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好,谢谢配送
评分本书值得看!真心不错
评分导论:现代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评分下单快配送速度也快,赞一个
评分质量好,包装好,速度也快,在京东买书很放心
评分质量不错,值得购买。好书
评分好好好,不错,很值得购买和收藏。
评分这次618感觉活动力度实在太小了,真得没买到什么特别划算的东西,这些只能说物有所值,不能说物超所值吧?
评分第二个原因我想在于思想的深度,或者也可以说是理论的深度。伯曼以马克思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为核心去理解现代性,其实后面隐藏了整个现代性批判建立起来的思想深度,歌德的、黑格尔的、马克思的、波德莱尔的、尼采的、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些东西已经作为伯曼的基本思想出发点内在化了,因而不再需要使用某个范畴或某个摘句,而已经成为一种有机的思想力量了,而这恐怕是建立在大量西方现代性经典的阅读和体会的基础上的,这本书是真正的“功夫在书后”的。相反,这些天阅读的关于海外中国研究的一些著作,大都在理论话语和中国经验上“脱”得很厉害,很明显能感受到作家想给中国经验提供一种解释,但对这种解释总是没有充分的信心,文学经验要强迫放入到某个理论话语之中,而实际上一旦被纳入到这样的话语和理论问题之中,文学的直接性力量也就马上消散了。这种局促似乎并不是能够容易克服的,因为相反如果我们不用理论直接细读文本的话,我们的感受可能是琐碎而无法获得意义提升的,并且很有可能被另一套隐性的思想框架牢牢束缚住了。由此我感觉到伯曼能写出这样一个轻巧的作品来之后准备之深,拿《共产党宣言》一章举例来说,马克思的“现代主义”的问题,“碎片化的摧毁性”,“灵晕”的问题,“裸身而上的人和钱作为唯一的价值核心的问题”,以及“虚无的启蒙”的问题不仅深深嵌入在马克思主义著作内部,而且在黑格尔讨论启蒙的时候、尼采进行文化批判的时候,卢卡奇、本雅明等人继承马克思对西方现代性进行美学分析的时候,都是一直被讨论的问题,伯曼只是非常轻巧地用一个著名的文本把这些主题发挥出来、集中起来了,从而让我们与现代性有了“直接的”接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