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苏(俄)关系是二战结束以来左右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大国关系,苏联解体则是冷战结束、国际政治进入后冷战时代的里程碑事件。本书正是详述和研究苏联解体前后美俄外交关系演变的优秀著作。书中系统阐述了苏联解体前后四位美国总统里根、布什、克林顿以及小布什任内对俄外交政策的演变,其核心是在后冷战时期的一个十年中,“权力平衡”和“制度变革”这两派思想体系自始至终影响了美国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作者简介
詹姆斯·M.戈德盖尔,美利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主任。曾担任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科学和国际事务教授,并曾在康奈尔大学执教。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外交关系委员会、国会图书馆、胡佛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等机构任职。“缩小差距倡议”(Bridging the Gap Initiative)共同发起人。国际事务专业院校联盟(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Schools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主席(2015~2017年)。
迈克尔·麦克福尔,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弗里曼·斯波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担任奥巴马总统特别助理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俄罗斯和欧亚事务的高级主任(2009~2012年)、美国驻俄大使(2012~2014年)。
徐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Rajawali访问学者、福特基金会国际学者。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能源地缘关系。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留学人员科技择优资助(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
目录
译者序/1
中文版序/1
致 谢/Ⅰ
第一章 权力与意图/1
一个新的世界秩序/2
“制度变革者”和“权力平衡者”/5
美国对俄政策的核心人物和理念/8
乔治·H.W.布什和审慎的现实主义/10
比尔·克林顿和扩展民主/12
乔治·W.布什:从现实主义到有选择的自由主义/15
转变权力和威胁的考量/16
分析重点/18
第二章 乔治·H.W.布什与苏联制度变革/20
美国对叶利钦和其他反苏联势力的态度/23
其他加盟共和国/30
美国非政府行动者在推动制度变革中扮演的角色/34
对政变做出反应/36
历史进程加快/39
民主:一个议程外的项目/42
结论/45
第三章 控制核武器/48
战术核武器动议/51
乌克兰怎么样?/53
过渡开始/55
苏联解体之后/58
参议员山姆·纳恩和理查德·卢格/59
克里姆林宫更加合作的朋友——鲍里斯·叶利钦/61
通向里斯本之路/64
走向更低数量/66
结论/68
第四章 经济改革的有限援助/69
援助敌人?/71
大交易/72
苏联崩溃和一扇新的机会之窗/76
债务/79
半心半意的双边援助努力/83
协调大会及其之后/88
奇怪的同床异梦人:克林顿和尼克松反对布什的联盟/91
240亿美元的承诺/94
结论/99
第五章 比尔·克林顿的援助政策/102
康德哲学的理念/104
扩展美国援助的使命/108
微观经济和双边援助/112
宏观经济和多边援助/116
帮助俄罗斯的改革者(以及那些说起来像改革者的人们)/122
贸易和投资/126
被忽视的经济问题/127
维持“合作减少威胁”和其他“安全”援助/128
民主援助:第三个和最弱的援助领域/132
经济优先/133
基层继续民主援助/139
俄罗斯与其他新独立国家/141
结论/142
第六章 我们在莫斯科的人/145
宪法危机和内战/147
法西斯主义闪耀和质疑的开始/157
选举打击/159
车臣和质疑声音渐增/165
俄罗斯1996年总统选举期间的红色恐惧和独裁幽灵/175
支持叶利钦还是支持民主进程?/178
言辞和象征性支持/182
请求现金/183
阻止取消选举/186
顾问们/187
依然旁观/189
结论/190
第七章 安全伙伴?/192
印度和立即制裁威胁/195
艾尔·戈尔:制裁之人/196
克林顿政府与核扩散/198
进入戈尔-切尔诺梅尔金委员会/199
乌克兰的核武器/202
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208
最棘手的问题:布什尔核反应堆/214
强硬的声音/216
莫斯科会谈/219
一个私人交易/220
结论/221
第八章 北约是个四个字母的词/223
俄罗斯人为何感到背叛/223
扩大之风开始吹起/228
通向布达佩斯之路:马梅多夫渠道失败了吗?/230
布达佩斯余震/236
重获平衡/238
终于,在波斯尼亚有了一个真正的成功/241
叶利钦再次当选总统后北约扩大加速/244
北约扩大向前推进/245
里斯本升温/246
一些摇摆的立场/248
第四个不/250
赫尔辛基峰会/251
基本文件/254
结论/255
第九章 土崩瓦解:1998年8月/257
更深的经济和政治灾/难261
持续的预算赤字/263
局外人的角色:亚洲、石油和对冲基金/266
美国再次参与/269
救助辩论/272
时机与期望的博弈/275
经济崩溃/281
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的短期影响/285
危机对克林顿团队的影响/288
危机对俄罗斯和克林顿的长期影响/301
第十章 科索沃/305
通向战争之路/308
俄罗斯重要吗?/309
北约开战/311
俄罗斯会派人帮助塞尔维亚人吗?/313
俄罗斯重返游戏/314
三驾马车诞生/316
接受战剑指挥/321
可笑的生意?/322
疯狂冲向普里什蒂纳/323
持久的效果/327
第十一章 再一次车臣战争/330
美国的反应:言辞/334
美国的反应:未明确说出的联系/341
政府当局外的声音/346
对新闻自由的言辞支持/352
结论/353
第十二章 没有交易达成/355
修改反导条约/355
转变焦点/358
