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名老中医临床教学实录丛书:王庆其教授临床教学实录》选取岳阳、龙华两家临床医学院教学查房过程中的中西典型病例,以中医医案形式呈现。王庆其教授根据学生病案,指导学生中医四诊的采集,提出中医辨证及用药的不足,书中包括了王庆其教授对于临床疾病的经验总结与交流,同时将中医临床与《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等有机结合,内容充实,形式活泼。
目录
病房篇
胃痞
案一
案二
案三
中风
案一
案二
案三
心悸
胸痹
消渴
案一
案二
咳嗽
案一
案二
喘证
肺胀
肺热
外感热病
痹证
案一
案二
案三
颤证
耳鸣
狐惑病
鼻衄
便血
汗证
肾衰
门诊篇
口疮
哮病
喘证
头痛
泄泻
痢疾
胃脘痛
反胃
臌胀
面瘫
石淋
不寐
痫证
精彩书摘
名老中医临床教学实录丛书:王庆其教授临床教学实录》:
《灵枢·百病始生》云:“是故虚邪中于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稽留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络,或著络脉。”叶天士亦有“初发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之理论。另一名医傅山对中风的论述:“中风偏枯之疾,一边不知痛痒而不死者,以其孙络、大络为邪壅塞,血气不能周流故也。”
吴以岭院士认为络脉致病有3个特点,而这3个特点与中风的临床特征极其吻合。
第一,络邪易滞。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从西医学而言,它是人体衰老过程中,动脉血管壁的逐渐增厚、变硬,然后狭窄,或是动脉管壁粥样斑块的脱落,随血流流向远端小而细的动脉,最后导致血液运行受阻,从而使血管被阻塞,最终远端脑组织缺血而出现临床症状,这是易滞的特点。
第二,易入难出。动脉管壁的粥样硬化、狭窄以及脑梗死的形成后造成的损害即是长期而且不可逆的,这是易入难出的特点。
第三,易积成形。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形成是血液有形物质、动脉内皮管壁脂质代谢产物的堆积所成,这是易积成形的特点。
2.络病治疗“以通为用”(吴以岭)周学海在其《读医随笔》言:“久病必治络,其所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故致病气缠延不去,必疏其络而病气可尽也。”可见络脉治疗“以通为用”。临床用药方面,可以参考叶天士的临证经验和吴以岭院士的学术观点,具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辛药通络。“络以辛为泄”(未刻本叶氏医案),辛香横行肢臂,可入络通血,辛可通气,辛者,能散能行,所以通络药首先以辛味药为主。叶天士又将辛药通络分三类:辛温通络,用桂枝、细辛;辛香通络,用沉香、木香;辛润通络,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
第二类,虫类通络。络病,易入难出,虫蚁类具有搜风剔邪作用,如叶天士所言:“虫蚁通络,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虫类药中也分两类,一类化瘀通络,如地鳖虫、九香虫、穿山甲;另一类搜风通络,如地龙、全蝎、蜈蚣、蝉衣、僵蚕、乌梢蛇,且该类药物还具有祛风解痉之功效,因此对于筋脉拘急之症状,该类药物疗效更佳。
第三类,《本草汇言》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如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对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者,可用藤类药物通络除痹。
第四类,补虚通络。络病者,乃络中血气或津液痹阻不通。有虚也有实,实者祛邪通络,如辛温通络、活血通络,虚者当养荣通络,如叶天士言,大凡络虚,通补最易,当通补入络,故凡临证根据患者之阴阳气血虚损者之不同,给予相应治疗。脑梗死之补益通络,运用最广当推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生黄芪可起到益气活血通络作用。
【讨论】
学生:刘河间的地黄饮子临床运用于中风,许多临床医生会觉得很有效。王教授您有哪些体会?
教授:地黄饮子乃刘河间为治疗暗痱一证所设。处方生地、山茱萸、巴戟天、肉苁蓉、石斛、附子、肉桂、茯苓、麦冬、远志、石菖蒲、大枣、生姜、薄荷等,全方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此方适用于肝肾不足、痰浊内扰之中风,尤其是中风后遗症。中风一证,好发于中老年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年五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李东垣、张景岳等亦认为中风一证乃先有“元气不足”或是“内伤积损”,后兼夹风、痰、瘀邪内扰,走窜经络;叶天士认为中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另外,中风后遗症患者,痼疾缠身,久病致虚,所以该方以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附子、肉桂温养真元,摄纳真元,石斛、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液,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全方使肾中阴阳相配,顾护本元,以免内风再起。然在具体临床用药过程中,尚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予以通络之品或温经通络,或益气通络,或祛风通络。
学生:文献有报道从五行生克之法治疗中风,如有运用宣肺肃降法,王教授您是如何理解的?
……
名老中医临床教学实录丛书:王庆其教授临床教学实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名老中医临床教学实录丛书:王庆其教授临床教学实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