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

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张文成 著,李时人,詹绪左 校
图书标签:
  • 古体小说
  • 游仙窟
  • 校注
  • 明清小说
  • 古典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小说
  • 版本研究
  • 脂砚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40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039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古体小说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6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是一篇在中国本土长期失传的小说;但是在日本,不管是在“汉风”时代,还是提倡“和魂汉才”时代,《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都是被广泛推崇的中国文学作品。本次整理,以“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为底本,以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钞本等为参校本。且采用详校详注形式,对日本古代钞本和刊本中异体字和俗体字进行比勘,在语言学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注释则尽量详细。

目录

前言
遊仙窟校注
附錄
張文成生平事蹟及《遊仙窟》創作時間考
《遊仙窟》的日本古鈔本和古刊本
《遊仙窟》版本與校勘舉要
《遊仙窟》詞語試釋
《遊仙窟》古鈔本、古刊本勘誤與質疑

精彩书摘

  日本现存《游仙窟》古刊本则以光明天皇庆安五年(二八五二)刊本最为著名,不仅因为此本是后来比较流行的东山天皇元禄三年(一六九〇)刊本《游仙窟钞》的底本,更因为后来不少校点本和注释本也往往是以它为底本的。不过,近来被影印出来的一种“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旧收藏者是已故大佛次郎,现收藏者为林望),被认为是它的原刻本,更引起了学人们的注意。一九八三年日本和泉书院影印了“无刊记刊本”,书前有葳中进所撰的《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游仙窟)解说》,对这一本子的版式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长二十七点四厘米,宽十八点七厘米共父八十五张,一张纸每半页设有长二十点五厘米,宽十五点九厘米的框,内八行,行十五字。此本正文中有大量的双行夹注。卷末还刻有一段文字:
  嵯峨天皇书卷之中,撰得《游仙窟》。召纪传儒者,欲传受也。诸家皆无传,学士伊时深愁叹。于时,木岛社头,林木郁郁之所,烧木结草,有老翁闭两眼常诵之。问,读《游仙窟》云云也。伊时闻及,洁斋七日,整理衣冠,慎引陪从,参诣翁所。”谁来?“答曰:“唯唯。”跪申为得《游仙窟》所参也云云。翁曰:“我幼少自吝受此书,年阑倦事,仅所学诵而已。”重申愿教此书:“仆苟候王家,居学士之职,少幼暗文无读,垂哀矜。”翁谙读之,伊时付假名。读一帙毕,还归之。后送种种珍宝,庵迹异香郁郁,无其迹。其后感书,几乎大明神为化现耳。
  文保三年四月十四日授申圆禅庵序毕 文章生英房
  一般的研究者都称道段文字为“跋”,是因为它被置于卷末,但文中明明有“序毕”二字,因此这段文字理应是一段序文,不知为何被置于卷末?“庆安五年刊本”与这个刊本的刻版是完全一样的,连这篇“序”的位置也一样,只是在“序”后的空白处多了一个长十四点八厘米,宽五厘米的黑框“牌记”,黑框内所刻文字为“庆安五 壬辰 岁孟春吉旦中野太良左卫门开板”。葳中进在《解说》中认为:“比较二者的印刷效果看,无刊记刊本很清楚,相比之下,庆安五年刊本稍欠清楚,显然可证明是再版本。”此前,神田喜一郎亦曾发表过与此差不多的看法,以为“无刊记刊本似乎要古老一些”一二。笔者直观地看影印本,“庆安五年刊本”像是使用“无刊记刊本”原刻板的“再刷本”,和大家的感觉一样。但因只有道两个本子孤立地对照,这类问题实际很难说准确,如果有材料证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也是不会令人吃惊的。但不管怎磨说,被称为“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和被称为“庆安五年刊本”的《游仙窟》实际上是一种刻本,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两个本子只是刷印有先后罢了。但因为有了“无刊记刊本”,这个刊本最早刊于何时,就成了一件很难确定的事了三一。
  “无刊记刊本”(以下也代指“庆安五年刊本”)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正文中有大量的双行夹注;二是文末有“文章生英房”的“序”。根据这两个特点,学界已经普遍认定另一种流传颇广的刻本“元禄三年(二八九〇)《游仙窟钞》本”(或称为“元禄三年刊本”或“元禄刊本”)是直接承袭“无刊记刊本”的。“元禄刊本”是小型纸本,书末“牌记”不仅刻有书肆名,还明确刻出“元禄三龙次庚午仲秋上弦日”字样,而且卷首东海散人《游仙窟钞序》亦署明“时元禄三年春三月东海散人书于休休亭”,刊刻的时间是十分确定的。其封面题为《游仙窟钞》,署“唐张文成着,日本学士伊时点”,后一个署名明显是根据“无刊记刊本”的“文章生英房”序文杜撰的。卷首刊有三篇序文,被“无刊记刊本”置于卷末的“文章生英房”的“序”被置于第三(可能刊印者已经看出“无刊记刊本”将其置于文末不是很妥当的,或其另有所据,未可知也),正文及夹注则全录,只是全篇被分为五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刊本增加了几幅木刻插图,还增加了大量假名注释。这些显然都是为读者考虑的,也说明了这个刊本的商业性质。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初的版本《游仙窟》一书大约是唐朝文人张鷟年轻时所作。然而书成后不久即流传到了日本,据《旧唐书》:日本“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购其文”,此后,由于中国本土的文化气候有所变化,经历了宋、元、明、清,这本书就彻底在中国失传了。

