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传义音训

周易传义音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颐 著
图书标签:
  • 周易
  • 易经
  • 传义
  • 音训
  • 古籍
  • 经典
  • 哲学
  • 文化
  • 汉文化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ISBN:9787806638590
版次:1
商品编码:1025893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页数:3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是《周易》经传文字与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吕祖谦《古易音训》的合编本,可谓宋儒易学之大全。《伊川易传》,北宋程颐着,是一部义理派名著,借解释《周易》卦辞爻象来阐明义理,并在《易传序》中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学命题,认为无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理与象即是理与事的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之物象,易理则概括了天地之理。理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又是社会等级、人生道德的由来。其学全涉人事,不参天象,堪称《易》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被多数儒家学者视为《易》学之正宗。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周易传义音训》,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是《周易》经传文字与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吕祖谦《古易音训》的合编本,可谓宋儒易学之大全。
  《伊川易传》,北宋程颐着,是一部义理派名著,借解释《周易》卦辞爻象来阐明义理,并在《易传序》中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学命题,认为无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理与象即是理与事的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之物象,易理则概括了天地之理。理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又是社会等级、人生道德的由来。其学全涉人事,不参天象,堪称《易》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被多数儒家学者视为《易》学之正宗。
  《周易本义》是南宋朱熹对《周易》经传所作的注释,其目的在于探讨《周易》一书的本来面貌,说明《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故称之为《本义》。但其重点在于解说卦爻辞。其对卦爻辞的解释,去诸家之繁说,注重文义,以筒略为其特色。不通之处,宁可存疑,亦不穿凿附会。
  《古易音训》,南宋哲学家吕祖谦所著。他集众家有关《周易》音训为一书,多取陆德明及晁说之两家,广辑异文。由其门人王莘叟笔受,初由朱鉴校正刊行。朱熹之孙朱子明云:先公著述经传悉加音训,而于《易》独否者,以有柬莱先生此书也二可见朱熹对《古易音训》的认可。其中所辑之书多久佚,众家之说因此书得以流传。
《易传》的精微奥义:一部思想史的缩影 一、 《易传》的地位与价值 《易传》,又称“十翼”,是解释《周易》的经典著作,其作者历来被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它并非仅仅是对《周易》卦象、爻辞的简单注解,而是通过对《周易》哲理的深刻阐发,将《周易》从一部占卜之书提升到了哲学、伦理、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宝库。 《易传》的出现,标志着《周易》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周易》的宇宙观、人生观、辩证法思想,还构建了以“天人合一”、“德治”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体系。其思想之深邃,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哲学之父”、“大道之源”。 《易传》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认识人生、指导实践的独特视角。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变化中把握规律,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警惕,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生机。它所蕴含的智慧,跨越千年,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 二、 《易传》的核心思想 《易传》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 《易传》认为,天地万物遵循着一条普遍的规律,即“道”。这个“道”是自然而然的,是无所不包的,也是无所不在的。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道”的规律,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体现在《易传》对宇宙生成、万物演化的阐述中,强调人要效法天地,顺应自然,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2. 阴阳刚柔与辩证发展: 《易传》深刻地认识到,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构成。阴阳相济,刚柔并用,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变化。这种辩证思想贯穿于《易传》对卦象、爻辞的解读中,揭示了事物转化的内在机制。例如,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3. 德行修养与君子之道: 《易传》将《周易》的智慧应用于人生修养和社会治理。它强调“德”的重要性,认为君子应以德为本,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影响他人。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易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君子成长图景。 4. 变化与恒常的统一: 《易传》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易”,即变化。但它并非强调无休止的、混乱的变化,而是认为在变化之中存在着恒常的规律。《周易》的卦象、爻辞本身就象征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而《易传》则试图揭示这些变化背后的不变的“道”。这种对变化与恒常关系的深刻认识,使《易传》具有了预见性和指导性。 5.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是《易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穷”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端,陷入困境;“变”是指在这种困境下,事物会发生改变,寻求出路;“通”是指通过改变,使事物得以畅通,摆脱困境;“久”则是指通过这种不断变化的通达,使事物得以长久存在和发展。《易传》认为,任何事物都无法永远保持不变,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三、 《易传》的结构与内容 《易传》共有十篇,分别是: 1. 《彀》: 阐述《周易》的起源、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强调“易”的含义以及卦画、爻辞的象征意义。 2. 《彀》: 探讨“易”与天地万物生成的关系,阐述阴阳、刚柔的辩证作用。 3. 《象》: 解释卦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卦象来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 4. 《彀》: 详细解读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揭示其背后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5. 《文言》: 专门解释乾卦和坤卦,阐述其作为天地之德的象征意义,以及君子应如何效法乾坤之道。 6. 《彀》: 探讨《周易》在政治、军事、伦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出“德治”的理念。 7. 《彀》: 阐述《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如何通过体悟“易”的道理来安身立命。 8. 《彀》: 进一步阐述《周易》的辩证思想,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9. 《彀》: 解释《周易》与人文社会的关系,强调“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10. 《彀》: 总结《周易》的精义,强调“易”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法则。 每一篇《易传》都围绕着《周易》的卦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理解《周易》的钥匙,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四、 《易传》对后世的影响 《易传》作为《周易》研究的集大成者,对后世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哲学思想: 《易传》的辩证思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深刻地影响了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后世哲学流派,成为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源泉。 伦理道德: 《易传》所倡导的君子之道、德行修养,塑造了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对个人品德的塑造和社会的伦理规范产生了重要作用。 政治智慧: 《易传》中关于治国安邦的论述,如“天道、人道、地道”的统一,以及“以德为政”的理念,为历代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 文学艺术: 《易传》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象喻手法,也渗透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中,为文学作品增添了深刻的哲理内涵。 思维方式: 《易传》的辩证思维、动态发展的眼光,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其更善于从变化中寻找规律,从矛盾中把握机遇。 五、 结语 《易传》以其博大精深的智慧,为我们解读了宇宙人生的奥秘,提供了指导人生实践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部古老的经典,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思想史,它所蕴含的哲理,跨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刻领悟。理解《易传》,就是在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就是在汲取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看完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坦白说,它不是那种可以用来“消遣”的书籍。它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需要高度集中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攀登。书中的论证过程严密,逻辑链条环环相扣,稍一走神,就可能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但这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它要求读者付出相应的努力,并用丰厚的思想回报你。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哲学思辨时的那种内敛和克制,没有用太多煽情的辞藻去渲染《易经》的玄妙,而是用最朴素、最冷静的文字去剖析其内在的运行法则。这种“去魅”的过程,反而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周易》作为古代智慧结晶的真实面貌,它不是用来算命的,而是用于指导人生实践和思维方式的。这种务实的哲学态度,是当代社会尤其需要的。

