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幼兒園園長專業能力提升叢書 潤物細無聲:園長園所文化建設能力的提升》試圖從全局的視角齣發,在描述、梳理幼兒園文化建設原則的基礎上,提供可資藉鑒、模仿的實施途徑。
《幼兒園園長專業能力提升叢書 潤物細無聲:園長園所文化建設能力的提升》共五章,第1章是對幼兒園文化整體認識的介紹,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彆為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製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闡述每一種文化的含義、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並輔以生動的案例,以提升可操作性。
《幼兒園園長專業能力提升叢書 潤物細無聲:園長園所文化建設能力的提升》本著拋磚引玉的目的,希望推進同行共同探討幼兒園文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探索優化提升自有效途徑,助力各自園所的特色化發展。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認識幼兒園文化
第一節 幼兒園文化的含義和構成
一、幼兒園文化的含義
二、幼兒園文化的構成
三、物質文化、行為文化、製度文化、精神文化之間的關係
第二節 幼兒園文化的功能
一、導嚮功能
二、規範功能
三、凝聚功能
四、激勵功能
第三節 園長在幼兒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園長在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園長在幼兒園行為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園長在幼兒園製度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園長在幼兒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
第一節 對幼兒園物質文化的認識
一、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含義
二、幼兒園物質環境的構成
三、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第二節 物質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一、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二、幼兒園戶外環境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三、幼兒園班級環境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第三章 幼兒園行為文化建設
第一節 對幼兒園行為文化的認識
一、對幼兒園交往行為文化的認識
二、對幼兒園教師學習行為文化的認識
第二節 行為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一、教師之間交往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二、師幼交往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三、傢園交往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四、幼兒教師學習行為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第四章 幼兒園製度文化建設
第一節 對幼兒園製度文化的認識
一、幼兒園製度文化的含義
二、幼兒園製度文化的基本特徵
三、幼兒園製度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第二節 製度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一、幼兒園製度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二、幼兒園製度文化建設的實施途徑
第五章 幼兒園精神文化建設
第一節 對幼兒園精神文化的認識
一、幼兒園精神文化的含義
二、幼兒園精神文化的基本特徵
三、幼兒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第二節 精神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一、幼兒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二、幼兒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實施途徑
第三節 育人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
一、幼兒園育人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二、幼兒園育人文化建設的實施途徑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幼兒園園長專業能力提升叢書 潤物細無聲:園長園所文化建設能力的提升》:
2.實現教師主體的實施途徑
幼兒園的物質文化對教師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精心設計的幼兒園的物質設施可以為教師提供舒適、優美的工作環境,增加工作的動力,舒緩壓力,消化負麵情緒;也可為教師之間的交往、溝通與學習提供舒適的空間,促進幼兒園內部教師之間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進一步促進幼兒園的團體協作、和諧發展。
(1)建立教師辦公室
教師辦公室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準備教學活動、辦公、查閱資料及接待傢長的地方,是教師學習、交流、工作的重要場所。教師除瞭和孩子們在一起之外,還需要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環境來靜心備課、悉心研討、耐心反思。
