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四色图文版,内附多张精美高清晰图片!
专业、亲和、互动。一位长期从事亲子教育专家,一位温暖的母亲,分享多年来的家庭研究成果,将亲子生活与成长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娓娓道来。
内容具有可操作性。作者不讲太多高大上的道理,主要是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如孩子不吃饭、孩子做事拖拉怎么解决等问题,一看就懂、简单可行。
内容简介
一本家庭教育原创作品,采用故事性讲述,结合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适用0-16岁孩子的家庭。一位长期从事亲子教育专家,一位温暖的母亲,分享多年来的家庭研究成果,将亲子生活与成长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娓娓道来,呈现了许多独特的、全新的家庭教育规律和方法,能够让每位家长懂得爱的真正涵义,将孩子的潜能发挥。
作者简介
李歆,金色田园教育科技股份公司副总裁,乔迪上市教育集团首席运营官,富足人生系列课程创始人,八万名在册青少年特别成长顾问,校长型企业家联合商学院导师,《中国校长型企业家导师班》导师,《中国青少年领袖训练营》导师,《中国青少年领袖训练营》导师,《青少年国际游学班》导师,畅销书作者。
目录
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自豪
第1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 / 2
第2节 每天刷新孩子的存在感 / 8
第3节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 13
第4节 用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 / 18
第5节 多给孩子鲜花和掌声 / 23
第6节 高效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 29
第7节 尊重是相互的 / 34
让我们的爱更有质量
第1节 不要抹杀孩子的个性 / 40
第2节 成绩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 / 46
第3节 让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前行 / 52
第4 节 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 57
第5 节 莫把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 62
第6 节 再富不能富孩子 / 66
第7 节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 72
一生受用的品质
第1 节 努力让孩子学会承担 / 78
第2 节 自信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84
第3 节 “敢”比“会”更重要 / 88
第4 节 创造比模仿更重要 / 94
第5 节 挫折面前也从容 / 100
第6 节 “天堂宴”,让孩子懂得感恩 / 105
第7 节 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 / 110
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
第1 节 梦想,生命的发动机 / 118
第2 节 呵护孩子的梦想 / 124
第3 节 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 / 129
第4 节 允许孩子放弃不喜欢做的事 / 136
第5 节 “梦想画板”,让梦想飞起来 / 141
第6 节 尽力还不够 / 147
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第1 节 教育是有有效期的 / 154
第2 节 给予孩子你的爱,而不是想法 / 160
第3 节 不能“缺席”的父爱 / 166
第4 节 让孩子爱上旅行 / 171
第5 节 适当暴露自己的软弱 / 177
第6 节 带孩子体验大自然的无限之美 / 181
第7 节 向孩子敞开心扉 / 186
后 记 / 191
精彩书摘
呵护孩子的梦想
孩子的梦想对孩子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孩子有了梦想,父母应该给予肯定,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获得勇气,树立信心。
我曾经应邀参加过一个家庭联谊会,几个家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吃饭、唱歌、跳舞。
联欢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这时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要当医生,有的想当法官,还有的想当企业家……看到孩子有这般雄心壮志,在座的父母都很高兴。这时,有个小男孩子大声说:“我想当厨师。”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甚至有几个家长发出了叹息声:“为什么要当厨师呢?不仅累,而且还挣不到大钱,真是没出息。”
那个小男孩的妈妈觉得很没面子,走过去对孩子说:“你刚才是说着玩儿的,对不对?你不是经常和妈妈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吗?”
小男孩不解地看了看妈妈,委屈地说:“我就是想当厨师啊!”
“孩子想当厨师很好,那也是一份职业嘛。”我心里一急,脱口而出。
等散场后,我对那个孩子说:“为了你的梦想,加油吧,不过你现在要好好学习,这样才可以打好基础。”
“您真的觉得那也是梦想吗?我妈妈可是一直都说我没出息。”说着,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怎么不是?当然是。”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孩子,与此同时,发现那个孩子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光亮,那是被尊重的满足感。
那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那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有所偏颇的。梦想,是孩子对自身的一种规划,怎么可以是父母给孩子安排的呢?带有父母主观意愿和情绪的梦想,那还是孩子的梦想吗?
