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蕾切尔·卡森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商品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99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1827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沙发图书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雅致纸
页数:308
字数:240000

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海滨的生灵》:世界环保先驱,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卡森的巅峰之作。专家翻译,配300幅动植物插图。
  一本改变历史进程的睿智之书——艾尔·戈尔(美国前副总统)
  以剔透纯净的诗性笔触,把握了科学最生动的精神。——《时代》杂志


  

海报:

内容简介

  《海滨的生灵》是卡森的“海洋三部曲”的终结篇,以大气、精妙、充满诗意的文笔描绘了海滨生态的万千生相。本书系统全面地展开了对海岸生态系统的介绍,讲述了潮汐与陆地的相互地质作用,岩石、沙滩、珊瑚这三种海滨生态类型的特征和美丽。
  在本书中,卡森贯穿着“敬畏”的环保哲学观念, 以宏大而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滨生态的复杂和奇妙,揭示了海滨生态在进化史上独特的地位,那些渺小的生物是从海洋走向陆地的先锋,具有伟大的探险精神,没有它们的最初尝试,生物不可能进化出众多的陆地物种,也就不会有人类。海滨生物的每一个物种都是在严苛的海滨和潮汐环境中,在生死时速之间搏斗生存,这些渺小生灵的伟大与美丽,足以赢得人类的敬畏和惊叹。

作者简介

  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1907-1964),美国现代著名的博物学作家。先后出版了《在海风下》《环绕我们的海洋》《海滨的生灵》,组成了超级畅销的“海洋三部曲”。连续80周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后更以《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现代环保运动,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和全世界的环境观念。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海陆之间  001
第2章 海滨生物的模式  013
第3章 岩石海滨  045
第4章 沙质海滨  129
第5章 珊瑚海滨  199
第6章 永恒的海洋  259
附录 分类  262

索引  291
致谢  300
译者附记  302
?

