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本书是他一生两部主要作品之一。《道德情操论》奠定了斯密在伦理学的卓越地位。全书共由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
《道德情操论(全3册)》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由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目录
(一)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二篇 论与合宜性相一致的不同的激情程度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合宜性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第二卷 论功劳和罪过;或者论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功劳和罪过的感觉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三篇 就行为的功劳与罪过论运气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第三卷 论评判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义务感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的喜爱和对值得赞扬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恐惧
(二)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一般准则的起源和运用
第五章 论道德的普遍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及它们被恰当地看作大自然的法则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义务感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他动机共同起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 论效用的外观所赋予的全部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的外观所赋予的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对这种美的感觉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赞同的基本原理之一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尚对道德上的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尚对我们美丑观念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美德的品质
第一篇 从对自己幸福的影响来论个人的品质,或论谨慎
第二篇 从对他人幸福的影响来论个人的品质
(三)
第三篇 论自制
第六卷 的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篇 论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对美德的本性所做的各种说明
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原理的各种体系
第四篇 论不同的著作家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法
精彩书摘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无论人类如何被想成是怎样的自私,在他的天性中显然会存有一些原则,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并将别人的幸福看成与自己相关的,虽然他只是看到别人的幸福心里高兴,其他并无所得。这就是怜悯或同情,当我们亲眼看到或是栩栩如生地想象别人的不幸遭遇时都会产生这情感。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很明显都不需要用实例来证明的事实。这种情感,就像人类天性中的其他与生俱来的情感一样,绝非只是道德高尚仁爱的人才具有,虽然他们这种情感可能最为敏感。即使是罪大恶极的流氓,十恶不赦的罪犯,也不会没有怜悯或同情。
由于我们无法直接体会到别人的感受,所以除了去想象那种处境下应该会有的感觉外,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感受。即使我们的兄弟正被严刑拷问,只要我们自己是舒适的,我们的感官就无法告诉我们他所遭受的痛苦。感官从来不会、也决不可能超越我们自己身体所能感受的范围,只有借助于想象,我们才能知道一点我们兄弟当时情况下的感受。这种想象力也只是以假如我们身处其境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这种方式向我们描绘他的感受,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可以帮助我们。但这只是我们的想象力形成的我们自己感官的印象,而不是他的感官的印象。凭借想象,我们把自己放在他的处境中,设想自己忍受着同样的痛苦,我们似乎进入了他的躯体,并在某种程度上同他融为一体,因而知道他的某些感觉,甚至还会体会到某种与他相同的感受,虽然只是轻微的。于是当他的痛苦被我们深切感受到时,当我们接受了它们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痛苦时,我们最终受到了影响,于是,在想到他的感受吋就会不寒而栗。由于身处痛苦或不幸总是会激起极度的悲伤,因此设想或想象我们正身处这般情境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相同的情感,它同我们想象所感觉到的是生动还是呆滞是成比例的。
这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同情的根源,通过在想象中与受难者换位,我们才能想象受难者的感受或者被受难者的感受影响,如果这一点还说得不够清楚的话,大量明显的事实可以证明它。当我们看到棍子对着另一个人的腿或胳膊打下去时,我们会本能地缩回自己的腿或胳膊;当真的打在上面时,我们会感到某种疼痛,葚至还会像被打的那个人那样受伤。
……
前言/序言
后记
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发展流变中,出现过很多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穿越时空,为人们长久研读,有的甚至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套《西方学术经典文库》(英汉对照本),精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名著,计划达到一百部,将陆续分批出版直至全部完成。《西方学术经典文库》由多位专家学者指导分类选目,内容涵盖哲学、文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类,注重权威性、学术性和影响性,收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诸多名著。《西方学术经典文库》中译本译自英文原著或其他文种的英文译本,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读者可以参照原文对作品有更加客观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西方学术思想的精髓。为加以区别,原文中的英文注释,注释号用①、②……形式表示;中文译者注释则以[1]、[2]……形式表示。至于英译本中出现的原文页码和特殊索引等问题,中文译者在“译者后记”中将予以解释、说明。另外,在英文原著中,有一些表示着重意义的斜体或大写等字体,考虑到读者可以在对照英文阅读中看到,因此在中译文中,没有照样标出,还望读者理解。九州出版社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他一生的主要作品有两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二者分别奠定了斯密在伦理学和经济学的卓越地位。在世人眼中,斯密一般被看作是经济学的创始人,《国富论》的盛誉遮蔽了他在伦理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但斯密还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伦理学家,《道德情操论》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斯密在该作中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对道德的根源做了说明,注重经验观察和分析,与康德具有浓重形而上学色彩的理性主义道德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道德哲学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道德情操论》的基本思想。该书首次出版于1759年,此后,斯密又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在其生前一共出了六版,其中1790年出的第六版修改的幅度最大,本译本第六卷的整个内容就是在该版中新加进来的。《道德情操论》阐释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道德的根源在于人的天性中所具有的同情的情感。同情的情感构成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同情也是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据。在确立了同情理论的前提下,斯密展开了对行为的适当与合宜性的讨论,展开了对正义和德性的讨论。并且,在诸多讨论之中,还突出了个人的道德实践和自我控制,最后,形成了自己对道德哲学体系的看法。这次出版的英汉对照本《道德情操论》,是国内的第五个译本。在此之前,国内已有四个译本:一个是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沈凯璋等人合译的《道德情操论》,二是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余涌先生的译本,第三个是200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谢祖钧先生的译本,第四个是2005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韩巍先生的选译本。这四个译本各有千秋,从各个角度促进了对这部经典著作的把握和理解。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罗卫东博士新近出版的《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道德情操论》的专著,将国内《道德情操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些对我们的翻译都有积极的帮助,在此诚表谢忱!经典著作的翻译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工作,经常需要有多个中译本来增进汉语语境中对于大师思想的把握和理解,《道德情操论》自然也不例外。而且,这次出版的是一个英汉对照的译本,我们的目标在于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过由于斯密的叙述风格极其烦琐,描述性语言比比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深得其苦,有鉴于此,有时因为行文的需要,我们并没有死板地恪守斯密的言说方式,而是采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兼顾原意的传达和行文的流畅。而且由于斯密的博学,援引了大量西方的典故,这些典故大都年代久远,再加上中西文化有隔,对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其深意,本书尽可能地按照文章的说理需要,对这些典故进行了注释,以增进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该译本是合作的产物,一至三卷由吕宏波翻译,四至七卷由杨江涛翻译,最后由吕宏波统稿。我们尽量保持文风一致,前后统一。限于我们的水平,译文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吕宏波2006年7月于北京
"
道德情操论(全3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道德情操论(全3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