在赫尔辛基的突破/361
美国国内政治/363
伊朗/369
安全团队幻想破灭/374
第十三章 乔治·W.布什与俄罗斯/377
布什总统:从对抗到再次接触/382
2001年9月11日/387
有选择的威尔逊主义/389
俄罗斯的制度变革/390
经济改革/396
一个新的俄美安全议程/397
蜜月结束?伊朗、伊拉克,以及世界秩序的未来/401
伊朗/402
伊拉克/403
结论/407
第十四章 教训/408
个人、理念,以及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408
美国权力和意图的影响/413
美国在促进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角色/414
美国在俄罗斯民主促进中的作用/425
高估美国在俄罗斯内部事务中的分量/430
讨好一个安全伙伴/432
欧洲安全/433
武器控制/435
后“9·11”时期/436
俄罗斯的地位和美国的意图/437
转型和整合/440
访谈名单/445
作者简介/453
译者简介/454
前言/序言
译者序
徐洪峰
美苏(俄)关系是二战结束以来左右国际政治格局的最重要大国关系,苏联解体则是冷战结束、国际政治进入后冷战时代的里程碑事件。《权力与意图: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以下简称《权力与意图》)正是详述和研究苏联解体前后美俄外交关系演变的优秀著作。
《权力与意图》一书的作者詹姆斯·M.戈德盖尔和迈克尔·麦克福尔均长期从事对俄外交研究工作,并均亲身参与了美国对俄外交实践,两位学者均曾在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其中,迈克尔·麦克福尔曾经在2012年至2014年担任奥巴马政府的美国驻俄大使。除了自身的亲自参与外,作者还访谈了当时亲身参与美俄外交事件的诸多相关人士。
《权力与意图》系统阐述了苏联解体前后四位美国总统里根、布什、克林顿,以及小布什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本书的核心逻辑是:在后冷战时代的第一个十年中,“权力平衡”和“制度变革”这两派思想体系自始至终影响了美国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即理念在美国对俄外交政策的形成中至关重要。对推行何种对俄政策做出选择的是个人,而非国家、机构,抑或官僚当局,在制定对俄外交政策时,关于国际政治本质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这些人的选择。
该书认为,在1991年后的对俄政策上,在相当程度上,美国总统及其关键顾问采纳的理念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俄政策产生的影响最大。关于国际体系本质的理念、关于俄罗斯本质的理念,以及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定位历经数任美国政府,对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政策制定的影响也在发生变化。
一 美国对俄外交政策的逻辑线路图:美国对俄政策在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位置
从大的视角和框架分析,美国对俄外交政策源于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如下图所示:
追根溯源,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美国相关历届总统制定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出发点。随着苏联解体,二战后持续40余年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国际政治格局由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体系,过渡到未来发展趋势不明确的后冷战体系。对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的设计,美国、俄罗斯以及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存在根本分歧,俄罗斯及西欧国家主张后冷战时代应当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而美国则从其现有超强的国家综合实力出发,认为应当建立美国“一超独霸”、由美国统治的国际政治体系。正是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对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秩序的设想决定了后冷战时代历届美国总统制定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总体导向和趋势。
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系统整体,其中涉及美国本土以及美国本土之外全球整体地缘战略的总体规划。作为能够发挥全球影响的一个重要大国,俄罗斯理所当然成为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俄外交战略是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关键内容,在历届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都将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单独列出,从而为一定时期内美国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定下基调、做出整体的趋势规划。
美国对俄外交战略是一个总体,其中囊括了美国对俄军事安全、经济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等问题领域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了一个美国对俄外交政策的系统体系,其范围相应涵盖美国对俄外交政策中军事安全、经济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等各个领域。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美国对俄外交政策的一个逻辑线路图: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为后冷战时代历届美国总统的整体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时代背景;鉴于俄罗斯能够发挥全球影响的世界大国地位,对俄外交战略理所当然成为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俄外交战略涵盖了军事安全、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等不同问题领域。
