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些傳記的意義遠遠超過瞭記述個人生平的範圍,它們是新中國開國史、建國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基史、創業史的濃縮,是中華民族一份永遠值得倍加珍視的寶貴精神財富。
內容簡介
聶榮臻(1899—1992)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四川省江津縣人。早年在莫斯科先後入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參加北伐、籌劃南昌起義、參與領導廣州起義。曾任中央軍委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陝甘支隊一縱隊政治委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晉察冀中央局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北平市市長兼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理總參謀長、中央兵工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軍銜實施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航空工業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科學小組組長、國防科技委員會主任、國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
目錄
青春篇(1899—1936)
第一章 少年立誌,報國圖強
第二章 留學歐洲
第三章 在黃埔軍校
第四章 參加北伐戰爭
第五章 在南昌起義中
第六章 參與領導廣州起義
第七章 任廣東省委軍委書記
第八章 在順直省委
第九章 在中央特科
第十章 到中央軍委工作
第十一章 在戰爭中學習
第十二章 為黃陂和草颱崗大捷盡力
第十三章 參加第五次反“圍剿”
第十四章 搶占九峰山
第十五章 血戰湘江
第十六章 齣席遵義會議
第十七章 在危急的日子裏
第十八章 譜寫英雄史詩
第十九章 抵製張國燾的分裂主義
第二十章 激戰臘子口
第二十一章 從東徵到西徵
第二十二章 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風華篇(1937—1949)
第二十三章 在洛川會議上
第二十四章 平型關大捷
第二十五章 五颱受命
第二十六章 建立政權——創建根據地的重要一環
第二十七章 擴大武裝力量
第二十八章 開闢冀中、冀東根據地
第二十九章 三次齣擊平漢路
第三十章 日軍“北圍五颱”的破産
第三十一章 抗日模範根據地(一)
第三十二章 抗日模範根據地(二)
第三十三章 外國人眼中的神秘國土
第三十四章 國際友人在晉察冀
第三十五章 “名將之花”的凋謝
第三十六章 在百團大戰中
第三十七章 1941年鞦季反“掃蕩”戰役(一)
第三十八章 1941年鞦季反“掃蕩”戰役(二)
第三十九章 嚮敵後之敵後挺進(一)
第四十章 嚮敵後之敵後挺進(二)
第四十一章 情滿邊區
第四十二章 齣席首屆邊區參議會
第四十三章 迴延安
第四十四章 在延安的日子
第四十五章 迴到晉察冀
第四十六章 齣徵綏遠
第四十七章 停戰期間的整編復員
第四十八章 從大同集寜之戰到撤離張傢口
第四十九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五十章 清風店殲滅戰
第五十一章 攻剋石傢莊
第五十二章 毛澤東來到城南莊
第五十三章 配閤遼瀋決戰
第五十四章 和平解放北平
勁鬆篇(1949—1992)
第五十五章 在繁忙的日子裏
第五十六章 為瞭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第五十七章 力促綏遠方式的實現
第五十八章 工作重點轉嚮抗美援朝
第五十九章 一切為瞭前綫的勝利
第六十章 纍倒瞭
第六十一章 負責軍工生産和軍隊武器裝備工作
第六十二章 參與領導製定十二年科學規劃
第六十三章 為科學研究事業奠基(一)
第六十四章 為科學研究事業奠基(二)
第六十五章 貫徹以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
第六十六章 簽訂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第六十七章 主持“兩彈”攻關(一)
第六十八章 主持“兩彈”攻關(二)
第六十九章 知識分子的知心人
第七十章 科學工作十四條的製定和廣州會議
第七十一章 豐收的喜悅
第七十二章 保護知識分子,堅持科學事業
第七十三章 在“二月逆流”中
第七十四章 “楊、餘、傅”事件與“華北山頭主義”的“黑後颱”
第七十五章 在邯鄲的日子
第七十六章 揭發林彪錯誤和警惕“四人幫”的陰謀
第七十七章 譜寫新時期的曆史篇章
第七十八章 重新參與軍委領導工作
第七十九章 繼續為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分子呐喊
第八十章 革命傳統不能丟
第八十一章 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聶榮臻生平大事年錶
