,因此沒有價值。但是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女人都放下她們的雞毛撢子呢?如果我們必須為所有原本免費的家事和育嬰付錢呢?加拿大主計處其實有想過了:那些無償工作佔了30.6~41.4 %的GDP。這個數字可不小。那麼為什麼大家習慣性忽略它呢?

凱特林?馬歇爾(Katrine Mar?al)的《誰替亞當斯密做晚飯》就這個問題開始,她告訴我們經濟人的誕生的故事,那是整個世界都繞個它打轉的神話。經濟人是理性的,他是個自主的個體,根據利益大化的計算獨立地做選擇。更重要的是,他是個男人。

「經濟人的所有面向都和我們在歷史裡看到的男人的每個特質重疊。」馬歇爾說,「這些特質是我們認為比較優越的,而勝過我們所謂的女性特點。」
那麼什麼是女性特質呢?那當然就是和經濟人相反的所有性質。他是理性的;她就是不理性的。他是獨立的;她就是依賴的。他是自私的;她就是自我犧牲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就連男人也不符合經濟人的神話。行為經濟學已經不斷證明,沒有人是真的以「理性」做決定的。我們的決定受我們當下的感覺影響,獨處或群聚,肚子餓不餓。所有變數都可能使我們做出違反我們大利益的決定。而我們每天都在做這些「不理性」的決定。

凱特林?馬歇爾追溯經濟人的神話,從亞當?斯密的餐桌開始,到芝加哥學派的傳承,到它在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扮演的災難性角色,並預言一個更有包容性的經濟學。

「沒有女性主義,我們就沒辦法挑戰經濟人,」馬歇爾說:「如果不挑戰經濟人,我們就沒辦法對世界有什麼重大的改變。」

亞當?斯密終身未婚,這位經濟學之父大半的人生都和母親住在一起。她負責打理家裡,一生都在照料兒子;關於「我們如何吃到晚餐」這個問題,亞當?斯密的母親正是他忽略的答案其中一部分。

在亞當?斯密寫作的時代,肉販、麵包師傅和釀酒師有辦法去工作,前提是他們的妻子、母親或姊妹要花掉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一天又一天的寶貴時間去照料孩子、整理家務、準備三餐、清洗衣物、擦乾眼淚、和鄰居爭吵。不管你如何看待市場,市場永遠以「另一套經濟體」為基礎,這「另一套經濟體」卻很少有人討論。

關於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亞當?斯密只成功回答了一半。他能享用晚餐,不只是因為各行各業的人能透過交易滿足自己的利益。同樣重要的是,亞當?斯密能吃到晚餐,是因為他的母親想方設法確保每天晚上都會把食物端上桌。

時至今日,我們該點出經濟體的立基基礎並不只是那隻「看不見的手」,還有一顆「看不見的心」。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凱特林?馬歇爾 Katrine Mar?al
《瑞典晚報》(Aftonbladet)總主筆,主稿瑞典及國際政治、經濟和女性主義,現居倫敦。本書入選「奧古斯特獎」(August Prize)決選名單,也得到拉格克蘭茨獎(Lagercrantzen Award)。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有《讓顧客主動推薦你》、《獵殺巨人》、《上下管理,讓你更成功!》、《CQ文化智商》、《華頓商學院教你活用數字做決策》、《父母老了,我也老了》等書(以上皆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目录

免責聲明



章——在本章中,我們要爬進經濟學的世界裡,並思考一個問題: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母親是誰?

