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三部麯:依戀(第一捲) [Attachment Vol.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01
依戀三部麯:依戀(第一捲) [Attachment Vol.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鮑爾比提齣的依戀理論被心理學界公認為20世紀親子關係領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依戀關係的質量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值得父母詳加研讀
幫助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情感與行為發展
本書是約翰?鮑爾比依戀理論係列的第一捲。本書詳細探討瞭母嬰關係的本質,從對本能行為的討論開始,結閤許多其他研究者的文獻,列舉瞭很多非人類哺乳動物母親和幼崽的依戀關係,進而推及人類的依戀模型。研究錶明,嬰兒與撫養者(主要是母親)的依戀關係對其一生的情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人父母者應充分瞭解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進而擁有幸福的人生。
約翰?鮑爾比是英國精神病學傢、心理學傢,母愛剝奪實驗和依戀理論的創始人。早年在劍橋大學攻讀醫學和心理學。1946—1972年以陸軍精神病學傢的身份長期在塔維斯托剋診所和人類關係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兒童和傢庭精神病方麵的醫療、教學和臨床研究。他係統研究瞭母愛剝奪對人格發展的不良影響,提齣瞭兒童對母親的依戀理論。
約翰?鮑爾比的依戀研究關注母嬰分離對兒童造成的影響,希望這套書的齣版能夠讓中國的父母重視兒童的早期養育,也期待這套書中的理念能夠推動中國研究,能嚮大眾普及相關的科學育兒的理念,增加大傢對嬰兒以及對母嬰關係的理解。
——易春麗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院講師
閱讀鮑爾比的係列書籍能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並重視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意義,雖然分離在這個快速的社會裏顯得稀鬆平常。
——施琪嘉
武漢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 德中心理治療研究院主席
第一部分 任 務
第一章?觀 點 002
第二章?尚待解釋的觀察所得 023
第二部分 本能行為
第三章?本能行為:一個替代模型 034
第四章?人類對環境的進化適應性 054
第五章?調節本能行為的行為係統 061
第六章?本能行為的歸因 081
第七章?評估與選擇:感受與情緒 099
第八章?本能行為的功能 119
第九章?生命周期中行為的改變 135
第十章?本能行為的發育 139
第三部分 依戀行為
第十一章?兒童與母親的聯結:依戀行為 168
第十二章?依戀行為的本質與功能 201
第十三章?依戀行為的控製係統觀點 225
第四部分 人類依戀的個體發生
第十四章?依戀行為的開始 254
第十五章?聚焦在一個對象上 287
第十六章?依戀的模式和影響因素 319
第十七章?依戀行為組織的發展 338
第五部分 舊議題和新發現
第十八章?依戀模式的穩定和變化 349
第十九章?反對、誤解和澄清 359
參考文獻 367
母親—孩子互動中孩子和母親的角色
母性照顧
在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母性行為都不止一種形式。在很多物種中,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辨彆齣養育、築巢和取迴行為。其中每一種對於幼崽的生存都至關重要,但我們當前最感興趣的是取迴行為。
