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學研究者 文學愛好者 全書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於唐前博物類小說的源流進行瞭比較係統的梳理。
內容簡介
博物類小說,一般是被名為地理博物類誌怪小說,放在誌怪小說的框架之內進行研究的。而且因其敘事成分少、誌怪色彩淡,所以研究者對於這部分作品關注較少,本書進行瞭全麵係統研究。
作者簡介
張鄉裏(1980-),女,漢族,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古代文學博士,擔任《先秦文學》、《詩經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專傢專題——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大學語文》、《古代文學作品導讀》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目錄
前 言 1
一、研究現狀 1
二、研究對象 3
1、關於“唐前” 3
2、關於“博物類小說” 5
三、研究思路 6
第一章 名實之辨——古代小說觀念的演變情況 9
第一節 以今律古與文化原我——古代小說觀念的研究現狀 10
第二節 語義學層麵上的小說觀 15
一、“說”的語義分析 16
二、以“說”命名的作品及其文體分析 18
三、小說作品分析 24
第三節 諸子的“小說”觀 29
一、先秦諸子的小說觀 30
二、漢代諸子的小說觀 34
第四節 史學傢的小說觀 43
一、《漢書?藝文誌》中的小說觀 46
二、《隋書?經籍誌》中的小說觀 48
三、《史通》中的小說觀 53
第二章 博物小說的類屬及其形成 59
第一節 博物類小說的類屬 59
一、古小說的分類情況 60
1、古人關於小說分類的論述 60
2、今人關於小說分類的論述 64
二、博物小說與誌怪小說的區彆 67
三、博物小說獨立為一類的理由 71
第二節 博物類小說的形成 78
一、先秦時期:博物小說的孕育期 78
二、漢代:博物小說的萌芽期 86
1、學者的博物知識 88
2、方士的博物知識 91
三、魏晉六朝:博物小說形成期 94
第三節 博物小說與地理書、草木狀等書的關係 98
一、博物類小說與地理書的關係 99
二、博物類小說與草木狀、竹譜、禽經等作品的關係 108
第三章 博物小說的孕育期:先秦 116
第一節 博物之祖——《山海經》 116
第二節 《山海經》中的地理知識 127
一、各地地理知識 127
二、四方觀念 129
三、中心觀念 132
第三節 《山海經》中關於礦物和植物的知識 137
第四節 《山海經》中關於動物的知識 144
第五節 《山海經》中關於遠國異民的知識 154
第四章 博物小說的萌芽期——漢代 174
第一節 地理書中的博物知識及其變化 174
一、地理知識的變化 175
二、對物産關注點的變化 181
1、不死觀念的流行 182
2、動植物的祥瑞化 184
三、異人的變化 187
四、神的變化 192
五、虛構與嘲諷 195
第二節 小學著作與子書中的博物知識 199
一、小學著作中的博物知識 200
二、名物與博物 207
三、子書中的博物知識 216
第三節 以君王為中心的博物知識——《漢武帝彆國洞冥記》 223
一、《四方令》與《王會解》 223
二、《禹本紀》與《穆天子傳》 228
三、《漢武帝彆國洞冥記》 233
1、彆國所獻之物 234
2、武帝所有之物和人 237
3、方士所言之物和人 242
第五章 博物小說的形成期——魏晉南北朝時期 248
第一節 博物小說形成的標誌——《博物誌》 249
一、博物知識的學者化 249
1、博物君子——張華 250
2、博物學體係的構建——《博物誌》 252
3、《博物誌》中所體現的輕實踐的博物學傳統 254
二、《博物誌》一書的主要內容 257
1、神話所傳達的博物知識 257
2、巫術、方術和醫藥方麵的博物知識 259
3、經驗得來的博物知識 267
4、事物考及《異聞》、《史補》、《雜說》 269
三、《感應類從誌》與《博物誌》 272
1、《博物誌》的闕佚及《博物地名記》的齣現 272
2、《感應類從誌》與《博物誌》關係考 275
第二節 地理體博物小說 283
一、地理書的遺響——《玄中記》、《名山記》 284
二、地理體博物小說的新變——《述異記》 292
第三節 名物體博物小說 297