精彩书摘

第1章 海陆之间
大海之滨,奇异而美丽。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海滨一直是一处动荡的地方——在这里,波浪猛烈地拍打着陆地;在这里,潮水涌向大陆、退回大海、又再次涌来。严格地说,每一天的海岸线,都与前一天的海岸线不同!不仅仅是潮水按照它们永恒的节奏进进退退,而且在长时间尺度上,海平面本身也在不停地升降变化。随着冰川的消融或扩展,以及在日益沉重的沉淀载荷之下,深海盆地海底的变迁,海平面也起起落落,或者随着大陆边缘的地壳在拉力和张力的作用下翘曲或者下陷,也会造成海平面的起落。今天,被海水淹没的陆地多一些,明天可能会少一些。大海之滨,作为海陆之间的界线,总是难以捉摸、难以定义的。
海滨,具有双重属性,它随着潮流的往复而变动,一时属于陆地,另一时属于海洋。在退潮的时候,海滨体验陆地世界严酷的极端环境——暴露在冷热、风雨和骄阳之下。涨潮时,海滨是一个水的世界,暂时沉浸在开阔的大海之中。
只有最坚韧、最具有适应性的生物,才能生存在一个如此多变的地带。然而,高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充满了植物和动物。在海滨这个艰难的世界中,生命表现出惊人的坚韧性;它们活力充溢、占据了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生态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覆盖了潮间带的岩石;它们半隐蔽地深入了岩石的孔洞缝隙,或者躲在巉岩之下,或者藏在潮湿、黑暗的海滨洞窟之中。在目光不及之处,心不在焉的观察者们,会说“那里没有生物”。但其实,生命就位于沙滩之下——位于沙下的洞穴、隧道和缝隙之中。生命掘入坚硬的岩石,钻进泥炭和黏土。它们覆盖了海藻的叶片或者漂浮的木杆,或者龙虾坚硬的几丁质外壳。生命以渺小的形态生存,它们如一层菌膜,覆盖在一块岩石或者码头桩子的表面;它们如球形的原生动物,细比针尖,在海水表面闪闪发光;它们犹如极微小的小人国里的生物,畅游于砂粒之间的黑暗水潭之中。
海滨是一个古老的世界。自从有了大地与海洋,就有了这个水陆相接之地。这个世界鲜活地保持着生物的创生、激荡着不停不休的生命能量。我每一次踏入这个世界,都会感悟到生命的美妙和生命的深层意蕴,感受到生命之间交织的错综复杂的网络,通过网络,生命彼此相连,并与环境密切相关。
在我对海滨的思绪中,有一个地方因其表现出的精致的美妙,而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一汪隐匿于洞中的水潭,平时,这个洞被海水所淹没,一年当中只有海潮降落到最低,以至低于水潭时,人们才能在这难得的短时间内看见它。也许正因如此,它获得了某种特殊的美。我选好这样一个低潮的时机,希望能够一窥水潭的奥妙。根据推算,潮水将在清晨退下去。我知道,如果不刮西北风、远处的风暴不再掀起惊涛骇浪进行干扰,海平面就会落得比水潭的入口还低。夜里,突然下了几场预示天气不妙的阵雨,一阵阵碎沙般的雨点抛洒到屋顶上。清晨我向外眺望,只见天空笼罩着灰蒙蒙的曙光,太阳还没有升起。水和天一片暗淡。一轮明月挂在海湾对面西面的天空,月下灰暗的一线就是远方的海滨——八月的满月把海潮吸得很低,低到那与人世隔离的海洋世界的门槛。在我观望的时候,一只海鸥飞过云杉。呼之欲出的太阳把海鸥的腹部映成粉色。今天的天气,终将是晴朗的。
后来,当我站在高于海潮的水潭入口附近的时候,四周已是瑰红色的晨光。从我立脚的峭岩底部,被青苔覆盖的一块礁石伸向大海的深处。海水拍击着礁石周围,水藻上下左右地飘动,像皮革般滑溜光亮。凸现的礁石,正是通往隐藏的小洞和洞中水潭的路径。偶尔地,一阵强于其他波涛的浪涌,悠然地漫过礁石的边缘,在岩壁上拍成水沫。不过,这种浪涌之间的时间足以让我踏上礁石,一窥那仙境般的水潭——那平时不露面、露面也很短暂的水潭。
于是,我跪在那海藻铺成的湿漉漉的地毯上,回望黑暗的洞穴,黑洞的底部就是那浅浅的一汪海水。洞的底部距离顶部只有几英寸,构成了一面天造明镜,洞顶上的一切生物都倒映在底下纹丝不动的水中。
在清明如镜的水面之下,铺着碧绿的海绵。洞顶上一片片灰色的海蛸闪闪发光,一堆堆软珊瑚的聚落披着淡淡的杏黄色。就在我朝洞里探望时,从洞顶上挂下一只小海星,悬在一根最细的线上,或许是通过它的一只管足而悬着。它向下接触到自己的倒影。多么精致的画面!仿佛那不是一只海星,而是一对海星。水中倒影之美,清澈的水潭本身之美,这都是些转眼即逝的事物所体现的强烈而动人心扉的美丽——海水一旦漫过小洞,这种美便不复存
在了。
每次走进大潮低潮区这个神奇地带,我都要寻找那海滨生物中最精致美丽的花朵——这些花朵并非植物,而是动物。它们就绽放在那海洋的入口处。在那美丽的童话般的洞穴里,我并没有失望。洞顶上高挂着的是筒螅悬垂着的花朵,淡粉色、带花边,像银莲花一般纤弱。这儿的生物如此精致,好像它们是不真实的!它们的美,太脆弱,以至于似乎不能生存在有破碎性力量的世界里。然而,这里生物的每一处细节又各有其功能,每一根茎、每一个水螅体、每一只花瓣状的触手,都是为了处理生存的现实问题而塑成的。我知道它们只是为回归大海的怀抱而等待着——等待着退潮的那一刻。然后,在奔涌的急流中,在汹涌的海浪中,在来潮的压力下,这些花朵精美的长触手将充满生机。它们会在它们纤细的茎上摇晃,它们的长触手扫动着回流的海水,在其中寻找生活所需的一切。
所以,在那令人着迷的海洋入口,占据我内心的,已远离了那一个小时之前我离开的陆地世界。黄昏时分,在佐治亚州海滨的大海滩上,来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的偏远感,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我。我曾在日落之后,行走在远处湿润又闪闪发亮的沙滩上,走到海水退潮时的最边缘。回首望去,目光穿过广袤的沙洲,上面交织着蜿蜒的、积满水的冲沟,以及随处可见的、潮汐留下的浅池;我充分意识到,尽管潮间带被大海短暂而又有规律地抛弃,但它总是被涨潮的海水再次收复。在那低潮区的边缘,海滩及其上的陆地提示物,似乎很遥远。唯一能听到的便是那风之声、海之音和鸟之鸣;还有一阵风掠过水面、海水滑过沙面,以及浪头落下的声音。沙洲因鸟儿而骚动起来,持续地传来北美鹬的叫声。其中的一只北美鹬,站在水边,发出大声的、迫切的呼喊;远处的海滩上传来回应,于是这两只鸟便彼此飞向对方,合二为一。