只有相信,才能拥有;只有相信梦想,才能实现梦想;那些最相信梦想的人,往往就是最靠近梦想的人,最先实现梦想的人。在孩子的心中,如果已经有了一个梦想,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呵护这个小芽慢慢成长,期待这个梦想有一天真的会长成参天大树!
当下最火的《疯狂动物城》深受观众的喜爱。
朱迪的梦想其实是当一名警察,但是身边的每个动物都在试图扼杀这个梦想,而且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不是吗?我们来回顾影片的某些镜头:演戏的时候,台下的熊孩子们嘲笑她;上警校的时候,教官一连串地打击她;入职了,牛局长和同事们打心眼儿里蔑视她;就连她的父母,也小心翼翼地劝朱迪换个梦想。
那么,面对这一波波的打击,朱迪是如何挺过而且让那幼小的梦想生根发芽,直至实现的呢?我们不妨先从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的人生走向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可能有为数不多的观众会注意到,影片中,在朱迪一心想要当警察的时候,兔子爹娘只是含蓄地表示了担忧,并没有强硬地阻止,而且还是将朱迪送进了警察学院;等到朱迪成为第一个兔子警察赴任之际,这对兔子爹娘又由衷地为她自豪,并带着一大家子到车站送行;在朱迪入职的第一天,他们又打来电话,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鼓励孩子。
有研究表明,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家庭的培养。一个孩子能否从所遇到的伤害事件中尽快恢复,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的父母。如果父母与孩子有着坚实稳定的互动关系,而且积极地回应孩子,注意培养孩子最基本的处理困境的能力,孩子就能迅速地从逆境中走出来。
在兔子朱迪的家庭中,正是因为有父母的爱陪伴着她,有父母的爱做她的坚强后盾,也正是因为和父母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所以朱迪有足够的自信应对各种挫折,而且对自己的梦想十分坚定,从来没有觉得这个梦想有什么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和子女都有着良性的互动关系。也许,他们不一定完全理解孩子的梦想:为什么放弃国内安逸的生活要出国留学,为什么不当公务员而去背着背包寻找走遍千山的感觉。在每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这些父母们不知道思考过多少回,但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他们还是选择鼎力支持。而当孩子在外面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又竭尽全力提供帮助,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继而继续行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反之,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并且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没有积极的回应,那么当一些压力事件发生的时候,孩子因为年龄所限和缺乏社会经验,就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这些事情,他们只能独自用脆弱的心灵去承受。如果这种压力反应重复出现,孩子的健康和心理机能就会产生问题,可能会变得抑郁、暴躁,甚至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前言/序言
自序与“智慧父母”相伴终身
从事家庭教育研究这么多年来,一直有朋友向我问起同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将毕生的精力用在家庭教育的研究上?
