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蒙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对比儒家正统经典,蒙学读物更直接、更具体、更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蒙学经典全鉴》收录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均被誉为蒙学中的经典,书中许多名言警句脍炙人口、代代相传。重温传统蒙学经典,对于积累文化、启迪智慧、规范言行和培养良好人格有着极大的益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必将终生受益!
中国是一个诗歌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度,《千家诗》作为一本影响广泛、流传百年的优秀诗歌选集,其地位早已不言而喻。前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同样适用于《千家诗》。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领悟这些经典诗篇的不朽魅力,我们选编了这本《千家诗全鉴》。希望通过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刻解析,培养我们对诗歌意境美的感知能力,帮助我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内心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弟子规全鉴》在全面阐释《弟子规》精华要义的基础上,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方面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书中大量引用圣贤著作进行说理,穿插上百则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件,将《弟子规》蕴涵的智慧与当下职场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当今鲜明的时代感相结合,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国学爱好者以及青年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个人修养的必备读物。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性。《增广贤文全鉴》收录了《增广贤文》的原文,逐句作解注释,并加以典型事例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贤文的真谛。
《幼学琼林全鉴》是对《幼学琼林》的全面解译。《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全书采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迟双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三字经》1
《百家姓》15
《千字文》149
《龙文鞭影》191
《千家诗》目录
卷一五绝
春晓
访袁拾遗不遇
送郭司仓
洛阳道
独坐敬亭山
登鹳雀楼
观永乐公主入蕃
春怨
左掖梨花
思君恩
题袁氏别业
夜送赵纵
竹里馆
送朱大入秦
长干行
咏史
罢相作
逢侠者
江行望匡庐
答李浣
秋风引
秋夜寄丘员外
秋日
秋日湖上
宫中题
寻隐者不遇
汾上惊秋
蜀道后期
静夜思
秋浦歌
赠乔侍郎
答武陵太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婕妤怨
题竹林寺
三闾庙
易水送别
别卢秦卿
答人
卷二五律
幸蜀回至剑门
和晋陵陆丞早春望游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
春夜别友人
长宁公主东庄侍宴
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次北固山下
苏氏别业
春宿左省
题玄武禅师屋壁
终南山
寄左省杜拾遗
登总持阁
登兖州城楼
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崔融
扈从登封途中作
题义公禅房
醉后赠张九旭
玉台观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江南旅情
宿龙兴寺
破山寺后禅院
题松汀驿
圣果寺
野望
送别崔著作东征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一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
宿云门寺阁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临洞庭
过香积寺
送郑侍御谪闽中
秦州杂诗
禹庙
望秦川
同王征君洞庭有怀
渡扬子江
幽州夜吟
卷三七绝
春日偶成
春日
春宵
城东早春
春夜
初春小雨
元日
上元侍宴
立春偶成
打球图
宫词
廷试
咏华清宫
清平调词
题邸间壁
绝句
海棠
清明
清明
社日
寒食
江南春
上高侍郎
绝句
游园不值
客中行
题屏
漫兴
庆全庵桃花
玄都观桃花
再游玄都观
滁州西涧
花影
北山
湖上
漫兴
春晴
春暮
落花
春暮游小园
莺梭
暮春即事
登山
蚕妇吟
晚春
伤春
送春
三月晦日送春
客中初夏
有约
闲居初夏午睡起
三衢道中
即景
初夏游张园
鄂州南楼书事
山居夏日
田家
村居即事
题榴花
村晚
书湖阴先生壁
乌衣巷
送元二使安西
题北榭碑
题淮南寺
秋月
七夕
立秋
秋夕
中秋月
江楼有感
题临安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入直
夏日登车盖亭
直玉堂作
竹楼
直中书省
观书有感
泛舟
冷泉亭
冬景
枫桥夜泊
寒夜
霜夜
梅
早春
雪梅其一
雪梅其二
答钟弱翁
泊秦淮
归雁
题壁
卷四七言律诗
早朝大明宫
和贾舍人早朝
和贾舍人早朝
和贾舍人早朝
上元应制
上元应制
侍宴
答丁元珍
插花吟
寓意
寒食书事
清明
清明
郊行即事
秋千
曲江其一
曲江其二
黄鹤楼
旅怀
答李儋
江村
夏日
辋川积雨
新竹
表兄话旧
偶成
游月陂
秋兴其一
秋兴其三
秋兴其五
秋兴其七
月夜舟中
长安秋望
新秋
中秋
九日蓝耕会饮
秋思
与朱山人
闻笛
冬景
冬至
梅花
自咏
干戈
归隐
时世行
送天师
送毛伯温
参考文献卷一五绝
《弟子规》
总叙:经典长存,知慧永传
1�比�书内容,圣人教诲/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的由来/
2�毙�悌谨信,最为根本/
(首孝悌,次谨信。)/
……
《幼学琼林》
天文
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女子
外戚
老幼寿诞
身体
衣服
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
疾病死丧
文事
科第
制作
技艺
讼狱
释道鬼神
鸟兽
花木
参考文献
天文
【题解】
