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是記述德蘭修女生平的傳記。
德蘭修女(1910-1997,又譯為特蕾莎修女等),生於奧斯曼帝國的科索沃省,阿爾巴尼亞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德蘭修女在少女時期因內心的召喚加入天主教修會成為一名修女,後來又立誌為窮苦的人服務而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創辦仁愛修女會,收留、照顧流浪的兒童、無傢可歸者,提供看護和治療。
1979年,德蘭修女獲諾貝爾和平奬。她被譽為諾貝爾奬百餘年曆史上受尊崇的3位獲奬者之一。諾貝爾授奬公報稱:“在德蘭修女樸素的裝束下,隱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她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殊的人物,也是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個。她靠著無限的愛去服務窮人中的窮人,以她的一生,實際彰顯偉大的愛。”
本書文筆細膩,資料豐富,章節勻稱,富於情節的敘事伴以精妙的分析和議論,情感思想深刻純真,在思想、知識、文學性方麵都很有價值。
作者簡介
華姿,女,生於湖北天門,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係,現供職於湖北電視颱。著有詩集和散文詩集《一切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感激青春》《一隻手的低語》等,散文和隨筆集《自潔的洗濯》《兩代人的熱愛》,長篇係列散文《一個人的田野》,長篇散文體傳記《上帝的禮物》等。曾獲冰心圖書奬、長江文藝散文奬和屈原文藝奬。
目錄
第一章
在阿爾巴尼亞語言裏,龔莎就是花朵的意思3
你有治好貧窮的藥嗎?4
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留下來6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價值8
這本書給她一生帶來非同一般的影響10
在她豐美的心裏埋下瞭愛的種子12
她做瞭一個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15
第二章
我就叫德蘭吧21
小德蘭:“我的天職就是愛”23
加爾各答,窮人的地獄28
她的不安與日俱增31
渴望走齣高牆33
愛無界限34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41
我必須住在窮人中間44
我的責任是服務於全世界的窮人46
不,他們隻是太窮瞭47
兩年的等待終於有瞭結果50
走齣修道院的大門51
第四章
在聖傢醫院“速成”57
偉大的窮人58
迴到加爾各答63
第五章
窮人就是我的傢人67
梅樹下的露天學校68
我要給大傢發奬71
誤解發生瞭72
他們惟一的錯誤是貧窮75
第六章
我決不後退81
最早的追隨者84
每個生命都是尊貴的88
第七章
貧民窟的天使95
仁愛傳教修女會成立瞭98
第八章
尼爾瑪?利德:純潔的心105
從一個開始108
微笑的天使110
活生生的女神114
為最微小的那一個而做119
我隻是他手上的一支鉛筆122
第九章
即使是棄嬰也能感受到愛129
在小孩的眼睛裏我看到瞭上帝131
愛是沒有界限的132
請看,生命就在這裏135
第十章
治療可怕的人類的痼疾143
善諦納傢,亦即“和平之城”146
最壞的疾病,就是被遺棄150
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155
仁愛傳教兄弟會成立瞭156
來自耶穌會的鬍子神父159
誰都沒有權利揮霍和浪費161
第十二章
愛和忠誠是人類最重要最神聖的品質169
你們要幫助修女們恪守貧窮170
我革命的成分中隻有愛173
點亮生命的燈178
艾滋病人之傢180
傢是愛的源泉,愛是一切美德的靈魂182
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著犧牲和奉獻189
義工在彼此相愛中自我完善193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燒自己,拯救他人197
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種更高級的愛201
虔誠具有偉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204
第十五章
心存謙卑:世界上獲奬最多的人209
忘記自我,你便找到自我214
諾貝爾和平奬:至高的榮譽217
第十六章
在走嚮天國的途中223
加爾各答哭瞭,全世界哭瞭226
世界的響應228
她留給我們的啓示229
初版後記233
使愛不可須臾或缺(精裝版後記)234
我們做的,仍然不夠(修訂版後記)237
附 錄
附錄1:她在諾貝爾和平奬頒奬大會上的演講239
附錄2:諾貝爾和平奬授奬公報246
附錄3: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機構設置247
附錄4: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工作設置249
精彩書摘
第七章
貧民窟的天使
到瞭1949年的3月,有四個女孩追隨德蘭姆姆深入貧民窟為窮人服務的事,終於被加爾各答的主教知道瞭。主教很生氣,他立即召來神父和院長。他說:“這成何體統?這些來自印度最好傢庭的女孩,在沒有任何人監護的情況下,在加爾各答市區到處亂跑,你們說,這像什麼樣子?”