临近黄昏时,分散的水洼和小溪,反射出夜晚最后一缕光亮,沙洲呈现出一片神秘。然后,鸟儿变成了仅仅是一团团黑影,无法分辨其颜色。三趾鹬似小幽灵一般在海滩上疾走;处处可见北美鹬突出的黑色身影。通常,在它们警醒地开始逃避(三趾鹬暴走、北美鹬飞起、啼叫)之前,我可以非常接近它们。黑剪嘴鸥沿着由暗淡、金属色的光芒映衬出的大海边缘飞翔,或是有如隐约可见的飞蛾一般,在海滩上翩翩起舞。有时,它们掠过潮水形成的蜿蜒小溪,在那儿,小小扩散开来的涟漪标志着小鱼的存在。
海滨世界一到夜晚,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了!此时此地,黑暗降临,隐藏了日光的干扰,开始更加关注本质的现实。有一次,我打着手电探索夜晚的海滩时,搜索的光柱吓到了一只小沙蟹。当时,它正躺在它挖在海浪上的坑里,仿佛在观海或是等待着什么。黑夜笼罩了海水、天空和沙滩。这是在人类出现之前,旧世界的黑暗。这儿除了风吹过海水、沙子以及海浪拍打沙滩糅杂在一起的声音之外,没有其他的声音。这儿没有其他看得到的生命,只有一个只靠近海水的小沙蟹。我曾在其他场景中看到过数以百计的沙蟹,但突然之间,这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奇怪的感觉:我第一次感知到——这些生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我前所未有地明白了其存在的本质。那一刻,时间停滞了;好像我所属的那个世界并不存在,而我只是一位来自外太空的旁观客。形单影只的小螃蟹与大海一起,形成了一个标志,代表着生命本身,代表着精致、脆弱,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它不知怎么而在无机世界的严酷现实中,拥有了它的一席之地。
伴随着我对造物创生的感悟,有关南部海滨的回忆向我涌来。在那里,海水和红树林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佛罗里达州西南海滨之外数以千计的小岛、一片地球上的茫茫荒野;岛与岛之间,隔着迂回曲折的海湾、澙湖及狭窄的水道。记得一个冬日,天空湛蓝、阳光普照,虽然没有什么风,还是可以感受到流动的空气似透明晶体般冰冷。我从其中一个小岛被海浪冲刷的一侧上岸,然后走向避风的港湾。到那里时,我发现潮已退得很远,露出了小海湾的广阔滩涂,四周长满红树林,虬枝峥嵘、树叶光滑,那长长的支柱根朝下伸展,紧紧抓抱住泥土,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外造就着陆地。
滩涂上散落着小巧玲珑、颜色迷人的软体动物——樱蛤的外壳,好似纷乱的粉色玫瑰花瓣。这附近一定有个它们的聚群,就存在泥土表层之下。起初,滩涂上唯一可见的生物是一只小苍鹭,体羽灰白、红色点点——这是一只棕颈鹭,以其独有的鬼鬼祟祟、犹豫不定的姿态,涉水经过滩涂。但是,这里还有其他陆地生物曾经来过——红树林根丛之间一串进进出出的新脚印,标志着专吃那些紧攥支柱根的牡蛎的浣熊来过。很快,我发现了一只水鸟的踪迹,很可能是一只三趾鹬,我跟着那脚印走了一会;然后,发现脚印朝着海中走去,消失不见了——因为潮水抹去了这些脚印,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
俯视这整个海湾、在水之滨的边缘世界,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交互感,以及陆地和海洋两边生命之间的联系;我还意识到往事和时间的持续流逝,已经抹拭了许多先前的事物,正如早上被大海冲走的那只水鸟的脚印一样。
时间漂流、逝去,它的顺序和意义,都静静地体现在栖息于红树林、啃食树枝和树根的小螺类(滨螺)身上。曾经,它们的祖先也是海洋居民;它们的生命中的一点一滴都与海水密切相关,绑在一起。但是,数百万年过去了,这种关系已被突破,这些螺类已适应了离水而居的生活,现今它们生活在高潮线数英尺外,偶尔回海里一次。因此,谁敢说多久之后,它们的后代会不会忘却了大海,甚至于不再具有这种纪念性的返回大海的姿态?
其他螺类,在四处觅食时,其小小的螺壳在泥土上留下蜿蜒的轨迹。这些是拟蟹守螺(horn shells),看着它们,怀旧之情悠然向我袭来——那时的我,期望着自己能看到一百多年前奥杜邦(Audubon)看到的。因为这种小小的拟蟹守螺是火烈鸟的食物,这片海滨曾有着数不胜数的火烈鸟;所以当我半闭上了眼睛的时候,几乎可以想象一大群火焰般华丽的火烈鸟在海湾里觅食,映红整个海湾。对于地球的一生来说,这些火烈鸟的存在只是昨日之事;在自然界,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事物——在这样一个神奇的时间及地点被触发、偶然间闪过的洞察力,也许在主观上最真实地感知到了这一点。
有一条共同的线索,始终贯穿着这些场景和记忆,那就是——生命的出现、进化以及时而灭绝的种种奇观。在这美好的奇观之下,蕴含着一定的内涵和意义。正是这难以捉摸的意义,令我们苦苦思索,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带入隐藏着谜底的自然世界。它把我们送回到大海之滨——在那里,地球上的生命大戏表演了第一幕,甚至也许只是序幕;在那里,进化的力量在今天仍在发挥着作用,正如自从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刚刚出现时的情况一样;在那儿,生物们在其世界的宇宙现实之下的精彩表演,如水晶一般,十分清晰。