中国古代的“天文”概念与现代有所不同,它既包括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也包括风云雷电、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本篇从天地生成说起,列举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介绍了古代神话传说的称谓名号,并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故成语,它们有的以天文现象来联系人事,有的以人事来联系天文现象,深刻地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
【原文】
混沌①初开,乾坤始奠②。
气③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④;天地与人,谓之三才⑤。
日为众阳之宗⑥,月乃太阴之象⑦。
虹名螮,乃天地之淫气⑧;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⑨。
【注释】
①混沌(dùn):天地未形成之前的模糊状态。
②乾坤:指天地。奠:定。
③气:指元气。
④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七政:也称“七曜”“七纬”,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
⑤三才:天、地和人的合称。才,指有能力的事物。古人认为,天地能生养万物,而人则是万物之灵,可与天地并立,因此合称三才。⑥众阳之宗:主宰着所有阳性事物。宗:主宰。
⑦太阴之象:极盛阴气的象征。太:极大、极盛。象:象征。
⑧螮(dì dōng):虹的别名。借指桥。比喻才气横溢。淫气:不正之气,阴气,邪气。
⑨月里蟾蜍: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偷吃后成仙,飞向月宫,化为蟾蜍。月魄:指月亮、月光。
【译文】
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便开始形成。
轻盈、清净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向下凝结便形成了地。
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
太阳是一切阳气的主宰,月亮是至阴之物的象征。
长虹又称为“螮”,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
【原文】
风欲起而石燕①飞,天将雨而商羊②舞。
旋风名为羊角③,闪电号曰雷鞭④。
青女⑤乃霜之神,素娥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⑦,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歘火⑧、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⑨;玄穹、彼苍⑩,悉称上天。
【注释】
①石燕:形如燕子的石块,传说遇雨即飞,雨止复化为石。
②商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只有一足,一起舞便有大雨。
③羊角:形容旋风旋转时像羊角的形态。
④雷鞭:古人认为雷神以电为鞭,发出响声。
⑤青女:神话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是天神青霄王的女儿。
⑥素娥:即嫦娥。
⑦雷部:神话传说中天神的一个部门,主管布雨兴云。至捷:跑得飞快。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后为雷部之鬼。
⑧歘(xū):快速。
⑨澍(shù):及时的雨。时雨:应时之雨。
⑩玄:黑色。苍:深青色。
【译文】
风将要刮起的时候,石燕就成群地飞起;天将要下雨的时候,商羊就会出来起舞。
旋风的名字叫“羊角”,闪电称作“雷鞭”。
“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灵,“素娥”是月亮的别名。
雷部里行动敏捷且能迅走如飞的鬼叫作“律令”,专管雷雨推车的女孩叫作“阿香”。
云神为“丰隆”,雪神为“滕六”。
“欻火”和“谢仙”都是掌管雷火的神祇,“飞廉”和“箕伯”都是风神。
“列缺”是主管闪电的神灵,“望舒”为月宫里的御车之神。
“甘霖”和“甘澍”都是指应时之雨,“玄穹”和“彼苍”都是上天的称呼。
【原文】
雪花飞六出①,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②。
蜀犬吠日③,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④,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⑤,恩深者如雨露之恩⑥。
参商二星⑦,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⑧,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⑨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⑩。
【注释】
①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名。
②晏:时间很晚。
③蜀犬吠日:四川盆地群山环绕,多云多雨,那里的狗因不常见到太阳,一见到太阳就狂叫不止。常用来比喻少见多怪。
④吴牛喘月:吴地(江苏)天气炎热,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便以为是太阳,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人因疑心而过分惧怕。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
⑤云霓之望:云出现在雨前,虹出现在雨后,都是下雨的征兆,即非常盼望下雨。比喻迫切地盼望。霓(ní):即彩虹,出现在雨后。
⑥雨露之恩:古人认为夜气之露是上天降下的祥瑞,故言天恩。比喻恩泽。
⑦参(shēn)商二星:指参星与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互不相见。常用来比喻兄弟不和,彼此对立,或形容亲友隔绝,不能相见。
⑧牛女两宿: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⑨后羿:帝尧时期人物,嫦娥的丈夫,被帝尧封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他善于射箭,曾经帮助尧帝射下九日。只留一日,给大地带来复苏的生机。
⑩傅说:傅氏始祖,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生卒不详,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的丞相。箕尾:指箕星和尾星。传说傅说死后精神寄托在箕星和尾星两个星宿之间,叫作“傅说星”。
【译文】
飘飞下来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预示来年将会丰收;太阳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时候已经不早了。
“蜀犬吠日”,是比喻人见识太少,少见多怪;“吴牛喘月”,是用来嘲笑世人恐惧得太过分了。
期盼之心殷切,就好像“云霓之望”;恩泽深厚,如同“雨露之恩”。
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永远没有机会相见;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会一次。
