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法藏 著,方立天 注
图书标签:
  • 佛教
  • 华严经
  • 金师子章
  • 校释
  • 典籍
  • 选刊
  • 中国佛教
  • 经部
  • 注释
  • 汉传佛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05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113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8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6
字数:1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是校注,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对我国社会发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汗牛充栋的佛教典籍,尤其是中国高僧的佛学著作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和出版中国佛教的重要典籍,是中国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等有关学科的尃业工作者的迫切需要。华严金师子章,系唐代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为女皇武则天宜让华严义理的记录整理稿,是华严宗的代表作之一,是华严宗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纲要。作者希望这本华严金师子章校释能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起到参考资料的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br>华严金师子章评述<br>校释说明<br>华严金师子章校释<br>明缘起第一<br>辨色空第二<br>约三性第三<br>显换相第四<br>说换生第五<br>论五教第六<br>勒十玄第七<br>括六相第八<br>成菩提第九<br>入涅盘第十<br>附录<br>一、大唐大&nbsp;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br>二、唐大&nbsp;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傅<br>三、周洛京佛援记寺法藏傅<br>四、法藏<br>五、贤首相涉载记——法藏<br>六、贤首法藏法师傅<br>七、三祖肾首国师<br>八、金师子章序<br>九、金师子章题解<br>十、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序<br>十一、金师子章光显纱缘起<br>附:承迁、净源、景雅和高辨生平简介

前言/序言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简介 一、 典籍介绍 《华严经》作为大乘佛教核心经典的地位毋庸置疑,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华严经》注疏文献中,《华严金师子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义理,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正是对这一重要典籍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和整理,旨在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份严谨、详实、易于研读的校释本,从而推动《华严经》及华严宗研究的深入发展。 《华严金师子章》的作者历来存在争议,主要有承远(亦名清凉澄观)、智严、宗密等几种说法。其内容围绕《华严经》中的“金师子”譬喻展开,层层递进地阐释了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如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多相即等,展现了佛教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宏大图景。其文字精炼,义理精微,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但也因其古奥的语言和深邃的义理,给后人理解带来一定难度。 二、 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书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深远意义: 1. 填补学术空白,推动典籍研究: 尽管《华严金师子章》的重要性早已被学界认识,但此前缺乏一套经过严谨考证、系统校释的精良版本。本书的出现,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本依据,极大地便利了对该章的深入研究,有望在此基础上涌现出更多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2. 传承佛教文化,弘扬华严思想: 华严思想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华严金师子章》这一重要文献的整理与解读,有助于更清晰地展现华严思想的精髓,为当代人理解和传承佛教文化提供有益的视角。 3. 促进文本校勘与版本学研究: 佛教典籍的传播历经漫长历史,版本众多,差异亦在所难免。《华严金师子章》也不例外。本书在校释过程中,广泛搜集、比对现有各种版本的《华严金师子章》,力求去伪存真,精益求精,对相关的版本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解读义理,深化理论认知: 《华严金师子章》中的“金师子”譬喻,寓意深刻,是理解华严宗“十玄门”、“六相”等核心概念的钥匙。本书的校释不仅限于文字的考订,更深入地阐释了其中蕴含的哲学义理,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华严宗的宇宙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5. 服务教学与普及,降低理解门槛: 对于希望学习华严思想的学生和普通读者而言,古籍的阅读常常是巨大的挑战。本书的校释本,通过注释、译文、辨析等方式,力求将深奥的义理浅显化、具象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在学术界和更广泛的文化传播中起到桥梁作用。 三、 校释方法与内容 本书的编纂,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版本搜集与考订: 编者遍搜海内外公藏和私人收藏的善本、刻本、抄本,尽可能收录与《华严金师子章》相关的重要文献,包括原典、各种注疏、引文等。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版本进行细致的比对,辨别其优劣,确定底本,并对异文进行详细记录和考证。 2. 文字校勘: 针对底本中存在的错字、别字、脱文、衍文等,结合相关文献和词义,进行审慎的校勘。校勘依据主要包括: 互校法: 对照不同版本,选择较为通行、合乎语法的字词。 训诂法: 依据古汉语词典、佛教词典以及其他相关经论的解释,确定字词的准确含义。 义理法: 结合《华严金师子章》的整体义理和华严宗的思想体系,判断字词的正误。 音韵法: 依据古音韵学知识,判断字词的合理性。 3. 语词注释: 对原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古语、佛教术语、典故等进行详细注释,解释其字面意义和在具体语境下的含义。注释力求准确、简明,避免不必要的牵扯。 4. 义理阐释: 在文字校勘和语词注释的基础上,对《华严金师子章》的核心义理进行深入解读。这部分内容将结合相关的华严宗论著,如《华严经疏》、《探玄记》、《义林章》等,对“金师子”譬喻的象征意义、其与华严宗“十玄门”、“六相”等核心理论的关联性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释。力求既忠实于原文,又能够揭示其深邃的哲学意涵。 5. 结构梳理与分析: 对《华严金师子章》的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其论证的逻辑和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例如,如何从“金师子”的形相,逐步展开到其本体、作用、与万有的关系,乃至最终指向法界缘起、理事圆融的终极境界。 6. 版本源流考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华严金师子章》的不同传本进行源流考索,梳理其流传过程和版本变迁,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版本学信息。 7. 引文溯源: 对于《华严金师子章》中引用的其他经典、论著,尽可能追溯其出处,方便读者对照查阅,理解其引文的用意。 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佛教史、佛教哲学研究者: 本书提供的严谨校释本和深入的义理阐释,将是他们研究华严宗、中国佛教思想不可或缺的工具。 佛学爱好者: 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华严思想,特别是对《华严经》感兴趣的读者,本书将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古籍整理与校勘学研究者: 本书在版本搜集、校勘、注释等方面的方法和实践,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借鉴。 哲学、宗教学、文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 华严思想在哲学、认识论、语言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书的解读有助于拓宽相关研究的视野。 五、 结语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的编纂,是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学术工程。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佛教经典的一次重要整理,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和传承。编者希望通过本书的努力,能够使《华严金师子章》这一璀璨的佛教明珠,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学界研究和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本书力求做到“存真去伪,校勘精良,释义详明,疏通简便”,以期达到学术界和读者们的期望。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部作品时,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其校勘工作之严谨令人赞叹。面对浩如烟海的佛经文本,每一次细微的校对都如同在历史的迷雾中点亮一盏灯。我注意到编者在处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异文和讹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这部选刊的可靠性大大增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接近原貌的文本基础。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而言,文本的准确性是地基,而这部书显然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地基。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囫囵吞枣地对待古籍,而是真正深入到字里行间,试图还原古人的原意,这种学术担当非常值得推崇和敬佩。