前言/序言

作为博物学家的卡森(序)


1979年,中国翻译出版了卡森(也有人译做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虽然原著于1962年在美国就问世了,但在“文革”刚结束的年代,能推出其中译本,已经相当不容易,也可以说不算晚。非常遗憾的是,中译本影响不大,重要的原因有两条:(1)中外学术交流中断了许久,学术界对环境、生态议题不敏感。(2)当时中国的生态环境还不错,举国上下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弱,中国人并没有预感到自己的国家即将出现资本主义“特有的”环境问题。
1979年之后,过了十年,形势变化不大;过了二十年,有识之士意识到了中国的环境危机(197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在“绿色经典文库”中已经重新出版吕瑞兰、李长生的译本),但多数人不以为然;三十年过去,时间已是2009年,形势大变,人们真的感觉到卡森的重要,但已经晚了!中国完全重复了西方工业化加污染的老路,深陷其中,不知如何是好。
我得知卡森,相当晚。已经忘记了开始时是从哪儿道听途说卡森是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生物学家”。其实很好核对,上网搜索一下就能找到过去人们习惯上是如何给其定位的。她是科学家?我对此也曾经产生过疑问:毕竟现在不似从前了,科学家不会受欺负啊,她的观点何以很久以后才被认可?读了《寂静的春天》及相关的研究,我更关注她的身份:科学家?作家?编辑?公务员?科普作家?我开始怀疑她的科学家身份。如果她是科学家,为何那个时代一大堆比她地位高、影响大的科学家没能提出类似的想法?为何一些科学家反对她?如果她是科普作家,她普及的是什么科学?
卡森的观点一开始是非主流的,不受科技界和政府“待见”,中外都一样。这很好理解,因为她的观点非同寻常,也会引出对某些人、某些集团不利的看法、建议、政策,挡了人家的发达之路。
《剑桥科学史》中曾这样描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物理学家的威信因一系列事情而开始削弱。其一是人们日益意识到大气核武器试验所造成的核辐射尘的危险。此外,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的出版证明了这一事实:救星杀虫剂和除草剂在许多情况下是‘死亡之药’。其二,越战报告表明,物理学家应该对发明杀伤性武器和电子战负责。”(参考《剑桥科学史》第五卷,大象出版社2014年,第513页)卡森预见了科学家群体未能看到或者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时至今日,科学家也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卡森对某些科技行为的批评。说到底卡森的确有点另类,她坚定地认为:“‘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的产物。”(《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第295页)我们从中学开始就一直背诵“生产力”的这般定义: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后来还流行一个句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科技真的是生产力,那么若不加约束这种力量也可能成为破坏大自然的力量。我糊涂了,要做出选择。1994年我在《中国科协报》上刊出一篇小文“生产力概念需要重新界定”,做出了我的一次重要选择。后来,随着我由唯科学主义向反科学主义转变,我确认了当初的选择。
曾有一段时间,我忘记思考卡森的身份了。直到从学术角度关注博物学史、博物学文化(cultures of natural history),才重拾这个问题。偶然间,接触到卡森1941年的著作《在海风下:一名博物学家眼中的海洋生物》,恍然大悟,卡森的最主要身份应当是博物学家!书的副题点出了要害。
博物学或者科学家,这种区分重要吗?在19世纪及以前可能不重要,也难以区分,但在“二战”之后,这种区分很重要。目前,博物学家与科学家只有很小的交集,少量专业性的、职业博物学家可能同时是科学家,其他人则不算。E. O. 威尔逊和劳伦兹既是科学家也是博物学家。而卡森是典型的博物学家,算科学家有点勉强,但可以算作“保护生物学家”。此外,我也不大认同她的科普作家身份。中国人习惯上把专业科技论文、报告写作之外的赞美科学的科学写作都笼统地称为“科普”。在这种意义上,萨根、道金斯、卡森、劳伦兹、马古利斯、E. O. 威尔逊的许多著作都成了“科普作品”。其实,这种分类是有问题的,这些大人物的许多重要思想是首次在相关作品中阐发的,属于原创,其他学者也经常把它们当作标准的学术著作引用。另外,原创新的东西,未必一定属于科学,也可以是文学、艺术或者其他。很难直接说《寂静的春天》就是科学作品或者科普作品。当然,我不反对也无法阻止人们事后把好的东西化归为自己的领域所有。
安德森撰写的博物学史著作《彰显奥义:博物学史》(Deep Things out of Darkness: A History of Natural History)把卡森算在博物学家之列,此书第十五章的标题就是“从缪尔和亚历山大到利奥波德和卡森”。这四人均是著名博物学家。卡森也警惕着不把自己混同于科技队伍。她曾给一名小女孩回信,提醒她“深入的科研工作可能使你变成一个乏味的作者”(布鲁克斯,《生命之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页)。她提醒家长不要轻信现成的科学结论,要把知识与情感结合起来,情感比知识还重要:“把自然世界中那么多陌生的生命简化成逻辑和知识,看起来简直没有希望。”“一旦唤起某种情感(美感、对新事物的未知的兴奋、同情、痛苦、尊敬和爱),他们就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如此一来,也就有了更长远的意义。为孩子铺路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培养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所引文献同上,第197—198页)
科学教育“新课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情感和价值观,但当下主流的教育特别是科技教育,十分重视其中的知识维度,蔑视情感维度和价值观维度。可以设想,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为科幻影片中描述的恶魔,也并不
奇怪。
卡森共写了五部书,按首次出版时间,先后为:
Under the Sea Wind: A Naturalist’ s Picture of Ocean Life,1941,
The Sea Around Us,1951,
The Edge of the Sea,1955,
The Silent Spring,1962,
The Sense of Wonder,1965。
长期以来,中译本只出版了第四种《寂静的春天》,后来有了第二种,书名译作《海洋传》。最近一两年,许多出版社都在考虑卡森还有哪些书值得翻译,为此找过我的社就有好几家。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次推出第三种和第五种的中译本,这是好事!更多的著作翻译过来,普通百姓对卡森的理解也就会更全面一点。
理解卡森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契机。
理解其他思想家,其实也如此。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博物学教授
二○一五年二月十一日
?
海滨,我们启程的地方(卡森 自序)

