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醫論醫話100則

劉渡舟醫論醫話100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慶國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172608
版次:1
商品編碼:1132249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
字數:49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劉渡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已故終身教授、《傷寒論》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當代著名的中醫學傢、中醫教育傢。劉老行醫、執教半個多世紀,上溯岐黃之道,下逮諸傢之說,力倡仲景之學,博采眾長,學驗宏富,形成瞭鮮明的學術思想和醫療風格,被譽為“傷寒泰鬥”、“經方大傢”,其學術成就為中醫同仁所公認,在中醫學界享有盛譽。劉老以振興中醫、培育桃李為己任,在繁忙的醫療、教學、科研之餘,堅持著書立說,筆耕不輟,培養後學。劉老一生著述頗豐,曾齣版中醫學術著作20多部,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為傳承中醫藥事業作齣瞭傑齣貢獻。

作者簡介

  劉渡舟(1917~2001),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傷寒論》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遼寜營口人。劉老16歲正式拜師學醫,凡7年之久,博學強記,孜孜不倦,對中醫四大經典及後世名傢醫著內容嫻熟於心。齣師後懸壺大連,每以奇方愈頑疾沉屙;又寬厚仁愛,待人誠懇,故備受患者稱頌,醫名噪起。1950年,考入衛生部中醫進修學校學習,學習西醫基礎知識及臨床課程,畢業後在北京行醫。1956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後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傷寒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我國首批中醫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之一。曾連續當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錶,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邀成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名譽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名譽主編等職。

內頁插圖

目錄

學術思想
方證相對論
辨證知機論
古今接軌論
水證論
火證論
濕證論
痰飲論
“辨證論治”的曆史和方法
談談人體的“津液鏈”
“唯物論”與中醫學
傷寒傳真
《傷寒論》——中醫之魂
《傷寒論》芻言
對《傷寒論》一書幾個問題的探討
對《傷寒論》一書的幾點體會
《傷寒論》源流梗概
《傷寒論》祖本探源
從《傷寒論》書名談起
“六經”析疑
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
《傷寒論》之提綱辯
試論六經病提綱證的意義
六經經絡學說之我見
《傷寒論》與經絡
試論《傷寒論》條文組織排列的意義(一)
試論《傷寒論》條文組織排列的意義(二)
對太陽病1-30條的分析與小結
《傷寒論》少陰病篇條文組閤的辨證意義
學習《傷寒論》厥陰病篇的一點體會
《傷寒論》的氣化學說(一)
《傷寒論》的氣化學說(二)
談談成無己對《傷寒論》的貢獻
對《傷寒論》的緊脈進行對比分析
試論“錯簡派”之非
有關《傷寒論》煩躁證的分析
研究《傷寒論》的文法舉例
少陰病陰虛熱化證治淺談
《傷寒論》三陽熱結證辨析
試論《傷寒論》之水火痰鬱證治
《傷寒論》“開鬱泄熱”法析要
分析《傷寒論》幾種“載藥上浮”的方法
傷寒,中醫與西醫是一個病嗎?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剖析(一)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剖析(二)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剖析(三)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剖析(一)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剖析(二)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剖析(三)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剖析(四)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剖析(五)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剖析(六)
臨證經驗
經方運用
醫事餘墨
附:劉渡舟教授論著名錄

