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評分
3.經過與有關締約國協商,該委員會作齣決定把瀕危遺産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評分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壩,可能會淹沒尼羅河榖裏的珍貴古跡,比如阿布辛貝神殿。1960年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瞭“努比亞行動計劃”,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萊神殿等古跡被仔細地分解,然後運到高地,再一塊塊地重組裝起來。 之後,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起草瞭保護人類文化遺産的協定。於1972年倡導並締結瞭《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産,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産中心組織權威專傢考察、評估。世界遺産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最後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並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稱為世界文化遺産。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是政府間組織,由21個成員國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決定哪些遺産可以錄入《世界遺産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産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委員會選舉七名成員構成世界遺産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團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的工作。世界遺産委員會承擔四項主要任務:
評分不錯
評分世界遺産分為:自然遺産、文化遺産、自然遺産與文化遺産混閤體(即雙重遺産)、文化景觀以及非物質遺産等5類。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産878處,其中文化遺産679處,自然遺産174處,世界文化遺産與自然遺産閤體(雙重遺産)25處,這些遺産共分布在全世界145個國傢和地區。自2007年11月起,已經有185個國傢和地區簽署瞭世界遺産公約。
評分世界文化遺産(Cultural Heritage)專指"有形"的文化遺産,和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完全不同。 世界文化遺産主要包括——文物:從曆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齣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以及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的銘文、洞穴以及其綜閤體;建築群:從曆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閤方麵具有突齣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遺址:從曆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齣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1]
評分3.經過與有關締約國協商,該委員會作齣決定把瀕危遺産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