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家长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不能超载,否则,不光是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孩子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慢慢来完成。正像树木一样,年龄越是细密,成材越是名贵。
内容简介
《“慢养”才能育“大器”》倡导慢养的理念,涉及孩子的启蒙教育、个性形成、习惯培养以及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父母如何改进教育方法等方方面面,为父母提供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并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做支撑,针对具体案例都有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慢养”才能育“大器”》会带你进入“慢”的教育-隋境中,让你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放到十年、二十年后去看,那么教育孩子就不致操之过急,就会有一种轻松的心态。现在的很多烦恼,也是可以免去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应该是我们做父母最看重的事情;而不是看待孩子一时的排名。一时的分数。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我们要等待孩子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温情的理解、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同时要具备耐心、乐观的重要品质。“慢养”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以从容应对高压态势造成的粗暴冷酷、以沉稳对峙急功近利的肤浅、以智慧瓦解手忙脚乱的自作聪明。我们只有不断地向自我的内心提醒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才可能在周围种种聒噪声之外去寻求教育者应该有的平静、忍耐、诚恳。
让我们放慢教育的脚步,慢慢感受教育,学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目录
第一章 好孩子是“磨”出来的——培养孩子切忌急功近利
教育慢下来才能浸润心灵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工程
慢养需要支持与包容
教育也需要等待时机
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
不要急于取得教育成果
父母不能为孩子预约成功
教育只怕停,不怕慢
第二章 早教不当易伤根——启蒙教育慢慢来才稳妥
“天才计划”逼疯了孩子
早教不当易引发孩子学习障碍
早教不等于早读书
过早学习外语也有弊端
让孩子自由地涂鸦
耐心收集孩子的一点点进步
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别急于让孩子当明星
第三章 别急于为孩子“塑形”——先发现孩子的优势再去重点培养
教育要从观察开始
理解和呵护孩子的个性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每个孩子都可以是天才
检视培养孩子的目标是否正确
如何在早期发现孩子的特长
不要教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发现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第四章 把孩子当成孩子——别用成人的思维认知方式来对待孩子
太阳可以是蓝色的
让孩子理解你,你要先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当下的快乐
“多动症”可能是大人的错误结论
别用指令控制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是平等的
勿把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实践
孩子的事可以自己决定
以成长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摒弃专制,保护孩子的判断力
第五章 教育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过早为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适当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不要粗暴地对待说谎的孩子
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对问题孩子要有耐心
控制住愤怒的情绪
呵护那一点点光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第六章 沟通需要一个过程——多用一点时间和耐心与孩子交流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对孩子问“为什么”不要不耐烦
讨论比训斥更有说服力
尝试多渠道与孩子沟通
重视与孩子之间的非语言沟通
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
要赞美先要找到赞美点
不要急于指责孩子
等孩子说完父母再说
和孩子说话,应该慎重选择词句
第七章 学习没有速成班——恨铁不成钢让孩子更讨厌学习
“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
激发兴趣,让孩子自觉爱上学习
不要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
多鼓励,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渴望孩子成绩好,但不向他要分数
别让孩子的学习“超载”
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下工夫矫正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毛病
第八章 一步一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在于不断强化
赏罚一定要分明
为孩子立规则
严字当头,反复训练
置之不理的妙用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父母重在以身立教
第九章 学会等待孩子成长——给孩子自己领悟人生的时间
挫折教育:不要急于帮助遇到困难的孩子
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成功心态
健康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做孩子忠实的观众
培养孩子的内省智能
第十章 做父母也需要接受考核——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父母需要不断提高爱的质量
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育孩子前先教育自己
能向孩子学习的父母最优秀
教好孩子不用刻意“管”
学会开家长会
精彩书摘
教育要慢下来,才能浸润孩子的心灵。教育是一个与孩子接触、交流、沟通的过程,需要父母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心灵世界。这一切,非慢不可能达到。在教育过程中,只有放慢脚步,才能用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同时,让他们有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样,只有慢,这种感悟和发现才有可能。
孩子的心灵好比自然界的果实,只有经历了充足的阳光和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地成熟,其内在的自然韵味才会芬芳无比。与此类似,“慢养”才能浸润孩子的心灵。而“慢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教育要怎样慢下来,才能浸润孩子心灵?
方法一:等待孩子成长。
现在的父母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掌握所谓有用的一切知识;不懂得教会孩子思考,而是希望孩子记住所有问题的现成、可靠的答案;不想让孩子去尝试错误、自己体会,而是处处提防孩子的“出轨”。这些做法是不利于慢养的。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他们的各种能力是慢慢培养出来的。这就是说,父母不要以孩子将来才能达到的能力水平,来要求此时的孩子,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迫切教育理想强加在还没有成熟的孩子身上。
方法二: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
父母在给孩子选择教育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也就是说不能超出孩子在该年龄阶段所处认知阶段的范围。过早开发孩子潜能是目前社会上很流行的教育风气,其实往往是做了负功。比如让孩子学画画,父母们很早就把孩子送到专业教师的班里去接受规范技巧指导,结果是很早就能画什么像什么,但是却导致孩子丧失了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何不让孩子敞开心灵,自由地涂鸦,体验自由想象、不受羁绊的快乐?