一、名物體小說的類彆化傾嚮 298
二、博物知識的傳聞化 303
三、“辨其名物”的結構方式 306
四、《荊楚歲時記》 310
第四節 雜傳體博物小說 313
一、以物為中心內容 314
二、雜傳體博物小說的藝術成就 323
1、人物、事件的描述 323
2、虛構與文采富艷 328
結 語 333
參考文獻 337
前言/序言
一、研究現狀
現階段,古代小說研究空前繁榮,齣現瞭大量的相關研究成果,在小說史研究,小說類型研究,小說的敘事方式、文體特徵及原型母題的研究等方麵,均取得瞭可喜的成績。但小說作為小道,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所以,相對於詩歌、散文的研究來說,小說研究比較滯後,還存在諸多問題,甚至今天對於小說一詞的確切所指都有爭議,小說的概念及分類這兩個基本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造成這種睏境的原因有二:一是小說研究起步晚,二是在研究小說時往往會受西方文學理論的影響。所以,在對古代小說的分析和研究過程之中,有時會有隔靴搔癢之感。小說觀念的模糊不清及小說分類的含混,使得古代小說研究中有一些比較難以厘清的問題。比如在小說作品及其歸屬問題的判定方麵,有時就會齣現一些尷尬情況:有的在古代目錄學著作中明言為小說的作品,今人很難再認同其為小說;小說分類從古至今非常繁亂,很難有一個被普遍接受且科學的分類標準。其中,博物類小說的研究就非常鮮明地體現瞭這種睏境。
很多學者都非常關注博物類小說的研究。楊義先生、侯忠義先生、李劍國先生、陳文新先生等著名學者,在他們的小說史著作中,對博物小說都有相關論述。近年來的學位論文及期刊論文,也有不少是專門研究博物類小說的。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學者們對博物小說都有較為具體的界定,並係統地對具體作品進行瞭分析;有的學者還嘗試著總結博物類小說的文體特徵,梳理它的産生、發展的脈絡,探討它對後世小說的影響,等等。這些成果,給博物小說研究的深入開展打下瞭良好的基礎。
當前的博物小說研究,整體呈現齣兩種傾嚮:一是從小說是敘事的文體這種觀念齣發,將一部分博物小說排除在研究視野之外,即便關注到這些作品,也隻是簡單概括幾句,並且對它們的評價不高;二是從博物小說隸屬於誌怪小說齣發,強調博物小說的怪異色彩,而這導緻瞭對一部分作品的忽視,甚至是對具體作品的菲薄。這兩種傾嚮,均是由於小說概念不清晰及類型劃分的含混所造成的。
“小說”一詞所涵蓋的內容,從古至今發生瞭較大、較多的變化。眾多雜亂的關於小說的界定姑且不說,即使是比較權威的目錄學著作,如《漢書?藝文誌》、《隋書?經籍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對小說的界定以及小說作品的著錄也各有不同。而這是由於小說作品的推陳齣新、史書陣營內部的清理等因素,所引起的小說觀念的變化。從最初作為明理的子部,逐漸變為敘事的“史餘”,小說觀念在唐代有一個質的變化,完全打破瞭傳統目錄學中的子、史界限,成為一種兼容並包的文體。而隨著唐傳奇、宋元話本小說的勃興,尤其是學者非常重視的章迴小說的發展,小說明顯偏離瞭說理的軌道,而偏重於敘事瞭。
同時,外國小說觀念也影響瞭我們對中國古代小說的認識。在《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中,陳文新先生將學者研究漢代小說時的心態劃分為三種:“一是既藉鑒西方的小說觀念,又尊重中國傳統的小說觀,摺中於二者之間;二是尊重中國傳統的小說理念,並依據其曆史形成的規範來看待它,評價它;三是用西方的小說觀念作標準來衡估中國古代作品並建構小說史模型。魯迅、程毅中等是第一種類型的代錶,餘嘉锡、王瑤等是第二種類型的代錶,鬍適、鬍懷琛等是第三種類型的代錶。”這三種心態可以囊括整個古代小說研究領域中的傾嚮,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小說觀念對古代小說研究的巨大影響。而西方小說觀念的核心內容,就是認定小說的本質是敘事的、虛構的。如果用這樣的心態和立場來研究唐傳奇、宋元話本或者是明清的章迴小說,這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從西方已有的小說理論中,我們可以藉鑒新的觀點、找到新的角度或者是有更新的方法或思路,來對小說進行研究,這些都意味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如果用西方理論來分析唐前的小說作品時,往往會齣很多問題。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質疑《青史子》一書的小說性,而現在的很多學者在討論先唐小說時,也經常會將一部分古人所認定的小說作品直接排除齣小說的陣營。之所以會齣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唐以前的小說觀念與我們後世的小說觀念有本質區彆。
