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精准管理丛书》的基本意图是对华为管理的基本理念、方法进行系统的回应,并作为企业管理者普遍学习的工具,以及华为管理系统培训的工具。丛书中的每一本书都有着独特的视角,力求精度解读华为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方法,为国内企业管理者提供所需的解决方案。
本书通过将项目管理经验与项目管理逻辑相结合的形式,从项目发端和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如何规范项目交付全过程、怎样建设项目团队及实施激励三个重要方面阐述了华为优秀项目管理者的实践经验,为读者了解和学习华为的项目管理是怎样做的、华为的项目型组织是如何建设的提供了现实素材,帮助读者真正将项目交付过程中的点滴落到实处。
任卓巨,培训讲师、项目管理咨询顾问。先后在华为、拓维信息、亚信科技等工作,担任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解决方案咨询顾问等职。拥有13年软件行业和电信行业工作经验,在售前咨询、团队管理、项目运营管理、软件开发与运维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 在华为就职期间,曾参与过CRM、经营分析系统建设等项目的运营实施,在前台开发、后台数据处理、架构设计、数据挖掘工具开发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在咨询辅导中,善于识别客户核心需求,跟进销售机会,对产品前后端有丰富的流程规划经验。同时在促成项目团队高效完成交付目标、科学规划团队建设、实施解决方案咨询、制定市场策略、管理项目生命周期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咨询和辅导经验。
第1章 项目需求分析
002 洞察客户需求,提高打中靶心成功率
005 分析“问题”,发现背后的商业机会
008 对项目目标和解决方案要有全局性思考
011 这些风险,项目经理需要谨慎预防
014 对项目范围要有系统性的预见
017 与客户沟通,强化合作共识
020 在投标中拉通前后端,创造性构建服务
023 以“场景”思维构建合同
第2章 项目团队建设
028 发挥项目经理的管理者职能
031 以项目经营为中心,以一致形象面向客户
034 组建一支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队伍
037 以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040 培养项目成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043 加强与周边流程及相关工作岗位的协调
046 做好传帮带,提高项目组成员的业务技能
049 项目经理的人际关系管理与影响力建设
第3章 项目行动规划
054 明确项目启动要素,统一行动认识
057 召开项目会议,推进项目启动
060 验证项目阶段,梳理出关键控制点
064 项目任务细化与明细表
067 项目任务委派与责任人落实
070 项目时间排程与进度计划
074 制订沟通计划,建立内部反馈机制
077 调控工作强度,找出高效工作的方法
080 评估和应对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4章 项目资源调配
086 适时向上管理,获得公司的支持
089 协调相关方资源,匹配项目需求
092 做资源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
095 实行项目全预算制,避免无谓浪费
098 优化采购管理,疏通供应链流程
101 前端保证要货准确,后端保证供货敏捷
104 坚持压强原则,充分聚集和利用资源
第5章 项目作业规范
110 推进项目时要有日计划和活动清单
113 项目标准一定要与客户达成共识
116 在既有体系下,寻求对作业流程的优化
119 做好项目干系人间的信息传递管理
122 按照标准化作业,保障整体工作质量
125 选择最佳工作方法,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128 贴近现场指导,提升项目组成员的作业能力
131 每一天的作业任务都要“日清日结”
第6章 项目过程监控
136 督导项目进展,合理控制工作节奏
139 设计节点控制计划,适时监控项目过程
142 管理好分包商,助力项目精准实施
145 识别项目风险敞口,提前预警和介入
148 发挥管理者职能,及时化解问题和冲突
152 项目变更要以不损害项目利润为前提
155 适时更改项目进度,以适应时间和资源的约束
158 快速跟进与调配,保障项目施工进度
第7章 项目团队激励
164 任何时候,都要营造好一个小环境
167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带领大家持续前进
170 理解他人,实现双向平等沟通
173 给项目组成员分配挑战性的任务
176 鼓励试错,宽容犯错,善于反思
179 尊重、承认、重视做出贡献的人
182 不让奋斗者吃亏,按贡献大小定待遇
185 公平、公正地评价项目组成员的绩效
第8章 项目质量控制
190 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意识
193 通过细化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责任
196 建立完整的质量计划,保证项目质量
199 规范过程质量检测和质量评审工作
202 追求零缺陷,故障不出实验室
205 全面分析质量事故,跟踪产品缺陷
208 发动QCC运动,改善客户质量体验
211 小改进,大奖励;大改进,不奖励
第9章 项目收尾管理
216 化整为零,按站点分步验收和回款
219 做好收尾沟通工作,适时关闭项目
221 转维移交要做到定、清、齐,不留隐患
224 为客户提供“保姆式”的后续保障服务
227 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准绳
230 及时总结和评价项目,巩固成果
233 严格按标准建档和存放项目文件
参考文献
永远抱着理性的客户需求导向不动摇
项目团队必须拥有三大要素:敏锐的嗅觉、不屈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项目计划必须经过反复论证
为战略合作伙伴优先配置最好的资源
把可以规范化的管理都变成扳铁路道岔,使岗位操作标准化、制度化
项目“主官”要聚焦战略目标和胜利,处理不确定性事务
要持续表彰那些做出贡献的人
建立全球统一的、基于客户需求和客户服务体验导向的、可量化的服务质量体系
项目收尾必须以客户的价值主张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
