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看完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坦白说,它不是那种可以用来“消遣”的书籍。它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需要高度集中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攀登。书中的论证过程严密,逻辑链条环环相扣,稍一走神,就可能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但这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它要求读者付出相应的努力,并用丰厚的思想回报你。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哲学思辨时的那种内敛和克制,没有用太多煽情的辞藻去渲染《易经》的玄妙,而是用最朴素、最冷静的文字去剖析其内在的运行法则。这种“去魅”的过程,反而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周易》作为古代智慧结晶的真实面貌,它不是用来算命的,而是用于指导人生实践和思维方式的。这种务实的哲学态度,是当代社会尤其需要的。
评分这本书在我书架上的位置非常特殊,它不是随便堆放的,而是被我放在了一个专门的“案头清供”区域。原因很简单,它太适合被反复摩挲和随时查阅了。相较于那些动辄几大卷、汗牛充栋的注疏集,这本《周易传义音训》的体量控制得非常精准,既保证了阐释的深度,又兼顾了便携性和阅读的连续性。我发现自己经常在思考某个问题时,会不自觉地拿起它,翻到某个特定章节,那里的批注和音译总能精准地提供我需要的那个“支点”。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极佳的出发点。阅读它,就像获得了一副高质量的“眼镜”,让你得以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传统文化中那些最核心、最古老的智慧的纹理。每一次接触,都有新的感悟浮现,这种持久的效用和启发性,是衡量一本好书的最高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颖的见解,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无比扎实的学习框架。对于我这种并非科班出身,但对中国哲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东拉西扯、缺乏体系的解读。而《周易传义音训》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从基础的音韵切入,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爻辞和卦象解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逻辑。它就像一把精密的量尺,帮助我们校准了对《易经》中许多概念的理解偏差。特别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溯源分析,非常到位,它没有满足于鹦鹉学舌般的重复前人观点,而是大胆地结合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传统解释进行了审慎的修正。这种既尊崇传统又拥抱新知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学识深感折服。每次合上书本,我都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又被重新加固了一层。
评分这本《周易传义音训》的书名就透着一股深厚的古韵,光是“传义音训”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对经典一丝不苟的考据与梳理。初翻开来,我立刻被它那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脉络吸引住了。装帧设计上那种低调的雅致,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随便翻阅的书,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宝典。文字的选用上,作者似乎在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的精髓,使得每一个注解和音译都显得掷地有声,而非故作高深。尤其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爻辞,经过这书的梳理,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虽然理解仍需时日,但至少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深入了解《易经》底层逻辑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清晰的指引是极其宝贵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解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历史版本差异时的谨慎态度,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呈现出多种可能性,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说实话,我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心情去阅读这本关于《周易》的著作,毕竟《易经》的博大精深是公认的。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音训”二字的实践。很多研究《易经》的著作往往重在义理阐发,而忽略了古代发音对于理解词义的关键作用。这本书却恰恰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似乎在努力重建我们与先秦先贤之间的“听觉桥梁”。当我对照着书中的标注尝试着去“读出”那些古老的音节时,我仿佛真的能感受到文字在千年时光中流转的生命力。这种体验是极其奇妙的,它让原本僵硬的符号重新获得了鲜活的呼吸感。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学术深度。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读完某一章后,那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感,是其他泛泛之作无法比拟的。
评分程老夫子的易学大作,不可不看。影印还算清晰,无碍阅读。聊备一册,供参考可也!
评分所以,一句话,有好人就一定有坏人,你千万不要疾恶如仇,坏人是杀不(完)的,好人也死不光的,你放心。永远有好人,永远有坏人,你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你不能要求太理想,也不能完全走实际的路。
评分《古易音训》,南宋哲学家吕祖谦所著。他集众家有关《周易》音训为一书,多取陆德明及晁说之两家,广辑异文。由其门人王莘叟笔受,初由朱鉴校正刊行。朱熹之孙朱子明云:先公著述经传悉加音训,而于《易》独否者,以有柬莱先生此书也二可见朱熹对《古易音训》的认可。其中所辑之书多久佚,众家之说因此书得以流传。
评分为什么月球上面没有人?为什么地球上面有人?什么道理?
评分“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没有用。所以一个人你要脾气很硬,硬到底,最后是气死了,你还能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
评分《伊川易传》,北宋程颐着,是一部义理派名著,借解释《周易》卦辞爻象来阐明义理,并在《易传序》中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学命题,认为无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理与象即是理与事的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之物象,易理则概括了天地之理。理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又是社会等级、人生道德的由来。其学全涉人事,不参天象,堪称《易》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被多数儒家学者视为《易》学之正宗。
评分程老夫子的易学大作,不可不看。影印还算清晰,无碍阅读。聊备一册,供参考可也!
评分你看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这本来是事实,但是天就比地尊贵吗?有吗?你没有地,有天有什么用?没有天,有地有什么用?它是相对的,它是不能离开的。
评分可是,圆不是圆滑。我们现在一想到圆就想到圆滑就完蛋了,绝对不可以圆滑,但是一定要圆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