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郑孝胥日记(1-5册)(套装共5册)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郑孝胥日记(1-5册)(套装共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劳祖德 整理
图书标签:
  • 郑孝胥
  • 日记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文献
  • 清末民初
  • 民国
  • 文化名人
  • 史料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57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294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3
套装数量:5
字数:218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郑孝胥日记(1-5册)(套装共5册)》,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起自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郑氏二十三岁,止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1938年),郑氏七十九岁,共延续五十六年。其中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以前的十年日记,除乙酉(1885年)一年始末完具外,各年均略有缺失,戊子(1888年)全年不存,仅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郑氏文札杂稿中找到了一份《沪役日记》,记此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上海为沈瑜庆经理轧钢公司事,今已据以补入。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以后的四十六年日记,则完整无缺。

作者简介

  郑孝胥(1860——1938年),字苏戡(亦作苏堪、苏龛、苏盒),号太夷,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人。父郑守廉,咸丰二年壬子(1852年)科进士,入翰林,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卒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时郑孝胥十七岁。有遗稿《考功词》,郑孝胥为之刊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册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刊行缘起
整理说明
壬午南旋日记
癸未日记
甲申南还日记
乙酉日记
丙戌日记
丁亥寄橼琐纪
戊子沪役日记
己丑北上日记
庚寅日记
辛卯日记
癸巳日记
甲午日记
乙未日记
丙申日记

第二册
丁酉日记
戊戌日记
己亥日记
庚子日记
辛丑日记
壬寅日记
癸卯日记
甲辰日记
乙巳日记
丙午日记
丁未日记
戊申日记

第三册
己酉日记
庚戌日记
辛亥日记
壬子日记
癸丑日记
甲寅日记
乙卯日记
丙辰日记
丁巳日记
戊午日记

第四册
已末日记
庚申日记
辛酉日记
壬戌日记
癸亥日记
甲子日记
乙丑日记
丙寅日记
戊辰日记
乙巳日记
庚午日记
辛末日记

第五册
壬申日记
癸酉日记
甲戌日记
乙亥日记
丁丑日记

附录:院录

精彩书摘

  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人谓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甩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
  沈存中深于乐律,故此段意思极精。夫乐者生于人心,声成文谓之音,此皆自然常存。故古乐虽亡,而人心之寄于音,不得而亡。特世变愈异,则音不轨于正耳。咸同以来,京师极尚二簧。余幼时犹及见程长庚、余三胜、张二魁等,皆名盛一时,而不复省记其调。今日复尚梆子腔,更为瞧杀鄙俗矣。二簧曲之仅存者,汪桂芬为最,其曲有驱声养字之妙,与沈存中所论悉合。故知古今一律,声文之果出自然也。余在京日,黄漱兰先生尝拈“纯如也”三句题使张季直作之,而不能言其理,余亦作一篇,独示可庄,极为叹绝,以为歌音之道尽于是也。周春奎者,声极高亮,而曲俗无含韫;小叫天号之曰“叫驴”,此即存中所云“叫曲”之意也。
  李公使尝语余曰:某昔在神户日,黎受孙为理事。徐嵩祺初至,黎谓某“此公诚奇人,才气远在家叔之上,可一观之”。徐从理署出门登车,某杂稠人中窥之,俄,受孙至,曰:“其人何如?”某曰:“此君恐不终其任耳,免祸为幸。”黎怫然曰:“何以明之?”某曰:“其体轻而气浮,轻则不足以载重,浮则难久于所事。又与子语,自称风利,要人请托,悉不之受。彼与子交浅,而语此者特以夸诈气岸詟子耳。骤得意而情若此,其不终必矣。”逾年,徐果败。余曰:“公之观人,微矣。今张幼樵,公之亲也。观其气度,得再起不?”公使曰:“其志已荒,而世议方亟,其亦难战。”伍昭扆来。张袖海示《日本新闻》,其政府大易,松方、榎本等皆罢,伊藤执政,井上、黑田等佐之,陆奥崇光者为外务大臣。为右丞作扇二柄。
  《梦溪笔谈》曰:六壬天十二辰之名,古人释其义曰:正月阳气始建,呼召万物,故曰“登明”。二月物生根魁,故曰“天魁”。三月华叶从根而生,故曰“从魁”。四月阳极无所传,故曰“传送”。五月草木茂盛,逾于初生,故曰“胜先”。六月万物小盛,故曰“小吉”。七月百谷成实,自能任持,故曰“太一”。八月枝条坚刚,故曰“天冈”,九月木可为枝干,故曰“太冲”。十月万物登成,可以会计,故曰“功曹”。十一月月建在子,君复其位,故曰“大吉”。十二月为酒醴以报百神,故曰“神后”。此说极无稽据义理。予按:登明者,正月三阳始兆于地上,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故曰“登明”。天魁者,斗魁第一星也,斗魁第一星抵于戌,故曰“天魁”。从魁者,斗魁第二星也,斗魁第二星抵于酉,故曰“从魁”。传送者,四月阳极将退,一阴欲生,故传阴而送阳也。小吉,夏至之气,大往小来,小人道长,小人之吉也,故为婚姻酒食之事。胜先者,王者向明而治,万物相见乎此,莫胜莫先焉。太一者,太微垣所在,太一所居也。天罡者,斗刚之所建也。主杓谓文刚,苍龙第一星亦谓文亢,与斗刚相直。太冲者,日月五星所出之门户,天之冲也。功曹者,十月岁功成而会计也。大吉者,冬至之气,小往大来,君子道长,大人之吉也,故主文武大臣之事。十二月子位,北方之中,上帝所居也。神后,帝君之称也。天十二辰也,故皆以天事名之。
  颖川阳翟县有一杜生,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