很多幼兒園的教師辦公室都比較簡陋,空間局促。還有一些甚至沒有獨立的教師辦公環境,比如在孩子的睡眠室內擠放一張辦公桌充當辦公的場地。幼兒園教師沒有一個可以安心工作的空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外界社會、政府對幼兒園教師的重視不足,也以小見大地體現齣園長對教師員工的不夠重視,對教師專業發展重要性的忽視。
(2)建立教師休息室
教師休息室是教師休息放鬆的場所,也可是教師之間自由交流與學習討論的地方。
幼兒教師照看和教育的對象是低齡兒童,他們的自我保護的能力和躲避危險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師時刻予以照顧和關注。甚至在幼兒午睡的時候,教師也要定時檢查他們的午睡情況。所有幼兒教師都不敢公開談休息,生怕被冠上“不負責任”“忽視孩子安全”的罪名。但實際上,幼兒園應該保留教師的適當休息權。在認真完成工作職責之外,教師應該得到很好的休息,因為隻有這樣纔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狀態照看孩子。帶著疲勞工作既會影響工作效率,也會加劇教師的負麵情緒。最近幾年,關於幼兒園教師虐童的負麵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虐待幼兒的主因肯定是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低,品格不健全。但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高強度的工作也會誘發教師的粗暴行為,造成教學失態。一些占地較小的幼兒園,用於幼兒活動的空間已經非常窘迫,為教師設置專門的休息室更是奢望。
……
前言/序言
幼兒園文化是從校園文化衍生而來的。校園文化指嚮的是高校,我國校園文化概念的提齣並不像國外那麼早,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纔開始齣現關於校園文化的研究。
進入21世紀,國內關於中小學教育階段的學校文化研究開始掀起熱潮,並取得瞭一定的研究成果。很多學校開始關注學校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為進一步開展學校文化建設提供瞭許多有價值的經驗。這些研究成果集中研究瞭學校文化的含義、構成、功能、建設過程等。
近些年來,隨著其價值和功能被不斷地挖掘和認識,幼兒園文化纔真正受到幼兒園園長、教師和相關從業者的關注,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縱嚮有機組成部分。事實上,在這麼多年的幼兒園課程改革過程中,不少幼兒園在建設園本課程時,對辦園目標、理念、園風等也進行瞭梳理和提升。這一過程本質上就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過程,隻是當時尚未明確使用“文化”一詞。
幼兒園文化是一種亞文化。關於文化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與理解。美國人種學傢兼社會學傢剋拉剋洪通過對100多位權威人士的著作進行歸納分析,認為“文化”就是通過符號取得和傳達的外顯和內隱的行為方式,構成人類群體各不相同的成就;文化的核心是經過曆史選擇的傳統觀念,以及依附於傳統觀念的價值標準。文化是社會不同群體行為的産物,也是影響個人行為的因素。幼兒園文化是一所幼兒園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價值觀念及承載這些價值觀念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包括幼兒園大多數成員共同遵循的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範等。
幼兒園的文化如同空氣一樣,讓人無時無處不感受到它的存在。室內外的物質環境,教師的行為舉止、教態,教師的書麵計劃和教學記錄,教師之間交流、討論的內容和方式,甚至幼兒說話的音量、語調等,這些具體的“人為現象”都能反映齣幼兒園文化。
一所幼兒園要長久地保持良好的教育質量,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依托於文化發展。幼兒園的文化建設要摒去浮躁,擺脫成人的功利思想,切實地關注幼兒真正的發展。沒有文化的積澱與傳承,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可能會因為領導更替、課程改革等原因而産生強烈的波動。
關於幼兒園文化建設,目前僅有一些芻議、淺析等,對幼兒園文化建設係統全麵的研究尚處在空白階段。大多數研究仍然停留在抽象的描述層麵,較少涉及幼兒園文化如何存在、如何建設、如何起作用等具體問題。本書試圖從全局的視角齣發,在描述、梳理幼兒園文化建設原則的基礎上,提供可資藉鑒、模仿的實施途徑。全書共五章,第一章是對幼兒園文化整體認識的介紹;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彆為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製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闡述每一種文化的含義、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並輔以生動的案例,以提升可操作性。
本書由北京市西城區三教寺幼兒園園長王嵐、教師茅曉燕,北京市豐颱區群英幼兒園園長範建華、教研主任王鼕梅共同編著。全書具體分工為:前言由王嵐撰寫,第一章至第三章由王嵐、茅曉燕編寫,第四章至第五章由範建華、王鼕梅編寫,最終由王嵐、範建華、茅曉燕、王鼕梅統閤全稿。三教寺幼兒園的陳淑華、陳琳、於靜、韓鶇和群英幼兒園的付靜、黃海雲、顧萌、範小辰八位教師也對本書的編寫提齣瞭建議,在此錶示感謝。還要真心感謝為本書提供寶貴案例的幼教同人及其所屬幼兒園(排名不分先後):北京市西城區三義裏第一幼兒園園長劉曉穎,南京市第一幼兒園,三教寺幼兒園於瑾、張雪蓮、趙春艷、魏天驕、王展、侯思蟯、王娜、華鼕梅八位教師,群英幼兒園錢曉鳳、王誼、張晴、馬九春、李萌、曹可潔、張珊、楊菁、段可聽九位教師。本書還得到瞭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蘇婧所長、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羅佩珍老師的大力支持,在此亦深錶謝意。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園所文化內涵的多元化。幼兒園文化建設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不同闆塊之間的關係很復雜。本書本著拋磚引玉的目的,希望推進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討幼兒園文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探索優化提升的有效途徑,助力各自園所的特色化發展。本書力求對相關問題進行充分的探討,但限於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難免有所疏漏,懇請廣大同行、學者不吝賜教。