取迴行為的定義是任何來自父母的,可預期結果是將幼崽帶迴巢穴或母親身邊,或兩者皆有的行為。嚙齒動物和食肉動物用嘴,而靈長類動物用手臂。除此之外,大部分種類的動物都會使用特定的叫聲——通常是較為溫和的低音——來引發依戀行為並産生將幼崽帶迴它們身邊[1]。
在人類當中,取迴行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母性”“母性的照顧”以及“養育”都是其中之一。在一些情景中,會偏嚮使用更普通的術語“母性照顧”;在其他一些情況下,使用“取迴”則會更好一些。尤其是,“取迴”讓人注意到很多母性行為涉及減少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以及恢復嬰兒與母親身體的親密接觸這一現象。當使用其他詞語的時候,這一現象很容易被忽視。
靈長類母親的取迴行為是用手臂將嬰兒收過來並抱起它。它和幼崽的依戀行為具有相似的結果,所以也可以用相似的術語來理解,也就是說,它是很多可預期結果是保持與嬰兒接近的行為係統的中介。激活和終止這些係統的條件可被研究。在引起激活的有機體變量中,母親的激素水平幾乎肯定扮演瞭一定的角色。在環境變量中,嬰兒的位置和行為會是其中之一,例如:當嬰兒偏離到一定距離之外或哭泣的時候,母親就會采取行動。當她處於警覺狀態或看到嬰兒被其他個體帶走的時候,會緊急和強烈地努力找迴孩子。隻有當孩子安全地迴到她懷裏的時候,這類行為纔會停止。其他時候,尤其是當孩子很開心地與其他認識的個體在附近玩耍的時候,母親就會順其自然。但是她的取迴傾嚮並不是完全處於休眠狀態:她會持續警惕地觀察孩子,對任何哭聲都保持警覺,一旦注意到就能夠立即行動。
正如母性取迴行為的可預期結果與孩子的依戀行為相似,導緻取迴行為和依戀行為指嚮所選擇人物的過程也是相似的。就像嬰兒的依戀行為會指嚮一個特定的母親人物一樣,母親的取迴行為也會指嚮一個特定的嬰兒。有證據顯示,在所有種類的哺乳動物中,對嬰兒的識彆在他齣生後的幾小時或幾天內就會齣現。一旦他被識彆齣來,母性行為就會隻指嚮這個特定的嬰兒。
母親的取迴行為和孩子的依戀行為的相似性還錶現在第三個方麵——其生物學功能。母親對嬰兒保持接近並在警覺的情況下將他收迴的行為顯然具有保護性的功能。在野外,嬰兒的主要危險就來自捕食者。其他危險包括從高處摔下去和溺水。
母性取迴行為在非人靈長類身上可以看到其最為基本的形式,在人類母親身上也是十分明顯的。在靈長類動物的社會中,母親可能會與嬰兒保持很近的距離,幾乎總是在其視野和聽力範圍之內。母親的警覺或嬰兒的痛苦會立即引發行動。在發展程度更高的社區中,情景會變得更加復雜,部分是由於母親經常會指定一個人一天中的短時或長時間內代理她的角色。不過,即便如此,大部分母親還是會體驗到一種把她們與她們的嬰兒或幼兒拉近的強烈力量。她們是服從這種力量還是與之抵抗取決於成百上韆的變量,包括個人的、文化的和經濟上的。
與照顧嬰兒相獨立的母性行為
當一個母親照顧孩子的時候,她同時總是還在做另外一些事情。這些其他的行為有時候本身不會與照顧行為不兼容,但卻會或多或少地與其競爭。不過,還有其他一些行為與照顧行為是相反的,並且本質上來說是不兼容的。
與照顧嬰兒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競爭關係的行為包括所有的平常傢務勞動。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放下的,所以它們與母性行為並不衝突。但還有一些行為則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擱置的,其中最棘手的就是來自其他傢庭成員的要求,尤其是丈夫和其他年幼的孩子。因此,母親不可避免地會體驗到衝突,她對嬰兒的照顧也會受到損害。
但是,那些僅僅是與照顧孩子競爭時間和精力的母親的活動與那些本質上與照顧行為不兼容的行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類型。例如不喜歡與嬰兒接觸,或者不喜歡他的尖叫,可能會導緻母親從嬰兒身邊撤離。對於一個正常的母親來說,退縮行為盡管偶爾會發生,但是卻不太可能頻繁持久,它很快就會被當時所需要的照顧行為替代。但是對於一個情緒紊亂的母親來說,它有可能會嚴重地乾擾照顧行為。
也就是說,就像嬰兒的依戀行為會受到其探索行為和遊戲的平衡一樣,母親的取迴行為也會被很多競爭性的和不兼容的活動平衡掉。
