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闺秀》书样
评分评分
张允和对昆曲的经典研究,值得一读。
评分然而,尽管导演主创论在现当代电影研究中已经不流行了,我们仍然能够自信地说,当涉及一个特定的电影文本的作者时,没有比其导演更合适的人能胜任此称号。尤其是当观众需要对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做上标志记号时,这种方法对他们尤其有用,他们会觉得满意,认为导演就是电影的本质。而另一个更有力的依据便是:除开无法避免的来自各方面的介入和约束外,在具体的电影制作过程中,导演是需要做出最多决定的人,而且这些决定往往都非常重要。
评分这位果敢的卡舒贝农村贫苦姑娘总共有五条宽大的圆墩墩的裙子,它们样式颜色全部一样,都是乡村的土豆色。安娜平时穿四条裙子,一条套一条,裹着她粗壮结实的光腿。这四条裙子按照一定的顺序里外倒换——“昨天穿在最外面的,今天变成第二层,昨天在第二层的,今天到了第三层。昨天的第三层,今天贴身穿着。昨天贴着皮肤的那一条,今天可以让别人看到它的式样。”每个礼拜五,换下来的最脏的一条裙子会被丢进洗衣桶水洗,周六晾干熨平,而备用的第五条一模一样的土豆色的裙子则会顶上,被穿在最外面一层,干净而招展地陪着安娜去教堂做礼拜。
评分浙江钱法成:完全赞成。戏曲研究,抓了昆曲,就是抓了牛鼻子。希望昆曲前辈健康,都上台献一献。继承是当务之急,创新当然也要。争取多多录像,北京、上海都有条件。昆曲向世界舞台演出,日本就希望昆曲去演出。经济补贴问题,不能与一般剧种一样看待,应像对文物那样。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就等于消灭它。
评分王传淞:我从来不爱讲话,同意紫光意见。昆曲为什么弱下来,文字太高雅。简谱也好,我们需要。我们要找对象,现在对象太少了。艺术好看多看才懂。根据我们的情况,演小丑,有五毒形象,如壁虎、蜘蛛、……演戏要向观众靠拢,要懂得观众,才能演好戏。戏全是假的,只有脑子是真的。要通过动作来表现生活,戏要夸大,要美化。要繁荣昆曲,要找根源。
评分她虽然没有允许为他“洗净了罪恶”,可是当她的第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她就把心交给了他。从此以后,将是欢欢乐乐在一起,风风雨雨更要在一起。不管人生道路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他和她总是在一起,就是人不在一起,心也是在一起。她的一生的命运,紧紧的握在他的手里。
评分张允和(1909.7~2002.8.14) 安徽合肥人,祖籍江西(先祖早年迁至安徽),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小组组长,工作属义务性质,故允和自称“家庭妇女”。晚年致力于写作,著有《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书,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允和1933年结婚,育一子晓平、一女晓禾(早夭)。“白发才女”张允和与语言文字学家张允和和周有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