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食欲的家常主食

拯救食欲的家常主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雅 著
图书标签:
  • 家常菜
  • 主食
  • 食谱
  • 美食
  • 烹饪
  • 健康饮食
  • 简单易学
  • 快手菜
  • 营养
  • 减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541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27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99道家庭常见主食,包含了喷香软糯米香篇和香浓醇厚面点篇。本书图文并茂,简单易学,步骤图一看就会,详细的流程尤其适合初学者借鉴和掌握。

作者简介

瑞雅,一个专业从事生活类图书的策划团队,由来自各知名院校和国内各大出版社的策划、文案、美术、摄影等专业人士组成,多年来创作出大量高品质、高销量的图书,得到业内一致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喷香软糯米香篇
让米饭更香的小技巧 2
米饭
四季豆大米饭 3
蔬菜火腿蛋包饭 4
菠萝鱼蛋炒米饭 6
穆洛米饭 8
菜叶腊肠焖米饭 10
话梅茶泡饭 12
土豆香肠丁焖米饭 13
咖喱鸡腿丁盖饭 14
肉末酸豆角盖饭 16
鲜蔬肥牛盖饭 17
照烧鸡腿饭 18
鱼香茄子盖饭 20
五彩虾仁炒饭 22
辣白菜蛋炒饭 24
咖喱饭 26
牛肉鸡蛋炒饭 28
肉末茄子饭 29
肉末蒜薹炒饭 30
鸡丁酸菜饭 32
粥品
白菜粥 34
养血利胃粥 35
人参蜂蜜粥 36
核桃仁粥 38
鲍香小米粥 40
虾仁油菜粥 42
米粉、米线
什锦烩米粉 43
家常凉拌鸡丝米线 44
凉粉、河粉
川北凉粉 46
鸡蛋鲜虾炒河粉 47
韭菜鸡蛋炒河粉 48
年糕
虾米炒年糕 50
菠菜春笋炒年糕 51
香辣虾炒年糕 52
枸杞桂花年糕 54
海苔烤年糕 56
红火辣炒年糕 58
粽子
梅干菜五花肉粽 60
花生粽子 61
金丝小枣粽子 62
汤圆
鸡蛋菠菜汤圆 64
醪糟汤圆 65
原味黑芝麻汤圆 66
寿司
青花鱼片寿司 68
爱心寿司 69
葱丝三文鱼寿司 70

.....

精彩书摘

穆洛米饭
穆洛米饭是古巴的一种传统美食,是用黑豆和大米熬煮出来的食物。不同于蒸制的米饭,穆洛米饭是用小火熬煮而成,融合了黑豆的营养,香味浓郁。
原料
黑豆200克,香米100克,洋葱80克,青椒50克,蒜末适量。
调料
鸡味高汤300毫升,盐半小匙,油、白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 备齐所需材料。洋葱去外皮,洗净,切丝;青椒洗净,切圈。(图①)
2 黑豆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捞出,沥干;香米洗净,备用。(图②)
3 油锅烧热,下洋葱丝、蒜末、青椒圈炒香,放入黑豆、鸡味高汤、香米。(图③~图⑤)
4 加盖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熬煮至米饭全熟,汤汁收干后,加入盐和白胡椒粉调味即可。(图6)
……

前言/序言

如何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做菜?如何让人们在忙碌之中同样能够体验到食物的美味和营养?
怀着这样美好的初衷,青岛出版社携手瑞雅,一个专业从事生活类图书的策划团队,邀约众位专业摄影师和厨师,精心推出“美味制造”系列。
“美味制造”系列共分10册,里面既包括简单易做的家常菜,又包括宴客菜、下饭菜、滋补汤煲、家常主食等各色美食。系列中每一道菜式的烹饪,都经过厨师亲自现场制作、工作人员现场试吃、现场拍摄。我们从精心选购食材开始做起,精雕细琢菜肴的每一个制作工序,不厌其烦地调换哪怕一个很小的隐现在画面中的道具,只为用照片留住令人垂涎的美味和回忆,与您共享令人感动的色香味。希望您的厨房从此浓郁芬芳,生活从此活色生香!


