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购1000册以上的用户, 本商品提供订制服务。如需加企业LOGO、腰封,或有其他需求,请发邮件至dushuhui@jd.com。请提供您的姓名、电话、公司名称、需购买的商品链接和数量、您要送达的城市,以及具体需求。
在世界级畅销书本书出版10年后,吉姆·柯林斯再次推出了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本书,这次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有的公司能够在充满不确定性乃至混乱的环境中实现蓬勃发展,而有的公司则不能?作者在全美国2万多家公司中进行了11层筛选,找出7家安然度过产业逆境与动荡的企业。基于长达9年的研究、严格的分析和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柯林斯和他的同事莫滕?汉森列出了在一个不可预测的、动荡不安的、瞬息万变的时代打造一家真正企业的原则。
内容简介
如何在一个不可预测的、动荡不安的、瞬息万变的时代打造一家真正的企业?这是这本书的主题。本书不同于柯林斯先前的著作,这是因为它的关注重点不仅仅在业绩表现上,还在时下领导者所面临的不稳定的环境类型上。作者在全美国2万多家公司中进行了11层筛选,找出7家安然度过产业逆境与动荡的企业。基于超过20人的研究团队,柯林斯和汉森对那些在充满巨大力量和急剧变革——这都是领导者所无法预测或控制的——的环境中取得成就的公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颇具争议性,亦让人感到吃惊。比如,优秀的领导者并不比对比组公司的领导者更具冒险精神、更具远见或更具创造性;他们更恪守纪律,更注重实证验证,更为焦虑。
在一个混乱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创新本身并不是一张牌,更重要的是适度创新的能力和将创造性与纪律相结合的能力。
通过引人深思的、黏性的和极其有力的实践概念,作者对传统智慧发起了挑战。这些概念包括:10倍速领导者;20英里征程;先发射子弹,后发射炮弹;生死线;先将镜头拉远,后将镜头拉近;以及SMaC方法。
柯林斯和汉森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向读者呈现了他们争议和为新颖的分析:对运气角色的定义、量化和研究。公司及其领导者并不比对比组公司及其领导者更有运气,但却获得了更高的运气回报率。本书是典型的柯林斯式著作:反传统、数据驱动、振奋人心。他和汉森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即便是在一个混乱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也可以通过选择而非运气来实现。
作者简介
吉姆·柯林斯,出版过《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和《再造卓越》等著作,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柯林斯的研究和教职生涯始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并于1992年荣膺该校杰出教学奖。目前,他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运营一家管理实验室,主要开展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为企业界和社会部门的高管提供咨询服务。
莫滕·T·汉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拥有博士学位,就读博士期间为富布赖特学者,后曾在哈佛商学院担任过教授。他是《协作》一书的作者,同时也是《管理科学季刊》学术贡献奖的获得者——该奖用以表彰他对组织研究的卓越贡献。作为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前经理,莫滕现在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开展演讲活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研究在相同的环境下,为什么结果不同的书,是一本研究在动荡环境中,如何通过“选择”来创造伟大公司的管理著作。这本书不是强调如何行动,而是强调如何选择。
——锡恩咨询集团董事长 姜汝祥
本书中关于子弹与炮弹的比喻十分有说服力,对盖茨和微软WINDOWS、乔布斯和苹果IPOD的这两个脍炙人口的成功案例回顾中,揭开了常被高度激赏无限崇拜的两个神奇崛起的面纱,还原了两个尝试、修订、放大、调整的领导者的本来,这种走下神坛,不是英雄褪色,而是常识落地,更消除了对于我们所从事的商业和管理行当那种“巫术”般的神秘误读,让可学习性、可应用性大大增强。这也让创业者和企业家更有信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副院长 清华领导力中心主任 杨斌
这本书颠覆了很多对于成就企业的错误判断,尤其是重新反思实现流行的创新和变革对于企业的意义。
——《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 刘湘明
“取得成功是一回事儿。但是,要想在充满剧变、破坏和动荡的经济环境中取得成功,就要另当别论了。那么,一些公司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的呢?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首次披露其中的玄机。
——《财富》
“这本书为那些深受宏观经济危机冲击的公司提供了有意义的、合时宜的和精准的信息。”
——《金融时报》
“通过研究,柯林斯和汉森得出了一些有趣的且有违直觉的结论……这绝不是枯燥的社会科学。柯林斯先生善于驾驭文字,其中尤以隐喻见长。”
——《华尔街日报》
“企业家和商业领导者或许会在本书中发现有用的概念,而在决策中运用这些概念将会提升他们打造公司的几率。”
——《书目》杂志
目录
推荐序一:选择,造就百年老店/姜汝祥
推荐序二:摒弃商业童话,回归有限构念/杨斌
推荐序三:迫近卓越企业的基因/刘湘明
第一章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蓬勃发展
寻找10 倍速案例公司
对比的力量
令人惊讶的数据
新视角,永恒的追求
第二章 10倍速公司
你是阿蒙森还是斯科特?
