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現實與課題》匯集瞭天野鬱夫關於高等教育的最新學術觀點,內容涉及日本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日本的大學改革、日本高等教育走嚮普及化之路、日本國立大學的財政製度、日本研究型大學的走嚮、日本的大學評價、日本短期大學的危機等十一個方麵。
作者簡介
天野鬱夫,日本著名教育社會學傢和高等教育學傢。1936年齣生於日本神奈川縣,1958年畢業於一橋大學經濟學院,196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獲教育學博士學位。他先後在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名古屋大學、東京大學、文部科學省國立大學財務經營中心任職,曆任東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院長,國立大學財務經營中心研究部部長,日本教育社會學會會長,日本高等教育學會首任會長,日本大學審議會委員,日本學術會議會員等職。
天野教授的著作頗豐,主要代錶作有《考試的社會史》(1983)、《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1986)、《近代日本高等教育研究》(1989)、《大學——變革的時代》(1994)、《教育改革的趨勢》(1995)、《日本的教育係統》(1996)、《教育與近代化——日本的經驗》(1996)、《大學——挑戰的時代》(1999)、《大學改革的趨勢》(2001)、《日本高等教育係統》(2003)、《大學的誕生》(2009)和《高等教育的時代》(2013)等。除此之外,還發錶瞭300多篇論文。天野教授是日本當今最著名的高等教育學傢之一,有“日本高等教育研究第一人”之美譽,其許多著作是日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方嚮研究生的必讀書籍。他的多部著作和許多論文已被翻譯介紹到中國,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領域有廣泛的影響。
陳武元,現任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兼任廈門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處長。主要從事比較高等教育、民辦高等教育、教育經濟與管理等研究。從1998年起,主持國傢級課題1項、教育部課題2項、省級課題多項;已齣版譯著《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動嚮》,並在《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大學論集》(日本)、《大學財務經營研究》(日本)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50餘篇;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二等奬1項,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二等奬2項、三等奬2項。
目錄
第一部分 世界高等教育係統中的日本高等教育
第一章 日本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特羅“理論”
第二章 全球化視野中的日本高等教育改革
第三章 日本的大學改革——在美國化與市場化的中間
第四章 日本高等教育走嚮普及化之路
第五章 21世紀的高等教育係統:特羅“理論”的再思考
第二部分 日本高等教育的現實與課題
第六章 高等教育大眾化:日本的經驗與教訓
第七章 日本研究型大學的走嚮
第八章 日本高等教育的學力問題
第九章 日本的大學評價
第十章 日本短期大學的危機
第十一章 日本國立大學的財政製度:曆史性展望
譯後記
精彩書摘
近期,《新聞周刊》雜誌上刊登瞭該雜誌的柏林分社社長撰寫的文章,大意如下:
——曾經享有世界第一聲望的德國大學,現在正處於危機狀況中。沒有朝氣的、官僚的教師增加,諾貝爾奬獲得者減少,優秀的外國留學生自不待言,就連德國學生也以留學美國為誌嚮。從國際來看,德國的大學在“質量和能力方麵”均缺乏競爭力。德國大學的沒落始於納粹時代,但現在危機的原因則在於20世紀70年代的教育改革。“隨著高中教育水平的放寬,修完大學預備課程的高中生均全部升入大學。入學考試取消,大學必須接收政府機構分配的學生。”
——“其結果,過去二十年間,學生數倍增。學生數膨脹瞭相當於大學設施接收能力的兩倍,達到180萬人,師生比全國平均為1:55。每門課程學生登記人數達到幾百人,研討班也達到50~100人,都是很平常的事。因此,教師和學生都錶示不滿,也就不足為奇。‘在德國,有兩個設施不能選擇收容者,即監獄和大學。”’波恩大學有一位教授如是說。
——“教師的不滿針對的是必須同時教兩種學生,即真正想做學問的學生和隻能延長走上社會的學生。”但是,學生們的不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是,處於絕不能解雇的公務員地位的德國大學教授,多數是無聊的,沒有朝氣的。“一提到教授在研討班上所做的事,就要打哈欠。”作為交換留學生在美國大學學習政治學的一位學生說,“我對(美國大學)教師易於親近,而且講課切閤實際又具體感到驚訝。”“這是在幾乎沒有與産業界有接觸的德國大學裏,就連數理係的教授也見不到的態度。”
——在德國,現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在推進改善大學質量的計劃,但囿於財政上的睏難。因此,政府擬采取廢除學費的無償製或縮短修業年限,或重新探討平等主義等較為閤理化的政策,但遭到大學和學生的反對。“大學論爭今後還將繼續下去。”①
盡管文章有些冗長,對雜誌所特有的誇張要打摺扣,但這正是麵臨危機的德國大學的現狀。不,不僅僅是德國,歐洲的許多國傢的大學也都麵臨同樣的問題,都在被迫進行變革。引起這種危機的最大原因,正如上麵報道的那樣,是大學入學者數量的劇增所帶來的大學的大眾化。
最早真正涉足大學大眾化問題研究的是美國社會學傢馬丁·特羅。在1973年由OECD主辦的有關高等教育的國際會議上,特羅提交的論文《從精英到大眾高等教育過渡的諸問題》,比起當時已經處於成熟的大眾階段的美國來說,更受到正在被迫嚮大眾階段過渡的其他發達國傢所重視,並被廣泛地閱讀著。這篇論文也被翻譯、介紹到日本,並擁有很多讀者。此後不久便産生瞭意味“大眾化”的新詞語“massification”,說明其影響力很大。
在這篇論文中,特羅把高等教育人口占適齡青年的比例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15%作為從精英階段到大眾階段,把50%作為從大眾階段到普及階段過渡的指標,明確瞭伴隨過渡而産生的各種各樣的糾葛的性質,以及解決這種糾葛所需要的大學和高等教育係統的改革課題。他認為,高等教育不論在哪個國傢,都將遵循精英、大眾、普及這三個階段,歐洲各國也不例外。在具有中世紀以來的曆史的這些國傢,大學和高等教育係統的規模擴張是在原封不動地保留精英性質和結構的狀態下進行的,但是它已經接近於臨界綫。升學者的增加已經成為強大的壓力,從而促使製度變革,帶動升學率進一步提高,並推動從精英到大眾階段的過渡。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初特羅設想的歐洲高等教育的未來形態。
……
前言/序言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現實與課題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現實與課題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