博物類小說正是這樣一類沒有故事情節、不注重故事性的小說作品。雖則古人對於其小說性質不存在疑問,但今人在研究時,往往對其簡單的、說明和介紹性質的文字不感興趣,認為它們與小說差距較大,還不能算作成熟的小說。
在文言小說的分類方麵,今人一般都是將其劃分為誌怪、誌人(軼事)、唐傳奇三類,在唐前就隻有誌怪和誌人兩類。而博物類小說一般是作為誌怪小說的一個分支,與記怪和神仙,或者與雜史、雜傳、雜記等一起,作為誌怪小說的一個類彆。而誌怪小說一般是被視為記錄怪異故事的作品,故學者在研究時,多注重討論其虛構、誇張的藝術手法,及其內容方麵的不同尋常。既然認定博物小說是誌怪作品,那麼在研究的時候,學者們不免就會對那些怪異神奇的內容感興趣,於是在選取和分析作品的時候,往往都比較注重其怪異色彩。但那些不具備誌怪色彩的作品勢必就難以進入研究者的視域。進入視綫的作品,也往往很難被從整體上進行客觀地審視,學者們更多是以怪異作為標準來衡量和評價它們的,所以這些作品很難受到重視,也很難得到充分而客觀的解讀與分析。
因此,在當前的博物小說研究中,有兩方麵工作要做。一是要厘清小說觀念的演變,明確小說類型的劃分。這是博物小說研究的最重要環節,隻有把這些問題解決瞭,纔可能客觀地研究博物類小說。二是對於博物類小說要作具體的、閤乎實際的研究。這是當前古代小說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隻有把博物小說的源流變遷、內容及特徵等方麵分析透徹瞭,纔能夠在整體上對古代小說有一個更為真實和準確的把握。
二、研究對象
本文的題目是“唐前博物類小說研究”,所以研究對象就是唐前這一時間段內的博物類小說。
1、關於“唐前”
之所以選取唐前這一時段,是因為對於古代小說的發展以及小說研究來說,唐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後人觀念中的小說作品這時候齣現瞭大發展,而且此期間小說觀念也發生瞭巨大的變化。
唐傳奇的齣現,對後世文言小說的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引起瞭學者們的高度關注。很多學者視唐傳奇為中國小說的開端,或者是中國小說文體獨立的標誌。雖然唐傳奇與傳統目錄學對小說的判定是存在本質區彆的,但後來它卻成瞭小說的典範。學者們在研究小說時,多贊賞唐傳奇的成就,有的學者認為真正文學性的小說是以唐傳奇為其産生的標誌的。所以,在當前古代小說研究中,唐傳奇對古代小說觀念是造成瞭很大的衝擊的。
與此同時,唐代還齣現瞭一本對小說觀念發展影響深遠的著作——《史通》。劉知幾以一個嚴謹的史學傢的立場,對史書中那些記事不實、言涉荒誕的內容大加批判,將一部分史書視為“偏記小說”,並將它們掃地齣門。這一部分作品,從史部的雜史、雜傳、地理類,轉為子部的小說類瞭。如果說唐傳奇對小說觀念的衝擊,是後世纔發生的,那麼劉知幾的這些觀念在當時就起到瞭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後來的《新唐書?藝文誌》中,大量的史部作品被納入瞭小說之中。後世稱小說為“稗官野史”、“史之餘”,或者評作者在創作時的“補史”心態等,都是受《史通》的影響。劉知幾在清理史書門戶的同時,也將傳統目錄學的史部和子部之間的界限打破瞭。因為眾多以敘事為宗的史書被放到小說的隊伍之中瞭,所以,以明理為主的子部小說傢,至此開始承擔瞭史部敘事的職責。在小說觀念的發展曆程中,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轉摺點,小說的重心發生瞭由明理到敘事的轉變。
所以,唐傳奇與《史通》的齣現,對今天的古代小說研究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對於傳統的小說觀念來說,卻是一個被改造的過程。甚至可以說,在唐代,小說觀念發生瞭一次質的變化,用流行術語說就是小說被史書“異化”瞭,成瞭一個麵目全非的另類。故唐代可以視作古代小說發展的一個分水嶺,這不僅僅是因為唐傳奇的齣現,以及後世白話小說的繁盛,更重要的是這時的小說觀念已經發生瞭本質的變化。
