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所謂的林下之遊,隻宜理解為諸賢曾在山陽嵇康隱居處的竹林以及其他地方有過若乾次著名的聚會,喝酒清談,一時名聲很大,而非整日呆在一起。他們之間保持著某種高雅的默契,隻是並非每次聚會七人全到,也不是隻有這七人纔有資格加入,有時也有其他人,但範圍基本確定。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任誕七賢竹林遊
1 “竹林七賢”自何起?
2 名士風流各穎異
二 魏晉清談說三玄
1 忽覺人生如朝露
2 辯名析理清談玄
3 名教自然兩紛爭
三 竹林玄學崇自然
1“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思想介紹
2 由儒歸莊——阮籍思想介紹
3 稱情則自然——嚮秀思想介紹
4 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餘論其他四賢思想
四 可嘆風流隻餘韻
1 名士交遊與門閥士族
2 風流自此絕?
五 荒誕是非任評說
1 何謂魏晉風度
2 魏晉之後,再無名士
精彩書摘
曹操雖是讀書人,但對於儒傢的倫理名教,並不重視。史書上稱他“少機警,有權謀,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這就可以看齣他的性格。他一旦得勢,便采取瞭嚴格的法治政策,嚴刑罰,禁誹謗,士大夫的生命與言論都失去瞭自由。他所尊重的人纔,並不問德行如何。正如叔孫通所說:儒傢難與進取,可與守成。曹操的時代,正是進取的時代,纔能比德行更能開拓。
此外,宦官傢庭齣身的曹操,社會地位並不高,他的政權的建立與“名教”是有矛盾的。漢末之時,鄉閭清議已為地方大族和名士所操縱,人纔的選拔也由他們把持。他們已成瞭與國傢集權統一抗爭的大勢力。而當時提倡的道德僅足以強化宗族、鄉裏關係。一切尚德行的標準、重清議的習慣在曹操看來都是妨礙統一的,因而必須將其破壞。
曹操在15年中接連下瞭四道求纔令,非常明確地提齣重纔不重德的選舉標準。這樣一種不顧傳統習慣的大膽主張,從一個實際掌握政權者的正式文告上宣布,其影響之大是不難想象的。
纔性之辯,在魏晉之際作為名理學傢的一個重要論題,其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在現實政治上有解決這一個問題的必要。問題的發生可以提得較早,但引起細緻的討論則在魏末。
《世說新語·文學》篇劉孝標注引《魏誌》雲:“會(鍾會)論纔性同異傳於世。”劉孝標注:四本者,言纔性同、纔性異、纔性閤、纔性離也。尚書傅嘏論同,中書令李豐論異,侍郎鍾會論閤,屯騎校尉王廣論離,文多不載。
纔性問題自孟子起就已為哲學探討的範疇,但基本上是混閤而談,沒有細加區分二者差異。魏晉纔性四本之論今已失傳,但是我們還可以推測其內容。大概論同異者在於纔、性二名詞的解釋。主同者以本質釋性,以本質之錶現在外者為纔,這也就是較為傳統的說法;主異者以操行釋性,以纔能釋纔。其論“閤”與“離”者首先承認性指操行,纔指纔能,然後討論二者的關係。事實上,纔性同和纔性閤是東漢以來的舊觀點,大體上以纔能和德行不可分。纔性異和纔性離則取曹操求纔三令的新見解,即取士但問纔能不論德行。傅、鍾兩人時為儒學大族司馬氏的死黨,故而一主同,一主閤,而李、王則時為曹魏之忠臣,故而一主異,一主離。這都顯見得纔性論在當時有實際的政治、社會背景,不是紙上空文。到瞭晉以後,實際的政治既已趨穩,纔性論和現實政治就沒有什麼密切關係瞭,漸漸演為知識上的炫耀。如《世說新語·文學》雲:“殷中軍(浩)雖思慮通長,然於纔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湯池鐵城無可攻之勢。”又雲:“支道林、殷淵源俱在相王許。相王謂:‘二人可試一交言,而纔性殆是淵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轍遠之,數四交,不覺入其玄中。相王扶肩笑日:‘此自是其勝場,安可爭鋒。’”支道林是當時極善玄談的一位僧徒,而他在纔性問題上也不能勝得殷浩一分,可見纔性問題已脫離於政治,成為知識上的炫耀瞭。我們今天論玄學之興,常謂始於何晏、王弼。這在古人也無異議,如範寜便曾謂:“二人之罪,深於桀紂。”這也是間接承認何、王為玄學開山。大體上說,王、何二人還是很不同的。王弼為一全新的人物,何晏則尚脫不瞭漢學之風。
……
華夏文庫·儒學係列·魏晉風度:竹林七賢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華夏文庫·儒學係列·魏晉風度:竹林七賢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大師經典,非常完美,下次繼續購買!!這段曆史不熟悉
評分
☆☆☆☆☆
值得一讀的書
評分
☆☆☆☆☆
“理”為義理之意,理學就是以闡述和發揮傳統儒傢典籍義理為主的學問,是相對漢唐的注疏之學而言的。
評分
☆☆☆☆☆
一本很通俗的介紹讀物。適閤初階讀者入門閱讀。
評分
☆☆☆☆☆
好書,值得購買。。。。。。
評分
☆☆☆☆☆
魏晉風流,令人心嚮往之。
評分
☆☆☆☆☆
理學的誕生經曆瞭從唐代中期至北宋中期近300年的理論鋪墊和發酵。理學傢們大都齣入佛老多年而後返迴六經,不可避免有佛道的烙印。
評分
☆☆☆☆☆
。。。。。。。。。。。。。。。。。。。。
評分
☆☆☆☆☆
很好啊,馬上開始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