《人间至味:寻味中华大地与世界小吃》 一部关于食物、地域文化与人生故事的深度食谱游记 内容简介: 《人间至味:寻味中华大地与世界小吃》并非一本专注于解决“食欲不振”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深入挖掘全球各地饮食文化精髓,将食物与地方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紧密结合的非虚构旅行文学作品。本书以作者近二十年的脚步为线索,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跨越山河、穿越时空的味觉探险。 第一部分:故土的烟火——探寻中华大地的“味道名片”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中华大地广袤地域中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地域精神的主食文化。我们探讨的不是“如何吃得下”,而是“为何要这样吃”。 川渝的“麻辣江湖”与面食哲学: 我们深入重庆的洪崖洞深处,记录了长江边上码头工人赖以果腹的“小面”文化。这里的主食不再是营养的载体,而是社交的媒介、对抗湿热的武器。书页中详尽描绘了不同地域对手擀面的坚持——从陕西的“裤带面”到四川的“担担面”,剖析了小麦在不同气候下如何被赋予不同的生命力。我们探访了成都一家老字号,其店主坚持用百年老灶的炭火来制作臊子,那份对传统技艺的执着,远超出了单纯的“美味”范畴,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北方的“面与粮”的生存智慧: 翻越秦岭,我们来到了黄土高原。这里的主食是玉米、高粱和小米,它们塑造了北方人坚韧的性格。书中详细记录了山西刀削面的制作过程,其核心在于“以刀代手”的巧劲,以及河南烩面的汤底艺术——那一口浓郁的牛骨汤,熬制的是时间,盛载的是乡愁。我们还探讨了内蒙地区,羊肉与奶制品如何与莜麦等粗粮结合,形成独有的“硬朗”饮食结构,这是与严酷自然环境博弈的结果。 江南水乡的“精细与清雅”: 在苏杭一带,主食的概念被提升到了“点心”和“时令”的高度。我们研究了苏州评弹艺人如何从一碗精致的“鸡头米配百合”中,品出四季流转。这里的米饭,追求的是颗粒的饱满和口感的弹牙,米糕和糯米制品则展示了中国人对“甜”的微妙理解——它不是齁人的糖分,而是食材本身释放出的清甜。书中的篇幅用于解析苏式糕点中对“松软度”的苛刻追求,这是一种生活美学,而非简单的饱腹需求。 岭南湿热下的“米粉变奏曲”: 广府地区,米粉文化异彩纷呈。从桂林米粉的“汤底秘诀”到云南米线的“千面百态”,我们关注的是在湿热气候下,人们如何通过增加酸、辣、鲜、爽的维度,使主食变得易于消化且充满活力。书中特别记录了广东早茶文化中,肠粉和各类蒸点心如何作为“社交主食”,在上午的时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二部分:跨越重洋的味觉交响——世界小吃的异域风情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视角投向全球,探讨在异国他乡,那些被简化为“快餐”或“街边小吃”的主食,如何承载着移民的历史、民族的记忆和现代化的挑战。 地中海的阳光与“面包的信仰”: 我们探访了意大利西西里岛,那里的面包(Pane)不仅仅是碳水化合物,更是家庭聚会的中心。我们研究了正宗那不勒斯披萨饼底发酵的微生物学秘密,以及希腊皮塔饼的烘烤哲学——如何在面饼内创造出完美的“气囊”。这些食物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源自最简单的原料:水、面粉和时间。 拉丁美洲的“玉米帝国”重建: 在墨西哥城,玉米被奉为神祇。本书详细拆解了“尼克塔玛尔化”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工艺,它如何将普通玉米转化为营养丰富的玉米饼(Tortilla)。我们跟随当地的家庭主妇,体验了用石臼(Metate)手工研磨玉米的过程,理解了这种劳动背后对传统和健康的尊重。无论是墨西哥的塔可(Taco)还是洪都拉斯的油炸芭蕉(Plátano Frito),其核心都是对本土谷物的极致利用。 东亚的邻里智慧: 考察了日本的寿司、饭团以及韩国的拌饭(Bibimbap)。日本料理的精髓在于“舍弃”,用极少的调味来突出食材的本味,寿司饭的温度和醋的比例,是精确到秒级的仪式感。韩国的拌饭则体现了“融合”的哲学,将不同颜色的蔬菜、肉类与米饭混合,象征着和谐共处。这些主食的背后,是高度组织化和纪律性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食物的意义——不仅仅是“吃饱” 全书的最终落脚点,探讨了主食的社会学意义。从古老的祭祀用粮,到现代城市快节奏生活下的“能量棒”,主食形态的变化,映射着社会结构、经济水平和生活节奏的变迁。我们访谈了多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食品科学家,他们共同描绘出一幅宏大的图景: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主食的演化史。 《人间至味》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它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的,是对土地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每一种食物背后,那些鲜活的人们的故事的共鸣。它提供的,是理解世界的方式,而不是解决餐桌上具体难题的药方。这是一场关于“我们为何吃”的深度哲学探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让我觉得很舒服。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只有文字的食谱,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每道菜都有对应的精美图片,让我对成品有个直观的认识,而且图片都拍得非常真实,不像有些书里的图片P得太过分,实际做出来完全是另一回事。《拯救食欲的家常主食》的图片,就是那种让人看了就想立刻动手尝试的,很有烟火气。 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周末慢时光”的章节,介绍了一些适合在周末悠闲制作的菜肴。比如,我试做了它里面的“香菇滑鸡粥”。我平时煮粥总是稀稀拉拉的,口感不太好。这本书教我如何掌握煮粥的火候和水量,如何让米粒开花,粥体浓稠,再加入腌制过的鸡肉和香菇,整碗粥鲜美无比,口感绵滑,作为一顿早午餐,或者晚餐,都再合适不过了。它让我觉得,即使是简单的粥,也能做得如此有仪式感,如此美味。