我认为,世界上绝对存在一种特殊的经历,只有遇到这种经历,才能引发一个人作出这样那样的思考。如果有了某种经历而却没有作任何的思考,那么这将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遗憾。
我出生在重庆的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上学后就读的学校也是一所很普通的乡村小学。当时,我的学习成绩其实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数学成绩。但是上了三年级的时候,之前的数学老师突然被调走了,换了一个新的老师来教我们。
因为那时大多数人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就有一些老师比较偏心于家庭条件相对好点的、父母有一官半职的孩子,比如,这个新来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本来我早早就举起了手,但是她从来不理我,而对班里那位乡书记的儿子关爱有加。生性倔强的我很不服气,常常在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将纸团扔向她。听着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看着她怒气冲冲的面孔,我觉得十分快意。
许多年以后再想起这些事,我还是充满愧意的。现在看也真的没有没什么,但是对于当时的幼小的我来说,“公平”是那样的弥足珍贵。一个稍微的不平等,或许对于老师来说没什么,对一个成人来说也没什么,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后来,我喜欢上了音乐课。
很多人认为我之所以琴弹得还不错,是因为我有这方面的天赋。其实,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之所以喜欢上音乐,喜欢上弹琴,完全是因为那位老师,那位美丽、温柔、和蔼的音乐老师。
因着对数学老师的偏见,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随着成绩的下滑,我的情绪也十分低落,这时,音乐老师走近了我。
那是早一次学校举办的“校园小歌手”比赛上,嗓音还算不错的我引起了这位音乐老师的注意。之后,她找到我,说我很有天分,要求我参加学校的音乐兴趣班。因为她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鼓励的话语,让我感觉很温暖,于是我当时就报了名,开始向她学习电子琴。
小学毕业,我离开了那所乡村学校,离开了那位音乐老师,但是我对琴键的迷恋却是有增无减。对我来说,一串串美丽的音符,简直就是在演绎我的梦想。而我当时也暗暗发誓,长大后我要当一名老师,一名像音乐老师的那样的老师。
中学毕业后,我考取了一所艺术院校。虽然不是教育方面的,但我心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于是买来好多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利用课余时间专心地学习着,而且,在艺术学校毕业后,我找到一个很一般的艺术培训中心从事电子琴教学。
在教学中,我不仅能够认真地教孩子们弹琴,而且我能沟关心大家的心情和感受。我不是去统治和灌输他们,而是带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勾起他们的兴趣,用心体会音符,用爱弹奏琴键。我就是用自己这种独特的方式与孩子们相处着,孩子都很喜欢我,每当放假,整个培训中心就像一个儿童乐园。
就在我乐在其中的时候,问题来了。一天,培训中心的校长找到我说:我们开办的是学校,不是托儿所,你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家长们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孩子们上课是按时间收费的,家长们付出学费,要马上看到成绩。我们要做的,是促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一首完整的曲子,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扩大生源,赚到钱。
校长的话让我愣了半天。我认为,学习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教育的基础应该是传递爱,如果附加了功利心,那么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我不想做个误人子弟的教育工作者,也无法勉强自己继续在那儿待下去,最终,我选择放弃这份待遇不薄的工作,创办了一家电子琴培训学校。
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利条件,没有一个人相信我会创办成功,包括我自己也没有多少把握。但是我的梦想帮我创造了奇迹:我不仅成功创办了一家电子琴培训学校,而且成就了今天的“乔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要让孩子们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而且我认为,对孩子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注意爱的方式方法。
我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两面性,一面是“好”,另一面是“坏”。“好孩子”是指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现在的优点、长处和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是指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可能会逼出“坏孩子”!就是在办学的这段时间内,我亲眼看到了不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是那么地无法补救。
这些年,我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家庭教育咨询培训上面,很多案例让我痛心不已。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为什么到头来这种爱变成了伤害?当然,困惑父母的更多的,是不满意、不如愿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把我经历过的,见过的,咨询过的故事零零散散地写出来,对我自己是一个回望和总结,对读者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希望此书能给每一位翻阅它的朋友一份建议,一份鼓舞,一份支持,一份力量,从而发现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前行的道路上多一份鼓舞、多一份力量!
