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孔子到王陽明,第一部係統整理和研究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發生、發展及其變遷的學術著作。蔡元培先生代錶作之一,民國經典。他認為“吾國夙重倫理學,而至今尚無倫理學史”,於是“於學課之隙,綴述是編”。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倫理學與修身書之彆(1)倫理學史與倫理學根本觀念之彆(1)我國之倫理學(2)我國倫理學說之沿革(2)我國之倫理學史(3)
第一期 先秦創始時代
第一章 總論
倫理學說之起源(1)各傢學說之消長(2)
第二章 唐虞三代倫理思想之萌芽
倫理思想之基本(2)天之觀念(2)天之公理(2)天之信仰(3)天之權威(3)天道之秩序(4)傢長製度(4)古
先聖王之言動(4)堯(5)舜(5)禹(5)皋陶(6)商周之革命(6)三代之教育(6)
(一)儒傢
第三章 孔子
小傳(7)孔子之道德(7)性(8)仁(8)孝(8)忠恕(9)學問(9)涵養(9)君子(10)政治與道德(10)
第四章 子思
小傳(10)中庸(10)率性(II)誠(II)結論(12)
第五章 孟子
小傳(12)創見(12)性善說f13)欲(14)義(14)浩然之氣(14)求放心(14)孝弟(14)大丈夫(15)自暴自棄(15)政治論(15)結論(16)
第六章 荀子
小傳(16)學說(16)人道之原(16)性惡說(16)性論之矛盾(17)修為之方法(18)禮(18)禮之本始(18)禮之用(19)禮樂相濟(19)刑罰(19)理想之君道(19)結論(20)
(二)道傢
第七章 老子
小傳(20)學說之淵源(20)學說之趨嚮(21)道(21)德(21)道德論之缺點(22)因果之倒置(22)齊善惡(23)無為之政治(23)法術之起源(23)結論(24)
第八章 莊子
小傳(24)學派(25)世界觀及人生觀(26)理想之人格(26)修為之法(26)內省(27)北方思想之駁論(28)排仁義(28)道德之推移(29)道德之價值(29)道德之利害(29)結論(30)
(三)農傢
第九章 許行
……
第二期 漢唐繼承時代
第三期 宋明理學時代
附錄
附:中學修身教科書
精彩書摘
第十一章管子
小傳管子,名夷吾,字仲,齊之潁上人。相齊桓公,通貨積財,與俗同好惡,齊以富強,遂霸諸侯焉。
著書管子所著書,漢世尚存八十六篇,今又亡其十篇。其書多雜以後學之所述,不盡齣於管氏也。多言政治及理財,其關於倫理學原則者如下。
學說之起源管子學說,所以不同於儒傢者,曆史地理,皆與有其影響。周之興也,武王有亂臣十人,而以周公旦、太公望為首選。周公守聖賢之態度,好古尚文,以道德為政治之本。太公挾豪傑作用,長法兵,用權謀。故周公封魯,太公封齊,而齊、魯兩國之政俗,大有徑庭。《史記》同:“太公之就國也,道宿行遲,逆旅入日:‘吾聞之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國。萊侯來伐,爭營丘。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人民多歸之,五月而報政。周公日:‘何疾也?’曰:‘吾簡君臣之禮,而從其俗之為也。’魯公伯禽,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日:‘何遲也?’伯禽日:‘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而除之,故遲。’周公嘆日:‘嗚呼!魯其北麵事齊矣。’”魯以親親上恩為施政之主義,齊以尊賢上功為立法之精神,曆史傳演,學者不能不受其影響。是以魯國學者持道德說,而齊國學者持功利說。而齊為東方魚鹽之國,是時吳、楚二國,尚被擯為蠻夷。中國富源,齊而已。管子學說之行於齊,豈偶然耶!
理想之國傢有維持社會之觀念者,必設一理想之國傢以為鵠。如孔子以堯舜為至治之主,老莊則神遊於黃帝以前之神話時代是也。而管子之所謂至治,則日:“人人相和睦,少相居,長相遊,祭祀相福,死哀相恤,居處相樂,入則務本疾作以滿倉廩,齣則盡節死敵以安社稷,墳然如一父之兒,一傢之實。”蓋純然以固結其人民使不愧為國傢之分子者也。
道德與生計之關係欲固結其人民奈何?日養其道德。然管子之意,以為人民之所以不道德,非徒失教之故,而物質之匱乏,實為其大原因。欲教之,必先富之。故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又日:“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易治,民貧難治。何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傢,而敬上畏罪,故易治。民貧則反之,故難治。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
上下之義務管子以人民實行道德之難易,視其生計之豐歉。故言為政者務富其民,而為民者務勤其職。日:“農有常業,女有常事,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婦不織,或受之寒。”此其所揭之第一義務也。由是而進以道德。其所謂重要之道德,日禮義廉恥,謂為國之四維。管子蓋注意於人心就惡之趨勢,故所揭者,皆消極之道德也。
結論管子之書,於道德起源及其實行之方法,均未遑及。然其所抉道德與生計之關係,則於倫理學界有重大之價值者也。
管予以後之中部思潮管子之說,以生計為先河,以法治為保障,而後有以杜人民不道德之習慣,而不緻貽害於國傢,純然功利主義也。其後又分為數派,亦頗受影響於地理雲。
(一)為儒傢之政治論所援引,而與北方思想結閤者,如孟子雖鄙夷管子,而襲其道德生計相關之說。荀子之法治主義,亦宗之。其最著者為屍佼,其言同:“義必利,雖桀紂猶知義之必利也。”屍子魯人,嘗為商鞅師。
(二)純然中部思潮,循管子之主義,隨時勢而發展,李悝之於魏,商鞅之於秦,是也。李悝盡地力,商鞅勵農戰,皆以富強為的,破周代好古右文之習慣者也,而商君以法律為全能,法傢之名,由是立。且其思想曆三晉而衍於西方。
(三)與南方思想接觸,而化閤於道傢之說者,申不害之徒也。其主義君無為而臣務功利,是為術傢。申子鄭之遺臣,而仕於韓。鄭與楚鄰也。
當是時也,既以中部之思想為調入,而一閤於北、一閤於南矣。及戰國之末,韓非子遂閤三部之思潮而統一之。
……
前言/序言
經典隨行中國文化叢書:中國倫理學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經典隨行中國文化叢書:中國倫理學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