神父解釋道:“並不是沒有監護人,閣下,德蘭修女是一個校長,她知道怎麼保護她們。”
院長卻不這麼看,她說:“我同意大主教的話,這會讓整個教會濛羞的。”
主教點點頭說:“我要這件事立即停止。神父,你馬上去辦。很顯然,這個實驗已經失控瞭。”
聽瞭這話,神父有些激動,他站起來說:“請恕我直言,閣下,應該說是我們失控瞭。德蘭修女啓發瞭年輕女孩,使她們願意為最窮睏的人奉獻……”
主教打斷他:“為什麼這些有著大好前程的女孩,願意放棄一切為窮人奉獻呢?”
神父迴答說:“我相信她們一定認為自己是在為上帝奉獻。”
院長插嘴道:“閣下,為瞭她自己和那幾個女孩的安危,我認為應該要求她們馬上返迴修道院。”
主教正要開口,神父忙說:“閣下,我請求你,請你再給她一點時間,至少讓她做完這一年,這也是教皇同意瞭的。”
主教無可奈何地嘆瞭口氣,不再說話。但這並不錶明主教改變瞭想法。所以第二天上午,神父還是親自去瞭一趟摩提吉。
德蘭姆姆正在埋頭修補一張綳子床,她像一個老練的織匠一樣,嫻熟地工作著。神父簡要地轉述瞭一下主教的想法,然後婉轉地說:“勞萊德修道院歡迎你一年後迴來,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件事牽涉到瞭那幾個年輕女孩。”
姆姆不解地問:“有什麼問題嗎?雖然她們還不是修女,但她們照著嚴格的規定過信仰的生活。”
神父迴答說:“是的,她們完全可以接受訓練,當你迴來後,她們就可以加入勞萊德修會,成為修道者瞭。”
姆姆停下手裏的活,問神父:“迴去?那我的工作怎麼辦?”她指著屋子裏的病人,“我不能幫瞭他們一半,就丟下他們不管吧。”
神父問道:“那你想怎麼辦?”
姆姆重新埋下頭繼續她的工作,過瞭好一會兒,她纔抬起頭來,緩緩地說:“神父,我想申請成立一個修會。”
神父先是一愣,而後哈哈地笑瞭。他說:“修女,你知道嗎?從1850年以來,梵蒂岡就再沒有批準過新的修會成立瞭。至於你的工作,他們會認為可以由民間慈善機構接手。”
姆姆搖搖頭,堅定地說:“不,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是一項艱辛而沒有止境的工作,為瞭長久地努力於這項工作,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隻有修會生活纔能做到。”
神父說:“申請修會牽涉到很多方麵,你需要提齣一份規劃書和你的工作記錄,要解釋為什麼要成立一個新的修會,還要寫下你的規章,等等。”
姆姆沒有作聲,她站起來,走到屋子的另一個角落,從她隨身攜帶的紙包裏,拿齣一疊厚厚的文件,遞給神父:“規劃書、記錄、規章,我都準備好瞭,神父。”
神父從姆姆手中接過那疊沉甸甸的文件時,感到非常意外,但同時又覺得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德蘭姆姆就是這樣一個經常讓人驚訝的人。
神父以最快的速度讀完瞭姆姆的規劃書,然後又以最快的速度把規劃書送到瞭主教手裏。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神父再次前往主教的府邸。
主教把一張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扔在神父麵前:“你看看,你看看這一篇,‘貧民窟的天使’,加爾各答的媒體總是喜歡這樣報道她,甚至連市議會都支持她。”
神父說:“如果她的修會被承認,那麼,那幾個女孩就有資格宣誓成為修女瞭。她一直都很重視她們的屬靈操練。”
主教說:“是的,是的,但我看到規劃書上除瞭守貧、貞節和順服之外,還有第四戒:全心全意為最貧苦之人奉獻。”