前言/序言


岁月印记,风云回响——近代中国文人心路历程的珍贵镜像 在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画卷中,无数精英人物以其思想、行动和记录,共同书写了时代的变迁与民族的命运。他们留下的文字,如同穿越时空的宝藏,为我们揭示了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最真实的面貌。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正是这样一套旨在深入挖掘、整理并出版中国近代重要人物日记的系列工程。它以史料的珍稀性、人物的重要性和史学研究的价值为核心,精心遴选出那些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近代人物所撰写的日记。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抢救性保护,更是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视近代中国心脏跳动的独特窗口,使我们能够从最微观、最私密的视角,去理解宏大历史事件背后的个体抉择与情感波动。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致力于打破以往史料整理的局限,力求以最严谨的态度、最专业的眼光,对所收录的日记进行细致的校勘、注释与解读。每一本日记的背后,都承载着作者个人的生活轨迹、思想演变、社会交往乃至国家大事的亲历或旁观。通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超越官方史书的叙述,触摸到人物真实的喜怒哀乐,洞察他们深藏的动机与挣扎,感受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体验。 本丛书的选目严谨,力求涵盖近代中国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政治立场的代表性人物。它们或是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或是挥洒笔墨的文学家,或是探索求真的科学家,或是影响深远的思想家。这些人物的日记,如同散落的珍珠,汇聚成一条璀璨的项链,串联起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脉络,呈现出那个时代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融、政治的角力以及人民的奋斗。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的价值体现在多方面: 一、史料价值的无可替代: 日记作为一种私人记录,其信息来源的直接性和鲜活性是其他史料难以比拟的。它记录了大量官方文献可能忽略或有意回避的细节,包括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内心独白、对时政的私人评论以及未公开的思想萌芽。这些第一手资料,为研究近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的决策过程、思想的形成演变提供了最直接、最原始的依据,是史学家进行深度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二、人物研究的深度拓展: 许多近代风云人物,他们的公众形象与真实内心可能存在巨大差异。日记能够最真实地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情感世界、道德观念以及面对困境时的真实反应。通过日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人物的动机,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还原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人物形象,从而推动对近代人物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三、时代精神的生动再现: 日记不仅是个人的生活写照,更是时代的缩影。不同人物的日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所经历的社会变革、思想启蒙、文化冲突、民族危机以及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让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社会思潮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期盼。 四、历史叙事的补充与修正: 传统的历史叙事往往侧重于宏大叙事和主流观点。而日记作为个体视角下的记录,能够为既有的历史叙事提供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进行修正。它可能揭示出某些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展现出官方记录中被淡化或掩盖的矛盾与复杂性,从而促使我们对历史进行更加全面、客观、辩证的审视。 五、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的出版,为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系统、可靠的研究材料。学者们可以从中挖掘新的研究视角,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突破。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的编纂团队由一批在近代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所选日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校订、注释和考证,力求保证史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注释部分力求详尽,不仅解释字词句的含义,更对日记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关系、地理地点、典章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补充,使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更便于研究者深入挖掘。 这套丛书的问世,是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次重要贡献。它填补了部分史料的空白,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视角,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复杂历程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深入的维度。通过阅读这些泛黄纸页间流淌出的生命故事与时代回响,我们得以穿越历史的迷雾,与那些曾经塑造了今日中国的灵魂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不仅是历史研究者的案头必备,更是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不可错过的精神食粮。它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贴近、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去感受历史的温度,去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去领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与智慧。这套丛书的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历史的重量,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都将成为我们回顾与反思近代中国的重要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书店里偶然瞥见了《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郑孝胥日记》这套书,尽管还未购入,但已经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以来都对近现代中国史中的关键人物怀有深深的探究欲,而日记这种形式,无疑是了解他们内心世界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郑孝胥,这个名字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绝不陌生。他集政治家、书法家于一身,其人生轨迹横跨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我深信,在他的笔下,一定记录了那个时代无数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官方史书可能忽略,却能折射出时代风貌和人物内心真实想法的片段。我期待在这套日记中,能够看到他对时局的敏锐观察,他对个人选择的挣扎与权衡,乃至他作为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我希望这套日记不仅仅是一份历史记录,更是一面映照出郑孝胥复杂人格和时代精神的镜子,能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知。

