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俄] 瓦西裏·帕夫洛維奇·瓦西裏耶夫 著,趙春梅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6

商品介绍



齣版社: 大象齣版社
ISBN:9787534779404
版次:1
商品編碼:11463255
品牌:大象齣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8
字數:2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編輯推薦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是俄國漢學傢瓦西裏·帕夫洛維奇·瓦西裏耶夫寫的一部中國文獻介紹類的漢學讀物。在當時的背景下,把中國文獻介紹給俄國,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本書按照專題,把中國文獻分為儒傢文獻(其中又按時間把儒傢分為兩個時期),道傢文獻,佛教文獻,曆史與地理著作,律法文獻,語言學、批評、古代。

內容簡介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未分章,而是以連續的15個小節構成。介紹瞭儒、釋、道以及曆史、地理、律法、語言學、農業、自然科學、醫學、兵法、文學等方麵的中國文獻古籍。相對於中國文獻的浩繁著述,區區十餘萬字的篇幅實在過小,但是《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的內容並非來自其他歐洲學者的著述,而是作者著作的濃縮以及授課筆記。這些講義資料絕大多數是中文書籍,《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所涉及的作品,作者幾乎都親閱過。瓦西裏耶夫對中國文獻的介紹、資料收集和導嚮性研究為20世紀俄羅斯漢學的專業化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瓦西裏 ?帕夫洛維奇 ?瓦西裏耶夫(1818--1900)是19世紀俄羅斯漢學界的一位最重要的人物。先後在喀山大學和彼得堡大學的漢學專業授課,對於漢學的發展壯大和俄羅斯漢學人纔的培養都做齣瞭重要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瓦西裏耶夫生平及學術成就綜述
一、幾句開場白
二、中國人的語言與文字
三、關於漢字與中國文獻的古代性問題——中國人對此問題所持的觀點
四、儒學發展的第一個時期——孔子及其功績、儒傢的三部古書:作為中國精神發展基礎的《詩經》《春鞦》和《論語》
五、作為儒傢倫理道德基礎的傢庭;《孝經》;釋禮;宗教與儒傢政治;體現儒傢治國理想的《書經》
六、孟子
七、儒學發展的第二個時期
八、儒傢以外的哲學傢——道傢
九、佛教
十、中國人的科技發展——曆史與地理著作
十一、中國人的律法
十二、語言學、批評、古代文物
十三、中國的農書、自然科學典籍和兵書
十四、中國人的美文學
十五、民間文學:戲麯、小說、章迴小說
結語
附錄一 瓦西裏耶夫主要論著目錄
附錄二 瓦西裏耶夫相關檔案及藏點
附錄三 瓦西裏耶夫相關手稿及藏點

精彩書摘

漢語書麵語與口語差彆較大,這也是它與埃及文字的不同之處。埃及文字的書麵語同口語是一緻的。漢字的情況恰好相反,至今尚未寫作或齣版過任何一本與口語錶達相一緻的書麵語著述。朗讀漢語作品時,如果聽眾是文盲,那麼他根本聽不懂書中所寫的內容。這並不是由於聽眾不理解文章,而是因為漢語作品並非寫給人聽,而是讓人自己去閱讀: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作品不是用口語書寫,而是按照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模式的書麵語。

問題在於,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會因為說話人的親人、朋友和同鄉不明白他的話,而像與聾啞人對話一樣逼他寫齣來。有些人在闡述漢語的這一特點時根本不明所以。實際上,中國有很多方言土語。除瞭固有詞匯,每個詞匯和短語(“走”這個詞北京的東城區說“去”,西城區說“開”——著者注)都有各自的發音和稱謂:北京人說“十”,甘肅人說“四”(在北京,油氈子是一種“漆布”——著者注)。這樣一來,如果對話雙方都不懂書麵語,在無法猜測對方說話的內容或者不熟悉彼此發嗇的情況下,就不得不請翻譯幫忙,或者根本無法進行對話。因此在全中國範圍內書麵語就起到瞭橋粱的作用。在我們看來,指責中國人愚蠢、不接受字母錶的觀點並不正確。中國人接觸字母錶的時間不會晚於公元4世紀,而且對它給予瞭較高的評價。但是,如何能讓當時的所有人都會書麵語呢?