在此,我特别感谢家人和朋友们的鼓励,感谢编辑董欣女士的辛苦付出,因为有你们,这本书才得以面世。同时感谢所有关注这本书的读者和朋友,衷心祝愿你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6节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必要因素,而健康心理的形成主要来自幼年时期父母的爱和温暖,是孩子在父母陪伴的过程中慢慢感知到的。
第一次见到小光,他还是一名在读初中生,因为调皮已经转了三次学了。
当时,他父亲带着他来见我,描述着自己的儿子:
提起我儿子的名字,任课老师的头都大了。这个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除了睡觉似乎没有片刻安宁。课堂上,只要有他,老师的话绝对不会落在地上。他有事没事地乱接话茬儿,经常把同学们逗得哄堂大笑。以他为中心辐射半径一米,附近的同学都被牵进了“聊天族”。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儿子信奉以武力解决问题。学校只要出了乱子,一般都不会落下他。
父亲满脸的痛苦与无奈,我决定让这个孩子留下来和我呆上一段时间。
期间,我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待他,渐渐地打开了这个孩子的心门。他哭着对我说:“妈妈长年在国外,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妈妈了。我想妈妈,可是每次她说回来到最后也没见到人影。寄来的是一堆很贵的礼物,这些东西我一点儿也不想要。妈妈见不到,爸爸生意又忙,偌大的房子常常只有我一个人。每个星期天,我都在街上没有目的地转,有时候钻到网吧呆一天,等着回学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天天看到爸爸妈妈,和他们在一起……”
为了化解这种难言的寂寞,他把情绪转移到学校,开始在班级里闹事。在家庭得不到情感慰藉,孩子转而把这种感情寄托在学校,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重视与关爱。当父母们将一把把的钞票塞到孩子手中,用金钱表达对孩子的爱时,却没有注意孩子的背影已经写下孤单和寂寥。
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是雨露,那么,家庭的教育就是阳光。那些整天忙于赚钱而忽略了儿女亲情的父母,也许还没有认识到,金钱永远无法取代来自亲人的关怀。学校教育毕竟只是一部分,孩子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时间是与父母一同走过的,只有健康的家庭生活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些朋友为了争取自己在公司或单位里的地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工作或者应酬中。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缺乏爱与关怀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变得敏感而自卑,长大后就形成了难以修补的性格缺陷。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每当看到一些背着硕大沉重的书包徘徊在街上的孩子,我就觉得异常心酸。因此,每次的“智慧父母”课上,我都会呼吁: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越来越好的物质条件,而是父母给予的关怀与爱,而这是金钱所无法代替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里指的不仅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培养,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健康的心理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必要因素,而健康心理的形成主要来自幼年时期父母的爱和温暖,是孩子在父母陪伴的过程中慢慢感知到的。然而,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交给谁养都行,等到了学龄年龄再由父母养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实际上孩子年龄越小,对爱的心理感知能力越强,越需要父母的陪伴。许多父母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龄段,却把他们送到各种托管班,甚至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让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很多感知温暖的机会。
做一个称职的家长,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能花时间陪伴孩子,在这段时光中,彼此欣赏、彼此影响、共同成长。如果连基本的时间都拿不出来,怎么和孩子建立感情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呢?而且,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感染着我们的情绪。对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我们除了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外,还应考虑他们的依赖需求,如果都不能为他们的成长负责,何谈人生的成功呢?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陪孩子,主要的理由不外乎是以下几种:工作太忙了;有人代劳了;和孩子玩太没意思了。
我们先来谈谈工作太忙这个话题。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为了买车买房、提供一家人的生活所需,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机会都贡献给了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细想一下,只要不是在太远的地方工作,每天用很短的时间陪伴孩子还是可以的。哪怕只是一小会,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讯息——爸爸妈妈尽管工作很忙,但是他们还是很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第二个理由。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某些方面已经无法适应孩子的成长了,而且,爷爷奶奶容易溺爱孙辈,难免会助长孩子好逸恶劳的习惯,导致有些孩子要么专横霸道、要么懦弱无能,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们都不愿意看到的。而爸爸妈妈们能让孩子从小感受到时代的气息,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理解父母。
再者,“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一般能够继承父母的优点,而同时父母也能够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努力教育的成果,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的成功都无法代替的。
最后,我们来谈第三个理由。
从选择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开始,你的生命中便多了一个需要呵护、引导、教育和陪伴的小生命,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根本不够合格。他们要们不陪伴孩子,要么在陪伴时敷衍了事。看似坐在孩子身边,其实自己在看电视、玩手机。合格的父母就完全是另一种表现了,他们总是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画画、写字、看书、运动、做游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善于观察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充分肯定孩子的有点,及时改正孩子的不足。
扔掉你所谓的匆忙,回归家庭多陪陪孩子吧,回到孩子身旁,听他讲同桌掉门牙的故事,看他做作业时候的专注,追他更迭不断的动画……教育就是这样,在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陪伴中,孩子前行的曲折就会被疏通。随着时间流逝、岁月老去,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清澈的眸子里倒映着你的青春。
听懂孩子的声音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听懂孩子的声音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