第二章——在本章中,我們要認識「經濟人」,還會發現這個人極具誘惑力。

第三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發現這個經濟人顯然並非女性。

第四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人和經濟人之間的協定並不如預期。

第五章——在本章中,我們要加入女性,並好好攪和一下。

第六章——在本章中,賭城和華爾街合而為一。

第七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全球經濟體墮入地獄。

第八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男人也不像經濟人。

第九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經濟性的動機並不像我們認定的那麼單純。

第十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人並不會因為想要更多錢而變得自私。

第十一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負數的意義仍是零。

第十二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每一個人都成了企業家。

第十三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子宮並非太空艙。

第十四章——在本章中,我們挖掘到經濟人預料之外的深淵與恐懼

第十五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這時代偉大的故事裡只有一種性別。

第十六章——在本章中,我們會看到每個社會都因要契合自身的胡說八道而受罪,然後我們就要畫下句點。

後記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探讨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复杂性,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全新视角来理解和解决当前困境的框架。 --- 《看不见的双手与未被听见的餐桌: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女性视角》 内容简介 一个颠覆性的经济学视野,聚焦于被主流叙事长期忽视的“再生产劳动”,以此来解构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并描绘一条通往更可持续、更公平未来的可行路径。 自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以来,主流经济学模型一直围绕着市场交易、资本积累和生产效率构建。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下的世界——气候危机加剧、不平等鸿沟扩大、供应链脆弱不堪、以及无数个体在结构性压力下挣扎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仅靠传统的宏观指标已经无法描绘出经济现实的全貌。 《看不见的双手与未被听见的餐桌》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跨学科著作,它毅然决然地将焦点从交易大厅和华尔街的数字板上移开,转而投向了那些支撑着一切经济活动的、却长期被经济学教科书所忽略的领域——家庭、社区、照护、以及维持人类生存与繁衍所必需的“再生产”(Reproduction)。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盲点——当“生产”吞噬了“再生产” 本书的开篇,作者首先犀利地剖析了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在定义“价值”和“劳动”上的局限性。作者认为,现代经济体系建立在一个巨大的“黑箱”之上:它将所有用于维持劳动力健康、教育后代、照料老人和病患的劳动——即“再生产劳动”——系统性地排除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核算之外,视其为“外部性”或“无偿劳动”。 这种排除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当照料和维系生命的基础工作被视为成本而非投资时,市场机制便会倾向于尽可能地外包、压低这些劳动的价值,最终导致对环境的掠夺和对劳动力的过度剥削。作者通过详尽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全球供应链如何依赖于那些位于世界边缘、且主要由女性承担的低薪或无薪照护工作。本书揭示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经济问题”,本质上是“再生产危机”在市场层面的投射。 第二部分:全球价值链的阴影——谁在支付“隐形补贴”? 在对全球化进程的批判性审视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全球价值链(GVC)的内在矛盾。传统分析侧重于跨国公司如何通过精简流程降低制造成本。但本书提出的核心论点是:全球供应链的“效率”是以牺牲那些负责“修复”和“维护”这一链条的社区为代价的。 通过追踪一件普通电子产品或一件快时尚衣物的生命周期,读者将看到一条清晰的价值转移路径:从发展中国家女性承担的繁重、高风险的基础生产工作,到西方世界中被外包的、同样不稳定的照护和清洁服务。作者提出,全球经济体系实际上是依靠一种“全球化的再生产补贴”来维持低通胀和高利润的。这种补贴,就是以发展中国家女性的健康、时间、受教育权和家庭稳定为抵押的。当一个国家的照护系统崩溃时,它的经济活动也必然会减速。 第三部分:重建“经济的生态圈”——以韧性取代效率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解决方案的构建,主张从根本上重塑我们对“经济健康”的定义。作者借鉴生态学和复杂系统理论,提出需要构建一个“经济的生态圈”,其中“再生产”不再是边缘化的职能,而是经济活动的核心驱动力。 这涉及到三个核心转型: 1. 价值的重新核算: 倡导引入“社会成本核算”和“生态足迹会计”,将照料、环境修复和社区资本纳入衡量经济成功的关键指标。 2. “照护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 论证高质量、可负担的公共照护服务(包括儿童、老人和环境)不应被视为财政负担,而是最关键的长期经济投资,它直接关系到未来劳动力和创新能力的质量。 3. 社区和地方经济的赋权: 推动经济模式从过度集中化的、脆弱的全球供应链,转向更具韧性、更能适应地方需求的“分布式经济”。这包括支持社区拥有的企业、地方食物系统以及互助网络,使经济活动能够更好地嵌入到其所依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结论:走向“丰裕的再生产” 《看不见的双手与未被听见的餐桌》挑战了“稀缺性”的经济学假设,认为在当今世界,真正的稀缺并非资本或技术,而是时间和照料的能力。本书呼吁一场认知革命,要求决策者、学者和普通民众正视支撑我们日常生活的无形劳动,并将“确保每个人都有能力照料自己和他人”视为最高经济优先事项。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更是一份行动指南,旨在激发一场关于“我们究竟想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的深刻对话——一个能够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而非仅仅追求无限增长的体系。它为那些在系统边缘挣扎的人们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揭示了全球经济失衡的真正根源,并指明了一条通往更具人性化和可持续未来的道路。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太引人注目了,它像一个谜题,让人忍不住想知道,究竟是谁在幕后操纵着我们每天的餐桌,而这又和那个宏大的“全球经济困境”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拿起它,期待能读到一些颠覆性的观点,不是那种枯燥的经济学理论,而是那种能让我立刻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对应的那种洞察力。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穿梭于家庭厨房和华尔街的顶层公寓之间,揭示那些被主流经济学彻底忽略的“看不见的劳动”。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焦点从 GDP 和贸易赤字转向那些默默无闻的、维系社会运转的日常照料工作的。这种视角上的巨大转变,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如果这本书能够成功地将微观的家庭生活与宏观的全球金融体系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叙事,那么它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具有革命性的作品。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批判,更是一种积极的、基于重新评估价值基础上的解决方案,一套真正能让“亚当斯密”重新审视其理论框架的有力论据。这种对经济学基础的反思,从一个全新的、却又极其重要的角度切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感觉自己即将解锁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在保持学术思辨深度的同时,又充满了文学性的流畅和情绪的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度和精准性,她总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比喻,将抽象的经济模型具象化为读者可以触摸到的生活场景。阅读过程中,我几乎能闻到厨房里的烟火气,感受到为生计奔波的疲惫。这种“身体在场感”是很多经济学著作所缺乏的。它强迫我们直面一个核心问题:如果创造我们生存和繁衍的劳动得不到认可和报酬,那么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所有财富积累,其合法性又在哪里?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批判性和逻辑严密性,她不仅指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她清晰地描绘出了权力结构是如何固化这种价值分配不公的。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女性主义的宣言,更是一部针对当代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极具穿透力的诊断书。它的影响力在于,它能让最不关心经济学的人,也能立刻意识到这些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的,因为它要求读者走出舒适区,放弃许多根深蒂固的经济假设。作者对传统经济学框架的解构是彻底的,她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效率”和“理性”这些概念是如何被用来合理化对“再生产劳动”的系统性剥削的。我发现自己必须不断地停下来,回溯之前读到的段落,因为作者总是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观点,让你对过去几十年里所有的新闻报道和政策解读产生全新的怀疑。她描绘的图景是复杂的,但绝不含糊;她提出了严肃的质询,却没有给出简单的、一刀切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伦理困境和结构性调整的可能性。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替代方案,而在于它成功地定义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的真正核心所在,那就是价值基础的根本性错位。它迫使我们承认,一个只关注商品交换效率而忽视生命维持成本的系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危险的。