海滨,作为我们启程的祖地,已在记忆中变得模糊黯淡;正像大海本身一样,海滨,令返回其间的人们深深地着迷。潮起潮落、海浪反复的节奏和潮线附近各式各样的生物,无不体现着运动、变化与美丽所具有的显而易见的吸引力。此外,我还深信,海滨具有一种更深层的魅力——来自于其内涵和重要性。
当我们走到低潮线,就进入一个同地球本身一样古老的世界;在这里,土元素和水元素发生了最初的相会,这里是一个妥协与冲突的试炼场,一个永恒变化的所在。对于我们这些生物,低潮线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正是在这里,或在这附近,有一些可以被辨认为是生物的实体,第一次漂流到了浅海水滨——繁殖、演化、产生了古往今来、无穷无尽的生命之河,让与时俱进、激荡不息的各色生物占领了地球。
要了解海滨,仅仅对海滨的生物进行分类,还远远不够。只有当我们站在一片海滩上,感受到地球和大海的漫长节奏雕刻了大地的形态,产生了组成它的岩石和沙子;只有当我们用心灵的眼睛和耳朵来感知,我们才能够理解海滨。汹涌的生命,总是在海滨激荡——它们盲目地、无情地逼近,寻求一个立足之地。了解海滨的生命,不能只拿起一只空壳,说“这是一只骨螺”或“那只贝壳是天使之翼”。真正

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海滨的生灵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海滨的生灵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海滨的生灵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评分

封面颜色还是很好看的

评分

非常好的书!强烈推荐!

评分

非常喜欢,挺不错的……………

评分

非常好的书!强烈推荐!

评分

博物志五种,非常漂亮的书

评分

东西不错,快递服务好,满意~

评分

物美价廉 送货快 好评 非常喜欢

评分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京东图书质量配送都很好,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体验,强烈推荐!

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海滨的生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