不同的行为,而非不同的环境
如何成为10 倍速领导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行20英里征程
约翰·布朗日行20 英里征程
日行20 英里征程--出乎我们意料
好的日行20 英里征程靠什么?
为什么日行20 英里征程会获胜?
阿瑟·莱文森:教会公司如何前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先发射“子弹”,后发射“炮弹”
令人惊讶的发现
创造性和纪律
先“子弹”,后“炮弹”
非校准炮弹的危险诱惑
10 倍速公司吸取失败教训
实证验证而非预测天赋
苹果公司的重生:“子弹”、“炮弹”和基于纪律的创造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越生死线
具建设性的焦虑
并非生命中的所有时间都是平等的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MaC
SMaC 方法
以严明的纪律坚持SMaC 方法
改进SMaC 方法:基于焦虑的、创造性的一致性
一致性和变革:伟大的人类张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运气的回报
是运气还是技能?
运气的角色
运气解码案例
运气的高回报率:运气的回报
运气不能成为一种策略
本章小结
后记
常见问题
研究依据
精彩书摘
1911 年10 月,两支探险队作好了出发前的最后准备,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现代历史上最先抵达南极的人。结果是一支队伍夺得胜利,并最终安全返回。而另一支队伍却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失败,因为到达南极时,他们发现他们的对手早在34 天前就已经把旗帜插在了那里,而接下来,他们与死神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结果以失败告终,凛冽的严冬最终将他们吞噬——这支南极探险队中的5 名成员全部命丧他乡。据部分成员最后写的日志以及他们给家中至亲的留言,这次探险让他们遭受了难以置信的磨难和无法忍受的冻伤,直至全部被冻死。
这两支探险队的实力可谓旗鼓相当。两名领队分别是39 岁的罗尔德·阿蒙森和43 岁的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他们年龄相仿且有着相似的经验,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前者获胜,后者失败。阿蒙森曾带队成功穿越西北航道,并参加过南极洲首次越冬探险;斯科特曾在1902 年率队南极探险,并最终抵达南纬82 度。阿蒙森和斯科特率队出征南极的时间相差无几——前后不过几天,他们都将面临超过1 400 英里 的往返行程(大致相当于从纽约市到芝加哥的往返路程),然后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那里的温度即便是在夏天也经常会达到零下20 摄氏度,且经常伴随着强气流。需要注意的是,那是1911 年,他们没有与探险营地保持联系的现代化通信工具,没有无线电、手机,也没有卫星电话,而一旦在南极被困,那么要想拯救他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一名领队率队获胜并安全返回,一名领队率队败北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是什么造成了这两人之间的区别?为什么一个人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取得非凡成功,而另一个人却连命也没有保住?对于我们的整个话题来说,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类比。这是两名领导者,他们都致力于在极端环境中取得卓越成就。回到我们的研究话题,10 倍速公司的领导者就像是阿蒙森,而对比组公司的领导者则像是斯科特。我们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讨论商业领导者,但首先,让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故事。(关于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故事,我们推荐罗兰·汉福特的巨著《地球尽头》。该书对这两个人进行了大量的、详细的比较性研究。)
你是阿蒙森还是斯科特?
在近30 岁时,为获得专家证书,罗尔德·阿蒙森从挪威赶到西班牙,参加一个为期两个月的帆船之旅。那一年是1899 年。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近2 000 英里的旅程。阿蒙森是如何完成这一行程的呢?乘坐四轮马车?骑马?乘船?乘火车?