天主教規定,一個女孩如果要加入修會,不管是哪一個修會,都必須宣誓遵守三條基本戒律,即守貧、貞節和順服,也叫戒財、戒色、戒意。意即個人意誌。所謂守貧,就是過貧窮的生活。耶穌說:“貧窮的人有福瞭,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耶穌所說的貧窮,不單指物質生活,而是指一種精神或心理狀態。徹底自空,就是貧窮的一種最高境界。因此,貧窮的人有福瞭,意思是:那知道自己全然無助因而全然信靠上帝的人有福瞭。而德蘭姆姆規定,她的修會成員,除瞭遵守這三戒之外,還必須宣誓遵守第四個戒律,即全心全意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的戒律。
神父說:“這正是她的修會與眾不同之處。”
主教糾正道:“那還不是她的修會。”
但神父仍然執拗地說:“她的修會有200多條規定,闡述修會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主教打斷他:“我知道,這些文件我都看過瞭。神父,下個月我將要去羅馬,在這之前,如果我沒聽到任何有關德蘭修女的批評,那麼,我會考慮把她的申請帶去的。”
神父驚喜得連話都不會說瞭:“但是閣下,你是說,不,我是說,謝謝閣下。”
勞萊德修道院的這個神父,是一個身材瘦小不苟言笑的老頭,看上去很嚴肅,甚至還有點古闆,但實際上,他是一個內心充滿熱情的人,他給瞭德蘭姆姆很重要很重要的幫助。如果不是他的慷慨相助和熱心推動,之後給整個世界帶來重大影響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恐怕不會那麼快就獲得梵蒂岡的特彆批準而在加爾各答創建。當然,加爾各答的主教也不壞,雖然他看起來好像總是在批評或為難德蘭姆姆,但實際上,他是很欣賞德蘭姆姆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該負的責任,他不過是在盡一個主教的職責而已。
仁愛傳教修女會成立瞭
1950年10月的一天,一封來自梵蒂岡的重要信件寄到瞭勞萊德修道院。神父看過後,一分鍾也沒有耽擱,立即帶著這封信來到瞭高瑪傢。但姆姆不在。高瑪太太就叫小梅寶去把姆姆找迴來。
姆姆正在為一件傢事難過,阿爾巴尼亞政府拒絕批準她的媽媽和姐姐離境。這就使姆姆永遠地失去瞭與母親相見的機會。看到姆姆進屋,神父笑著對高瑪太太說:“看,她從戰場上迴來瞭。”神父說得沒錯,摩提吉就是一個戰場——對於世界上所有為窮人服務的人來說,每個貧民窟都是一個戰場。
高瑪太太連忙站起來,對姆姆說:“我知道你不接受任何人的熱心招待,不過,修女,我可以為你倒一杯茶嗎?”
姆姆迴答說:“謝謝,我不渴。”
高瑪太太齣去後,神父問姆姆:“這是真的嗎?”神父指的是不接受招待這件事。
姆姆迴答道:“不論窮人或富人,總有人喜歡邀請我們一起喝茶,或者吃東西。我們絕對不接受窮人的施捨,但是隻接受富人的邀請,又會傷害窮人,所以乾脆都拒絕。”
神父說:“我相信這一定會讓很多人感到很失敗,德蘭院長。”
範儒神父雖然看起來很嚴肅,但有時也很幽默。當他稱姆姆為德蘭院長時,姆姆一時還沒領會過來呢,她順著神父的話說道:“我們並不擔心,可是……”話沒說完,她立刻就從神父神秘的笑容裏領悟到發生瞭什麼重大的事情,她吃驚地問:“您說什麼?德蘭院長?”
神父一嚮都是莊重的,但這會兒,他也頑皮地笑著,像個孩子一樣,跟德蘭姆姆做瞭一個鬼臉,然後纔從皮包裏取齣那封重要來信,站起來很鄭重地遞給姆姆。
德蘭姆姆簡直不敢相信,她狐疑地望著神父。神父跟她點頭,鼓勵她,但她仍然不敢相信。遲疑瞭好一會兒,她纔鼓起勇氣小心地打開瞭信封。對姆姆來說,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喜訊,羅馬教廷竟然批準瞭她的申請,同意她在加爾各答創辦一個嶄新的修會。
天主教的修會通常是一種國際性的組織,但也有一部分修會是屬於教區性的,即隻能在某個規定的教區內開展工作。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初期就是教區性的——屬於加爾各答教區。
10月7日這天,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加爾各答的大教堂裏舉行瞭莊嚴的成立慶典,這個重要的禮儀由大主教主持。主教身穿紅色的聖袍,顯得格外的華貴和隆重。天主教的聖袍有紅色、白色和紫色等幾種顔色,白色代錶純潔、喜慶,紅色代錶隆重、慶典,紫色代錶悔改、補贖和哀悼。不同的禮儀,主禮人——主教或神父,要穿不同的祭衣或聖袍,以顯示對所行禮儀的尊敬和重視。
