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早在16世紀,産於東方的茶葉即曾齣現在西方人的遊記中,他們到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旅行時,發現中國人有飲茶的習慣,經常在空腹時喝一兩杯茶用於治療熱病、頭痛、胃痛等病痛。而拜訪中國的上流傢庭時,主人會以飲茶款待貴客。因此,歐洲人對茶葉“最初的印象”是:茶是一種藥,是體現待客之道的飲料。隨著時間的流轉,茶葉不僅是一種飲品,更代錶著一種文化。中西方因各自傳統文化的不同,産生瞭迥異的飲茶文化。西方形成瞭以英國為典型的紅茶文化,紅茶文化飄逸著貴族的氣息,帶著重商主義的色彩,歐洲強權為瞭滿足對紅茶及其佐料蔗糖的需求,不斷擴大殖民地甚至不惜掠奪和販賣奴隸, 中國茶貿易之開始發展、鼎盛、衰微,也隨之皆受製於外國市場。西方國傢為能確實獲得價廉物美之茶,嚮印度、锡蘭與日本發展茶栽培業與投資製茶工廠,強製亞洲茶葉生産國發生競爭。本書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曆史片段,揭示瞭中國茶葉在近代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展現它足以傲視咖啡、可樂等西方飲品的多彩多姿的一麵。
內容簡介
雖然喝茶的習慣源於中國,但東西方卻由於本身傳統文化的不同、環境的相異而産生不一樣的飲茶文化。飲茶文化既是東方精神文化的象徵,也是西方物質文化的錶象。在全球化發展的今日,在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下,重新審視茶葉在當時的流通情況及其影響,展現它足以傲視咖啡、可樂等西方飾品的多彩多姿的一麵。
作者簡介
陳慈玉,日本東京大學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近代中國經濟史,近代日本經濟史。著有《近代中國茶業的發展與世界市場》、《近代中國的機械繅絲工業》、《日本曆史與文化》(閤著)、《清代糧食畝産量研究》(閤著)、《颱北縣茶業發展史》、《颱灣礦業史上的第yi傢族――基隆顔傢研究》、《日本在華煤業投資四十年》、《近代中國茶業之發展》。
目錄
自序
緒論
多樣的品茗文化
西方與東方的接觸
中國茶葉的國際貿易與生産
新消費國之登場
中國茶葉的國際競爭
餘論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文明小史 生津解渴:中國茶葉的全球化》:
在與年俱增的中俄茶貿易中,雖然由於海上交通發達與長江航運權的開放,使得經由敖德薩的輸齣茶突然增加,但恰剋圖的茶貿易依然不曾衰減。雖然在19世紀70年代,經恰剋圖的茶貿易占中俄茶貿易的88%,19世紀80年代占有71%,19世紀90年代則為54%,而經由敖德薩的則為10%、20%與32%,但這並非錶示恰剋圖之茶輸入量降低,而是由於全部總輸入量增加的緣故。
恰剋圖茶貿易之所以不太受海運發達之影響,根據《海關報告》,其原因是:1.大量經由恰剋圖而輸入的磚茶為“自長城至北冰洋,自太平洋岸至烏拉爾山的西伯利亞諸民族”所愛飲用,且因俄國經略中亞,在南西伯利亞和中亞開設瞭新市場,再加上1864年俄國政府禁止磚茶從西邊國界輸入的緣故。2.經由濛古陸路輸送的茶葉之品質與香氣,比經由海路輸送到歐洲的茶葉略勝一籌。事實上,如前所述,由海路運輸之茶(包括福建茶),因為商人的投機取巧,都摻有混閤物而遭受批評。3.因磚茶需求日增,俄國茶商為瞭滿足此一市場,乃於1869年在漢口、1872年在福州設立瞭使用蒸汽機的磚茶工廠,以便製造品質優良、水準一定的磚茶。因此,雖然經由恰剋圖之茶葉比海路輸入的昂貴,但俄國茶商往往權衡市場需求而獲取適當的高品質茶,故由恰剋圖輸入的茶葉數量,仍然超過經由海路的茶葉總量。
總之,中俄茶貿易一直以恰剋圖貿易為中心,漢口在開港之前,是陸路運輸的起步之處;在開港以後,則為漢口一上海一天津一張傢口一恰剋圖路綫之水路起點,且為漢口一上海-倫敦一莫斯科之海路運輸的齣發港,而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並可自漢口直接運茶至敖德薩。在1878年俄國義勇艦社(Russian Volunteer Fleet)設立漢口一敖德薩定期航路以後,俄國資本更掌握瞭海運茶葉至敖德薩的權利,例如阜昌洋行(Molchanoff Pechatnoff & Co.)便是其總經紀人。他們獨占此綫之茶貿易,並無英國商人的競爭,故集中於漢口以便運往俄國的兩湖茶逐漸增加。天津也因為位於中俄茶貿易的水路與陸路轉運點而繁榮;恰剋圖則因輸往俄國的茶總量增加,遂不至於因海運開闢而動搖其地位。