后羿的妻子,飞升到月宫里成了嫦娥;傅说死后,其精神化作星辰依托在箕、尾二星之间。
最近在整理书架时,我翻出了这套我几乎每天都会翻阅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集》。这套书的排版简直是文学爱好者梦想中的样子——留白适中,字体清晰,而且特别贴心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旁标注了注释,让我不用频繁地去查字典,阅读体验流畅无比。这八位大家,韩愈的磅礴大气、柳宗元的清峻孤高、苏轼的旷达超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声调”。我最喜欢的是苏洵的政论,那股子洞察时局的犀利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即使是放在今天看,也让人感到震撼。书中收录的不仅是他们名声最大的文章,也包含了不少书信和序跋,这些“小品”更能体现他们日常的性情和思维片段。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和这些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谈,他们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文章气势的把握,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让人深深折服于中国古典散文的魅力。
评分这套精装版的《中华诗词鉴赏与吟诵》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打开盒子,那股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厚实感就让人心头一振。内容上,它精选了从先秦到近代的经典诗词,编排得非常用心。不像有些选本只是简单罗列,这本对每一首诗的背景、作者生平,乃至当时的社会风气都有详尽的解读。我尤其欣赏它对“意象”的剖析,比如陆游笔下的“梅”,是如何从单纯的植物上升到民族气节的象征,讲得深入浅出,既有文人雅士的洞察力,又方便我们普通读者理解。更棒的是,附带的音频讲解简直是神来之笔。特邀了几位国家级朗诵艺术家,他们的声音醇厚、韵味十足,听着朗诵,仿佛身临其境,那些千古名句的节奏和韵律感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我试着跟着模仿了几句,感觉自己的语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心灵鸡汤和知识宝库,每天读上一篇,感觉整个人都沉静下来了。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古老的哲学思辨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那些概念太玄乎,直到我接触了这套《中国哲学史简明读本》。它的妙处就在于“简明”二字,但绝非肤浅。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他没有把儒、释、道、墨、法等学派割裂开来,而是清晰地勾勒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批判的演变脉络。比如,在讲解“心学”的兴起时,作者巧妙地联系到了当时社会对僵化理学的反思,让抽象的“致良知”一下子变得有了现实的着落。书中大量使用现代的语言来阐释古老的典籍,避免了晦涩的文言文障碍,使得像《大学》、《中庸》这类核心文本读起来竟然变得如此顺畅。我发现,理解了这些哲学思想后,看历史剧、读现代评论时,都能多了一层更深远的理解维度。它不是教你怎么“做人”,而是教你如何“思考”人生的基本命题,非常适合作为哲学入门的第一课。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茶道,偶然入手了这本《中国茶文化史论集》。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考据学著作,但它的内容组织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化厚度。从六大茶类的起源、演变,到不同朝代文人雅士的饮茶风尚,这本书都有非常细致的描绘。比如,它详细对比了宋代点茶的繁复精致与明代泡茶的自然闲适,以及这两种方式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审美倾向。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关于茶器、茶俗的插图和考证,比如一把建盏是如何通过烧制工艺达到“兔毫”效果的,描述得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诗意。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让我明白喝茶不仅仅是品尝味道,更是参与到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化仪式中。看完这本书,再拿起茶杯,感觉手中的不再只是一杯饮品,而是承载着历史和风土人情的液体艺术品,提升了整个品饮过程的层次感。
评分我最近沉迷的这本《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图鉴》,简直是打开了我的“眼界之窗”。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大气,采用的是大开本铜版纸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青铜器、玉器、珐琅彩瓷上的细微纹饰都清晰可见,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我原本以为图鉴无非就是“看图说话”,但这本书的文字描述却极其专业和考究。它不仅仅介绍了文物的年代和材质,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工艺技术、皇室审美取向以及该时期艺术风格的流变。比如,有一件清中期的粉彩山水瓶,旁边的文字就详细介绍了景德镇御窑当时的釉料配方调整,以及为何这种“娇黄”色调在那段时间特别流行,这对于研究工艺史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我拿着它,常常一泡就是一下午,从唐三彩到宋徽宗的瘦金体拓片,每翻过一页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史感兴趣,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是案头必备的典藏级读物。
评分你哦民工敏明宏
评分几乎购买了这个套系的全部书籍。品读收藏两不误。
评分建议把它标为小学生必读之书目!
评分赶上活动买了一堆书,孩子和自己看的都有,够看一阵子的啦
评分东西很好,老婆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希望老板生意兴隆!
评分国学启蒙书籍,活动期间购买,价廉物美,质量也不能错。
评分趁着搞活动屯了一大堆书,美滋滋
评分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
评分这本书非常好,业余时间慢慢读,物美价廉,618优惠活动十分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