评分

这本书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感到惊喜。它并没有一股脑地堆砌所有晦涩难懂的经文,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筛选,挑选出那些最具代表性、思想脉络最清晰的篇章进行展示。这种“精选”的策略,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入门的门槛,使得佛学典籍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编者在结构安排上的匠心,前后的呼应,章节间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使得原本跳跃性很强的古代论述,在现代读者的理解中变得井然有序。它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引导着我一步步深入到佛教思想的核心领域,让人感觉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而非突兀冒进的。

评分

如果说以往接触的佛学书籍往往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那么这部选刊在注释和释义方面所做的努力,则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那些看似深奥的术语和典故,通过详尽而恰当的注释,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冰冷的符号。我尤其喜欢那些结合了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的解读,这让文本不仅仅停留在哲学思辨层面,更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些注解并非冗余的赘述,而是恰到好处地点拨,仿佛一位博学的老师在你身边低声耳语,为你扫清阅读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正是这些详实的考据和精妙的阐发,才真正使得这部典籍具有了面向当代读者的广阔生命力。

评分

从个人体验上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我习惯于在宁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将它平摊在书桌上细细品读。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兼顾了阅读的节奏感和愉悦性。每一次合上书卷,总有那么几句话、几个概念会在脑海中久久回荡,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引导性的力量,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它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重塑读者的认知框架和思维习惯。可以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坚固大门,每一次进入,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价值实在无法用简单的篇幅来衡量。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雅致,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种沉稳的书卷气。纸张的质感上乘,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这对于研究性的典籍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加分项。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安排,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对着文本进行研读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者对佛教文化深厚的敬意和专业的态度。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让人更加期待内容本身的精彩呈现。希望未来的整理工作也能保持这样的水准,让更多经典得以妥善流传。

评分

展开

评分

书评 · · · · · ·

评分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购买阅读。

评分

评价:

评分

明缘起第一

评分

书评 · · · · · ·

评分

瑜伽师地论(全九册)

评分

2009-05-08 13:13

评分

尾张足轻 (阿梨树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