他选择的是自行车。
之后,阿蒙森又进行了一次尝试,那就是生吃海豚肉,以确定其是否有助于补充能量。在他看来,有一天他或许会遭遇沉船事件,到时周围可能会出现成群的海豚。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了解一下海豚肉是否可以食用。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阿蒙森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作的准备工作,他训练体能,并从实践经验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知识。阿蒙森甚至还拜因纽特人为师。因纽特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常年遭受暴风雪的袭击,数百年来,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要想掌握在极地条件下的生存技能,恐怕再也没有比拜他们为师更好的方式了。阿蒙森学习因纽特人的狗拉雪橇。他发现,因纽特人从来都不匆忙赶路,而是一步步缓慢前行,因为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汗水在零度以下结冰。他借鉴了因纽特人宽松的服装款式,以利于汗水蒸发并发挥保护作用
他对因纽特人的生存技能进行了练习,以便应对在前往南极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阿蒙森的理念是,你不能等到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时,才发现你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持久的耐力;你不能等到船翻的时候,才去决定你是否要吃海豚肉;你不能等到你已开始南极探险之旅时,才想要成为一名一流的滑雪者和驯犬员。你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每时每刻都要作好准备,这样一来,在出现不利条件时,你就可以使出你所储备的强大力量。同样,在出现有利条件时,这种准备可以让你更好地向前迈进。
与阿蒙森相比,斯科特选择的是一条截然相反的路。在出征南极之前的几年里,他可以参加高强度训练,比如说越野滑雪和1 000 英里自行车赛,但他没有。他可以和因纽特人住在一起,并向他们学习,但他没有。他可以把更多的训练放在狗身上,这样他就可以顺心如意地选择狗而不是矮种马了。与拉雪橇的狗不同,矮种马会出汗,所以在冰天雪地中,它们的身上会结冰,而且它们也不是肉食动物。(阿蒙森计划杀掉那些体弱的狗,以喂食那些强健的狗。)斯科特选择的是矮种马。此外,斯科特还把赌注放在了“机动雪橇”上,但这些雪橇并未在南极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接受过全面测试。结果就是,这些机动雪橇的引擎在最初的几天内就出现了故障,而矮种马很快也都倒毙了。所以,在这次探险之旅中,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人拉雪橇”,也就是说,他们亲自拉着雪橇穿越茫茫雪原。
不同于斯科特,对于不可预见的事件,阿蒙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设立补给站时,阿蒙森不仅用旗帜标出了主补给站的位置,而且还在其两侧数英里的地方按里程递增的方式插了20 根黑色尖旗(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样一来,即便在返程时因风暴而偏离方向,他也可以在超过10 公里的范围内找到一个目标。为提高返程的安全系数,在行进的过程中,他每隔1/4 英里就会放置包装箱的一些边角料作为标志,而每隔8 英里则会插一根黑旗。与之相对的,斯科特只是在主补给站插了一根旗帜,而且在路上也没有作出任何标志;如此一来,一旦偏离了方向,他面临的将会是大灾难。阿蒙森为5 人的探险队准备了3 吨的补给品,而斯科特17 人的探险队却只准备了1 吨的补给品。
在抵达南纬80 度并向南极目的地最终挺进时,对阿蒙森探险队来说,即便是错过所有的补给站,他们所携带的补给品仍可维持100 英里的行程。而斯科特则不同,所有的补给品都已经处于即将耗尽状态,所以他们错过任何一个补给站都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个凸显两人策略区别的细节是:作为关键的海拔测量设备,斯科特只带了一支温度计,所以在不慎打碎后,他“大发雷霆并造成了严重后果”;而阿蒙森则带了4 支温度计,以防出现意外事件。
阿蒙森并不清楚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他并不了解准确的地形、山口的海拔,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他和他的探险队可能会遭遇一系列的不幸事件。然而,对于整个行程,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确定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重大事件和随机事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影响。他假定他们可能会被困在某个地方,并作好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准备;他甚至还做好了应急方案,以便在他出现意外时,探险队能够继续前行。而斯科特没有作任何准备,只是在他的日志中抱怨运气不佳。“就天气而言,我们的运气太差了。”斯科特在他的一篇日志中写道。而在另一篇日志中,他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遭遇了太多的厄运……运气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因素啊!”