後記
精彩書摘
《聶榮臻傳(第3版)》:
1919年11月下旬川江邊的一個清晨。一艘小火輪“嗚”的一聲長鳴,離開瞭重慶碼頭,劈開渾濁的江水,朝著下遊駛去。甲闆上站著年方二十的聶榮臻。
他久久地手扶欄杆,望著綠樹與樓群相互掩映的山城。傢鄉慢慢地嚮後移動。熟悉的景物在薄霧中逐漸消失。他佇立凝思,心情激越,多少思緒和往事,就像流水湧嚮心頭。
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齣生在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石院子。
石院子原屬於一傢王姓大地主,是一座九重堂的住宅,建築式樣古樸大方。院子周圍環繞著良田沃土,院牆內外長滿瞭翠竹,兩側各有一口波光粼粼的大堰塘。聶氏祖輩由江西遷徙貴州,再摺轉到四川江津。此時,王姓地主已經破落,石院子九重堂僅餘三重,聶傢買下後安居下來。經過幾代繁衍,聶氏成為江津境內一個比較富有的大傢族。但到聶榮臻齣世時,傢境已經衰敗瞭。石院子年久失修,更顯得破敗,隻有竹叢仍生機盎然。織成綠色的帷幔,人們幾乎踏進院門時纔能看到綠蔭中的房屋。
祖上的傢産傳到聶榮臻的父親聶仕先時,隻剩十來畝土地。聶仕先將這些土地小部分齣租,大部分自己耕種,以此維持全傢的生計。聶仕先為人持重,沉默寡言。其妻唐雨衫,是一位賢妻良母式的傢庭婦女。聶榮臻齣生快滿月時,夫妻倆商量著給兒子取個吉祥的名字。聶仕先讀過幾年私塾,便翻開《隨身寶》,指著該書最後一句“百福駢臻得雙全”,邊念邊對妻子說:“這是句吉利話。按傢譜排列。我們兒子是‘榮’字輩,就給他取名‘榮臻’,字‘福駢’,小名‘雙全’,你覺得如何?”妻子滿意地笑瞭。
聶榮臻兩歲時,母親又生下妹妹聶榮昌。
孩子吉祥的名字。並沒有給聶傢帶來好運。由於傢族糾紛,聶仕先隻得將自有的土地賣掉,靠租種地主的土地謀生。1909年,地主收迴瞭耕地,日子更加艱難,隻得同彆人閤夥開瞭一個小染坊謀生。聶仕先夫婦心地善良,對勞苦鄉親充滿同情。
聶榮臻在父母和傢庭環境的熏陶下,從小就為人厚道,同情勞動人民,常常主動乾些傢務活,為父母分憂。8歲時,到外祖父唐雨初傢上瞭三年私塾。在這裏他受到瞭啓濛教育。聶榮臻的三舅唐海潭在重慶法政學堂讀書,思想活躍,知道外界的消息也多,常與同學在傢裏議論時政。聶榮臻耳濡目染,也受到一些影響。
1911年,因外祖母去世,外祖父在傢守喪,私塾停辦,聶榮臻轉到沙土堡孔德三塾館就讀。辛亥革命後對新學的嚮往,使他於1913年轉到吳灘插旗寺小學。不久,又轉到離傢15公裏的永川縣陳食高等小學住讀。
陳食高等小學開設瞭多門學科,教師大多受過新學教育。聶榮臻來到這裏,倍感新鮮。他十分珍惜時光,如飢似渴地學習,除學好必修的各科之外,還廣讀博覽,增強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第二學期,他在課桌上刻下瞭“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誌時”的字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每天晚間,常聽到他的琅琅讀書聲。彆人已進入夢鄉,他仍坐在小油燈下。一個夜晚,國文教師劉繼修來到他的小油燈下,看見他正在閱讀有關太平天國的書籍,便說:“作為青年學生,博覽群書、知道古今,大有裨益,如此甚好。”一個晴朗的清晨,校長趙學仕看到他在走廊上邊走邊背誦屈原的《國殤》,連連點頭稱道:“好,好,屈原先輩的詩文應當熟讀。”聶榮臻以頑強的毅力,在這所小學苦讀兩年半,1917年春轉到江津縣九如鎮立高等小學,同年夏畢業於該校。三年的高等小學學習,聶榮臻各門學科都取得優異成績。
在陳食高等小學流傳著一個“打菩薩擴校捨”的故事。這則故事裏,記述瞭少年聶榮臻的鬥爭精神。
陳食小學設在名叫“三官殿”的廟堂裏,廟堂四壁排列著許多神像。廟小學生多,師生紛紛要求去掉泥塑神像,擴大校捨。校長也曾嚮廟堂會首們多次交涉,但均遭拒絕。這年夏天,新來瞭一位楊老師,傢離得很遠,學校又無空房可住。榮臻和幾個同學商量,把廟堂耳房騰齣一間來給楊老師住。當夜,他們把房裏的菩薩悄悄打碎、搬走,在門口貼瞭一張字條:“玉皇聖諭:天地水三官,即日當喬遷。”次日清晨,全校皆驚,一時紛紛議論。有的說:“菩薩升天瞭。”有的說:“菩薩搬傢瞭。”師生們心照不宣:“既然是玉帝旨意,就應幫助三官殿菩薩搬傢。”於是,把影響教學的菩薩全都打掉搬除。廟堂會首們惱羞成怒,要求地方官清查。可是,始終沒有查齣結果,最後由校長齣麵,買瞭香燭作祭,送菩薩“升天”,不瞭瞭之。這樣一來,不僅楊老師有瞭宿捨,教師們也有瞭辦公室,又增加瞭教室,校捨寬敞多瞭,師生們都很高興。幾十年過去瞭,聶榮臻當年打菩薩的故事還在當地流傳。
1917年夏,聶榮臻考入江津中學。
江津中學,是當時縣裏唯一的一所中學。它創辦於1906年4月,是在維新思想影響下,學習日本近代教育製度而創辦的一所四年製中學。校址坐落在縣城內黃荊街,校捨土木結構,全是平房,校門坐南嚮北,成口字形。學校門前栽著兩棵巴蜀稀有的榆樹,校園內桑、柳、梧桐成蔭。當時學校的設備和教師,在四川可算是一流的。
聶榮臻十分珍惜在江津中學的學習良機,學習非常用功。他認真地吮吸著文化科學知識。
……
前言/序言
null
聶榮臻傳(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聶榮臻傳(第3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