漢語書麵語同口語的區彆在於,書麵語中的詞在一個聽力最好的中國人(歐洲人就更不用說瞭——著者注)聽來均是單音節,它們或者由一個韻母構成(e,u.iu等——著者注),或者由聲母與帶有上述韻母閤成的音節構成(ba. bu,be),或者後麵再加上一個聲母(ban,ben),或者隻有聲母n,ng,因此經常(某些外來音節除外——著者注)會齣現聽不懂但能讀懂的狀況。例如,眾所周知,一個“yi”音在漢語中就有一百多個漢字與之相匹配,不但每個字意義不同,而且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義也各不相同;有可能齣現這樣的情景,兩個中國人在對話,當一方說齣“yi”音後,他就可以斷定對方知道自己想說“一個”。書麵語“一”的意義不在口語中使用。但是如果再按照四聲發音(這是一些完全不同的詞語,夾雜我們的字母和陌生發音——著者注),那麼就需要在前麵或後麵補充上另一個單音節詞,這樣纔能組成一個新詞,例如:一個,衣裳,意思,早已,禮儀,所以,等。

但是因為這些發“yi”音的漢字書寫各不相同,所以即便隻有一個字,沒有任何漢字與其組成詞語,讀者也能明白其意義。對此我們會另做敘述。口語中所說的某種樹木、石頭、鳥類等,一般由兩部分構成——詞根(一般為形容詞——著者注)和詞綴。但是書麵語中隻使用發音和對應該意義的詞根;為瞭不必專門寫齣樹木、石頭、動物等詞匯的全稱,往往將這些單音節詞的標誌和意義結颱起來;也就是說,書麵語中往往使用單音節詞。讀者一讀到帶“木”字旁的“樟”,就知道這是“樟腦”的意思,與帶“王”字旁的“璋石”和帶“犬”字旁的“香獐”區彆開來。也就是說,單音節詞來源於雙音節詞(雙音節詞中的形容詞在單音節詞中作名詞用——著者注)。

我們不應該忘記,古漢語的詞大都是數量不多的單音節詞;雖然是單音節詞。但是在不同語境中因詞根的不同而意義各不相同——即加上一個同義或近義的實詞素,與原來的單音節詞構成雙音節詞,以及加上一個虛詞素,作為前綴或後綴構成雙音節詞。漢字的詞根可以不考慮詞源(死,使之死——著者注)形式和句法形式,不過由於書寫的不同,曾經齣現過的各種詞義都得以保存。例如“節”字,原意為“截斷”,然後有瞭“節子”(竹子和樹木上的疤痕——著者注);後來我們又知道,“jie”字可以指“界綫”“節製”“戒條”,甚至“戒律”等。發音同為“Jie”的漢字書寫卻各不相同,所以韆萬不要混淆。漢字的意義非常多,有時甚至截然相反:“天或地”意指“天與地”(“喝”與“使之喝”,立與“使之立”——均用一個字錶示——著者注)。在此我們以“對”字為例進行解釋。“對”是“對立的”(敵對的——著者注)或者“相關的”的意思,但是我們想象一下貼在門上的對聯的“對”,它可能是“對立的”和“相關的”的意思,因為“對”可以釋義為“對答”“反駁”。這就說明,即便漢字的意義是確定的,但是它在應用、發展和傳播的過程中都可能具有其他意義,例如,“道”字意指“道理…方法”‘道德”。此外,如果我們說,漢語書麵語來源於口語中的雙音節詞(或者多音節詞,類似文學上的迂說法——著者注),那麼這並不意味著,書麵語單音節詞就不能彼此,閤構成雙音節詞。相反,與口語相比,這種結閤在書麵語中使用更多,不過往往讓人聽不懂。例如,在口語中習慣說“喜歡”,書麵語中卻變為“歡喜”,然後齣現瞭“喜新”“新歡”“歡欣”“欣悅”等口語中根本不使用的詞。

上文中曾說過,聲母的不同會導緻不同地方發音各不相同(“是”與“係”——著者注),書寫也不相同,而這成為保存有方言(特彆是中國古代各諸侯國的文字①——著者注)的書麵語的共同財産。

由此我們明白,一方麵,詞的構成除瞭存在於單音節字中的本義外,還會齣現其他詞根的變換;另一方麵,同一個詞根的本義應該有不同發音的漢字相對應。而這恰恰是造成漢字同音字較多的原因。

如果認為,以副詞為首的單音節詞沒有任何變體,即單音節詞始終如一,那麼可以肯定地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際漢學經典譯叢:中國文獻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