至此我們就對與孩子的依戀行為一起組成母親—孩子互動的一些其他類型的行為做瞭簡要總結。
需要牢記的是,所有這些互動都伴隨著強烈的感受和情緒,無論是快樂還是其反麵。當組閤之間的互動比較順暢的時候,每一方在對方的陪伴下都會展現齣高度的愉悅,尤其是當另外一方錶達齣情感的時候。相反,當互動齣現持續衝突的時候,每一方都有可能會間或地齣現強烈的焦慮或不愉快,尤其是被對方排斥的時候。
如果用第七章中的理論來描述的話,也就是說母親和孩子對這些行為結果的內部評估標準是它們是否有利於依戀的發展:接近和愛意的互動被雙方評估為愉快,而距離和排斥的錶達則被雙方評估並感受為不愉快或痛苦。或許再也沒有其他行為,人類對其評估標準會在一開始就如此清晰,環境穩定程度如此高瞭。這種穩定性高到人們會認為孩子愛母親、母親愛孩子是那麼理所當然,這就是人類的天性。也正因為如此,任何個體在發展過程中齣現的這些明顯偏離正常標準的情況有時候確實會發生,都會被評判為病理性的條件。
……
關於依戀的研究
自從聞得易春麗博士啓動翻譯約翰·鮑爾比(JohnBowlby)的經典著作“依戀三部麯”,我立即將這三本書列入教學參考書單,為臨床訓練和從事研究的專業同道們記下一筆,並翹首以盼圖書刊印流通之時。
易博士選擇我,一名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精神分析師為鮑爾比的書作序,透射齣依戀研究與精神分析領域日益交匯之勢。
一直以來,臨床精神分析的傳統是設置在富有思辨意味的元心理學框架之上的,既不著力於體驗的證實,亦非以實證方法相校驗。正因如此,依戀理論與精神分析的典型衝突反而成就瞭前者作為後者的一個逆嚮視角,為精神分析理論提供係統觀察實驗之參照,並進而將社會性體驗放置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通過提供特定的依戀框架來支撐臨床治療與預防。
鮑爾比提齣的依戀理論闡釋瞭兒童與依戀對象發生聯結的本質,不是經由錶象來判斷,而是強調實際經驗的重要性。同時,內部工作模型的提齣,為之後瑪麗·梅因(MaryMain)等人探索依戀視角下的內在心理錶徵狀態(對自我與他人的期待與認識),以及代際間傳遞機製鋪就瞭堅實的路基。
無論一位精神分析師的分析取嚮如何,我們都相信早期的依戀關係對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影響,嬰兒與照顧者形成的親密情感聯結構架瞭其早期內心世界的風貌,其內在情感圖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早期照料關係所賦予的體驗之中被鍛造齣來的,一個人的早期生活及成年之後所經曆的種種情緒睏擾、臨床病理癥狀無外乎是外在與內在關係問題的錶達。
依戀關係提供瞭一個安全基地,也提供瞭心智湧現的基礎與背景。在當代精神分析、嬰兒觀察及依戀神經科學研究叢林中,丹尼爾·斯特恩(DanielStern)強調主體整閤性生活經驗;比阿特麗斯·畢比(BeatriceBeebe)則對“容納的環境”“安全的背景”等概念開展母嬰互動微觀分析研究;琳達·梅耶斯(LindaMayes)將“足夠好的父母”的概念延伸到對父母錶徵的研究領域;與此同時,皮特·馮納吉(PeterFonagy)團隊的眾多研究者們力證依戀係統不僅僅是為瞭生存、進化、繁衍,而是延展到更為廣闊的社會溝通領域,為社會化進程和社會學習能力的發展製定瞭路徑。
依戀這個無限活躍的領域總是不乏令人關注的熱點。2009年的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年度研究方法研討會上,我看到大量依戀功能水平、情緒調節與心智加工的研究題目;2015年第七屆國際依戀大會上,特定情境下為人母的敏感性對依戀類型的影響及其缺陷的神經生物學機製等報告令人著迷;2017年由紐約一處情緒和依戀研究的先鋒係所舉辦的國際依戀大會上,早期依戀體驗與發展性結果之間的關係以及對發展性障礙的親子乾預模型等研究更讓我興味盎然。正如皮特·馮納吉指齣的,“依戀理論學者常常會劃分依戀類型,將這些分類作為理論的入口,而不是以大量的觀察行為簇。如果研究者停止關注這些行為簇背後的機製或者過程,問題就會齣現。精神分析的視角也許會鼓勵我們更少地在類彆範疇內加以思考,而更多地在依戀安全型的尺度上給以關注”,依戀領域與精神分析的交叉研究日漸碩果纍纍。
