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克思·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这一话题在欧美学术界曾引起强烈争鸣,相信也会引起中国读者浓厚的兴趣。
作者简介
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目录
编者前言
道德建构中的怨恨
引言
一、论怨恨的社会学和现象学
二、怨恨与道德的价值判断
三、基督教道德与怨恨
四、怨恨与现代的仁爱
五、现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价值位移
论害羞与羞感
引言:羞感之“所在”一与人的生存方式
一、身体羞感出现的先决条件
二、害羞与相近的感觉
三、羞感的基本形式:关于羞感起源的学说
四、性羞感及其功能
五、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灵羞涩和身体羞感关于羞感的残篇
精彩书摘
《舍勒作品系列: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然而,最根本的是,“普遍仁爱”的价值评价所具有的根基与基督教伦理中爱的价值评价之根基完全不同。现代仁爱的价值根基并不在于作为上帝国之一员的爱者获得心灵之赐福,并不在于爱者获得对他人之赐福的促进,而在于对所谓“总体福利”的促进。现代仁爱只显现为情感生活中导致公益行为的X,说得确切些,显现为产生这类情感的“情状”。只有当爱具有这种可能的功效价值之时,爱才会被赋予一种积极价值。然而,按照基督教的观点,一个世界倘若蕴有尽可能多的爱,则为最好的世界,即使还缺乏公益的、能由爱激发出来的行为,或者缺乏体察他人性情状态的必要明达,就是说,即使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缺乏洞悉自然因果关系和社会因果关系所必需的明智,以及公害行为因这种缺乏而可能产生。现代仁爱本身只被看作能够增加公共福利的诸因果因素之一。可事实是:从因果立场看,其他情感和欲望,如自我求生欲、性欲、嫉妒心、支配欲、虚荣心等等,都比爱更能促进“福利”、推动“福利”;面对这样的事实,现代仁爱的代表们不得不承认:仁爱之价值尺度不仅是这种爱所带来的、然而又正在消失的效益(麻醉剂和李斯特②绷带在“止痛和擦干眼泪”方面按类似的高见比爱远为有效!),而且也是以下列情况为尺度:与那些欲望的膨胀相比,爱简直是一件稀奇事,所以,爱也需要增加,这种增加又是通过社会的价值判断对此设立的奖励而得以实现。据说如果与“爱”相吻合的“利他主义”刺激即使偶尔在量上超过自私自利情感,后者也仍会获得更高的评价。这一“理论”与基督教的爱之评价的明证的意义完全相悖,无须赘言。
……
前言/序言
按较为通俗的理解,所谓现象学方法指的是这样一种思考方式:进行哲学思考时不应纠缠于某种既有的哲学观点或主张,而是直接把握并思考原初的实际现象。自启蒙运动让形而上学走向普及以来,搞哲学的人士越来越多,各种哲学观点和辩难也日渐增多。可以设想,在这样的时代处境中,一个爱好哲学思考的人很容易从一开始陷入种种既有哲学论说中去沉思,翻来覆去地思考,就好像如今我们在现象学观念、语言哲学观念或解构哲学观念中乐而忘返。现象学方法教导爱好哲思的人要“悬置”种种既有的哲学观念,可谓一扫陈腐的哲学系专业思考,让不少被种种哲学的“主义”观念纠缠不清的年轻学子的脑子为之一爽。由此可以理解,现象学方法论一出,很快吸引了不少哲学爱好者。
然而,“悬置”种种既有哲学观念,不再去动脑筋想比如洛克或康德或黑格尔所思考的东西,爱好哲思的人又该思考什么呢?我怎么知道,什么样的原初现象才值得去费思呢?看来,搞现象学直观还需要个体天赋,或者说现象学方法并非是谁都能用的,毕竟,真正的哲学直观来自天赋。伽达默尔在《精神的挥霍者》中曾说:现象学圈子的人大讲现象学方法,方法来,方法去,在“本质直观”的天赋上,舍勒独占魁首——即便胡塞尔大师善于哲思技艺和设计思考规则,也未见得有什么让人难忘的原初现象直观。舍勒的现象学直观逮住“情性”现象,直破当时在学界占据支配地位的康德哲学,彰显实质情感伦理的败坏这一现代性的根本问题,舍勒才的确堪称伟大的直观者。
从对“情性”这一意向性情感的现象学分析出发,舍勒向人的种种基本道德情感现象推进,直观同情、怨恨、害羞、懊悔、受苦感、恭顺感等具有实质道德的人间情感。在舍勒的现象学直观目光下,种种哲人们视而不见的现代性道德疾病逐一显出了其内在肌理。现代性问题可以简括为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失序,人心秩序的失序是社会秩序失序的根源。要解决社会秩序的失序,首先需要整顿人心秩序。
舍勒作品系列: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舍勒作品系列: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