近几年,我开始从事项目管理咨询顾问方面的工作。由于我在华为工作过的原因,许多客户常常会问华为的项目管理是如何做的,华为的项目型组织是怎样建设的,这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我也常常将在华为学习到的管理思想、工作经验参照应用于咨询服务工作中。面对更多的客户疑问,我试着将项目管理中的实战案例总结出来,通过将项目管理经验与项目管理逻辑相结合写作这样一本指导手册,以帮助遇到困难的组织和团队在项目管理实战中继续前行。这样的课题怎么展开、写些什么内容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在与出版界朋友及团队的合作中,我们查找了相关领域的大量书籍,发现国内项目管理的理论书籍很多,但通过场景代入及案例分析,并融合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手册并不多,这也激励着我们尽快完成此书的撰写。
我和我的团队在2017年开始实践了这一想法,收录有关项目管理领域经典的案例集,撰写本书。在著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想从三个重要方面分享一些我们个人及华为优秀项目管理者的实践经历,这个思路构成了本书的总体框架。
第一,项目发端和准备具体要做些什么。对于很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朋友而言,往往忽略项目启动阶段的准备工作,甚至忽略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客户希望通过一个项目的执行解决什么问题都未能明确,就匆匆进入了项目执行阶段,而前期准备规划不足就会导致项目全过程的交付走向失败。因此,本书通过第1章、第3章、第4章共三部分内容,希望帮助读者明确项目启动之初应该具体要做的工作,以及如何做好前期准备才能提高项目交付的成功率。
第二,如何规范项目交付全过程。通常业界人士将项目管理看作对项目交付全过程的管理,大家都知晓交付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交付成果的产出。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交付的全过程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即便在项目启动阶段做好了充分准备,也依然有可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困难。本书通过第5章、第6章、第8章、第9章共四部分内容,希望能够为项目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经验,并在如何规范作业流程、如何有效监控过程和质量、如何顺利关闭项目等关键问题上带来更多实战层面的启发。
第三,项目团队建设具有何等重要性。无论是项目的发端准备还是交付过程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一个骁勇善战的项目团队的努力与贡献。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在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关闭的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书通过第2章、第7章重点对项目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项目经理将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经验的成员整合成一支具有良好协作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的队伍,为项目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持。
这些项目管理的内容,一部分是收集了华为优秀项目经理的实践案例,还有一部分是我的团队、同事在项目实战中与客户共同探索并总结出来的成果。当然,我们自知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错误之处,但我们依然坚持将这些基层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教训分享出来,希望我们经历过的困难、获得的经验及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项目管理的同道中人,这是我们编撰此书的最大心愿。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的同事及客户提供了不少亲历的实践心得,我的团队成员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要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谨以此书与读者共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对项目管理领域的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在项目管理实战的平台上能够有更多的作为,真正将项目交付过程中的点滴经验落到实处。
任卓巨
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但翻开后,我发现内容与我期待的有些偏差。我本来以为会看到一些具体的项目管理方法论,例如Scrum、Kanban的变种,或者敏捷开发在大型企业中的落地案例,甚至是华为特有的管理体系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挑战。然而,书中更多的是对项目管理理念的宏观阐述,以及一些通用性的管理原则。比如,关于沟通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的意义、风险预估的必要性,这些内容虽然很重要,但对我来说,在其他项目管理书籍中已经接触过很多了,缺乏新意。书中虽然提到了华为作为一个平台,但并没有深入挖掘华为在项目管理实践中的独到之处,例如其如何在研发、交付、市场推广等不同阶段,通过独特的管理工具或流程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华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例如跨部门协作、供应商管理、客户需求波动等情况下,运用其特有的管理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那些刚接触项目管理的新手来说,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不错的入门框架,但对于有一定项目管理经验,尤其是对科技公司项目管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不够深入和实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期待,我是一位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的项目经理,见过不少公司推崇各种项目管理方法,但真正能落地并产生实效的却屈指可数。