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研究》在追溯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系统发展、整体进步的“立体化”观念出发,全面分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背景的深刻变化,深入挖掘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困境,借鉴国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成长机理和促进政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和科学借鉴,综合论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五个方面的资源开拓及与之相配套教育方式的运用机制,探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的构建出路。
作者简介
林晶,1973年生,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主要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道德问题研究。曾在《光明日报》《思想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发表国际检索论文2篇,出版专著《科学创新的哲学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第六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变化的挑战
第七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变化的挑战
第八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变化的挑战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的条件与原则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的条件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构建的原则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的资源开拓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运用机制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运用机制
第三节 文化资源的运用机制
第四节 情感资源的运用机制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的途径选择
第一节 基于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模式
第二节 社会服务学习模式
第三节 网络教育模式
第四节 校园文化教育模式
第五节 心理疏导模式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的制度保障
第一节 组织与领导制度机制
第二节 调研与反馈制度机制
第三节 监督与实施制度机制
第四节 激励与调节制度机制
第五节 评价与保障制度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研究》:
第一节 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反映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相当社会影响的思想倾向。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思潮异常活跃。这些社会思潮以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所流行的一些主要政治思想及理论观点为主。这些思潮自产生后借助于全球化进程,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播速度大为加快,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这些社会思潮的鲜明特征在于其理论性、影响力和价值倾向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的思想热点,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起到了或推进或干扰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比较活跃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当代社会思潮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加深。因而,研究当代社会思潮,评价其中的得与失,对于坚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认为,分析和总结当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社会思潮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种类
(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19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的主流,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盛行于70-80年代并一度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就当前美英新自由主义主流学派而言,其主要观点体现如下: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宣扬“三化”,即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强调并坚持三个“否定”,即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大肆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新自由主义强调把个人放置到最高价值的地位上,形成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前提。
……
前言/序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研究”这一论题的酝酿由来已久,源于笔者18年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工作的体会与反思,2014年赴美国大学访问考察一年的经历进一步激发了笔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同时,选题的最终确立源于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比较研究”研究过程中所做的思考,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立足点和理论归宿都归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从国外来看,尽管国外大学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对于相关内容如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颇丰。在道德教育领域,构建了经典的德育理论模型。比如,从提高道德认知、判断和价值观选择能力角度提出价值辨析模式(拉思斯、哈明,美国)和认知发展模式(皮亚杰、柯尔伯格,美国);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从强调道德情感培育角度提出完美人格模式(里考纳、罗杰斯,美国)和体谅关心模式(麦克菲尔,英国);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强调道德行为角度提出社会行动模式(班杜拉、纽曼,美国);等等。
从国内来看,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后,以模式研究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的系列成果相继呈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弊端,对现有模式进行分类研究。②分析环境变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证模式创新的必要性。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多维化的理论分析,触及模式发展的内核问题。
总的看来,现有文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含义、模式创新的现实必要性、现状、影响因素与障碍、对策方面展开了全面的探讨,但也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①研究覆盖面较广,但系统性不强。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都有所覆盖,但立体化模式整体研究意象迄今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的背景、机制、方式、保障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综合研究,研究较为分散。②研究多偏重于实践层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支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等实践性问题描述居多,而对其立体化模式建构的机理性问题、资源结构以及促进其发展的操作体系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模型。③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数研究或局限于缺乏实证依据的主观描述,或局限于缺乏理论假设的定量分析,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较为少见。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转型,、文化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趋势,“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发生剧烈变化,使之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压力。目前高校单一、封闭、平面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受教育主体的需求,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实效性不高。本书提出改变传统模式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单向型”为“多向型”,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教育机制,其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突破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平面化模式的理论局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第二,有助于突破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困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样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第三,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创新具有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