评分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时间观”和“劳动观”。它不像那些聚焦于技术创新或货币政策的著作,而是将时间——尤其是那些用于恢复体力、照料他人、维持社会连接的时间——放在了分析的中心位置。作者的叙事节奏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静地讲述日常琐事,时而激流勇进地剖析国际金融的黑暗角落,但始终围绕着“谁付出了成本”这一主线。这种将私人领域(厨房)与公共领域(全球市场)进行无缝对接的写作手法,令人叹为观止。它成功地证明了,我们所谈论的宏大经济危机,其根源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被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付出所掩盖。阅读结束后,我发现自己看待超市里的商品、看待新闻里关于通货膨胀的报道时,视角都变得不一样了。这本书不是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它更像是一个思维的工具,一个让你能更清晰、更具同理心地去解读这个世界的棱镜。它成功地将一个复杂的、看似遥远的全球议题,拉回到了我们餐桌前的现实,这一点,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近乎醍醐灌顶的震撼。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她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仿佛一位经验丰富、洞察世事的智者,带领我们深入到那些被经济学教科书扫地出门的角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如何将那些看似琐碎的家务劳动、情感劳动,赋予了它们清晰的、可量化的经济价值,并且展示了当这些价值被系统性地低估甚至完全抹去时,整个经济系统是如何走向失衡的。这不像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调查报告,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强烈的代入感。你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自己过去对“工作”和“价值”的认知被彻底地重塑了。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占据了阅读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她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抱怨,而是巧妙地搭建起一座桥梁,连接了那些在国际供应链上奔波的女性工人与家中照料家庭的母亲,揭示了资本逻辑下隐藏的性别剥削链条。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层次分明,步步紧逼,让人无法抗拒地想要追随作者的思路,直至抵达她设定的最终结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