《潤物細無聲:園長園所文化建設能力的提升》 叢書總序: 在飛速發展的教育領域,學前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關乎兒童早期發展,更承載著塑造未來公民的責任。而幼兒園的靈魂,則在於其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園所文化。園所文化是幼兒園的“魂”,它無聲地浸潤著每一個孩子、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傢庭,決定著幼兒園的辦園理念、教育方嚮、教學氛圍以及整體辦學品位。 然而,園所文化的建設並非易事,它需要園長具備前瞻性的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蘊、卓越的領導力以及精湛的管理藝術。園長作為園所文化的孕育者、塑造者和引領者,其能力的提升直接關係到園所文化建設的成敗。 本套“幼兒園園長專業能力提升叢書”正是應時代之需而生。叢書旨在匯聚教育領域的智慧與實踐,為廣大幼兒園園長提供係統、專業、實操性的能力提升指導。我們希望通過這一係列叢書,幫助園長們在教育理念、管理策略、課程創新、教師發展、傢園共育、安全保健等各個維度實現質的飛躍,從而更好地引領幼兒園走嚮卓越。 本冊:《潤物細無聲:園長園所文化建設能力的提升》 一、 園所文化:幼兒園的“根”與“魂” 園所文化,顧名思義,是幼兒園在長期的辦園實踐中,由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創造、認同並遵循的價值觀念、行為規範、道德情操、精神風貌以及與之相關的物質載體所形成的獨特而穩定的整體。它如同幼兒園的基因,決定著幼兒園的“長相”和“性格”,影響著幼兒園的“言行舉止”和“精神氣質”。 文化是什麼? 核心價值: 幼兒園最核心的價值追求是什麼?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尊重與關愛?是“發現每個孩子的獨特”的個性化發展?是“培養終身學習者”的習慣養成?還是“傢園共育,閤力育人”的協同理念?這些核心價值,是園所文化的基石,是引領一切教育行為的“指南針”。 辦學理念: 園長和教師們對教育的理解,對兒童成長的期待,以及對幼兒園發展方嚮的定位,共同構成瞭辦學理念。一個清晰、科學、具有前瞻性的辦學理念,是園所文化得以落地生根的關鍵。 行為規範: 幼兒園的各項規章製度、工作流程、奬懲機製,以及教師們在日常工作中遵守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都屬於行為規範的範疇。這些規範既是對核心價值的體現,也是保障園所正常運轉的基礎。 精神風貌: 教師們的工作熱情、創新精神、團隊協作能力、對孩子的愛心和耐心,以及孩子們在園所中展現齣的快樂、自信、好奇和探索精神,共同構成瞭園所獨特的精神風貌。 物質載體: 幼兒園的建築風格、環境創設、戶外活動場地、班級活動區、各種宣傳品、乃至教師的著裝、幼兒園的校徽等,都承載著園所文化的符號和信息。 文化的重要性: 塑造兒童品格: 幼兒園文化是兒童成長的“土壤”。在潛移默化中,它影響著兒童的價值觀、行為習慣、情感態度、認知模式,塑造著他們的人格底色。一個積極嚮上、充滿關愛的園所文化,能夠培養齣陽光、自信、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孩子。 凝聚教師力量: 良好的園所文化能夠激發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他們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它能夠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支持與閤作,形成強大的教育閤力。 贏得傢長信任: 園所文化是幼兒園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重要體現。一個具有良好文化底蘊的幼兒園,更容易獲得傢長的認可和信賴,形成傢園共育的良好局麵。 提升辦學品位: 獨特的園所文化是幼兒園的“名片”,它能夠顯著提升幼兒園的辨識度和影響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 園長:園所文化的“設計師”與“建築師” 作為園所的掌舵人,園長在園所文化建設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園長的教育理念、管理風格、人格魅力、溝通能力,以及對文化的理解深度和實踐能力,直接決定瞭園所文化的麵貌。 園長應具備的文化建設能力: 戰略洞察力: 園長需要具備前瞻性的教育視野,深刻理解國傢教育政策、學前教育發展趨勢,洞察兒童發展規律,從而為園所文化的建設指明方嚮。 理念引領力: 園長是園所核心價值和辦學理念的提齣者和堅定踐行者。他們需要能夠清晰地闡釋和傳播這些理念,並通過自身的言行影響和帶動全體教職員工。 人文關懷能力: 園長需要對兒童、教師、傢長懷有深厚的愛與尊重,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情感,營造平等、和諧、支持性的工作和學習氛圍。 溝通協調能力: 園長需要擅長與不同層麵的群體進行有效溝通,包括與教職員工溝通願景、目標,與傢長溝通教育理念,與社區建立閤作關係等,從而形成廣泛的共識和支持。 製度設計能力: 園長需要根據園所的實際情況,設計和完善各項規章製度,使之能夠有效地支撐和鞏固園所文化,激勵積極行為,約束消極行為。 環境創設能力: 園長需要引導和支持教師們共同創設符閤園所文化的主題環境、活動區域,讓環境成為無聲的教育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 危機處理能力: 在園所文化建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挑戰和睏難。園長需要具備沉著冷靜、積極應對的危機處理能力,化解矛盾,修復裂痕,維護園所文化的穩定與發展。 學習與反思能力: 園長需要持續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不斷反思自身的實踐,勇於創新,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變化,推動園所文化的持續優化。 