评分

我总以为自己做饭已经到了瓶颈期,但《拯救食欲的家常主食》这本书,就像是一股清流,让我重新找回了烹饪的乐趣。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食谱,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书里的图片都特别诱人,但更吸引我的是文字的描述,那种朴实而温暖的语言,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葱油拌面”,我一直以为葱油拌面就是随便炒点葱,然后拌面就好。结果这本书教我如何熬制出焦香四溢的葱油,如何调配出咸甜适中的酱汁,拌出来的面条,每一根都裹满了诱人的葱油,香气浓郁,口感Q弹,简直是舌尖上的享受。这种看似简单的家常面,通过精心的处理,竟然能带来如此大的满足感,让我意识到,原来平凡的食材,也能烹饪出不平凡的美味,关键在于用心。

评分

我很少会主动去研究“主食”这个概念,总觉得米饭、面条就是那样,没什么可挖的。但《拯救食欲的家常主食》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这本书里关于主食的部分,简直是一个宝藏!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煮出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搭配不同的食材,甚至改变烹饪方式,来让主食变得更加诱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介绍的“杂粮饭的N种创意吃法”。我平时也会煮杂粮饭,但总是觉得口感有点粗糙,而且搭配起来比较单调。这本书里,它教我怎么用杂粮饭来做成美味的饭团,还可以拌入各种蔬菜、肉类,做成便当,甚至还可以用杂粮饭来制作创意披萨的饼底!这让我眼前一亮,原来主食也可以如此百变,如此有趣。我试着做了一个照烧鸡肉杂粮饭团,口感丰富,营养也均衡,带去公司当午餐,同事们都好奇地问我在哪儿买的,我都自豪地说是自己做的!

评分

拿到这本《拯救食欲的家常主食》,我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吸引了。我一直是个挺挑食的人,尤其是在家吃饭,有时候食材稍微有点重复,或者烹饪方式不够新意,就很容易失去兴趣,导致明明买了菜却摆在那里,白白浪费。这本书就像救星一样,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它里面的食谱介绍得特别细致,从准备食材到最后的摆盘,一步步都写得很清楚。我尤其喜欢的是它对于一些“家常”菜的创新解读。比如,我平时做番茄炒蛋,就是简单地把番茄和鸡蛋一起炒熟,而这本书里介绍的“金沙番茄滑蛋”,光听名字就很有食欲。它用了咸蛋黄的制作方法,让番茄的酸甜和蛋黄的沙糯完美融合,口感层次一下子丰富起来,而且做法也并不复杂,我按照步骤来,成功率很高,家人也赞不绝口,说这简直是“升级版”的番茄炒蛋。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食谱书,但很多看完之后,要么觉得太难,要么觉得食材太稀奇,实际操作起来总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拯救食欲的家常主食》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的“接地气”。这本书里的菜,没有那些繁复的步骤,也没有需要去专门市场才能买到的奇特调料,很多食材都是我平时厨房里就有的,或者非常容易买到。 我特别喜欢里面介绍的“懒人电饭煲系列”。我经常下班回家累得不想动,这时候一本能用电饭煲就能做出美味的菜肴的书,简直是我的救星。它里面有一个“豉汁排骨蒸饭”,我按照书上的指示,把排骨腌好,跟米饭一起放进电饭煲,设定好时间,等我洗完澡出来,香气扑鼻,排骨软烂,米饭也吸收了肉汁的精华,简直不要太美味!这种“一锅出”的菜肴,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味道一点都不打折,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到家的味道。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