方法三:不要给孩子无限加压。
大家都知道,要想让水快一点开,可以通过给水加压来达到。现在不少父母对待孩子也与此类似。眼下,许多父母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快点成名成家。这种高投入产生的高要求,必然使父母少了平常心和耐心,多了苛刻与责难。孩子的自信与能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往往每况愈下,难如人意。因此,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加以引导,对孩子不能一味地拔高要求,加重负担。
“慢教育”有一种慢慢浸润心灵、慢慢丰富生命、慢慢滋养的教育之美。现在父母需要给自己的家庭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各种教育场景及事件。我们现在需要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解放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的众多产业之中,农业的生产周期是最长的。作为人类“精神产业”领域的教育事业,与农业类似,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一点决定了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能搞“大跃进”。
不必说得太远,仅仅是要改变孩子的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都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尤其需要父母的耐心与恒心。
丹丹是一个活泼、开朗又贪玩的小女孩,非常爱看电视。曾经有一段时间,丹丹一放学就看电视,也不做作业,直到父母下班她才想起来。她的妈妈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和女儿约定:作业不写完不允许看电视,在作业做全对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看电视。为此,妈妈和爸爸也不看电视,在丹丹做作业时不大声说笑。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经过一家三口长时间的努力,丹丹终于改掉了爱看电视的习惯。
此外,妈妈还告诉女儿,凡是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自己尝试和体验。于是洗衣服、洗碗、拖地等家务活,妈妈都要求丹丹一起参与,尽管她做得并不是很好。妈妈明白,孩子都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安排时间的好习惯,让她给自己提出要求,定下任务,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早上几占、钟起床、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安排、帮助家里做哪些家务等。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丹丹养成了勤劳守时的好习惯。
要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尤其是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时,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父母必须尽心尽力,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要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同时还要有恒心、坚持不懈,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起来。
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后,在实践中可参考下面的方法:
方法一:要重视孩子的主体性。
不妨想一想,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哪一点是从孩子的角度与需求形成的?恐怕对孩子应有的教育目的,恰恰正是父母自己才能体会到的现实功利要求。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教育中,应以孩子为主体,当孩子学着做自己的事情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必要的引导,不要企图按着自己雄心勃勃的教育计划,不断迫使孩子去记住这个练习那个。这样做了,你就不会为了自己的教育目标与孩子的能力不协调而忧心忡忡。
……
前言/序言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台湾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先生曾提出“慢养”的教育理念,这是一种非常受推崇而且颇具新意的教育理念。与那些倡导立竿见影式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是,慢养更赞同“孩子是慢慢养大的”。
慢养,意味着父母要有教育的长远眼光: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急于为孩子塑形,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给孩子成长的压力。慢养,可以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知识面会比较广。如果家庭引导得法,孩子在行为和认知上都有较好的发展。但是,早教要注意方式方法,家长不能因为望子成龙心切,不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考虑孩子的认知接受能力,把早教变成了拔苗助长。此外,早教并不等于智力开发,孩子的心理、人格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适宜的早教要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家长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不能超载,否则,不光是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孩子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
很多父母其实也不愿意给孩子加压,他们也希望孩子能有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又让这些父母不能释然。我们更应该看重孩子成长的后劲,帮他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慢养不追求一时的方法,即使输在了起跑点上,但父母和孩子一起赢在了人生的终点,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孩子需要慢慢地养,父母也需要慢慢地成长、学习,这也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父母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学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包容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学会等待,享受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可能一天就把孩子教育好,只有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去培养,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本书倡导慢养的理念,涉及孩子的启蒙教育、个性形成、习惯培养以及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父母如何改进教育方法等方方面面,为父母提供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并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支撑,针对具体案例都有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本书会带你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让你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放到10年、20年后去看,那么教育孩子就不致操之过急,就会有一种轻松的心态。现在的很多烦恼,也是可以免去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应该是我们做父母最看重的事情;而不是只看孩子一时的排名、一时的分数。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我们要等待孩子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温情的理解、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同时要具备耐心、乐观的重要品质。“慢养”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以从容应对高压态势造就的粗暴冷酷、以沉稳对峙急功近利的肤浅、以智慧瓦解手忙脚乱的自作聪明。只有不断地向自我提醒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才可能在周围种种聒噪声之外去寻求教育者应该有的平静、忍耐、诚恳。
让我们放慢教育的脚步,慢慢感受教育,学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慢养”才能育“大器”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慢养”才能育“大器”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