德蘭姆姆跪在祭颱前,謙卑地接受主教的祝福。主教說道:“那些流浪的人,飢餓的人,無傢可歸的人,被遺棄的人,你們將照料他們,幫助他們,探視他們,讓他們感受上帝的愛,喚起他們對上帝慈愛的迴應。”主教最後說:“上帝的成就將經由你而彰顯,神聖的德蘭院長,歡迎你加入加爾各答教區。”
姆姆抬起頭,誠懇地說:“閣下,請稱我為德蘭修女就好,我這麼渺小的身軀,承受不瞭那麼長的頭銜。”主教笑瞭。
這時,音樂響瞭起來,女孩們開始高唱聖歌。寬廣、樸實、純淨、甜美的聖歌,使人激動,又使人沉靜,完完全全是一種響徹心靈的祈禱。在今天終於成為修女的幾個女孩,手擎蠟燭,在姆姆的帶領下,錶情肅穆地走到祭颱前,開始宣讀她們神聖的誓言:
為解除基督無盡的渴望,我將全心全意奉獻最貧睏之人,照料傷殘孤苦之人,並且教育流浪兒童,探望乞丐及其子女,安置被遺棄、被驅逐、未濛愛之人,以慈愛工作彰顯上帝之愛。
在這個偉大的時刻,德蘭姆姆眼睛裏淚光閃閃。蘇妮塔,瑪麗亞,還有葛楚,每一個人都是雙眼含淚。其實,不隻是她們,觀禮的人們也是如此。我想,使人們感動得流下熱淚的,決不僅僅是這個美麗的儀式——不僅僅是美妙的音樂,閃爍的燭光,潔白的衣服,神聖的誓言,而是德蘭姆姆和她的修女們所投身的這個不同凡響的事業,是她們偉大的愛和奉獻,以及她們對上帝積極而絕對的迴應。是的,她們的迴應是一種絕對的震撼人心的迴應,她們是基督真正的追隨者。
這個由德蘭姆姆所領導的、由中産階級的女孩們所組成的貧民區基督仁愛傳播會,終於在加爾各答成立瞭。其英文全名是:CarriersofChrist�餾loveintheSlums。但人們更喜歡或更習慣稱它為:仁愛傳教修女會,即MissionariesofCharity。
這是1950年的10月,德蘭姆姆的仁愛事業隻不過剛剛開展瞭兩年多,但羅馬教皇就認可瞭這個年輕的新修會。這對於規矩重重的羅馬教廷來說,是一個異常迅速的承認,也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承認。
從此之後,姆姆的追隨者迅速增加,全是清一色的年輕女孩。但姆姆對此並沒有頭腦發熱。她知道,她們畢竟還年輕,誰也不能保證她們中間的每一個都能堅持自己的選擇,有的可能是齣於一種浪漫的想法,或者一時的衝動。因此,姆姆給她們每個人都留瞭退路,允許她們隨時改變主意。而對於聖瑪麗中學的女學生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姆姆堅持給那些未完成學業的女孩上課,督促她們自學,並堅持要她們返迴學校參加畢業考試。最後,這些女孩們都以優異的成績從聖瑪麗中學畢業,而且,沒有一個人從這個集體裏退齣。
不久,這個年輕修會的人數就達到瞭12人,那間小小的閣樓顯然無法容納這麼多的人瞭,就在這時,一個叫麥可高木的商人找到姆姆,說他在加爾各答的小溪巷有一棟樓房,二層樓全都空著,如果姆姆願意使它發揮一點作用的話,那麼他樂意奉獻齣來。
於是姆姆就帶著女孩們從高瑪傢的閣樓裏搬瞭齣來。
因為是在二層樓,姆姆就稱它為“上屋”。
上屋作為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總部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因為修會發展得很快。當修會成員達到28人時,上屋也住不下瞭。於是,她們搬到瞭位於加爾各答下環路54號的一座小型綜閤建築中。
這是一幢三層的樓房,而且最令人欣喜的是,小樓的中間還有一個院子。房子的主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但很認同仁愛傳教會對於社會工作的熱心和關注,尤其欽佩德蘭姆姆為窮人所做的一切,因為要舉傢遷往巴勒斯坦,便以最便宜的價格把房子賣給瞭仁愛傳教修女會。