二 理念线索: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理念根源
苏联解体之后,后冷战时代美国历任政府的对俄外交政策均存在两条线索:一个线索是八届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导向;另一线索是四任美国总统及其核心外交决策圈奉行的理念。按照逻辑分析,前者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俄外交政策的明线,而后者则为美国对俄外交政策的隐线,四位美国总统及其核心外交决策圈奉行的理念是其对俄外交政策的思想根基和构想来源;而四位总统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导向则是其奉行理念的政策表现,从这个角度分析,理念与政策二者为前因后果关系。
在大的政策导向的框架下,四位美国总统对俄外交政策又存在不同的问题领域侧重点,地缘争夺、军事安全、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在不同的总统任期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某种程度上,这种不同的领域关注点是美国对俄外交大的政策导向框架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按照以上线索和逻辑追踪,可以依据理念根源、政策的阶段转变两个大的方面对后冷战时代四位美国总统对俄外交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
后冷战时代四位美国总统的对俄外交理念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国际政治的看法和对未来国际政治秩序的设想;二是对俄罗斯的历史传统记忆和现时印象,主要表现为对俄罗斯国家性质的判定和对俄罗斯未来走向的预期。
(一)国际政治理念和对未来国际政治秩序的设想
国际政治理念方面,四位总统中,里根、布什以及小布什的对苏(俄)外交理念根源是一脉相承的,在对国际政治的看法上,此三位总统均信奉国际政治注重国家权力的现实主义,关注美苏(俄)国家利益相互冲突和竞争的一面;而克林顿则倾向于理想主义的国际政治观,更为信奉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自由主义理念。
在对未来国际政治秩序的设想上,由于里根、布什、克林顿以及小布什四位总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对未来国际政治秩序的设想也有较大差异。
里根政府时期,苏联尚未解体,虽然戈尔巴乔夫已经在苏联国内推进政治经济改革,提出“新思维”、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美苏双边关系缓和进程也已经开始逐步推进。但是,从大的时代背景来讲,总体上,里根时期仍然处在美苏两极冷战对抗的总体态势中,美苏关系缓和只是局部领域的缓和,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只是美苏双方的权宜策略,而非长远的战略目标。在此历史背景下,里根在有关未来国际政治秩序的设想方面,仍然是着眼于对冷战对手苏联进行遏制,争取在美苏两极对抗中取得对苏战略优势。
布什政府见证了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随着苏联的解体,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开始由二战后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时代步入后冷战时代。然而,苏联解体初期,虽然美苏两个阵营的冷战概念已经随着苏联的解体不复存在,但是整个国际政治秩序的未来走向尚不明了,充满不确定性,布什政府对于国际政治秩序的突然转变尚未做好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从时间上看,应该说里根处于美苏冷战对抗、苏联仍然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背景下,而布什则处于冷战的概念至少消失、俄罗斯向西方政治经济制度转型的背景中。然而,从实际的对苏(俄)外交理念来看,布什似乎与里根有着更多的相似性,由于苏联尚未解体、冷战意识仍然存在,里根持有美苏两极对抗的意识尚在情理之中,然而,到了布什任期的后期,虽然苏联已经解体,历史已经步入后冷战时代,但是,回过头看,从当时实际发生的美国对俄政策实践来看,布什的理念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美苏冷战时期、囿于美苏互为冷战对手的思维惯性中,在布什的观念里,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与其说是后冷战时代的西方伙伴,倒不如说是冷战时代作为冷战对手苏联的继承国家,将刚刚独立的俄罗斯放在后冷战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将独立前后就迫切要求加入西方阵营的俄罗斯作为美国和西方的伙伴来对待,布什政府既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更几乎没有这种政策考虑。对刚刚独立的俄罗斯的强烈的不信任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缺乏把握使得布什政府在对俄外交理念上一直没有跟上历史的实际进程。总体来讲,布什政府对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秩序并未形成明确和系统的设想,其任内所提出的“超越遏制”和“世界新秩序”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被动做出反应的暂时应急策略,而非考虑成熟的长远规划。