園長如何“潤物細無聲”地建設園所文化: 以身作則,做文化踐行者: 園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園所文化最生動的教材。他們對待工作、對待兒童、對待同事的態度,直接影響著整個園所的氛圍。 營造開放包容的溝通氛圍: 鼓勵教師錶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不同的聲音,形成共同的決策和行動。 提供持續的學習和發展機會: 支持教師參加培訓、研討,鼓勵他們進行教學研究和創新,提升專業能力,從而帶動整個團隊的學習型文化建設。 關注細節,優化環境: 從班級角的布置到戶外空間的利用,從教師的著裝到孩子們的作品展示,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園所的文化品位。 肯定與激勵,強化積極行為: 及時發現並肯定教職員工在踐行園所文化方麵的努力和貢獻,用激勵的方式強化積極的行為和價值觀。 善於發現和講述園所故事: 每一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故事,這些故事是園所文化的鮮活載體,能夠觸動人心,加深認同。 鼓勵閤作與共享: 搭建平颱,促進教師之間的閤作,鼓勵他們分享經驗和資源,形成互助互利的良好局麵。 三、 園所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與策略 園所文化建設並非空中樓閣,而是需要係統規劃、精心設計和持續實踐。以下將從多個維度探討園所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與策略。 一、 明確與落地核心價值觀: 共建核心價值觀: 組織全體教職員工,甚至邀請傢長代錶,共同探討和確立園所的核心價值觀。可以采用工作坊、座談會等形式,讓大傢集思廣益,形成共識。 將價值觀融入日常: 核心價值觀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需要將其分解為具體的行為準則,並融入到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班級管理、傢園溝通等各個環節。 榜樣引領: 樹立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典型,通過錶彰和宣傳,激勵更多人嚮榜樣學習。 二、 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 建立學習共同體: 鼓勵教師組成學習小組,定期開展案例分析、教學研討、觀摩學習等活動。 搭建專業發展平颱: 提供多樣的培訓機會,包括內訓、外訓、綫上學習等,支持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鼓勵教學反思與創新: 提倡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記錄教育心得,鼓勵他們大膽嘗試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 建立激勵機製: 對於在專業發展、教學創新方麵取得突齣成績的教師,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奬勵,激發教師的學習動力。 三、 創設適宜的育人環境: 環境即課程: 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室內外空間,結閤園所的教育理念,創設具有教育意義、富有童趣、鼓勵探索的環境。 以兒童為中心的環境設計: 關注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設置適閤他們年齡特點的活動區域,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 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融閤: 讓環境的每一個角落都傳遞著積極的教育信息,例如牆麵的主題展示、區角名稱的設計、活動記錄的呈現等。 安全與溫馨並存: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營造溫馨、舒適、富有歸屬感的學習生活環境。 四、 深化傢園共育: 建立開放透明的溝通機製: 通過傢長會、開放日、傢長開放周、傢園聯係冊、微信群等多種形式,保持與傢長的密切溝通。 開展傢長培訓與指導: 邀請專傢或園內骨乾教師,為傢長提供科學育兒知識、傢庭教育指導等講座。 鼓勵傢長參與幼兒園活動: 邀請傢長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如親子運動會、節日慶典、誌願者活動等,增進傢園之間的情感聯係。 構建傢園閤作共同體: 尊重傢長的意見和建議,與傢長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優化的環境。 五、 完善製度與管理: 製度的文化導嚮: 梳理和完善園所的各項規章製度,確保其能夠體現並支撐園所的核心價值觀和辦學理念。 人性化管理: 在製度約束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員工的個性化需求。 績效與激勵的文化融閤: 將教職員工在踐行園所文化、提升專業能力、促進幼兒發展等方麵的錶現納入績效考核,並予以相應的激勵。 建立持續改進機製: 定期對園所製度和管理模式進行評估和反思,不斷優化,以適應發展變化的需求。 六、 傳播與傳承園所文化: 口頭傳播: 園長和教師們在日常交流中,不斷講述園所的故事,傳遞教育理念。 書麵傳播: 編寫園所文化手冊、教育故事集、傢長通訊等。 視覺傳播: 通過幼兒園的宣傳片、網站、公眾號、活動照片等,展示園所的風貌和文化特色。 儀式與活動: 通過新教師入職儀式、教師節慶祝活動、園慶活動等,強化園所文化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結語: 園所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係統的工作,它需要園長的智慧、耐心和堅持。當園所文化真正滲透到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全體成員共同的追求和自覺的行為時,那便是“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在發揮作用。本冊旨在為園長們提供一條清晰的探索之路,願每位園長都能成為優秀的園所文化設計師和建築師,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充滿愛、智慧和快樂的成長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