而這種變化造成瞭在唐前小說研究中的諸多誤解與睏惑,如郭箴一先生在《中國小說史》中說:“漢魏六朝實無小說;隻有一些零碎的筆記,可以勉強算作小說。”侯忠義先生在《漢魏六朝小說簡史》的“緒言”中也說:“唐以前的小說……還不能算作成熟的小說,更不能用今天的小說標準去衡量、評價它們。”用唐以後,尤其是今天的小說觀念去看待唐前小說的話,確實會産生唐前沒有小說、或者是沒有成熟的小說這樣的觀點。
但是,早在先秦,就已經有關於小說的論述瞭。在《漢書?藝文誌》、《隋書?經籍誌》等著作中,對唐前這一時段的小說不僅有界定,而且還有具體作品的著錄。所以,我們無法迴避唐前已有小說這一事實,隻是它們與後世小說存在本質區彆。本文以唐前為限,就是要對這一時段的小說作一接近其事實本身的認定與研究。
2、關於“博物類小說”
由於小說觀念的變遷,尤其是受西方小說觀念的影響,小說研究者們往往特彆強調小說的敘事性。在研究中,敘事成分常常成為判彆小說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博物類小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比較受冷落。因為它沒有故事情節,也少有人物,用今天的觀念去研究它們,隻能得齣它們成就不高的結論。
很多學者都注意到瞭博物小說與其他小說的不同,如侯忠義在《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一書中說:“博物類誌怪小說,與《列異傳》、《搜神記》、《搜神後記》等不同,它並不是單純的‘記怪’,而是兼有‘博物’(即對事物的博聞多識)的特點。這種體例,在誌怪小說中,獨樹一幟,自成流派,後繼者不乏其書,構成誌怪書的一種固定類型。因其內容上又多有山川地理等神怪故事,明顯受《山海經》的影響,故這類故事又稱山川地理博物類。”李劍國先生在《唐前誌怪小說史》中也說:“地理博物體誌怪小說,指的是專門記載山川動植、遠國異民傳說的小說,如《山海經》、《神異經》、《十洲記》、《洞冥記》等等。其文體與上述三體(雜史體、雜傳體和雜記體)有所不同,通常很少記述人物事件,缺乏時間和事件的敘事因素,它主要是狀物,描述奇境異物的非常錶徵;即便也有敘事因素(如《洞冥記》),中心仍不在情節上而在事物上。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敘事文體。”陳文新在《中國文言小說流派研究》和《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中都論及瞭博物體誌怪小說的特徵:從創作目的看,博物體小說的創作是為瞭滿足讀者對無限空間的神往之情;從體例看,博物體小說的創作是以方位的轉移為依托的;從寫法看,博物類小說是從地理書發展而來的,重在說明遠方珍異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所以生動的描寫較之麯摺的敘事更為重要。
這些觀點都非常準確地概括瞭博物類小說的特性。學者們從其特性齣發來審視、研究這一部分作品,也得齣瞭較為中肯的結論。但是受學界將唐前小說劃分為誌怪、誌人兩類的影響,各傢一般都是將博物類小說視為誌怪小說的一個分支,在研究時,不免會用誌怪小說的標準來衡量、評價它們。而這也造成瞭對博物小說的一些誤解。而且因為博物小說與《山海經》等地理書的密切關係,在研究時,往往會凸顯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將這一類小說稱為“山川地理博物類誌怪小說”或“地理博物類誌怪小說”,並強調地理知識在內容及結構上的重要性。而這對於博物類小說來說,無疑會使其範圍縮小。
所以,應該將博物類小說從誌怪小說的束縛下解放齣來,將其視為獨立的一個類彆,對其做實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在理清唐前小說觀念的情況下,從具體文本齣發,來考鏡源流,梳理博物小說發展的脈絡,劃分好其內部類彆,從整體上分析其內容及創作特點,並通過對博物類小說的研究,來探究古代小說被忽視的一些特性。
三、研究思路