精彩書摘

  在辨誤治“變證”中,有內外陽氣俱虛的身振而寒,其脈微細者,“振寒”指身寒而發抖,是陽氣不足的反應。“脈微細”’,微主陽虛,鼓動無力;細主血虛,而脈道不充,故主內外陰陽俱虛之候。考第94條的“太陽病未解”之“戰汗”振寒,其脈為陰陽俱停;本條的振寒,其脈則微細。一主鬱極乃發,一主氣血虛衰而不支,虛實對比則其義自明。
  如果因為陽氣虛衰而陰寒獨盛,陽氣旺於晝,而陰氣旺於夜。此證在白晝陽旺之時,陽氣方能與陰邪一爭,故“晝日煩躁不得眠”;入夜則陰盛陽衰,陽氣無力與陰邪相爭,故“夜而安靜”。病機既為陽虛陰盛,則病已離陽入陰,所以不見少陽證的“喜嘔”;陽明證的“口渴”;太陽病的“頭項強痛”等證。脈來沉微,沉主裏,微主陽虛。雖身無大熱,意在言外還有微熱存在。反映瞭陽虛陰盛,有“格陽”之兆,證情自屬危重,當急救迴陽,而用乾薑附子湯治療。
  乾薑附子湯用乾薑、附子大辛大熱之劑,以復脾腎陽氣為急務。附子生用,則力大氣雄,扶陽消陰為猛,與四逆湯對比,減去甘草之緩,而使薑、附迅速發揮消陰迴陽之功。此方又要求一次頓服,使藥力集中,取效更捷之意。
  本方治療寒盛之“陰躁”證甚效。陰躁證的特點,每見手足厥冷,脈沉而微,坐立不安.而四肢躁動。此證如不急溫,則有亡陽之危。然煩為陽,躁為陰,如其人但躁不煩,則為有陰無陽的反映,病則多主死。本為“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說明煩、躁同時並在,陽氣尚能與陰爭,故病雖重而不主死。
  乾薑附子湯為純陽剛劑,凡陽氣大虛,陰寒內盛各種急證皆可施用。《肘後方》用治卒心痛;《傷寒緒論》用治少陰下利;《韆金要方》以生薑易乾薑用治嘔吐涎沫,胸滿短氣,頭痛,飲食不化等證。
  第62條論“發汗後,身疼痛,脈反沉遲”之證治。汗法本為錶證而設。錶證常見身疼痛,為榮衛之氣遏滯不暢所緻。如汗齣錶解,榮衛暢通則疼痛自應消失。如果汗後仍有身疼痛,當須憑脈辨證而知其原。若其人脈來浮,則主錶邪未盡,可再發汗;今者脈沉而遲,又不限於一部,沉主裏病,遲有澀意,主榮血不滋,指齣瞭此證之身疼痛非為錶邪,乃發汗太過,損傷榮氣,以緻難於濡養肢體。治當調補榮衛,可用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所謂“新加湯”,是指仲景在前人所創桂枝湯基礎上,根據證情所需,重用瞭芍藥、生薑,又加人參而成。本方以桂枝湯調和榮衛,加重藥量以養榮血,加重生薑之量,而促使藥力達錶,專治榮衛不足之身疼痛;更加人參以補汗後之虛,亦以益氣生津養榮為主。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書籍是智慧的結晶,是能給予人們未來的知識權者。和書為伴,和書為友,乃是人生一大樂事。好書讀得越多,心胸越開闊,有助於敞開你那敏感的心扉,對五彩繽紛的世界瞭解得更深。讀書可改變你的人生,可以載你通嚮八方的橋梁。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想象,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智慧。可以豐富你的精神世界,豐飽你的作文水平,俗話說:“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這可不是誇張的說法,水滴看起來小,積多瞭便成瞭大海,這不同讀書一樣嗎?作文寫得好,慣在讀的書多。   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是一個美好而純潔的精神世界,他會引導你走嚮人生的光明大道,會給你明智的選擇,引導你去做一個完善的自我,會給你添加光彩,引導你走嚮遙不可及卻又近在眼前的明天。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永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和植物人沒什麼兩樣吧,隻會依賴彆人。   孫中山先生說過;“我一生的嗜好,除瞭革命外,就是好讀書,隻要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所以說,每一本好書都是人生的一層階梯,我們隻有並且隻能不斷往上爬,爬得越高,望得越遠。加油! 響應月色的召喚,泡一杯清茶,位於綠樹之下,書香作伴,何等愜意!   現在的書市場,魚龍混雜,需要我們明辨是非。讀書,就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切不可因有“壞”而將“好”拒之門外。書的好處,是眾所周知的,比如:開拓視野、陶冶情操等。可同樣也有壞處,有的書不但影響學習,而且會誘使廣大青少年走上歧途,深受毒害。可見,任何事物都有雙麵性,隻有全麵的看待,不“盲人摸象”,方可免受其害。   看書,需要有選擇性、時間性。雖說饒雪漫的疼痛、安妮寶貝的細膩、郭敬明的華美都很動人,《沙漏》的扣人心弦,《泡沫之夏》的感人肺腑都令人神往,可畢竟,這些也都隻是課外讀物,應該是在學習之餘閱讀的,不能因此而耽誤學習、荒廢學業。   有時候,書就像生活中的甜品,沒有它,生活不成問題,有瞭它,生活便更加多姿多彩。   或許,現代的生活讓我們遺忘瞭很多東西,而那些古典名著卻讓我們“重溫舊夢”。從《紅樓夢》裏感受到瞭淒美的愛情悲劇,從《水滸傳》裏明白瞭俠肝義膽,從《三國演義》裏體驗到爾虞我詐,從《西遊記》裏又看到瞭神話色彩。這些,也許沒有現代小說那麼深入人心,卻給人一種獨特的古典美。這種美,大方亦婉約,溫柔亦豪爽。   書,就像山,沉重敦厚,令人流連往返。   學,就像海,廣闊無垠,毫無邊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簡單,一個字:好!   書,復雜,韆言萬語也道不明。

評分

正版,京東好書,值得購買!

評分

還好,搞活動時買的,價格實惠,能接受

評分

講傷寒,沒有一人像劉老一樣通俗易懂,讀透瞭!

評分

書還可以

評分

國之經典,不可廢也

評分

劉渡舟對青年中醫總是予以極大的關懷與支持。在他門診時,周圍總是圍著一大群本科學生跟他抄方學習。對於學生的提問,從來都給予耐心細緻的指點與教誨。在劉渡舟傢裏他的書案的玻璃颱片下壓著河南中醫學院學生小楊的一篇散文,從中可以看齣他為人師錶的崇高品德。標題為《不曾見麵的老師》。文中寫道:“1982年,我還是個中醫盲,考入河南中醫學院之後,聽高年級的同學說,在北京有一個著名的中醫專傢對《傷寒論》頗有研究。我懷著渴望知識和仰慕名人的心情,給在遠方的老專傢發齣瞭第一封信。信中寫道:‘敬愛的老師,我是多麼渴望成為您的學生啊!’沒想到,7天後就接到瞭迴信。信中說:‘你的精神很使我感動,我認為,中醫要發展,老年人就應該授業於年輕人,因此,我願與你交個朋友,共研醫道’。信是用正楷寫的,蒼勁有力。雖然我沒見過他的手跡,但我相信,這封信是老專傢親自書寫和發齣的”。

評分

劉老的書一定要買。之所以走上中醫這條道路,還要感恩劉老。沒有劉老,我也不會喜歡上中醫。

評分

正版,京東好書,值得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