评分

柳如是事辑下编卷一

评分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评分

『古体小说丛刊:游仙窟校注』中华书局出版, 全1册.

评分

虞山錢牧齋先生遺事

评分

游仙窟校注,期待很久的书,终于买了

评分

人们早先所熟知的唐代传奇大都是开元天宝以后的作品,是用比较整洁的古文写成的。而《游仙窟》出现时,骈文还在盛行,因此,它的叙述语言大量使用骈偶句式,颇有汉魏六朝辞赋的韵味,而且人物对话,亦大量以诗歌代之。这种特殊的体制为中国小说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化石”标本。从中国小说的发展史来看,《游仙窟》一书为中国小说的开山之作。

评分

《游仙窟》[2] 今惟日本有之,是旧钞本,藏于昌平学〔2〕;题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作。文成者,张鷟〔3〕之字;题署著字,古人亦常有,如晋常璩撰《华阳国志》〔4〕,其一卷亦云常道将集矣。张鷟,深州陆浑人;两《唐书》〔5〕皆附见《张荐传》,云以调露初登进士第,为岐王府参军,屡试皆甲科,大有文誉,调长安尉迁鸿胪丞。证圣中,天官刘奇〔6〕以为御史;性躁卞,傥荡无检,姚崇〔7〕尤恶之;开元初,御史李全交劾鷟讪短时政,贬岭南,旋得内徙,终司门员外郎。《顺宗实录》〔8〕亦谓鷟博学工文词,七登文学科〔9〕。《大唐新语》〔10〕则云,后转洛阳尉,故有《咏燕诗》〔11〕,其末章云,“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时人无不讽咏。《唐书》虽称其文下笔立成,大行一时,后进莫不传记,日本新罗〔12〕使至,必出金宝购之,而又訾为浮艳少理致,论著亦率诋诮芜秽。鷟书之传于今者,尚有《朝野佥载》及《龙筋凤髓判》〔13〕,诚亦多诋诮浮艳之辞。《游仙窟》为传奇,又多俳调,故史志皆不载;清杨守敬作《日本访书志》〔14〕,始著于录,而贬之一如《唐书》之言。日本则初颇珍秘,以为异书;尝有注,似亦唐时人作。河世宁曾取其中之诗十余首入《全唐诗逸》〔15〕,鲍氏刊之《知不足斋丛书》〔16〕中;今矛尘〔17〕将具印之,而全文始复归华土。不特当时之习俗如酬对舞咏,时语如目兼(左目右兼)目舌(左目右舌)嫈嫇〔18〕,可资博识;即其始以骈俪之语作传奇,前于陈球之《燕山外史》〔19〕者千载,亦为治文学史者所不能废矣。

评分

  这部书对我择选书籍也很有好处,呵呵,会挑古籍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