有瞭這棟小樓,以及隨之而來的團體生活,姆姆就像迴到瞭勞萊德修道院一樣。每一天,她和修女們都是以祈禱開始,以祈禱結束的。祈禱是她們力量的源泉。如果把生命比作一輛汽車,那麼,祈禱就是它的油料,如果沒有油料,汽車將無法抵達旅程的終點。祈禱之於靈魂,就如血液之於肉體。透過祈禱,她們獲得一顆清淨的心。有瞭一顆清淨的心,就能聆聽上帝,對上帝說話,就能從他人身上看見上帝和他的愛。
在這個以信仰為軸心的集體裏,女孩們是快樂而富有的,但同時她們又是絕對貧窮的。
每個修女所擁有的全部個人財産,就是一枚十字架,幾本經書,三套滾著藍邊的白色會服——一套穿、一套洗、一套等著晾乾,一雙涼鞋,一床鋪蓋,一個搪瓷碟子——用來吃飯,一塊肥皂——裝在煙盒裏,一個洗漱盆,一隻寫有號碼的鐵桶——用來存放所有的東西。
她們通常是三四個人共住一個房間,每天基本上隻吃米飯和素菜。她們沒有電視機,至多有部收音機,僅僅用於收聽新聞。她們不用電風扇,即便氣溫高達40多度。因為在印度,電風扇是生活富裕的象徵。
每個自願加入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女孩,其實在入會之前,就已明瞭自己所要過的生活。但這並不能阻止她們追求的腳步——這其中一定隱含著深刻的奧秘。德蘭姆姆曾經自豪地說:“隻有很少很少的修女在一段時間後選擇瞭離開,那隻是屈指可數的幾個女孩。”為瞭祝福這些離去的女孩,姆姆專門在她的200多條清規裏補充瞭一條:為所有曾屬於這個修會的人祈禱,願主護佑她們。
後來,有個富有而善良的商人看到她們如此辛苦,又如此清貧,就給她們送來一颱嶄新的洗衣機。姆姆為此專門召開會議,讓年輕的修女們自己決定,是接受,還是婉言謝絕?結果修女們一緻認為:寜願自己動手洗衣服,也要像耶穌那樣,一輩子恪守貧窮。
而這種貧窮,並不僅僅局限於物質,還意味著一種心靈的貧窮,即倒空自我,打碎自我,在一切的事情上,清除名利心、虛榮心,等等。有一段她們每天念誦的祈禱文,很明確地闡明瞭這種赤貧所深含的奧妙:
“噢!耶穌,解除我被愛的嚮往,被誇奬的嚮往,被尊崇的嚮往,被贊美的嚮往,被喜歡的嚮往,被請益的嚮往,被贊同的嚮往,被歡迎的嚮往。被羞辱的恐懼,被衊視的恐懼,被責難的恐懼,被毀謗的恐懼,被遺忘的恐懼,被冤枉的恐懼,被訕笑的恐懼,被懷疑的恐懼。”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初創時期,有個叫安德瑞雅的修女在一次醫科考試中獲得瞭金奬。當她興緻勃勃地拿著那枚漂亮的奬章去嚮姆姆報喜時,姆姆卻問她:“那麼,小姐妹,你想用它來乾什麼呢?”
安德瑞雅迴答說:“這一點,我倒沒想過。”
於是姆姆說:“你應該明白,這個奬章對你沒有意義。你不會去開診所,你也不會在自己的名字後寫上什麼學術頭銜,你是個為窮人工作的修女,一枚奬章能有什麼用場呢?”
安德瑞雅一下子就明白瞭,她把這枚漂亮的奬章退瞭迴去。結果她獲得瞭一種自由的感覺——榮譽又何嘗不是一種捆綁或負擔。這種自覺自願的貧窮,不僅使人獲得自由,也使人獲得釋放和獨立。聖方濟各早就說過:“如果我們擁有財産,我們就要有武器來保衛它。”
在這一章的最後,我要告訴你們,仁愛傳教修女會所要服侍的人,是那些即便被稱為窮人都顯得奢侈的人:他們是那些不上教堂的,因為身上的衣服骯髒;他們是那些不吃東西的,因為已經沒有瞭吃的力氣;他們是那些倒在街頭的,因為知道自己即將死去,而路過的人不會看他們一眼;他們是那些不會哭泣的,因為眼淚已經流乾。
而仁愛傳教修女會自始至終都將為瞭他們而存在。而且,隻為瞭他們而存在。姆姆曾對她的一個朋友說:“我們的修會隻為瞭一個目的而存在,即給那些最窮的人找些吃的。星期一吃大米和鹽,星期二吃鹽和大米,星期三又吃大米和鹽。如此等等。”
從那時起,加爾各答下環路54號的這棟小樓,就成瞭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總部,直到現在。
……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