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台湾学者李贽思想研究概况、李贽思想研究展望、朱明的家法、白银“密窖”、泉南佛国与海滨邹鲁、蔡清:从祀孔庙的李贽乡党、宗族:儒教社会之土壤、林载贽的庭训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李贽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明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
四、20世纪70-90年代
五、20世纪末至今
六、台湾学者李贽思想研究概况
七、李贽思想研究展望
第一章 李贽生活的社会背景
一、朱明的家法
二、白银“密窖”
三、泉南佛国与海滨邹鲁
四、蔡清:从祀孔庙的李贽乡党
五、宗族:儒教社会之土壤
六、林载贽的庭训
第二章 学校以及科举生涯
一、程朱理学的科举化
二、科举必由学校:儒教的场所
三、明代科举考试:甲榜与乙榜
四、八股:从明经义到缮写誊录生
五、场上之文与场下之文
第三章 入道之门:从王学开始
一、生命的困顿:从辉县教谕到两京国子监
二、潜心道妙:道之饥渴与师友劝掖
三、狂者的担当:对深造自得之学的呼唤
四、良知:生命困境激发之领悟
五、良知与致良知
六、由私学到圣学:王学的影响
第四章 求道师友:李贽的学术渊源
一、留都讲会
二、求道于胜己之友
三、李贽与焦兹
四、李贽与耿定理、王襞
五、李贽与“二溪”
六、龙溪传人
第五章 牧民与参禅:治平事业之践履
一、姚安牧民
二、教化:儒教与异教之间
三、佛都探藏:对性命下落的窥测
第六章 安身立命与儒道儒教之辩
一、客寓求道
二、生死情切的时风
三、李贽为己之学
四、正统与异端:耿李论战
第七章 礼教视野下李贽妇女思想
一、《六经》女性观
二、《列女传》、《女戒》:节烈与妇道
三、缠足与旌表
四、生死理欲之间:宋明理学中的女性问题
五、李贽妇女思想、言行与风教
六、女教本义
第八章 李贽儒学思想:以经史为核心
结论:还原性诠释法与儒教社会
参考资料
后记
精彩书摘
四、李贽与耿定理、王襞
李贽在南京结识的另一位道友,是耿定理。耿定理(1533-1584年),字子庸,号楚倥,学者称其八先生。湖北黄安人,耿定向之弟。耿定理求学“始事方湛一。湛一本不知学,而好虚名,故去之。最后得一切平实之旨于太湖,复能收视返听,得黑漆无人无门之旨于心隐,乃始充然自足,深信而不复疑也”。耿定理“有德不耀”,“有才无官”,“始终以学道为事”,超然于尘俗之上,不求名,不科考。其学识高过当时之人,觉得“唯世人莫可告语者,故遂终身不谈”,只是和其兄“讲论于家庭之间而已”。二耿兄弟互为师,而其兄学问赖耿定理之力为多。李贽赞许耿定理人道之深曰:“虽学道,人亦不见其有学道之处,故终日口不论道,然目击而道斯存也。”
楚倥为学“不烦言说,当机指点”,隆庆六年(1572年),李贽和耿定理商学于金陵,李贽记载道:“岁壬申,楚倥游白下,余时懵然无知,而好谈说。先生默默无言,但问余曰:‘学贵自信,故曰‘吾斯之未能信。’又怕自是,故又曰‘自以为是,不可与人尧、舜之道。,试看自信与自是有何分别?,余时骤应之曰:‘自以为是,故不可与人尧、舜之道;不自以为是,亦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楚倥遂大笑而别,盖深喜余之终可人道也。余自是而后,思念楚倥不置。”自耿定理随机点拨李贽之后,李贽便引之以为师友,并最终弃家不回,去耿定理之家共同证道。耿定理学问重在学道的根基上用力,主张《学》、《庸》、《语》、《孟》最切之语,莫过于“未发之中”一语。李贽超然于名利之外的出世思想得之于耿定理。与耿楚倥之间的切磋,使李贽学道从此更加导向探寻心之本体,探寻超然世俗之道。
李贽曾说“心斋之子东崖公,贽之师”。东崖公即王阳明高早千艮(1483-1541年)次子王襞(1511-1587年)。王襞字宗顺,号东崖,晚年别号天南逸叟,江苏泰州安丰场人。少年随父从学王阳明,受到王阳明赞扬。后又从学钱德洪、王畿等王学著名学者。王阳明卒,王襞帮助父亲授徒淮南。父没,王襞“望日隆,四方聘以主教者沓至”。“归则随村落大小,扁舟往来,歌声与林樾相激发,闻者以为舞雩咏归之风复出。至是风教彬彬,盈宇内矣。”55岁左右,王襞至南京,(之后“与多士讲习,连榻累旬,博问精讨,靡不惬其欲以去。”李贽学习王襞之学,大概就在这一时期。
……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