進而言之,中俄茶貿易之所以逐漸增加,乃是由於俄國對於磚茶之需要與年俱增的緣故。磚茶的製造和輸齣皆為俄商所獨營,其所以成功是由於茶末(原料)廉價、製造費低、輸齣稅低和俄國進口稅低的緣故。當時最大之花費就是運費(水路和陸路)。雖然俄國商人亦輸齣茶葉,但數量並不多,他們最主要的工作是製造磚茶。彼自俄國訂單所得的傭金很高,絕不會招緻損失,所以磚茶之製造與輸齣逐漸為其所獨占。往昔,中國人在兩湖産茶區以茶末製造磚茶,由山西商人長途跋涉,運至濛古,俄商則到恰剋圖交易。自中俄《北京條約》漢口開港之後,俄國資本開始深入兩湖産茶內地。1870年起,陸續在九江、福州等地設立工廠;1876年將兩湖茶區之工廠遷至漢口,集中於漢口租界。他們以茶末和茶葉為原料,利用蒸汽機和其他機器製造磚茶,結果用料更省,品質也比手工製造的還要堅實,更在濛古和西伯利亞廣泛地被飲用。然而這一特殊貿易,直至19世紀80年代為止,皆為俄國人所獨占,這不僅是因為中俄條約使俄國人能夠享有自漢口直接利用水運運輸至天津的特權,更因這種事業(製造與運輸)需要強大的資本——在中國設置工廠與交易所,茶葉齣售前長時間運輸所需之費用,必須熟悉內陸運輸之特色與所使用的語言,還得具備關於茶葉性質以及焙製過程等方麵的充足知識。
……
前言/序言
近代以前,東亞、中亞、西亞、歐洲各民族與中國接觸時,在手工業製品和技術方麵,得自中國者多,給予中國者少。因此手‘工業可以說是形成中國“地大物博”的“宗主國”政治權威之一重要物質基礎。直至21世紀的今日,Silk(絲)、Nankeen(南京棉布)、China(陶瓷器)、Tea(茶)等國際語言仍象徵著往昔燦爛的中國手工業,曾經贏得西方的贊嘆。
我在30年前開始研究茶業史,當時所以醉心於茶業,是因為它是東西文化交流的媒介,是英國在18、19世紀從事海上貿易時所展開的東亞三角貿易之重要一環;它所呈現齣的飲茶文化是東方精神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是西方物質文化的錶象。藉著對茶業史的瞭解,我略微知曉瞭所謂“西力衝擊”的意義和內涵,也認識到19世紀以來東方和西方交會時所迸放齣的“火花”,從而湧齣瞭愛鄉情懷。而在全球化議題發燒的今日,我們重新檢視茶業在當時的流通情況及其影響,適足以說明它是全球化的中國商品。
基於這種認知,我撰寫瞭這本小書。試圖指齣在全球化進程中,雖然以茶業為飲料的習慣源於中國,經陸路與海路傳播至世界各個角落。但在東方與西方,卻由於本身傳統文化的不同,環境的相異而産生不一樣的飲茶文化。西方是以英國為典型的紅茶文化,此紅茶文化飄逸著貴族的氣息,帶著重商主義的色彩,促使歐洲強權為瞭滿足對紅茶及其佐料蔗糖的需求,不惜伸展帝國主義的魔掌,在當時所謂的“落後”地區一而再、再而三地製造殖民地,展開商品掠奪和人身買賣(奴隸)的活動。影響所及,中國茶貿易之開始發展、鼎盛、衰微,皆受製於外國市場。尤有甚者,當時支配貿易的外國商人為能確實獲得價廉物美之茶,於是嚮印度、锡蘭與日本發展茶栽培業與投資製茶工廠,強使亞洲茶葉生産國發生競爭。
本書就是從這些觀點去構思的,期盼能描繪齣中國茶葉在近代世界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顯現齣它足以傲視咖啡、可樂等西方産品的多彩多姿的一麵。
兩三年來,若非中興大學文學院林富士院長(當時是“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的不斷鼓勵與積極審查,我恐怕無法完成此書,現謹緻以十二萬分的謝忱。政治大學曆史係彭明輝教授於百忙之中細心閱讀拙稿、指齣不少謬誤,實在感激不盡。
文明小史 生津解渴:中國茶葉的全球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明小史 生津解渴:中國茶葉的全球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非常好的經典之書,值得擁有,值得仔細閱讀!有意思!
評分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
信賴京東。東西很好,服務很棒,價格便宜,還會再來!
評分
☆☆☆☆☆
這本書不錯。
評分
☆☆☆☆☆
此用戶未及時評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
☆☆☆☆☆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評分
☆☆☆☆☆
是因為自己是誰呢?!在一乏人參與8??!霸道和……喝醉後
評分
☆☆☆☆☆
挺好的,裝幀極美,古樸的綫裝,現代的裝訂,開本小,特彆舒服。
評分
☆☆☆☆☆
信賴京東。東西很好,服務很棒,價格便宜,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