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特点:
一是专门设立专章,梳理和评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次重要讲话发布后,学者们,主要是高校学者们认真学习、深刻思考、潜心研究这三个讲话的体会和心得,以此为重点,对****的新闻学思想和观点进行了梳理和阐发。这些论文有力地推动着正在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探索表现出不同的态势。研究新闻学的学者们着力于新闻学基础理论的考察、思考和拓展,而研究传播学的学者们受到新媒体发展的推动和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影响,研究的话题同新闻业发展及改革较为同步,传播理论的探讨则同国外学者的传播学研究的问题颇为一致。
三是新报告展现出在2016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对于同一话题不同见解的双方开展争论的可喜现象。对新闻传播学这种政治上较为敏感的学科,敢于把不同看法的观点公开呈现在论文里,新报告的撰写者又敢于客观地评述论文中双方不同的看法,是难得的学术进步和研究氛围的改观。
同以往一样,本部新报告的撰写、编辑和出版,主要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全体博士研究生在研修我主持的《新闻传播学前沿(I》课程的基础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动脑与动手并举的原则,运用集体的力量完成的。出于全面呈现2016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整体面貌的需要,我们还邀请了个别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撰稿。同过去一样,已经荣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张晓锋教授在繁忙之余,从年初开始就着手收录各出版社新闻传播学著作出版的信息和全国召开新闻传播学学术会议的资料,并在本报告定稿前送来了研究报告。我们的台湾朋友、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教的黄裕峰老师,也送来了这一年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状况和成果的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总报告
中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研究报告(2017)
第二部分 新闻学研究
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
新闻传播实务研究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性事件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新闻教育研究
第三部分 学习习近平新闻思想研究
学习“2·19”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研究
学习“4·19”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讲话研究
全球传播与“一带一路”思想研究
新闻学学科体系研究
中国话语体系研究
第四部分 传播学研究
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
政治传播研究
公共传播与人际传播研究
公民传播研究
健康传播研究
城市传播研究
艺术传播研究
跨文化传播研究
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
第五部分 视听传播与编辑出版研究
广播研究
电视研究
广播电视主持人研究
摄影研究
编辑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
第六部分 媒介、广告、公关、文创产业与舆论学研究
新媒体理论与实务研究
媒介融合发展研究
媒介经营管理研究
广告研究
公共关系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舆论学理论、方法与实务研究
第七部分 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
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
台湾地区艺术传播与文创产业研究
精彩书摘
纵观2016年新闻学基础理论文献,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同志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以及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关于新闻舆论、网络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成为贯穿新闻基础理论的一条主线。众多研究者围绕学习思考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传播的主要理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基础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新闻理论的范畴、规律、价值、素养、教育和问题等进行探究和剖析,对如何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和新发展提出诸多见解和建议,关于新闻基础理论的分析研究也呈现出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特点,历史资料分析、实证调查分析和古今中外比较等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大量运用到分析研究中,使新闻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出空前的厚重感和时代感。
一、新闻观念研究
新闻观念的形成、确立与发展、变革有其历史过程。学者杨保军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观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演变做了梳理和分期。他认为,1978年到1982年是新闻本位观念的回归阶段,最突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观念变革表现在把新闻当作新闻、把报纸当作新闻纸、把新闻传播媒介当作大众媒介,是典型性的“新观念”。1983年到1988年是新闻(媒介、传播)多元功能观念的形成阶段,包括新闻传收中初步的互动观念(反馈观念、双向传播观念)、新闻传播过程的整体观念等尽管大多处于雏形阶段,但对后来中国新闻观念的变革与更新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1989年到1991年是特殊的观念反思与党报观念的进一步强化时期,新闻界通过对过去一些新闻观念,特别是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反思和批判,确立了辩证看待新闻自由的观念、新闻法治观念、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以及一些统领全局的、重要的“新闻宣传”观念,对之后形成中国改革开放中主导性新闻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992年到2001年是新闻业“双重属性”观念的明确阶段。这一阶段的观念演变越来越具有深层性,核心变化是确立了新闻业双重属性——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认知,开辟了中国新闻业市场化的道路。2002年至今是开放多元的新闻观念阶段,全球化新闻传播观念形成;信息公开有了制度保障,知情权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卫星技术等构成的“技术丛”,促成了新媒体时代或“后新闻业时代”的开启,从深层次上改变了新闻领域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全局性影响的是“融合新闻”观念和“公民新闻”观念。
一些学者从新闻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新闻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发展,探究当代新闻观念产生的历史渊源。学者操瑞青认为,始于并兴于《申报》的“有闻必录”新闻理念,先后囊括了“全面报道”“新闻真实”“客观报道”和“言论自由”四种具体的新闻观念,无一不是现代新闻观念的题中之义。“有闻必录”一语不仅是晚清民国时期,报刊处理新闻报道的一个具体方式,更近乎于是一种关于报刊的社会概念与文化概念,实际上反映并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观念的萌生。学者涂凌波指出,《申报》等外国人在华办报从传播真理到传播新闻的转变,意味着商业新闻观念发端。《申报》在中国传统中找到“太史陈风”来标明办报正当性,体现了早期新闻观念在传统与现代、中西之间的紧张。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新闻观念具有西方式的、现代的知识和观念属性,发挥了持续的影响。学者童兵指出,科学的新闻观念来自对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又经过长期的社会变革和新闻实践的反复检验,并从耳目喉舌、传媒功能、新闻真实性、新闻价值、新闻宣传、新闻舆论、新闻自由、社会责任、新闻受众九个核心理念对新闻理论作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和要义分析③。
……
前言/序言
呈现在读者诸公面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17)》,其宗旨是梳理和评述过去一年(2016)全国特别是中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学研究的概况和成果。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基地)2006年成立以来,这是编撰出版的第12部最新报告。
同往年的最新报告相比,这部新研究报告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专门设立专章,梳理和评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次重要讲话发布后,学者们,主要是高校学者们认真学习、深刻思考、潜心研究这三个讲话的体会和心得,以此为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学思想和观点进行了梳理和阐发。这些论文有力地推动着正在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探索表现出不同的态势。研究新闻学的学者们着力于新闻学基础理论的考察、思考和拓展,而研究传播学的学者们受到新媒体发展的推动和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影响,研究的话题同新闻业发展及改革较为同步,传播理论的探讨则同国外学者的传播学研究的问题颇为一致。
三是最新报告展现出在2016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对于同一话题不同见解的双方开展争论的可喜现象。对新闻传播学这种政治上较为敏感的学科,敢于把不同看法的观点公开呈现在论文里,最新报告的撰写者又敢于客观地评述论文中双方不同的看法,是难得的学术进步和研究氛围的改观。
同以往一样,本部最新报告的撰写、编辑和出版,主要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全体博士研究生在研修我主持的《新闻传播学前沿(I》课程的基础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动脑与动手并举的原则,运用集体的力量完成的。出于全面呈现2016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整体面貌的需要,我们还邀请了个别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撰稿。同过去一样,已经荣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张晓锋教授在繁忙之余,从年初开始就着手收录各出版社新闻传播学著作出版的信息和全国召开新闻传播学学术会议的资料,并在本报告定稿前送来了研究报告。我们的台湾朋友、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教的黄裕峰老师,也送来了这一年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状况和成果的报告。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17)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17)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