评分

这本书在我书架上的位置非常特殊,它不是随便堆放的,而是被我放在了一个专门的“案头清供”区域。原因很简单,它太适合被反复摩挲和随时查阅了。相较于那些动辄几大卷、汗牛充栋的注疏集,这本《周易传义音训》的体量控制得非常精准,既保证了阐释的深度,又兼顾了便携性和阅读的连续性。我发现自己经常在思考某个问题时,会不自觉地拿起它,翻到某个特定章节,那里的批注和音译总能精准地提供我需要的那个“支点”。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极佳的出发点。阅读它,就像获得了一副高质量的“眼镜”,让你得以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传统文化中那些最核心、最古老的智慧的纹理。每一次接触,都有新的感悟浮现,这种持久的效用和启发性,是衡量一本好书的最高标准。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颖的见解,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无比扎实的学习框架。对于我这种并非科班出身,但对中国哲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东拉西扯、缺乏体系的解读。而《周易传义音训》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从基础的音韵切入,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爻辞和卦象解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逻辑。它就像一把精密的量尺,帮助我们校准了对《易经》中许多概念的理解偏差。特别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溯源分析,非常到位,它没有满足于鹦鹉学舌般的重复前人观点,而是大胆地结合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传统解释进行了审慎的修正。这种既尊崇传统又拥抱新知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学识深感折服。每次合上书本,我都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又被重新加固了一层。

评分

这本《周易传义音训》的书名就透着一股深厚的古韵,光是“传义音训”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对经典一丝不苟的考据与梳理。初翻开来,我立刻被它那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脉络吸引住了。装帧设计上那种低调的雅致,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随便翻阅的书,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宝典。文字的选用上,作者似乎在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的精髓,使得每一个注解和音译都显得掷地有声,而非故作高深。尤其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爻辞,经过这书的梳理,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虽然理解仍需时日,但至少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深入了解《易经》底层逻辑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清晰的指引是极其宝贵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解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历史版本差异时的谨慎态度,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呈现出多种可能性,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

说实话,我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心情去阅读这本关于《周易》的著作,毕竟《易经》的博大精深是公认的。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音训”二字的实践。很多研究《易经》的著作往往重在义理阐发,而忽略了古代发音对于理解词义的关键作用。这本书却恰恰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似乎在努力重建我们与先秦先贤之间的“听觉桥梁”。当我对照着书中的标注尝试着去“读出”那些古老的音节时,我仿佛真的能感受到文字在千年时光中流转的生命力。这种体验是极其奇妙的,它让原本僵硬的符号重新获得了鲜活的呼吸感。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学术深度。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读完某一章后,那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感,是其他泛泛之作无法比拟的。

评分

程老夫子的易学大作,不可不看。影印还算清晰,无碍阅读。聊备一册,供参考可也!

评分

所以,一句话,有好人就一定有坏人,你千万不要疾恶如仇,坏人是杀不(完)的,好人也死不光的,你放心。永远有好人,永远有坏人,你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你不能要求太理想,也不能完全走实际的路。

评分

《古易音训》,南宋哲学家吕祖谦所著。他集众家有关《周易》音训为一书,多取陆德明及晁说之两家,广辑异文。由其门人王莘叟笔受,初由朱鉴校正刊行。朱熹之孙朱子明云:先公著述经传悉加音训,而于《易》独否者,以有柬莱先生此书也二可见朱熹对《古易音训》的认可。其中所辑之书多久佚,众家之说因此书得以流传。

评分

为什么月球上面没有人?为什么地球上面有人?什么道理?

评分

“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没有用。所以一个人你要脾气很硬,硬到底,最后是气死了,你还能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

评分

《伊川易传》,北宋程颐着,是一部义理派名著,借解释《周易》卦辞爻象来阐明义理,并在《易传序》中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学命题,认为无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理与象即是理与事的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之物象,易理则概括了天地之理。理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又是社会等级、人生道德的由来。其学全涉人事,不参天象,堪称《易》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被多数儒家学者视为《易》学之正宗。

评分

程老夫子的易学大作,不可不看。影印还算清晰,无碍阅读。聊备一册,供参考可也!

评分

你看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这本来是事实,但是天就比地尊贵吗?有吗?你没有地,有天有什么用?没有天,有地有什么用?它是相对的,它是不能离开的。

评分

可是,圆不是圆滑。我们现在一想到圆就想到圆滑就完蛋了,绝对不可以圆滑,但是一定要圆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