克林顿政府时期,独立之后的俄罗斯正处于国家制度转型的进程之中,受民主和平论的影响,克林顿政府对于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秩序设想的出发点是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相同意识形态、相同国家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克林顿政府希望将之前冷战时代与苏对抗的大规模军费转而用于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以此增进美国的国家利益。
到了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于未来国际政治秩序的设想已经逐渐明了和成型,鉴于美国业已赢得冷战胜利的事实和美国现时超强的国家实力,小布什政府要求未来的国际政治秩序应该是美国一超独霸的国际秩序,美国要防范、遏制任何可能在未来对其现有霸权地位形成挑战威胁的潜在国家,其中,重点防范的国家之一即是俄罗斯。
(二)对俄罗斯国家性质的判定及对俄罗斯未来走向的预期
首先,在对俄罗斯的传统记忆和现时印象上,里根、布什以及小布什三位总统一直关注俄罗斯(苏联)的历史传统和现时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所谓“扩张传统”和“帝国本性”;而克林顿则倾向于相信随着俄罗斯根本国家制度(指由集权政治转为民主政治的政治制度、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的转型,俄罗斯放弃帝国传统、与西方彻底融为一体的可能性。
其次,在对俄罗斯国家性质的判定和未来走向的预期方面。
——对里根政府来讲,由于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苏联理所当然是美国的敌对国家。
——对布什政府来讲,虽然俄罗斯已经开始按照美国和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市场经济模式开始转型,但是,由于俄罗斯刚刚独立不久,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连俄罗斯人自身都没有明确概念,尚处于摸索阶段,布什政府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更加不确定,在布什的观念中,刚刚独立的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虽与美国国家制度相同,但其未来发展方向高度不确定的国家。
——克林顿政府时期,俄罗斯的国家转型已经逐步全面展开,从“民主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小”的观念出发,克林顿政府全面介入到俄罗斯国家转型进程当中,对俄罗斯提供了全方位的大规模援助,虽然在克林顿两届任期内,美俄双边关系也多有波折,但总体上克林顿政府是将俄罗斯视为与美国国家制度相同的伙伴国家。
——到了小布什政府时期,随着俄罗斯国家转型进程的基本结束以及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国家复兴”诉求的不断增强,尽管因“9·11”的意外事件美俄关系有了短暂缓和,但总体上,小布什政府将俄罗斯视为虽然与美国国家制度相同,但与美国国家利益存在竞争和冲突,且对美国“一超独霸”的国际战略构成潜在挑战的竞争对手来对待。
(三)对俄外交理念及外交方针
正是由于对国际政治秩序设想的不同以及对俄罗斯国家性质的判定不同,后冷战时代的四位美国总统形成了不同的对俄外交理念、并提出了各有针对的对俄外交方针。
——里根在美苏两极对抗大的冷战背景下,虽然与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在某些领域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整体上,不可避免地仍然对苏联秉持两极对抗的冷战理念,旨在加强与苏联在第三世界地缘争夺的“里根主义”即是里根政府对苏冷战对抗外交理念的一个突出体现。
——俄罗斯独立前后,布什政府曾经提出过“超越遏制”和“世界新秩序”等对苏(俄)方针,但是,由于布什任期只有短短四年,再加上俄罗斯独立前后内政混乱,国家发展方向不确定,布什政府的这些对苏(俄)外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短期的过渡性质,并未系统成型。从权力现实主义理念出发,布什政府对俄罗斯独立初期的国家转型并未予以过多关注,在布什的观念中,不论是俄罗斯的独立,还是俄罗斯独立之后的国家制度转型都属于俄罗斯本国的内部事务,布什政府并不愿意介入和干涉,对于俄罗斯的独立及国家转型,布什政府基本都采取了旁观者姿态。
——与布什政府不介入、不干涉俄罗斯国内事务的态度相反,克林顿政府从自由主义的理念出发,对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进行了全面介入,并提供了大规模的全方位援助。怀着自由主义的理念,克林顿注重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注俄罗斯内部国家制度的转型,他希望通过帮助俄罗斯顺利地实现国家转型,间接促进美国自身的安全和繁荣。从相互依存的理念出发,在克林顿的观念中,一个国家内政、外政的概念并非泾渭分明,宣扬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即是突出表现,“新干涉主义”一方面的确表现了克林顿政府对俄罗斯车臣形势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克林顿本人的自由主义理念在对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突出体现。
——到了小布什时期,新保守主义理念在美国盛行,小布什政府先后提出“反恐划线”的“布什主义”和“推进民主、铲除暴政”的所谓“新布什主义”,相对于克林顿政府时期,小布什政府转变了关注重点。俄罗斯国力恢复,必然带来的美俄国家利益竞争和冲突的一面,抛除“9·11”事件的短期影响,小布什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布什政府时期的权力现实主义理念上,即减少对俄罗斯
权力与意图: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俄罗斯政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权力与意图: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俄罗斯政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