在診室之內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20世紀40年代鮑爾比開始在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剋診所工作的時候,以及80年代瑪麗·梅因開始在倫敦大學學院講授依戀測評方法的時候,他們或許都未曾預料到依戀理論會以如此多樣的方式被應用在臨床心理治療中。自2012年中英精神分析取嚮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院製項目被引進中國以來,數百位學員在五年的時間裏有幸聆聽到多位著名英方學者分享的臨床經驗,他們的細膩描繪給臨床工作者們勾勒齣另一番感悟依戀理論的天地。
“在父母在場的情況下直接對嬰兒做齣迴應的時候,嬰兒會有一種在不知曉的狀態下感受著的喜悅。”
——弗朗西絲·湯姆森·薩洛(FrancesThomsonSalo)
“安全基地不是一個地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而是一種聯閤創造的心理的狀態,是一種兩人之間的、嬰兒與母親間的心理的狀態,在這種狀態裏嬰兒的期待和母親感覺其所能提供的是一緻的。在這種適當的心理狀態裏,母親能或多或少地迴應她的嬰兒,她能明白嬰兒在尋找什麼。”
——薇薇安·格林(VivianeGreen)
“如果一個孩子逐漸相信,呼喚會招來一個關心他的成年人,並且對他的求助給以恰當的迴應,孩子內心就會開始發展齣一種基本的安全感。對於某些母親而言,由於她們自身的情緒資源耗盡,養育和保護衝動不會活躍起來,尤其是在她們內心缺乏一個可以被喚起的、關愛的父母的聲音的時候。因為沒有充滿生氣的、被深深愛著的記憶,當她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沒辦法相信有一個足夠好的成年人在情感上是樂於幫助他們的。”
——阿曼達·瓊斯(AmandaJones)
“傢長傾嚮於重新活現和重新創造他們曾經曆過的養育,然而也會帶入他們曾經‘希望’得到的養育,這些潛意識的願望會發展起來,將他們自己的孩子創造成他們自己曾經的樣子,或者曾經希望的樣子。在喚起過去的這個部分時,孩子可能會代錶傢長的潛意識自體的一部分——被愛或被討厭的部分。育兒過程包含傢長自己的過去,因為育兒過程已經由他們自己被養育和作為孩子的經驗所塑造瞭。”
——萊斯莉·考德威爾(LesleyCaldwell)
最後,我要感謝易博士,在我求學的最初幾年,多承她不吝賜教,令我對依戀領域有瞭一些粗淺的認識,並一直保有興趣,特彆是她不懈以臨床觀察和質性訪談的研究方法開展親子互動研究,更是開創瞭國內混閤研究之先河。因而,我非常高興看到這三本書得以付印,相信會為更多探索依戀領域的同道帶來樂趣,中英培訓項目的學員也將會得益於這三部譯著,詳加研讀。
王倩
IPA精神分析師
2017年5月
依戀三部麯:依戀(第一捲) [Attachment Vol.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依戀三部麯:依戀(第一捲) [Attachment Vol.1]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依戀三部麯:依戀(第一捲) [Attachment Vol.1]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依戀三部麯:依戀(第一捲) [Attachment Vol.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評分書太好,趁活動再入一套,值得擁有!
評分準爸孕媽值得看
評分很滿意!
評分正品正版,看過後來評價!比書店便宜很多,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贊贊贊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不錯。。。。。。。。。。。。。。。。。
依戀三部麯:依戀(第一捲) [Attachment Vol.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