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材:情绪心理学》共分三部分,分别论述了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发展和理论基础;情绪的发生、分化与社会化;情绪心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材:情绪心理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介绍完整、准确,涵盖最新研究结果,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情绪心理学的论著之一。《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材:情绪心理学》既可作为本科生教材,又是情绪心理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书中第三篇“情绪与社会生活方面”,邀请各领域专家撰文,理论清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对生活中各方面有很多的技术指导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论
一、情绪、情感和感情
二、情绪在人的心理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三、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2 情绪理论的演变
一、早期理论
二、情绪的激活理论
三、情绪的认知理论
四、功能主义理论
五、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3 情绪与脑
一、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二、情绪在神经学上的划分
三、情绪脑的神经结构与网络
四、脑的最初情绪系统
五、杏仁核与海马及情绪与记忆
4 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脑
一、情绪体验的性质
二、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脑
三、情绪主观体验的神经化学调解
四、情绪的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
5 情绪的外显行为——表情
一、面部表情理论假设
二、面部表情的全人类普遍性
三、面部表情的神经生理学证据及其测量方法
6 情绪与认知
一、认知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二、情绪在认知加工中的影响
第二编 情绪的发展、分化与社会化
7 情绪的个体早期发展
一、情绪在儿童生存和生长中的意义
二、情绪发展理论
三、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四、幼儿的情绪发展
五、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8 情绪的分化
一、情绪的进化与分化
二、内在动机
三、兴趣
9 基本情绪
一、快乐
二、痛苦与悲伤
三、愤怒
四、恐惧
10 情绪的社会化
一、社会情境关系与情绪社会化
二、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规律
三、情绪的社会结构论
11 复合情绪
一、爱与依恋
二、焦虑
三、敌意
四、自我意识情绪
12 情绪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涵义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
三、情绪调节的类型
四、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五、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六、情绪调节与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
第三编 情绪与社会生活方面
13 情绪与德育
一、移情与道德发展
一、内疚与道德发展
三、情绪与学校德育课程
14 情绪与教学
一、情绪追求与学习动机
二、情绪充予与学习过程
三、学习焦虑与归因倾向
15 情绪与艺术
一、情绪与艺术创作
二、情绪与艺术作品
三、情绪与艺术接受
16 情绪与运动竞赛
一、运动员情绪与运动竞赛
二、竞赛情绪变化与运动表现
二、运动应激与应对
17 情绪与犯罪
一、情绪型犯罪概述
二、有关情绪型犯罪的论述
三、情绪、情感与犯罪
四、情绪型犯罪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五、情绪型犯罪的预防
18 情绪与健康
一、疾病发生的情绪基础
二、情绪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三、情绪的等级结构与疾病
四、情绪的复合成分与疾病
五、认知对情绪与疾病的影响
六、情绪疾病——抑郁症
七、基因是致病因素
八、自我调节与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三)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学理论。经过20年的思考和经验积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的精湛理论。这一理论从外显和内隐的方面描述了内驱力、感情、冲突、心理和人格等现象。可被用来解释神经症和心理异常的起源和发展。从情绪的角度看,弗洛伊德把情绪放置在他的基本概念中,也就是把情绪放在内驱力和无意识的框架之内的。
专栏
1895年,弗洛伊德出版了《癔病研究》一书。这本书为他此后提出的情绪学说打下基础。弗洛伊德发现,癔病患者在某些精神创伤发生之后,常常有感觉缺失和动作麻痹等症状。这些病人在经过催眠暗示的治疗之后,癔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在这本书里还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名叫安娜的女青年在护理患病的父亲并经历父亲亡故的不幸之后,出现癔病症状:一只胳臂和部分颈肌麻痹,以至影响吞咽反应。经过催眠治疗后,所有这些症状都消失了。弗洛伊德认为,这些病症是病人过去经历的痛苦情绪在记忆中被压抑或遗忘的结果,瘛病症状就是这种被压抑的情绪被隐藏的象征。弗洛伊德认为,只要把这种强烈被压抑的情绪显现出来,症状就能够被排除。他把这一情绪释放过程,称为宣泄(catharsis)。宣泄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对病人进行暗示的过程中实现。
其后弗洛伊德发现,有些病人不能被催眠。他转而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让病人去辨认记忆中的压抑情绪。治疗的目的是用言语的判断代替宣泄去揭开这种压抑。因为,人们遭到压抑的感情,可以以其他表达内部心理活动的方式,如语言,表现出来,从而同样可以达到释放的目的。于是,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专心研究这些转换的机制,从而建立起今天尽人皆知的“精神分析”理论。(参照孟昭兰,1989,pp. 51~52)
1情绪与内驱力 在弗洛伊德早期工作中,他曾使用过“本能”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但是他更经常使用的是“内驱力”的概念。他对内驱力的概念可归纳为: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它通过调整活动的方向和类型去影响个体行为;每种内驱力都有一定的来源、目的和对象,来源于内在的生物化学过程;其目的是向外释放,使有机体得到快乐;每种内驱力的对象可能不同,它们依经验的变化而定;内驱力还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可适应性,它能够被转换、定位或替代;在意识中的动机发生冲突时,便出现压抑;而压抑的能量需要释放,这便形成了内驱力。弗洛伊德的自我内驱力包括饥饿、渴和性,还包括攻击和逃避危险的冲动。在他晚年的著作中,弗洛伊德把内驱力归结为模糊而深奥的生与死的两种本能欲望。
弗洛伊德并未把内驱力概念作为情绪的理论概念。但是,在他谈到情绪时,则提出情绪“是一个欲表露的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释放过程”。因此实质上,弗洛伊德对情绪所持的理论即是内驱力理论。他把情绪与动机过程联系在一起,而内驱力则是在此过程中的本源的力。弗洛伊德以内驱力能量释放的精神分析观点,深入地研究过两种主要的复合感情:焦虑和忧郁。他认为焦虑和忧都是由能量压抑所引起,而能量的压抑与释放总是与内驱力的冲突联系在一起的。
2情绪与无意识弗洛伊德有时把情绪与无意识看为是等同的。他经常使用“无意识自罪感”、“无意识焦虑”等概念,并认为情绪可以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弗洛伊德在面对焦虑症或恐怖症患者时,他使用谈话法从患者的下意识中把他们的恐惧情绪、恐惧的对象揭示出来。
专栏
18岁的患者凯萨琳娜被偶然窥见一对叔叔和侄女间的性行为所惊吓。她感觉受到打击,头脑似乎要爆炸,眩晕,透不过气,几乎支持不住。经过多次谈话,她说出受到打击的事情,并回忆起两年前她曾发现这个叔叔睡在她的床上,碰到她的身体。而这才是问题所在。她所不明白的是过去被压抑的疑虑和恐惧。弗洛伊德认为,揭示出被下意识压抑的疑虑和恐惧是解除女孩痛苦的途径。
前言/序言
情绪心理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情绪心理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