评分

郑孝胥先生的这套日记,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翻阅,但光是“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这个系列名称,就足以让我心生好奇。我一直对近代史中的那些关键人物及其个人生活轨迹很感兴趣,总觉得史书上的文字再怎么详尽,也无法完全捕捉到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情感、思绪和真实的挣扎。郑孝胥,这个名字在近代史上无疑是绕不过去的。他的人生经历横跨晚清、民国,甚至还与伪满洲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政治立场和个人命运的曲折,总是引发后人无尽的探讨。想象一下,透过他亲笔记录的文字,能够窥见这位饱经风霜的文人在权力场上的抉择,在时代变迁下的心境起伏,甚至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常琐事。我相信,日记这种最私密的记录方式,更能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的郑孝胥,而非教科书上那个被符号化的脸谱。这套日记的出现,无疑为研究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视角,也为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历史细节的绝佳机会。

评分

我最近非常关注《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这个系列,尤其是听说他们出版了郑孝胥的日记,更是让我跃跃欲试。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历史节点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充满好奇,尤其喜欢通过他们的第一手资料来了解他们的真实面貌。郑孝胥,这位集政治家、书法家等身份于一身的人物,其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充满了值得探究的价值。我相信,日记这种私密的记录方式,一定能够展现出郑孝胥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或许是他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想法,或许是他个人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亦或是他对那个时代的独特见解。我希望这套日记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郑孝胥这个人,他的人生选择是如何形成的,他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有着怎样的看法,以及作为一位文人在那个动荡年代的内心挣扎。如果日记中能包含他对艺术、对文学的思考,那就更完美了,这能让我从更丰富的维度去认识这位历史人物。

评分

我最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这套《郑孝胥日记》,虽然当时没有时间细看,但它的存在本身就让我非常激动。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阅读人物传记和日记,总觉得这是最能拉近我们与历史人物距离的方式。郑孝胥的名字,我是在研究民国时期政治和文化史的时候看到的,他既是著名的书法家,又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其人生轨迹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我特别好奇他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波涛汹涌?他的日记,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他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也许会比那些经过后人解读和修饰的文字来得更加直接和生动。这套日记如果能够触及到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看法、他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甚至是他的个人情感生活,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阅读材料。我希望这套日记不仅仅是记录了事件,更能反映出他作为一个人的思想演变和价值取向。

评分

我最近听说《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推出了郑孝胥的日记,我实在是太期待了!我一直对近代史人物的私人生活和思想轨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被历史定格下来的伟人或风云人物,在日记里才能展现出最真实、最鲜活的一面。郑孝胥,这个人,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典型。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的巨变,又身处民国初年的动荡,他的政治立场和人生选择,总是让人津津乐道,也充满争议。我渴望通过他的日记,去了解他当时的心境,他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他对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想法,以及他在个人生活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我不希望日记只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希望它能包含他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洞察,甚至是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思考和艺术追求。如果这套日记能够展现出他多方面的形象,那将是对我深入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巨大帮助。

评分

活动时候购买的,不错!

评分

进一步说,一个学过历史方法的人,倘若只管过去的历史,而不管现在的历史,也多少免不了逃避责任之讥。懂得方法,知道应该力求客观的人,不肯处理当代的史料,让那些不懂得方法,不重视客观,甚至用写史作为达到其他目的之一种手段的入,去糟蹋史料,厚诬今人——实在也辜负了自己的平生。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壬戌日记

评分

2内容简介

评分

壬戌日记

评分

癸亥日记

评分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评分

郑孝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