1911 年12 月15 日,明媚的阳光洒在广袤的白色大地上。伴随着轻微的侧风和零下10 摄氏度的气温,阿蒙森最终抵达南极。他和他的队友在那里插上了挪威的国旗——这面旗帜一插上便“迎风展开”,并将这片高原奉献给挪威国王。然后,他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搭建了一顶帐篷,并留下了一封写给挪威国王的信,对这次探险活动的成功进行了描述;阿蒙森在信封上留下了地址和探险队队长斯科特的名字(他认为斯科特及其探险队将会成为第二批抵达南极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担心自己的探险队在归程途中遭遇意外。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斯科特的探险队正在人拉雪橇的前行途中,整整落后他们360 英里。
一个多月后,即1912 年的1 月17 日,下午6 点30 分,斯科特看到了阿蒙森插在南极的挪威国旗。“这是一个糟糕的日子。”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更令我们失望的是4 到5 级的顶风,以及零下22 摄氏度的气温……伟大的上帝啊!这真是一个鬼地方,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却未成为最先到达的人,这对我们来说太糟糕了。”在同一天,阿蒙森早已北向前行了近500 英里,距离南纬82 度补给站仅有8 天的行程。斯科特折回向北行进,此时距离大本营还有超过700 英里的行程,而他们采用的是人拉雪橇的方式。当时适逢季节变化,天气状况变得更加恶劣,风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而补给却越来越少,他们不得不在冰天雪地中跋涉前行。
阿蒙森及其探险队在1 月25 日安全抵达大本营,而这一天也正是他当初所计划的那一天。在耗尽了补给之后,筋疲力尽的斯科特在3 月中旬被困,进而陷入绝望。8 个月后,一支英国侦察队在一个凄凉的、大雪覆盖的小型帐篷中发现了斯科特及两名队员的尸体,而这里距离他们的补给站仅有10 英里之遥。
不同的行为,而非不同的环境
阿蒙森和斯科特之所以会取得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并不在于他们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环境。在阿蒙森和斯科特各自出征后的前34 天里,他们所遇到的好天气的比率是一样的,都是56% 。在同一年里,面对相同的目标和相同的环境,一个取得了成功,一个走向了失败,那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肯定不是环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展现的截然不同的行为。
在我们的研究中,领导者也是如此。同阿蒙森和斯科特一样,我们所选择的案例公司的领导者在相同时间应对相同环境的能力也是很脆弱的。然而,有的领导者却成了“10 倍速领导者”,而与之相对的领导者却不然。“10 倍速领导者”是我们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示那些打造10 倍速公司的人。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10 倍速领导者身上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将他们同对比组公司的领导者区分开来。在本章中,我们将会介绍这些特征,而在之后的章节中,我们将会阐述10 倍速领导者是如何引领和打造这些成功公司的。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10 倍速领导者相对于对比组公司领导者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特征:
他们并非更有创造性。他们并非更有远见。他们并非更有魅力。他们并非更有雄心。他们并非更有运气。他们并非更有冒险精神。他们并非更有英雄情结。他们并非更倾向于大刀阔斧的、大胆的举措。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说10 倍速领导者缺乏强大的创造力、宏大的雄心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勇气。所有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都有所体现,但在不太成功的对比组公司的领导者身上也都有所体现。
那么,是什么让10 倍速领导者脱颖而出的呢?首先,10 倍速领导者拥抱的是一种控制与非控制相统一的理念。
其次,10 倍速领导者通过一个核心行为三联体将这一理念引入到生活中:严明的纪律、基于实证主义的创造性和具建设性的焦虑。我们在本章后面部分介绍的这些行为特征与他们在混乱的、不确定的环境中取得10 倍速结果是息息相关的。严明的纪律确保10 倍速公司在正常轨道上运转,基于实证主义的创造性确保它们充满生机和活力,具建设性的焦虑确保它们继续生存下去,而第五级雄心则提供了启迪性的动力。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选择卓越》相关资料
在一个混乱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创新本身并不是一张王牌,更重要的是适度创新的能力和将创造性与纪律相结合的能力。
通过引人深思的、黏性的和极其有力的实践概念,作者对传统智慧发起了挑战。这些概念包括:10倍速领导者;20英里征程;先发射子弹,后发射炮弹;超越生死线;先将镜头拉远,后将镜头拉近;以及SMaC方法。
选择卓越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选择卓越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