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走向新优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指导手册》稿呈现了上海“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目以一批不具备特殊资源和优质生源的公办学校为重点研究对象,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办好每一所家门口学校”为目标,通过对这些学校从普通走向优质的成长轨迹进行经验总结,建立平台、推动发展,以尽可能影响到更多学校的办学追求。
作者简介
胡兴宏,1947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三十多年,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重点课题)、“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研制”(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上海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决策咨询招标课题)等。2011年3月底起,担任“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一’”项目组组长。作为主编或主编之一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探索》《困难初中改革之路》《普通高中“双通道”办学模式探索》《教师成为研究者》《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等。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新优质”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思考
二、“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五大策略
三、“新优质”项目学校改进路径的总体分析
第二章 温暖:让学校理念发光发热
一、问题:定位缺个性、符号弱践行
二、价值:追求温暖、热情而有力的理念
三、案例:成就每个“唯一”,回归教育本原
四、方法:“好理念”是“长”出来的
五、分享:来自项目学校的经验
第三章 浸润:发展学校课程架构
一、问题:虽有热情,但情景堪忧
二、价值: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三、案例:用课程温暖儿童的心灵
四、方法:课程改变,学校改变
五、分享:突显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
第四章 精致:专业地推进教学改革
一、问题:“加班加点”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价值:精致,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案例:聚焦有效教学的核心变量
四、方法:把握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
五、分享: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
第五章 唤醒:让教师过有信念的专业生活
一、问题:教育转型期教师队伍受到的挑战
二、价值:做有信念的行动者
三、案例: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校本研修
四、方法:教师在行动中成长
五、分享: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
第六章 关爱:引领每个学生的心灵成长
一、问题:分数唯上,忽视内心
二、价值:每一个花苞都可以灿烂绽放
三、案例:守护童心,理解学生的童年世界
四、方法:心灵在关爱中成长
五、分享:点燃心灵的火花
第七章 魔方:以人为本的精致管理
一、问题:转型背景下的管理挑战
二、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精致管理
三、案例:“人”的制度,“软”的管理
四、方法:让管理为学校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
五、分享:来自项目学校的管理变革经验
第八章 亮点:寻找学校改进与发展的突破口
一、问题:打造亮点,思想认识有误区
二、价值:学校要打造为每个学生终身奠基的亮点
三、案例:家校合作“共生”,优化教育生态
四、方法:六大策略与三项功夫
五、分享:点亮学校发展之路
第九章 “新优质”项目学校推进的成效分析与未来展望
一、“新优质”项目学校推进的成效分析——数据的视角
二、“新优质”项目学校推进的成效分析——领导角色的视角
三、“新优质”学校的未来之路
第十章 来自项目指导者的思考
一、学习“新优质”,创新“新优质”
二、教育转型期推进改革的标杆行动
三、想把学校带向何方
附录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大事记
后记
精彩书摘
《走向新优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指导手册》:
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校本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编教材,而是依据学校实际与特点,对学校课程进行哲学分析和需求评估,制订出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推进学校文化变革的过程。
现在,学校课程的问题依然比较多,如在课程功能上,知识、学生、社会三种课程价值取向难以协调,重视课程的工具价值,以智育为主;在课程内容上,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忽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适合学校实际、切合学生需求。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广域性,现在中小学有关于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科技的、经济的门类繁多的课程。但是,应如何把握学校自身的特色,应如何回应学生的真实需要,门类繁多的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二)课程不能突显学生需求
学校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学校课程建设实际来看,目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不注重学生需求,即不进行需求评估。大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都停留于行政指挥式的操作,没有进行学生需求的前期调查。如此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从学校课程哲学与学生需求来看,它是很不成熟的,是不符合要求的。二是力量整合不够。学校一厢情愿地要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成为“课程人”,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角度考虑课程开发。很多课程几乎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是为设计而设计,布点多,力量散,校本课程门类增多了,课时明显不够,校本课程开发处于无序状态。
(三)关注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够
从总体情况看,很多学校课程建设只是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其实,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是学生需求与学校课程哲学的有机整合。
……
上海教育丛书·走向新优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指导手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教育丛书·走向新优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指导手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