我之所以被“华为项目管理法”所吸引,是因为华为作为一家国际顶尖的科技公司,其项目管理能力一直备受瞩目,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复杂的技术环境中,高效地管理跨职能团队,应对不确定性,并最终实现商业成功。然而,阅读过程却让我感到一丝遗憾。本书的内容更多地聚焦于项目管理的“为什么”和“是什么”,而非“怎么做”。它强调了战略层面的项目规划、目标一致性、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也探讨了领导力、团队协作以及企业文化在项目成功中的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思想,但对于我这样寻求具体落地方法的读者来说,总觉得意犹未尽。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华为在实际项目中所使用的具体工具、流程、模板,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同项目场景下进行裁剪和应用的。例如,在敏捷开发方面,书中虽然有所提及,但并没有深入到华为是如何将敏捷理念与大型复杂项目的管理相结合,也没有具体介绍其在需求管理、迭代规划、持续集成等方面的独特实践。
评分作为一名对标杆企业管理实践充满好奇的读者,我购买了《华为项目管理法》,希望从中一窥这家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在项目管理上的独到之处。我预想中,书中会包含大量关于华为如何系统化地规划、执行和交付复杂项目的细节,例如其在技术研发、工程建设、市场拓展等不同领域的项目管理工具、流程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我尤其关注的是,华为是如何在高压、快速变化的环境下,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来实现其战略目标。然而,翻阅本书后,我发现其内容更多地倾向于项目管理的一些基础性、指导性的理念阐述。它强调了战略规划、目标设定、资源优化、团队协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些内容虽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但在我看来,更像是普适性的管理学原理,而非华为独有的“法”。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华为在实践中是如何将这些通用原则具体化的,比如,华为是否有自己独特的需求管理方法?它是如何进行项目排期和进度控制的?在质量保证方面,有哪些创新的机制?书中虽然提到了华为的项目文化,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这种文化如何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流程中体现出来,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工具来赋能和驱动这种文化。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的项目经理,我一直在寻找能提升团队执行力和项目成功率的实操方法。这本书的名字“华为项目管理法”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项目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我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华为独步业界的项目管理秘诀,特别是如何在高压、快速迭代的环境中保持项目的稳定性和高质量交付。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更侧重于阐述项目管理的宏观战略和文化导向,而不是具体的操作手册。它谈到了愿景的设定、目标的分解、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如何建立强大的组织文化来支撑项目目标的达成。这些内容无疑是重要的,但缺乏对“如何做”的详细指导。例如,在风险管理部分,书中提到了风险识别和应对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工具或流程,比如华为内部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量化风险、以及如何构建风险应对预案的。同样,在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我也期望能看到一些更具象化的实践,比如华为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项目延期风险,或者有哪些独特的质量检查机制。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项目管理理念的“思想启迪者”,而非一本“操作指南”。
评分对于“华为项目管理法”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其在全球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背后严谨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我抱着学习借鉴的心态,希望能从书中找到华为在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各个阶段的独特方法和成功经验。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华为如何在技术研发、产品交付、市场推广等不同类型的项目中,应用其特有的管理体系,是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如何在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下保持高效运作。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项目管理的一些普遍性原则和理念的阐述,例如强调了项目目标的重要性,沟通的有效性,团队的凝聚力,以及风险的预判与控制。虽然这些内容都是项目管理的基础,但缺乏一些更加具体、深入的实操细节。比如,我期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华为是如何进行项目立项决策的,是否有其独特的评估模型?在项目执行阶段,华为又是如何进行进度控制和资源调配的?书中关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虽然很棒,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具体的案例,展示华为是如何通过项目管理来理解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