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在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第3版)》(黄俊,王兆安合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第4版,是“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也是教育部批准的“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逆变电路以及组合变流电路;PWM控制技术、软开关技术等。本书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进行了精选,并体现了其新发展。全书结构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适于教学。书末附有教学实验。
《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适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以及引导性专业目录中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相近专业选用或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原采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作为教材的院校,可改用本书作为教材。
王兆安,194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197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2年于本校自动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及手册7部。
黄俊1926年9月生,江苏省武进市人,九三社员。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留校任教,后去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1954年毕业后仍回交大,1958年随校西迁,现任西安交大教授。长期担任交大、西安交大工企教研室主任以及工业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委会的荣誉委员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陕西省名誉理事。长期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电力拖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编写出版高校教材8本,其中涉及半导体与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曾获得3个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和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书中对开关器件的特性分析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简单地罗列MOSFET、IGBT、GTO等器件的参数表,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损耗机制、热管理挑战以及驱动电路设计中的关键考量。尤其是关于器件安全工作区(SOA)的讲解,配图非常直观,让我对如何避免器件的二次击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在实际项目设计中是保命的关键知识点。作者在讨论这些器件的动态特性时,巧妙地引入了半导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使得原本抽象的开关过程变得可视化。我记得在讲解逆变器拓扑结构时,作者不仅分析了传统的六步方波控制,还花了相当篇幅来阐述PWM技术,特别是正弦波PWM和空间矢量调制(SVM)的数学原理,虽然推导过程略显冗长,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和波形图都极为精准,让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调制策略在谐波抑制和直流利用率上的优劣权衡。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对于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系统思维大有裨益。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足以支撑起研究生阶段的初步学习,但对于本科生来说,确实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去消化。它的严谨性有时会显得“不近人情”,比如对某些新型拓扑结构或控制算法的讨论,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更多的细节需要读者自行查阅参考文献来补充。这无疑是双刃剑:一方面,它确保了教材的先进性,没有止步于过时的技术;另一方面,也对读者的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过,正因为这种“不喂饱”的态度,反而激励了我主动去图书馆查阅近十年的核心期刊论文。它像一位优秀的导师,指明了前方的方向,但具体的探索之路,需要我们自己用笔和计算器去一步步丈量。总而言之,这本书是电力电子领域一本厚重、扎实且极具参考价值的经典之作,是理工科学生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思想库”。
评分我个人对教材中涉及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章节给予高度评价。电力电子系统本质上是闭环控制系统,而这本书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经典的反馈控制理论——诸如PID控制、前馈控制甚至更高级的状态空间控制——有效地嫁接到开关电源和电机驱动这样的非线性、强耦合系统中去。例如,在设计一个高精度恒压恒频(CVCF)逆变器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的电流环和电压环嵌套结构,还特别指出了在非线性负载下,传统PI控制器可能出现的响应迟滞问题,并提出了引入陷波滤波器或自适应参数调整的思路。这种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难题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材的实用价值。它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而是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每一个控制参数的整定都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对系统动态模型的精确分析和对实际工况的充分预判。对于我这样既要准备理论考试,又想接触实际硬件设计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搭建理论与实践桥梁的最佳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置和案例分析部分,体现了极高的教学设计水准。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本知识点的机械练习,而是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贴近工业界真实场景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前后多个章节的知识点才能完整解答,例如,一个关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的综合题,可能需要你先计算电感的设计参数,然后确定电流环的带宽,最后分析输入电流波形失真度与开关频率的关系。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习题设计,迫使读者必须主动去整合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另外,穿插在正文中的“工程实例”部分也非常精彩,它们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个具体的应用背景(比如高压直流输电、感应加热电源等),然后点出核心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这为我们打开了视野,让我们意识到课本知识在宏大工程中的具体落脚点。这种“小而精”的案例,远比大段的理论说教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评分这本教材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专业感,配色稳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学术类书籍。纸张的质量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内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密得当,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结构上的安排,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电路的深入分析,逻辑衔接非常自然流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地引导我们走进电力电子的世界。初学者可能会觉得某些公式推导略显繁琐,但这恰恰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每一个推导步骤都力求详尽,避免了那种“跳步”式的讲解,确保读者能够真正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忆公式的层面。相比我之前看过的几本同类教材,这本书在对新技术的引入上把握得很好,没有盲目追求时髦,而是将成熟且实用的技术作为重点进行阐述,这对于我们这些准备打下坚实基础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唯一的期望是,如果能在某些经典实验的步骤描述上再增加一些流程图或实物图的对比说明,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会更有帮助。
评分这个很值得看啊,很不错的书
评分大学没好好学,上班后很有用,值得学习。
评分纸质有些差,居然可以闻到油印味道
评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考研必备
评分印刷质感不错,盗版书影响阅读感觉,这个木有不想看的。
评分印刷挺好;
评分印刷挺好;
评分不错哦,没有推荐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