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一書中,寜稼雨先生將大量的博物類小說放在雜俎類中,並且說:“從中國小說的起源來看,這些雜俎小說大概最符閤中國最早的小說概念。”我們可據此推論:博物小說大概也是最符閤中國最早的小說概念的。而且前文也論及瞭小說觀念由說理嚮敘事的轉變,以及博物類小說的缺乏故事性重視說理的特徵,所以這一推論應該是比較閤乎事實的。
故本文開始就重點論述古代小說觀念的演變情況。在簡要概括當下的研究之後,首先從語義學層麵探究“說”的意義,並由此探討以“說”為名的作品的說理性質以及“小說”的解釋、說明之特徵。通過這一係列的溯源,得齣小說為說理性質的文體,是小道,即物質生活層麵上的具體知識的載體。其次從諸子對於小說的論述齣發,來逐一分析其所指:莊子、子夏、荀子等先秦諸子在說“小說”、“小道”時,指的是自己所信奉的學說之外的其他各傢學說。到瞭漢代,思想界有一統的需求,加上統治者對儒學的提倡,所以在這一時期,儒學就成為瞭正統,其他各傢思想、學派就都成瞭小說。這些是小說原初的意義,雖然與後世的小說觀念相去甚遠,但其所隱藏的鄙夷的態度對小說的發展影響深遠。而小說觀念的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史學傢的論述中。從《漢誌》到《隋誌》,再到《史通》,小說觀念經曆瞭一個範圍縮小再到擴大的過程。班固將小說傢從齣儒傢之外的諸子百傢限定為十傢當中的一傢,而《史通》則將大量敘事作品放進小說範圍,又將其由明理擴大到明理、敘事兼而有之瞭。
本文的第二章意在厘清與博物類小說相關的一些問題。其中,小說的分類也就是博物小說的類彆劃分問題是最重要的,因為這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具體作品的閱讀與評價。所以第一節在論述瞭古人及今人對於小說分類的意見之後,提齣博物類小說與誌怪小說存在較大差異,不應該將博物小說放在誌怪小說之內,並具體論證瞭此提法的依據。第二節從縱嚮的角度,分析博物小說從孕育到産生的情況:先秦時期博物知識是附著在地理書中的,所以諸如《山海經》之類的地理書雖可以算作博物之祖,但還不是真正的博物小說,隻是博物小說的孕育期;兩漢時期博物知識得到瞭較好的發展,但是也齣現瞭分化的傾嚮:一方麵是學者們的注重知識確定性的博物,一方麵是方士們齣於欺騙的荒誕之言。前者主要集中在小學著作和《風俗通義》等子書中,後者則主要錶現為《海內十洲記》、《漢武帝彆國洞冥記》等書中。尤其是後者,對於後世博物類小說的發展、甚至對現代小說觀念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到瞭魏晉六朝,隨著《博物誌》等書的齣現,博物類小說纔真正形成。第三節主要是理清博物類小說與地理書、草木狀、竹譜、以及一些農傢著作的關係。這幾者之間有重閤的情況,哪些是博物小說,哪些不是,在此處進行瞭辨析。
所以前兩章都有“名實之辨”的性質,重在討論博物小說是什麼的問題。而後三章則是“源流之變”的研究,是對於博物小說的孕育、形成,以及內部分化作細緻的分析。
第三章主要介紹先秦階段作為博物小說源頭的《山海經》,提齣瞭《山海經》為帶有博物性質的地理書,並細緻地分析瞭其中所記載的博物知識,如關於地理、礦物、植物、動物、遠國異人的知識,及其對後世博物小說的影響。
第四章是寫博物小說萌芽的漢代,這一時期的博物知識在地理書中仍有較多記載,但是與《山海經》相比已經發生瞭較大的變化。而小學著作中的名物學知識則代錶著博物知識發展的另一個傾嚮,也為後世博物小說中注重實際的辨析色彩打下瞭基礎。這一時期的《洞冥記》在傳統目錄學分類中屬於史部,它以史書的方式記敘博物知識,與現代的小說觀念比較貼近。因為這些作品或為地理書如《河圖括地象》、《遁甲開山圖》、《括地圖》、《玄黃經》、《神異經》、《十洲記》,或為小學著作如《爾雅》、《說文解字》、《釋名》等,或為史書如《洞冥記》,所以博物知識都是依附於這些作品的,還沒有完全獨立齣來。故對於博物小說的發展來說,漢代還處於萌芽期。
第五章主要是討論博物小說的形成期——魏晉六朝。《博物誌》的齣現,可以視作博物小說形成的標誌,因為《博物誌》就是博物知識的載體,而不再是地理書、史書或小學著作。雖然它本身帶有地理書、小學著作、史書的色彩,但已經是以“博物”為目的、以記載博物知識為宗旨的小說作品瞭。在《博物誌》中,張華構建瞭屬於中國
唐前博物類小說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前博物類小說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