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伽利略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954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074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时的全称是《伽利略·伽里莱的对话:那是四日间的对话,讨论的是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无论哪一方都提出了他们的哲学和自然学的依据》。这是伽利略为传播哥白尼学说而写的一部普及性著作,《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书中参与对话的有三人。一个叫辛普利丘,是受过教育但有点傻气的人,他是地心说的信奉者;另一个叫萨尔维阿蒂,主张哥白尼日心说;第三个叫沙格列陀,是提问的人。书中三人就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真伪展开了一场辩论。《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很快销售一空,但是罗马教廷后来将其列为禁书,并因伽利略宣传日心说而对其进行审判。

作者简介

  伽利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目录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在世界体系的对话》导读
致明智的读者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了解了解科学的发展,不错的书。

评分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相对论的意义》是爱因斯坦所写的系统地阐述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主要结果的唯一书籍。这本《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相对论的意义》是根据作者1921年的讲稿和后来增入的附录补充而成,作为最清楚地阐述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革命性影响的思想的书籍之一,《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相对论的意义》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意义。

评分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和影响。

评分

这本《宇宙体系》原是艾萨克·牛顿为他的划时代名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三编所写的初稿。牛顿在世时没有发表过这部初稿,它首次发表于牛顿去世后的第二年,即1728年。发表时使用的正式名称是“宇宙体系(使用非数学的论述)”,括号中的文字表明了这个手稿与当时已经出版了的第三版《原理》第三编之间的区别,而正式出版的《原理》第三编标题是“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评分

书籍是正版,质量很好,

评分

后面的两个附录,一个是后人摘编的牛顿给本特利的四封信,另一个是王克迪写的牛顿小传。文献意义不大。

评分

通过把作为情绪反应的同情感引入哲学,并强调它们先于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而存在,不仅试图重新审视和改造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而且还进而试图重新考察和解释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今天的哲学传统及与之相关的神学传统,这显然是一条特别富有独创性的思路。本书收入舍勒关于同情感与他者的论述,极具学术启发性。通过把作为情绪反应的同情感引入哲学,并强调它们先于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而存在,不仅试图重新审视和改造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而且还进而试图重新考察和解释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今天的哲学传统及与之相关的神学传统,这显然是一条特别富有独创性的思路。本书收入舍勒关于同情感与他者的论述,极具学术启发性。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本书选取作者论述羞感、懊悔与怨恨的精彩文字,使大家对此话题产生浓厚的学术兴趣。还好,有点晦涩。

评分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达到的理论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其后也不多见。爱因斯坦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替代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